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检测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及mdm2基因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检测 38例膀胱组织标本中端粒酶及mdm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端粒酶在G1和Tis- 1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在G2 G3和T2 - 4中的阳性表达率 ,初发组阳性表达率低于复发组 (P <0 .0 5)。mdm2基因蛋白在Tis- 1肿瘤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T2 - 4中阳性表达率 (P<0 .0 5) ,初发组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复发组中阳性表达率 (P <0 .0 5)。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 ,端粒酶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 ,而mdm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端粒酶阳性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无关 ,mdm2阴性表达的病例生存率较低。结论 端粒酶染色阳性与mdm2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两者表达均可作为判定膀胱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且mdm2阳性表达可提供膀胱癌患者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nm2 3基因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nm2 3多克隆抗体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86例涎腺良性、恶性无转移、恶性有转移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中nm2 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nm2 3基因在良性涎腺肿瘤中表达最高 (80 % ) ,随着涎腺肿瘤恶性程度增高 ,阳性表达率进一步下降(无转移组表达率为 5 6 % ,转移组表达率为 35 % ) ,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nm2 3基因可能在涎腺恶性肿瘤的形成和转移过程中起不同的调节作用 ,其表达水平与涎腺肿瘤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P16、cyclinD1、P5 3、mdm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尿脱落细胞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2 1例膀胱TCC尿脱落细胞及组织中P16、cyclinD1、P5 3、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 :膀胱TCC尿脱落细胞中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1.4 % (15 / 2 1) ;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2 8.6 % (6 / 2 1)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3.3% (7/ 2 1) ;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2 3.8% (5 / 2 1)。对照组P16蛋白表达均为阳性 ,cyclinD1、P5 3、mdm2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16、cyclinD1、P5 3、mdm2基因在尿脱落细胞中异常表达均与相应的组织中表达相吻合。多基因蛋白联合表达肿瘤检出率为 81% (17/ 2 1) ,常规尿细胞学检查肿瘤检出率为19.1% (4/ 2 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18.0 8,P <0 .0 0 5 )。结论 :尿脱落细胞的P16、cyclinD1、P5 3、mdm2多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可作为膀胱TCC诊断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53、mdm2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59例膀胱TCC组织中P53、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 :膀胱TCC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54 .2 % ,低分化、浸润性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浅表性癌组织 (P <0 .0 5) ,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47.5 % ,高分化、浅表性癌组织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浸润性癌组织 (P <0 .0 0 5)。P53和mdm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P53蛋白阳性表达组 3年成活率低 ,复发率高 (P <0 .0 5)。结论 :P53和mdm2异常表达在膀胱T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nm2 3 -H1基因和P53 基因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型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 )法检测大肠癌手术标本与淋巴结转移组织中nm2 3-H1基因的异常表达、P53 的突变率。结果 :46例大肠癌原发灶组织学类型中nm2 3-H1基因的高表达率在高分化癌为 85 %、中分化癌为 75 %、低分化癌为 40 %、未分化癌为 2 0 %。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与肿瘤组织学分型进展呈负相关。P53 基因突变率在高分化癌为 15 4%、中分化癌为 2 5 %、低分化癌为 46 7%、未分化癌为 5 0 % ,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与肿瘤组织学分型进展呈正相关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检测nm2 3 -H1、P53 基因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病理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nm2 3/NDPK在前列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0例前列腺癌标本中nm2 3/NDPK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 4 0例前列腺癌标本中nm2 3/NDPK的阳性表达为 5 7.5 0 % (2 3/ 4 0 ) ,nm2 3/NDPK的表达随病理分化程度降低而下调 ;转移组 (36 .84 % )明显低于非转移组 (76 .19% ) ,P <0 .0 5。随前列腺癌Whitmore分期的增高 ,nm2 3/NDPK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nm2 3基因在前列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检测nm2 3/NDPK的表达对评价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测肿瘤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肺癌p53、nm 23-H1基因表达与S-100+DC浸润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 p5 3、nm2 3- H1 基因异常表达及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辅助细胞 S- 10 0蛋白阳性树状细胞 (S- 10 0 + DC)浸润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L SAB法 )检测 6 1例肺癌标本组织中 p5 3、nm2 3- H1 蛋白表达及 S- 10 0 + DC浸润情况 ,以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 :肿瘤组织中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 5 .90 % ,而正常肺组织无阳性表达 ;肿瘤组织中 nm 2 3- H1 蛋白表达阳性率 (6 7.2 1% )与正常肺组织表达阳性率(90 .0 0 %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原发灶肿瘤组织中 nm 2 3- H1 蛋白表达阳性率 (46 .88% )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 (89.6 6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5 3蛋白表达与病理学分型、分化及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性。 