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蚓激酶溶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蚓激酶在兔动 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中的溶栓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 6组 :模型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蚓激酶小剂量组 (2 5 μg kg) ,中剂量组 (5 0 μg kg) ,大剂量组 (10 0 μg kg) ,尿激酶阳性对照组 (2×10 4 U kg)。采用家兔颈动 静脉旁路模型 ,测定蚓激酶的溶栓作用 ;心脏取血 ,测定蚓激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纤维蛋白裂解产物 (FDP)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蚓激酶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可使ELT缩短 ,使血栓重量减轻 ;蚓激酶大、中、小剂量组可使FDP显著增多 ;蚓激酶对FIB影响不明显。结论 蚓激酶有抑制血栓形成 ,激活纤溶活性的作用 ,具有较好溶栓效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自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内分离得到1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前期研究发现该菌株可大量胞外分泌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蛋白酶。文中旨在观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蛋白酶(S.maltophiliaprotease,SMP)在体内外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并探讨其纤溶机制。方法试管凝块法和纤维蛋白平板法体外观察SMP对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溶解作用,计算其比活性;建立SD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SMP、等渗盐水和蚓激酶,观察各组血栓重量及表面情况,检测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uglobulin lysis time,E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和D-二聚体等指标,并比较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的变化。结果 SMP同时具有溶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的活性,且活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SMP不依赖纤溶酶原的激活而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并...  相似文献   

3.
海洋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的纤溶及抗血栓形成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 探讨海洋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 (MPAP)的纤溶作用及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通过纤维蛋白平板实验 ,观测MPAP的纤溶活性 ;建立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观察静脉应用MPAP后血栓形成时间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变化。③结果 MPAP具有较强的直接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 ;MPAP(1 0 0、2 0 0mg/kg体质量 )静脉用药后 ,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 (F =4 .72 ,q =3.78、4 .97,P <0 .0 5 ) ,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显著降低 (F =4 0 .5 6 ,q =8.4 2、1 3.85 ,P <0 .0 5 )。④结论 MPAP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10多种活血化瘀中药经脱脂、去杂质后的水提取液,用纤维蛋白平皿法研究发现,蒲黄水提取液及其复方失笑散有促纤溶作用,说明它能直接分解纤维蛋白,不依赖纤溶酶系的存在。实验性颈静脉血栓模型的家兔口服蒲黄水浸液后,24小时血栓溶解率显著增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纤溶酶原含量无明显变化;代表血液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血纤溶活力在服药2~5h内却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龙蛭胶囊对动物体内外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方法:按试剂盒说明对龙蛭胶囊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测定.用常规方法测定体外凝血时间(CT)、血块溶解时间(BL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龙蛭胶囊纤溶活性.结果:龙蛭胶囊能明显延长动物APTT、PT、TT,降低FIB含量.动物的BLT、ELT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普通纤维蛋白平板和加热平板上能溶解纤维蛋白.结论:龙蛭胶囊具有抗凝作用,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6.
D-二聚体(D-D)是纤溶系统激活后降解高联纤维蛋白多聚体的释放产物,其免疫活性的过度升高既可以反映高凝状态,又能反映纤溶活性,是血栓形成和溶解的标记。纤维蛋白原(Fg)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可参与血栓及冠状动脉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栓状态一个指标,也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之一。Fg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冠心病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纤溶-凝血系统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3]。本文重点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检测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1对象与…  相似文献   

7.
龙蛭胶囊体内外对动物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龙蛭胶囊对动物体内外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方法:按试剂盒说明对龙蛭胶囊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测定。用常规方法测定体外凝血时间(CT)、血块溶解时间(BL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龙蛭胶囊纤溶活性。结果:龙蛭胶囊能明显延长动物APTT、PT、TT,降低FIB含量。动物的BLT、ELT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普通纤维蛋白平板和加热平板上能溶解纤维蛋白。结论:龙蛭胶囊具有抗凝作用,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8.
