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型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集束电极射频(radiofrequency,RF)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45例肝癌患者经集束电极射频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癌体内血液供应状况,癌灶体积,胎甲球蛋白(AFP)的变化,及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AFP术后1周内下降者占50%,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癌灶直径小于5cm的肝癌,术后1至6个月内70%-90%癌灶血液供应消失,癌灶缩小,甚至消失。个别癌灶复发经再次射频治疗得到控制。直径大于5cm的肝癌,配合介入栓塞治疗,60%癌灶缩小。继发性肝癌,就癌灶而言,射频治疗术后癌灶缩小,症状得到控制。结论 B型超声引导下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近期疗效确切。直径小于5cm的癌灶疗效理想,直径大于5cm的肝癌,采用多点射频治疗,再配合介入栓塞治疗,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经皮肝穿射频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价值及适应证。方法 在 B超、CT、腹腔镜等引导下 ,使用RF2 0 0 0射频仪 ,对 38例肝癌患者共 4 6个结节进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AFP、瘤体血供及大小的变化。结果 术后 7d肝功能恢复正常 ,6 9.2 %的 AFP阳性病例术后 7d即出现 AFP下降 ,其中 4 2 .3%术后 30 d降至正常范围 (P<0 .0 5 )。彩色 B超及 CT复查显示 ,瘤体直径 <5 cm者 ,其术后 1~ 6月内瘤体血供消失 ,体积缩小甚至消失。瘤体直径≥ 5cm者 ,术后 1~ 6月内部分病例瘤体血供减少、体积缩小。结论 经皮肝穿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疗效确切、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13例大肝癌病人行开腹手术、腹腔镜下、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定位射频消融治疗。术前诊断检查指标包括B超、增强CT、AFP、经皮肝穿刺活检。13例中有19个肝占位病变,单发病灶9例,2-3个病灶的4例,肿瘤直径6.0-15.0cm,原发性肝癌10例,转移性肝癌3例。结果 RFA治疗大肝癌近期疗效满意,症状明显改善,食欲明显增加,生活质量良好,肝功、AFP明显好转;术后1月彩超、增强CT复查全部肿瘤体内血供消失,瘤体缩小;3月后CT显示瘤体大片坏死、液化。13例中无手术死亡,存活时间3-12个月,其中1例术后3月死于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RFA给不宜手术的大肝癌患者又增加了一种安全、打击小、痛苦小、生活质量好的治疗方法和延长生命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冷循环射频固化治疗肝癌(附5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运用冷循环射频治疗肝癌的技术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肝癌患者(44例原发性肝癌、7例转移性肝癌),采用冷循环电极,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病灶后行RF治疗36例,经腹腔镜行射频治疗8例,开腹手术中射频治疗7例。结果: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个月后在经CT随访的患者中,有7例病灶已完全坏死,血AFP降至正常,22例病灶得到了控制,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冷循环射频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的肝癌介入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枫  张抒 《消化外科》2002,1(5):362-36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3例大肝癌病人行开腹手术、腹腔镜下、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定位射频消融治疗。术前诊断检查指标包括B超、增强CT、AFP、经皮肝穿刺活检。13例中有19个肝占位病变,单发病灶9例,2-3个病灶的4例,肿瘤直径6.0-15.0cm,原发性肝癌10例,转移性肝癌3例。结果:RFA治疗大肝癌近期疗效满意,症状明显改善,食欲明显增加,生活质量良好,肝功、AFP明显好转;术后1月彩超、增强CT复查全部肿瘤体内血供消失,瘤体缩小;3月后CT显示瘤体大片坏死、液化。13例中无手术死亡,存活时间3-12个月,其中1例术后3月死于上消化道出血。结论:RFA给不宜手术的大肝癌患又增加了一种安全、打击小、痛苦小、生活质量好的治疗方法和延长生命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穿刺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大肠癌肝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在B超引导下,使用RF2000射频仪对23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共39个转移结节)进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CEA、瘤体血供及大小的变化。结果:术后7d肝功能恢复至正常,78.3%患者血清CEA术后30d内降至正常范围(P<0.05)。彩色B超及CT复查显示:瘤体直径<5cm者,于术后1-6个月内其瘤体血供消失、体积缩小甚至消失。瘤体直径≥5cm者,于术后1-6个月内瘤体血供消失、体积缩小。结论:经皮肝穿刺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疗效确切、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7.
