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颌面火器伤伴发颅脑伤临界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瑞典模型方法,选用平均射速1294.5m/s和864.4m/s,重1.03g的钢珠分别致伤两组18只狗颌面部,造成颌面部重型火器伤,伤后不同时间观察颌面伤情及颅脑损伤变化,探讨颌面部火器伤伴发颅脑损伤的临界条件。本实验模型方式致伤时,其临界致伤射速是864m/s,临界致伤能量是249J,提示颌面部重型火器伤救治中要注意颅脑的合并损伤。  相似文献   

2.
用重1.03g,初速1300m/s和800m/s的钢珠分别致伤狗颌面部,伤后即时、6小时检查心、肺、肝、肾等远隔脏器的损伤变化,发现1300m/s射速致伤组,动物远隔脏器损伤发生率达42.6%,而800m/s致伤组,损伤发生率仅达14.5%,两者差异非常显著,损伤特点是脏器的点片状出血。这一结果提示,颌面部高速投射伤时可能存在多脏器的远隔损伤,虽然各主要脏器的损伤并不严重,但它可能是颌面部重型火器伤时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狗12只(正常对照2只),用重1.03g、射速1300m/s钢珠致伤颌面部、造成重型颌面部火器伤,伤后即时、6小时分别开颅,检查颅脑损伤情况,切取脑组织标本行光、电镜观察。实验发现颌面部重型火器伤时伴有颅脑损伤,病理特点为颅脑区域性出血及脑挫伤,组织学观察神经组织主要为细胞、髓鞘的变性改变,提示临床处理中应注意颅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犬颌面部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瑞典创伤模型方法建立动物模型。用重1.03g,射速800~850m/s和1350~1400m/s的钢珠致伤犬和离体犬头。造成重型颌面伤,记录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变化,通过致伤射速和致伤点距颅脑的距离与脑内压力变化的关系研究颤面部高速投射伤伴发颅脑损伤的机理。实验结果证实,颌面部高速投射伤时瞬时空腔效应、冲击波效应造成的脑内压力变化是伴发颅脑损伤的重要原因。文中还对相关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高速投射伤对颞颌关节盘及颅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颌面部高速投射伤时伴有颅脑损伤,由于颅骨与颌骨间的特殊解剖关系,颌骨致伤时骨应力的传导是颅脑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本实验中将狗下颌角区用重1.03g,射速1400m/s的钢珠致伤,造成重型颌面火器伤。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伤侧颞颌关节盘的形态学变化,发现伤后发生明显的显微损伤,表现为纤维排列紊乱、局灶性水肿、溶解等,这—结果为颌面部重型火器伤伴发颅脑损伤的发生机理提供了生物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实验采用瑞典模型方法,选用重1.03g,射速1400m/S的钢珠致伤10只狗颌面部,造成重型颌面伤,分别于伤后1h和6h观察颌面伤势,取伤侧耳蜗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解颌面部高速投射伤伴发耳蜗损伤的超微结构特点。实验发现致伤动物均有耳蜗表面结构变化和耳蜗神经的微观损伤改变,表现为毛细胞的纤毛紊乱和耳蜗神经鞘内结构水肿及线粒体变性,文中还对损伤发生机理和临床救治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犬颌面致伤瞬间内压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瑞典创伤模型方法建立动物模型,用重1.03g,射速800-850m/s和1350-1400m/s的钢珠致伤犬和离体犬头,造成重型颌面伤,记录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变化,通过致伤射速和致伤点距颅脑的距离与脑内压力变化的关系研究颌面部高速投射伤伴发颅脑损伤的机理。实验结果证实,颌面部高速投射伤时瞬时空腔效应用、冲击波效应造成的脑内压力变化是伴发颅脑损伤的重要原因。