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42例,用低分子肝素钙0.3mL(7500U),皮下注射1日2次,共7d。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90.4%,心电图总有效率85.7%,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可靠,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阿斯匹林,B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及阿斯匹林,连用7天。结果B组有一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皮疹退出治疗,观察无出血等副作用,治疗有效率93.1%,与A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5.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传统抗心绞痛药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不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000U/次,每12小时1次,连用7天。结果:36例患者加用该药后,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每次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含片日均用量,心电图ST段压低的导联数(NST)和ST段压低数值总和[∑ST]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便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43例 ,男 2 8例 ,女 15例 ,年龄 (71 2 6± 7 5 0 )岁。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IU ,每日二次皮下注射 ,连用 7d。用药前及用药后作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观察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总持续时间、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 81 39% ,并有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 ,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等作用。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1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1ml/10kg(851U/kg),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76例(93.8%),高于对照组的60例(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结果及血液流变学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疗效,改善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近期预后,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其分成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加阿司匹林组和单纯应用阿司匹林组。结果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加阿司匹林组治疗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发作间隔时间延长,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减少了急性期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加阿司芬林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两组其他抗心绞痛药物相同。观察两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均明显改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低分子肝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前者不良反映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更安全、更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和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77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4d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索钙和辛伐他汀治疗UA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根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治疗的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1次/12小时,葛根素40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滴,1次/天,观察治疗14 d后疗效。结果经葛根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临床采用葛根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30d。依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为标准判断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66.7%;16.67%出现皮肤黏膜出血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12,P<0.05),皮肤黏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55,P<0.05)。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用普通肝素疗效更显著,可防止或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47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口服辛伐他汀,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7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LDT、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用血脂康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7500Iu12h1次皮下注射,连用7d,合用血脂康胶囊,2粒,2次/d口服,连用14d。观察心脏事件发生以及服药前后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外周血白细胞(WBC)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未发现严重出血现象及其它副作用,总有效率92.6%;对照组3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总有效率7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用血脂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发性缺血事件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20粒,3次/d口服,连用2周;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6 000 U皮下注射,1次/d,连用7 d.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76.1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1.79%和58.97%).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分析我科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20例中,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20例中,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酶解或化学降解产物,它保留了普通肝素的基本结构,很少引起血小板减少,对出凝血指标的影响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所以极少引起出血倾向,且生物利用度超过90%,体内不易清除,t1/2为普通肝素的2~3倍,有更明显的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低分子肝素钙对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令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4):70-71
目的分析并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疗程为一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7%(36/3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2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凝血四项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具有广阔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