胶艾汤对实验性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胶艾汤对动物出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以 15g/kg连续灌胃给药 5d ,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家兔以 1 5g/kg连续灌胃 7d后 ,耳静脉取血测其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复钙时间以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结果 :胶艾汤能明显缩短断尾小鼠出血时间 (P <0 0 1) ;能明显缩短家兔凝血时间 (P <0 0 1)、凝血酶原时间 (P <0 0 5 )、血浆复钙时间 (P <0 0 5 )和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P <0 0 1)。结论 :胶艾汤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其止血作用机制可能与促凝血因子生成和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Sjamp对纤溶系统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研究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对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jamp在体外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其作用强于肝素,但对不含纤溶酶原的凝块则促纤溶作用消失,提示Sjamp可能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使纤维蛋白溶解。体内试验亦表明,给兔静脉注射Sjamp后,兔血浆纤溶活性增高,FDP浓度也增加。Sjamp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纤维蛋白凝块的结构,可能是其促纤溶活性高于肝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溶栓酶溶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溶栓酶(TE)对血栓的溶解作用.方法家兔血栓模型采用动-静脉旁路法并测定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指标.结果 TE(3.75、7.50 MIU/kg)对家兔动-静脉旁路所形成血栓有明显溶栓作用,可明显减轻血栓干、湿重量,并可明显降低血浆纤溶酶原含量,使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转呈阳性反应.结论 TE有明显的血栓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芬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08-100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浆抗凝血酶与凝血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ACS患者(ACS组),将56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抗凝指标(AT:A、PC:A、TPS:A)、凝血指标(PT、APTT、FIB)及纤溶指标(D-D、Fg、LPa)。结果:观察组AT:A、PC:A、TPS:A、PT、API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D-D、Fg及LP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抗凝血酶与凝血指标的检测可以有效反映ACS患者体内抗凝及凝血机制紊乱的现状,可提高诊断效率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浆vWF、GMP-140及Fg在CHD发痛中的作用。方法:将CHD病人分为3组,观察各组血浆vWF、GMP-140及Fg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培果:CHD病人血浆vWF、GMP-140厦Fg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MI上述指标明显增高(P<0.01)。结论:CHD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vWF、GMP-140及Fg可预:则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观察灵芝合剂是否对家兔实验性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灵芝合剂组体外和体内(颈外静脉和颈总动脉内)形成的血栓重量和长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和缩短(P<0.01),提示灵芝合剂对家兔实验性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血栓形成机理可能与抗凝、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袁氏镇心痛口服液对气虚血瘀型动物血管内皮和凝血系统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 4 0只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只 ,采用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制备血瘀模型 ,同时给实验动物灌服实验药物和对照药物。 8d后 ,检测各组血浆内皮素 (ET)和纤维蛋白原 (Fg)。结果 :袁氏镇心痛口服液高、低剂量组及丹参组动物血浆ET和Fg的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空白组 (P <0 .0 1) ,袁氏镇心痛高剂量组血浆ET和Fg的值明显低于丹参组 (P <0 .0 1) ,袁氏镇心痛低剂量与丹参组疗相当。结论 :袁氏镇心痛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在于该药能降低ET和Fg的水平 ,预防血栓形成 ,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6.
黄花倒水莲总皂苷对凝血系统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本文观察黄花倒水莲总皂苷(PTS)对凝血系统和炎症血栓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于血栓性疾病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体外家兔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抗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小鼠凝血时间的测定,考察PTS对内、外凝血系统指标的影响,并通过角叉菜胶致小鼠体内血栓及足跖肿胀实验,观察PTS对炎症血栓的影响。结果:PTS可明显延长体外家兔血浆复钙时间;显著延长凝血酶所致纤维蛋白凝固时间;显著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影响。预先ig给予PTS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减小角叉菜胶所致尾部形成血栓的长度,同时明显抑制其足跖肿胀。结论:PTS可能通过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发挥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竭总黄酮对大鼠及兔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大鼠体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结扎冠状动脉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结果:血竭总黄酮对体外ADP放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及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结扎冠状动脉所致急性心肌缺血面积。结论:血竭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和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D-Dimer、Fg和FDP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中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阵发性房颤组患者22例 ,对照组14例 ,均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水平。 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 (251.4±62.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05.1±49.2)ng/ml(t=2.349,P<0.05) ;而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 (268.1±50.2)mg/dl、(3.01±1.12)mg/L与对照组 (242.7±42.8)mg/L、(2.55±1.24)mg/L相比无明显变化 (t=1.813、1.153 ,P>0.05)。 结论提示阵发性房颤患者可能存在血栓前状态 ,必要时应给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9.
Y Wang  R Ma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2):101-2, 70
Paeonia lactiflora with the ac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had been shown to be able to inhibit thrombosis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increase fibrinolytic activity and promote thrombolysis.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ract of Paeonia lactiflora in vitro experiments on prothrombin time (P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PTT), antithrombin effect, activity of plasminogen and urokinas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extract of Paeonia lactiflora prolonged the time of PT and PTT. (2) The extract of drug was able significantly to inhibit the thrombin. (3) In study of fibrinolysis by fibrin standard plate experiments, the drug possessed activative effect on the plasminogen. (4) The activity of urokinase was reduced, while the extract of Paeonia lactiflora existe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n thrombin and effective effect on plasminogen of the drug might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its ac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