文中还对相关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颌面部撞击伤伴发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颌面部撞击伤合并颅脑损伤的致伤机制和损伤特点。方法 :采用水平气动式撞击机分别以 4 77m/s± 0 5 3m/s(A组 )、9 16m/s± 0 6 5m/s(B组 )和 13 95m/s± 0 6 7m/s(C组 )的速度撞击兔左侧面中部 (n =6 )。观察致伤后动物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对颌面部软组织、脑组织进行损伤的大体和光、电镜观察 ,测定致伤后 6h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一氧化氮 (NO)的含量变化和脑含水量 ,同时记录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和头颅冲击加速度。结果 :形态学改变低速和中速致伤组 (A和B组 )主要以局部损伤为主 ,高速致伤组 (C组 )则同时合并颅脑损伤。兔致伤后 6h血清中LPO、SOD值以及脑含水量C组显著高于A、B组 (P <0 0 5 ) ,而NO值明显低于A、B组 (P <0 0 5 )。头颅加速度和颅内压峰值C组均明显高于A、B两组 (P <0 0 5 )。结论 :致伤瞬间头颅冲击加速度响应和脑内压力变化是造成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重要生物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高速投射物致伤狗颌面部,造成颌面部重型火器伤,于伤前、伤后不同时间测定脑脊液中CK—BB变化,用光、电镜观察脑组织损伤病理特点。实验发现动物伤后发生颅底出血、脑挫伤等损伤改变,脑脊液中CK-BB明显升高,说明颌面部重型火器伤时存在颅脑损伤,CK-BB的测定有益于对颌面部火器伤患者整体伤情及预后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885例颌面部损伤回顾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回顾分析深圳特区885例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1998年1月-2002年6月间收治的885名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结果:颌面损伤患者人数占本科住院总人数的76.6%,男女比例为3.5:1,21-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机动车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占52.09%。颌面部损伤以单纯软组织损伤最为多见,占68.93%;颌面部骨折以下颌骨骨折最多见,占面部骨折总数的17.85%,其次是颧骨和上颌骨骨折。颅脑损伤和四肢损伤是颌面损伤的常见合并伤。结论:男性青年为颌面损伤高发人群,机动车是主要致伤原因,软组织伤最多见,下颌骨为骨折多发部位,颅脑伤为常见合并伤。  相似文献   

11.
用高速钢珠射击狗下颌部,观察颌面软组织伤,软硬组织复合伤,并通过高速微秒X光机观察颌面部瞬时空腔效应。实验证实颌面部高速钢珠伤时,有明显瞬时空腔形成,弹道入口面积大于出口面积,单纯软组织伤能量吸收少,损伤较轻,软硬组织复合伤能量吸收多,损伤较重。瞬时空腔效应及二次弹片是致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颌面部创伤弹道的病理形态学及代谢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初速1300m/s,重0.7g的钢珠致22只狗颌面软组织损伤。观察和测定伤后不同时间伤道组织的病理形态及ATP含量的变化。结果证明皮肤及口腔粘膜的挫伤区仅为0.1-0.2cm,肌层的挫伤区为0.5-0.8cm。早期清创损伤组织的代谢功能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3.
用初速1500m/s,重1.03g钢珠致伤6只狗颌面部,伤后6,12,24h取距伤道壁不同距离的肌肉组织做需氧及厌氧菌培养,实验发现,颌面高速投射物伤区,距伤道壁0.5cm以内的软组织,伤后6h开始出现细菌感染,随致伤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4.
