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免疫功能正常小鼠肾囊膜下移植舌癌模型。材料和方法:利用SRCA技术,建立移植舌癌模型,观察移植前后瘤体大小的变化,并对移植瘤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舌癌移植后第6天瘤体增长率为87.8%(7/8)(P〈0.05),病理切片证实其为高分化性鳞癌。结论:小鼠肾囊膜下移植舌癌模型的建立具有可行性,它可为舌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一个经济,快速,高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金黄地鼠舌癌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成功地建立金黄地鼠舌癌模型。方法:采用0.5%DMBA丙酮液涂布右舌侧缘局部机械刺激。结果:18周后成功地建立了金黄地鼠舌癌模型。在舌癌诱发过程中,舌粘膜经历了癌前病变和成癌两个时期。在癌前病变中又分为炎症、变性、再生和单纯上皮增生四个阶段,而癌变阶段则表现为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和浸润性鳞癌三个阶段,该模型的组织学改变和人舌粘膜白斑及鳞癌基本一致。结论:该模型具有较稳定、重复性好、易建立、成癌率高等优点,和人舌癌的形成极其相似,为舌癌的病因学、生物学及治疗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4NQO饮水法诱发小鼠舌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与人口腔癌发生相似的口腔癌动物模型。方法:0.001%四硝基喹啉-1-氧化物(4-n itro-qu inoline 1-oxide,4NQO)饮水喂养Balb/c小鼠16~28周,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癌变全过程。结果:随4NQO作用时间和观察时间的延长,小鼠舌背后部黏膜相继出现白色斑块、红白相间斑块、乳头状新生物等改变。16周后50.0%小鼠舌背黏膜表现为轻度异常增生,45.0%为中度异常增生,5.0%为重度异常增生;20周后5.0%为轻度异常增生,60.0%为中度异常增生,30.0%为重度异常增生,5.0%为原位癌;24周后50.0%为中度异常增生,40.0%为重度异常增生,10.0%为原位癌;28周后30.0%为中度异常增生,50.0%为重度异常增生,10.0%为原位癌,10.0%为早期浸润性癌。用药16、20、24、28周停药观察至48周时,舌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14.3%、18.2%、28%,未见远处转移。结论:4NQO饮水诱发小鼠舌癌生长缓慢、潜伏期长,致癌过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人相似,方法简便,靶器官代表性强;0.001%浓度4NQO饮用16~20周是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建立的理想时间,要在一定时间内建立发癌率更高的舌癌动物模型,用药的浓度需要加大。  相似文献   

4.
金黄地鼠舌癌模型的建立及其颈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4NQO饮水诱发大鼠舌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建立与人口腔环境相近的大鼠舌癌模型。方法 0.002%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喂养SD大鼠9 ̄32周,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癌变全过程。结果 随致癌剂作用延长,大鼠舌背后部粘膜相继出现白色斑块、溃疡、糜烂、乳头状增生等改变。9周后80.0%大鼠舌背粘膜表现为单纯性上皮增生,20.0%为轻中度异常增生;13周后66.6%为轻中度异常增生,33.3%为重度异常增生;16周后55.5%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兔舌癌哨位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微转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舌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先正位、多循环移植Vx-2癌瘤于兔舌,每次8只兔,筛选出高淋巴转移潜力移植瘤;再将其移植到40只兔的舌部,分别于移植后第8、10、12、14和16天各随机处死8只,取出兔舌Vx-2移植瘤SLN,经连续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微转移形成情况。应用SPSS 17.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3次正位循环移植后,所得Vx-2移植瘤舌移植后SLN转移率达100%(8/8);该高淋巴转移潜力移植瘤移植兔舌后10~12 d,所获移植瘤SLN微转移发生率为100%(8/8)。结论:应用本研究筛选的高淋巴转移潜力Vx-2瘤移植兔舌后10~12 d,可获得较稳定的兔舌癌SLN微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干槽症的小鼠模型.方法 取1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5%戊巴比妥麻醉后,拔除上颌中切牙.实验组拔牙窝行肾上腺素止血,植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种,对照组拔除上颌中切牙后无特殊处理.4天后观察两组拔牙窝情况并处死小鼠,取上颌骨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两组拔牙窝的结构变化.结果 拔牙4天后,实验组拔牙窝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周围黏膜红肿,对照组拔牙窝粘膜呈粉红色,创口较拔牙后明显缩小,无明显分泌物.观察组织学HE染色切片发现,实验组拔牙窝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及少量破骨细胞,对照组的拔牙窝内有新生结缔组织形成.结论 使用肾上腺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种可以成功地建立小鼠切牙拔牙窝的干槽症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快速、准确的建立与人舌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0.001%和0.002%四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饮水喂养Balb/c小鼠16~28周,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癌变全过程。结果:随4NQO作用时间和观察时间的延长,小鼠舌黏膜相继出现白色斑块、红白相间斑块、乳头状新生物、溃疡等改变。饮用0.001% 4NQO 16周后的小鼠50.0%小鼠舌背黏膜表现为轻度异常增生,45.0%为中度异常增生,5.0%为重度异常增生;20周后5.0%为轻度异常增生,60.0%为中度异常增生,30.0%为重度异常增生,5.0%为原位癌;24周后50.0%为中度异常增生,40.0%为重度异常增生,10.0%为原位癌;饮用0.002%4NQO16、20、24、28周停药观察至40周的小鼠,舌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0%、25%、37.5%、45.5%,未见远处转移。结论:4NQO饮水法诱发小鼠舌癌及癌前病变生长缓慢、潜伏期长,致癌过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人相似,方法简便;0.001%是诱发小鼠舌癌前病变的理想浓度,0.002%是诱发小鼠舌癌的理想浓度。  相似文献   

9.