B超引导下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41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多弹头射频(RF)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41例肝癌(33例原发性癌,8例转移性癌)采用B超引导下RF治疗。结果 本组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者。80%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50%的AFP值下降。术后30d80%的肿瘤体积缩小30%~50%;术后60d,30%瘤体缩小50%~60%。结论 RF微创,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新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细刀头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超声引导下采用Cryo-Hit氩氦刀1.47mm细刀头对26例原发性肝癌、15例复发性肝癌和13例转移性肝癌总共105个瘤灶(直径0.8~12.0cm)经皮靶向冷冻治疗。每3~6个月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B超、CT或MR评价瘤灶坏死情况,采用Kaplan-Meier统计分析存活率。结果原发性肝癌组、复发性肝癌组以及转移性肝癌组术后1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1.82%、46.22%和80.21%。术后复查B超、CT或MR均提示瘤灶不同程度的缩小甚至消失,对于直径<3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达96.2%,直径3~5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达90.6%,直径>5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达28.6%。无出血、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细刀头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是继射频、微波之后又一安全、有效的经皮局部消融治疗新方法,其远期疗效还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固化治疗原发性肝癌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固化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应用UMT-Ⅱ型超声引导微波固化治疗仪治疗68例原发性肝癌。观察治疗前后肝癌形态学改变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所有肿瘤明显缩小,5例肿块完全消失。AFP术后下降至正常范围者占84%,肝功能损伤不明显。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肝癌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兰明银  胡玲  江斌  黄菊芬  刘瑜 《腹部外科》2004,17(3):164-165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的意义、适应证和疗效评价标准。方法 对共 78个肿瘤结节 ,共进行约 6 0次射频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病人治疗后每个月进行血清标记物检测和B型超声检查。结果 肿瘤结节直径≤ 5cm ,甲胎蛋白定量升高者 ,治疗后甲胎蛋白正常占 72 .0 % (31 / 4 3) ,明显下降占 2 7.9% (1 2 / 4 3)。肿瘤结节直径 >5cm 2例 ,治疗后甲胎蛋白也明显下降 ,2例AFP阴性B型超声复查肿瘤缩小。无手术死亡。结论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联合无水酒精注射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方法 ,可应用于肝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肿瘤位于肝脏脏面不适于在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12例,转移性肝癌3例,肝癌破裂出血4例,全身麻醉,术中先腹腔镜探查,明确肿瘤位置确定穿刺点,然后在腹腔镜引导下,穿刺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 结果全组未发生手术并发症.4例肝癌破裂出血停止,术后复查肿瘤缩小,血AFP显著下降.术后1个月32个肝癌病灶,完全消融27个,消融不全5个,完全消融率84.4%(27/32).3个月后CT示9例肿瘤病灶完全坏死,AFP降至正常;6例病灶部分坏死.随访2~18个月,平均8.2月,15例生存,4例死亡(3例肝功能衰竭,1例消化道大出血). 结论腹腔镜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比B超引导下射频治疗定位更加准确,治疗效果肯定,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细刀头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超声引导下采用Cryo Hit氩氦刀147mm细刀头对26例原发性肝癌、15例复发性肝癌和13例转移性肝癌总共105个瘤灶(直径0.8~12.0cm)经皮靶向冷冻治疗。每3~6个月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B超、CT或MR评价瘤灶坏死情况,采用Kaplan Meier统计分析存活率。结果:原发性肝癌组、复发性肝癌组以及转移性肝癌组术后1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1.82%、46.22%和80.21%。术后复查B超、CT或MR均提示瘤灶不同程度的缩小甚至消失,对于直径<3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达96.2%,直径3~5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达90.6%,直径>5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达28.6%。无出血、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细刀头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是继射频、微波之后又一安全、有效的经皮局部消融治疗新方法,其远期疗效还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超声检查技术对于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技术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的意义. 