nm2 3- H1 蛋白表达与病理学分型及分化之间无相关性 ,而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0 .0 5 )。I期腺癌原发肿瘤组织 S- 10 0 + DC浸润密度均数 (9.1个 / HM)低于 、 期腺癌 (13.2个 / HM) (P <0 .0 5 )。结论:p5 3、nm2 3- H1 基因异常表达是肺癌发生转移中的重要事件。p5 3蛋白检测可以用于肺癌诊断 ;nm2 3-H1 基因是肺癌的转移抑制基因。肺癌组织 S- 10 0 + DC浸润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转移抑制基因 nm2 3- H1在贲门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贲门癌生物学特性和其他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 2 8例贲门癌组织中的 nm2 3- H1进行检测并与正常组织对照。结果 :贲门癌及其相应的正常组织中 nm2 3- H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67.9%和71 .4% ,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nm2 3- H1蛋白在贲门癌中的表达 ,随肿瘤浸润程度的增加而表达下降 ( P>0 .0 5) ;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贲门癌中 ,表达阳性率为 46.2 % ,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为 92 .8% ,两者差异显著 ( P<0 .0 5)。结论 :nm2 3- H1蛋白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高组与低组之间 ,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Pokemon、mdm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曲探讨Pokemon和mdm2蛋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乳腺癌及18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okemon和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Pokemon与mdm2蛋白的相关性。结果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okemo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40/54)、16.7%(3/18);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44/54)、22.2%(4/18)。两组中Pokemon与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kemon和mdm2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生存期无关(P〉0.05)。Pokemon蛋白表达与mdm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588,P〈0.05)。结论Pokemon与mdm2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Pokemon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有效的靶基因,从而为乳腺癌基因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53、nm2 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33例前列腺癌和 1 8例前列腺增生症进行p53蛋白、nm2 3蛋白检测。结果  1 5例 (45 .5 % )前列腺癌呈p53蛋白阳性表达 ,前列腺增生症中p53蛋白无阳性表达。 2 4例 (72 .7% )前列腺癌和 1 6例 (88.9% )前列腺增生症呈nm2 3蛋白阳性表达。p53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肿瘤转移及 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 ,而与临床分期和复发无关。nm2 3蛋白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转移、复发及 5年生存率有关。结论 p53蛋白、nm2 3蛋白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前列腺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骨恶性肿瘤与mdm2nm23—H1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mdm2,nm23-H1与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动用分子杂交技术并结合3年术后随访结果对18例骨恶怀肿瘤及相应瘤旁组织进行了研究与分析。Southern杂交检出4例标本呈mdm2的增,3例为成骨肉瘤,1例为腺泡样软组织肉瘤;RNA打点杂交检出所有标本皆呈高表达,肿瘤组织表达明显高于瘤旁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ras、p53、p16与nm23基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例卵巢肿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ras、p53、nm23基因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较交界性肿瘤中及良性肿瘤中高(P<0.05),而p16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较交界性肿瘤中及良性肿瘤中低(P<0.05)。结论癌基因及PCNA的表达产物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且可用于判断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彭慈军  兑丹华  蔡治方  邓飞  刘华庆 《医学争鸣》2005,26(14):1307-1310
目的:研究nm23H1,CD44V6基因蛋白和胆囊癌微血管密度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及胆囊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胆囊癌,20例胆囊腺瘤和20例慢性胆囊炎的nm23H1,CD44V6,CD34的表达情况,综合分析结果(CD34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细胞以检测上述标本的MVD).结果:42例原发胆囊癌中nm23H1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74%,均高于胆囊良性病变组(P<0.01).nm23H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有无转移有关联性(P<0.05).CD44V6抗原阳性表达率中晚期癌显著高于早期癌,有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胆囊癌中MVD值高于胆囊良性病变(P<0.05),MVD与胆囊癌的临床分期、转移有相关性(P<0.05).nm23H1,CD44V6表达与胆囊癌MVD之间无相关性.