用高速投射物致伤犬颌面部,建立重型颌面伤动物模型。于伤前、伤后不同时间测定脑脑挫伤脊液中脑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变化,用光、电镜观察脑组织损伤病理特点.实验发现动物伤后发生颅底出血、脑挫伤等损伤改变,脑脊液中CK—BB值明显升高,说明颌面部重型火器伤后存在颅脑损伤,CK—BB的测定有助于对颌面部火器伤患者整体伤情及预后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面骨高速投射伤时颅骨应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重1.03g,射速800~850m/s和133~1400m/s的钢珠致伤新鲜离体猪头的上、下颌骨,记录致伤瞬间上、下颌骨和其相对应的额骨、颞骨应变值,分析不同射速致伤时颅骨应变差异和弹着点距颅骨的距离与应变强度的关系,探讨颅骨应变在颌面部高速投射伤致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①探讨颌面部枪击伤和爆炸伤动物模型的建立;②研究颌面部枪击伤和爆炸伤后的早期救治策略。方法 8只犬(6只中华田园犬和2只比格犬,6月龄,雄性)随机分为两组,枪击伤(A)组和爆炸伤(B)组,致伤前先制作胸腹部和颅脑防护装置,做头颅CT扫描和三维重建。A组:根据有无粉碎性骨折致咬合关系错乱行清创缝合或清创缝合+骨折外固定治疗;B组:爆炸伤致颌面部软组织多发穿通伤并大量异物残留,行清创缝合治疗。枪击伤致伤源为5.8 mm和7.62 mm高精度狙击步枪,致伤距离50 m;爆炸伤致伤源为制式200 g TNT药块,距离分别为3 m和1 m。按照分组情况伤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和相应的处理,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12 h再次行头颅CT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该模型可稳定地模拟犬颌面部枪击伤和爆炸伤。当枪击伤距离为50 m时,随着致伤源高精度狙击步枪口径的增大(5.8 mm到7.62 mm),颌面部创伤也由咬合关系正常的下颌骨下缘粉碎性骨折变为上下颌骨的粉碎性骨折并伴有咬合关系错乱和严重的软组织撕裂伤。当爆炸伤致伤源固定为含241 g细铁钉的制式200 g TNT药块时,随着致伤距离的缩小,实验动物的颌面部创伤也越来越严重。两组实验动物伤后均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对症处理,除爆炸伤致伤距离为1 m的犬伤后20 h死亡外,其余均生存状态良好,精神可,行动自如,可少量饮食饮水,存活实验动物均继续饲养四周。结论该实验致伤模型可以实现咬合关系正常和错乱的枪击伤模型和不同程度的爆炸伤模型。伤后立即采取合适的抢救措施,如气管插管、清创缝合、骨折外固定、静脉补液和抗感染后,可维持犬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的正常;其中早期救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火器性牙髓间接损伤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初速1500m/s,重1.03g钢珠致伤狗颌面部。伤后观察牙髓的病理变化,发现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时,牙髓存在明显的间接损伤,其损伤的病理特点是造牙本质细胞下层出血,炎细胞浸润和牙髓肿胀;在超微结构水平上表现为牙髓细胞内线粒体肿胀、空化,神经髓鞘变性,部分髓鞘内容物溶解等。本实验结果提示:在颌面火器伤伤员的临床救治时,不能忽视牙髓的间接损伤.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类高速投射物颌面损伤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7.62mm,5.56mm弹丸,射速为1300-1400m/s的1.03g钢球和1.0g钢球和1.0g炮弹破片分别致伤肥皂靶、离体猪头和活体犬下颌骨区,观察4种高速投资射物致伤时的瞬时空脸形态和颌面伤情切取犬面部伤道周围肌组织行光镜、透射电观察,发现在同种类高速投射物致作形成不同的瞬时空腔,颌面部致伤时有着没的损伤特点。文中对凳面部的创伤弹道学特点和不同种类高速投射物颌面损伤特点的差异进行了讨  相似文献   

19.
用初速1300m/s,重0.7g的钢珠致22只狗颌面软组织损伤。观察和测定伤后不同时间伤道组织的超微结构及ATP含量变化。结果证明皮肤及口腔粘膜的挫伤区仅为0.1—0.2cm,肌层的挫伤区为0.5—0.8cm。早期清创组织的代谢功能可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颌面部火器伤战时常见,平时也时常发生,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创伤弹道学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火器伤具有不同的损伤特点和救治要求,颌面部致伤时有其自身特点。本文从不同射速投射物伤,爆炸冲击伤和重型并发伤几方面综述颌面部创伤弹道学特点和救治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