方法超声引导下对49例66个肝癌病灶行多弹头射频消融治疗,超声检查病灶术前术后的大小及回声、血流信号及频谱等作为评价该术疗效的超声监测指标,以CT作对照检查,观察术前术后AFP或CEA下降幅度. 结果术后1个月超声检查,其中42例59个病灶(89.4%)瘤体内可见"爪状"不均质高回声改变覆盖整个瘤体,其内未检出血流信号,此后瘤体逐渐缩小或不增大,回声趋于等回声改变,结合AFP或CEA值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水平,提示术后疗效良好;另7例7个病灶(10.6%)瘤体内部分回声未改变,其内检出动脉血流信号,AFP或CEA值下降不明显,提示第一次射频消融治疗不彻底,需要进行第二次追加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CT显示9例9个病灶有强化,其中7例7个病灶与超声检查提示一致.与CT检查对照分析,超声检查对病灶内血流检出的敏感性为55.6%(5/9),特异性为96.5%(55/57),准确性为90.9%(60/66). 结论超声检查技术亦可作为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肝血管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向瘤体内注入硬化剂(含平阳霉素8mg、生理盐水5mL与地塞米松5mg),术后3个月复查肝脏B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血管瘤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35例,CR12例,PR22例,NC1例。有20例术后3个月肿瘤缩小超过80%,肝区闷胀不适及腹部包块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硬化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射频热凝固(RFA)治疗肝癌的及疗效。方法:B超引导下将多极射频针穿刺入瘤体,采用分区定点使凝固区在三维空间上完全覆盖并超出肿瘤边缘1cm。术后检测AFP,B超或CT或肝穿细胞学检查或肝动脉造影。结果:1月内复醒:AFP20例升高18例降至正常,B超或CT检查9例瘤体增大,8例无变化,其余缩小,6例肝穿1例瘤体边缘有活瘤细胞;8例肝动脉造影1例肝边缘和瘤内不同区域有散在血供3月复查:25例瘤体明显缩小。结论:RFA治疗只有方法得当,能有效灭活肿瘤。  相似文献   

16.
经皮微波固化治疗肝癌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采用经皮微波固化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示:治疗后3个月58例患者经B超或CT复查,肿瘤缩小者占79.3%,肿瘤缩小直径中位值3.5cm。术后3个月监测45例甲胎蛋白(AFP)阳性患者中27例(60.0%)降至正常,11例(24.4%)AFP有不同幅度下降。术后半年、1年及2年存活率分别为78.8%,60.0%和33.3%。提示微波固化治疗肝癌疗效确切,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单发结节,行PMCT治疗。结果除1例因肿瘤残留加行PMCT外,余19例均行一次整体覆盖原位灭活凝固治疗。术后均有轻微上腹痛、发热,可自行消失。1例穿刺点皮肤轻度烫伤,无其他并发症。随访3~15个月,B超示19例患者(95%)肿块内血流信号消失,增强CT或MRI显示18例(90%)治疗后无强化,3月后15例(75%)AFP转正常水平,肿块缩小率85%,随访期间总生存率90%。结论PMCT一次整体原位灭活治疗肝癌方法简单、省时、安全,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门静脉穿刺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门静脉穿刺栓塞治疗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2月 ,30例肝癌病人接受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门静脉穿刺碘油栓塞治疗 ,术后观察病人主要临床症状 ,AFP浓度 ,肝功能变化 ,B超和CT观察肿瘤大小及瘤体中心血流变化情况 ,碘油沉积情况。结果  10例肿瘤射频治疗区周边有碘油沉积 (强回声区 ) ,局部穿刺活检证实有残留癌细胞。 2 5例病人术前感肝区疼痛 ,治疗后 2 1例病人疼痛消失。 2 6例血清AFP大于正常值 ,治疗后 1个月复查降至正常 16例。B超和CT检查 :2 6例病人肿瘤缩小 ,平均缩小 (2 5± 0 4 5 )cm ,10例病人肿瘤部分或完全液化。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门静脉穿刺碘油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互相协同的肝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B��������Ƥ�δ���Ƶ���Ƹ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评估集束电极射频(radiofrequency,RF)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适应征。方法 复习连续的250例肝癌病人经多弹头射频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瘤体内血供状况、肿瘤大小、AFP值变化及病人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AFP值术后1周内下降者占50%,病人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瘤体直径〈5cm的肝癌,其术后1~6个月大部分瘤体血供消失,瘤体缩小,甚至消失。个别瘤体复发经再次射频治疗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0.
冷循环射频治疗在肝癌肝移植中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冷循环射频治疗在终末期肝癌肝移植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例终末期肝癌患者等供肝期间采用冷循环射频电极.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病灶行射频固化治疗。结果 术后除轻度体温上升外无明显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AFP将至正常,1例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增强CT扫描示病灶坏死;3例患者均顺利接受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术后病理大体标本见病灶坏死改变,光镜下见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3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均存活,未见肝癌复发,最长存活10个月。结论 我们的资料显示对于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癌患者而言。冷循环射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措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