结论:nm23H1,CD44V6和MVD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nm23H1和CD44V6的基因蛋白表达和MVD计数是反映胆囊癌生物学特性良好的指标,有助于区分胆囊良恶性病变,对判断胆囊癌的临床分期,浸润转移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nm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m23、VEGF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nm23、VEGF在58例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0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3例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卵巢浆液性囊腺肿瘤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1)nm23的表达在良性瘤和癌之间差异显著(P<0.05).nm23的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组织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腹水均有关(P<0.01,P<0.01,P<0.01,P<0.05)。(2)VEGF在交界性瘤和癌中的表达率均较良性瘤高,差异显著(P<0.01)。VEGF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腹水有关(P<0.01,P<0.05)。(3)二者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有协同作用。结果:nm23和VEGF在卵巢癌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它们的检测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鉴别、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nm23-H1、c—Met、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胃癌蜡快标本,运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m23-H1、c-Met、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各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转移和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nm23-H1、c—Met、surviv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6%、72%、80%,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nm23-H1蛋白低表达有密切关系,c—Met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survivin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nm23-H1蛋白表达与survivin表达呈负相关,c-Met蛋白的表达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结论nm23-H1蛋白低表达和c—Met、survivin高表达对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分析有重要指导意义,据其表达开展有选择性地基因治疗应有一个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骨肉瘤VEGF和nm23表达及MV密度与肺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nm23的表达和MV密度。结果:骨肉瘤中VEGF的阳性率为65%26/40,其中有肺转移者的阳性率(87.5%,14/16)明显高于无肺转移者(50%,12/24),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胞浆,其阳性信号强度与骨肉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但与是否有肺转移显著相关(P<0.01);nm23阳性信号呈浆型和/或核浆型,阳性表达率为85%(34/40),其中有肺转移的病例阳性率为81.25%(13/16),无肺转移病例的阳性率为87.5%(21/24),无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骨肉瘤中VEGF表达强度与MV密度呈明显正相关(r=0.7256);有肺转移患者的骨肉瘤组织中MV密度明显高于无肺转移者(P<0.01)。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VEGF是促进MV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VEGF可能是通过促进MV生成而增加恶性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导致早期血道转移,但nm23的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的转移发生无关,检测VEGF表达与MV密度值可作为判断骨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Osteosarcomaisarelativelyuncommonmalignanttumorascomparedwithothercarcinomas,suchasbreastcancer,hepatocelularcarcinoma,andco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3、nm23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or)在喉癌中的的表达及其与喉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喉癌标本中P53、nm23蛋白、VEGF进行了检测.结果:喉癌中P53、nm23蛋白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2%、57.10%和71.42%.P53基因表达和VEGF呈正相关(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P53、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nm23基因表达和VEGF无相关性,nm23基因阴性和VEGF阳性表达的病人,淋巴结转移多见.P53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结论:P53、nm23蛋白和VEGF与喉癌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判断喉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erbB-2及nm23在侵袭性(即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2例侵袭性乳腺癌组织进行C-erbB-2及nm23产物的检测。结果:癌组织中C-erbB-2及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50%,33.3%.C-erbB-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与病人术后生存年限负相关。nm23的表达正在淋巴结无转移组明显高于有转移组,并与患者的术后生存年限正相关,与C-erbB-2的表达负相关。nm23的表达在淋巴结无转移组明显高于有转移类型无关。结论:C-erbB-2、nm23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良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NM23、VEGF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NM23及VDGF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45例大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组织及癌旁肠粘膜进行NM23、VEGF蛋白表达的检测和分析。结果:45例大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组织、癌旁肠粘膜中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9%、100%、8.9%。肝转移灶中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其它组织(P<0.05),而NM2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18.8%、82.8%,肝转移灶中NM2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它组织(P<0.05)。在肝转移组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中同时检测NM23及VEGF蛋白表达,可知NM23表达降低而VEGF呈过表达。结论:NM23表达降低和VEGF表达增强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检测大肠癌NM23和VEGF表达能反映大肠癌的恶性程度,是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