分支形态的形成对于保证器官可以在有限的体积内获得最有效的功能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下颌下腺是研究器官分支形态发生过程的重要模型,在小鼠胚胎中获取下颌下腺组织进行体外器官培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小鼠胚胎下颌下腺获取方法,并将整个获取及建立体外器官培养流程作以简介,以对其在体内发育过程中的分支形态发生过程进行更好体外的模拟,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舌癌细胞株并应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监测活体裸鼠舌癌侵袭发展过程。方法:应用脂质体将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转染到人舌癌Tca83细胞株中,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胞株,扩增后接种于裸鼠,建立裸鼠舌体及皮下移植瘤模型。活体成像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HE染色病理分析移植瘤细胞的组织学特征。结果:获得了稳定的舌癌单克隆细胞株,该单克隆细胞株能够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移植后获得稳定的动物模型,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准确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侵袭过程。结论:本研究成功的构建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胞株和稳定的舌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用于活体成像检测;为舌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舌癌远隔脏器转移的细胞系 ,研究其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瘤细胞裸鼠尾静脉注射法 ,细胞培养法获取舌癌远隔脏器转移细胞系 ,用相差显微镜、HE染色、电镜观察其形态及细胞内部结构 ,染色法显示染色体形态 ,裸鼠背部皮下注射瘤细胞法检验致瘤性并证明其性质。用 2 4孔培养板行生长曲线测定 ,并计算其细胞群体倍增时间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来检测其细胞增殖速度。结果 从 3 5只受试裸鼠中获得一只截瘫的裸鼠 ,取其肺、肝、脑和脊髓组织分别行原代培养 ,仅脊髓组织培养获得了稳定传代的细胞系 ,传代 5 0次以上 ,生长稳定 ,Ts倍增时间为 2 6.83h ,S期细胞占 2 5 .5 % ,染色体众数为 60 ;其母细胞Tb倍增时间为 2 8.81h ,S期细胞占 2 1.2 % ,染色体众数为 5 0 ,保持人类染色体形态 ,细胞形态与其母细胞相似 ,裸鼠皮下所致肿瘤组织切片显示为典型的鳞状上皮细胞癌 ,将该细胞命名为Ts。结论 Ts细胞是Tb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脊髓转移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与其母细胞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舌癌是口腔癌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的缺乏、肿瘤转移和复发导致了舌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几十年来都停滞在50%左右的较低水平。动物模型在人类疾病的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舌癌动物模型将推动舌癌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本文将对舌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进行综述,并对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舌癌单细胞培养建系与癌干细胞相关标志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舌癌Tca8113M1细胞系单细胞培养建系为基础,观察Tca8113M1细胞系中舌癌干细胞存在的现象及其相关标志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Tca8113M1细胞系,以有限稀释法进行体外单细胞培养并建立细胞亚系,在证实其成瘤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癌干细胞相关标志CD44、CD184、细胞外可溶性抗原(ESA)的表达情况,着重观察单个细胞培养形成细胞克隆的形态与时间。结果 以有限稀释法获取192个Tca8113M1舌癌单个细胞,在96孔板中进行体外培养,获取12个细胞亚系(获取比例为6.25%),均有高成瘤性。癌干细胞相关标志CD44 与ESA均为高水平表达,而CD184表达则在12个细胞系之间有差异。在单个细胞培养中,形成完全克隆、部分克隆与旁克隆3种形态,12个细胞亚系均源于单个细胞形成的完全克隆,均可进行连续传代与扩增,而部分克隆与旁克隆则在后续培养中逐渐衰老与消亡。结论 Tca8113M1细胞系中可能存在癌干细胞,而单细胞培养可形成完全克隆并建立细胞亚系,是进行舌癌干细胞后续研究重要的细胞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活体动物舌黏膜植入外源性蛋白凝胶颗粒的方法。方法:出生后90.5d的C57BL小鼠经戊巴比妥钠麻醉后,于舌黏膜下植入小牛血清(bovineserum albumin,BSA)的凝胶颗粒。实验后48h,取小鼠舌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Brdu染色及PCNA染色。结果:实验后48h,小鼠舌黏膜无明显炎性病变,染色结果显示凝胶颗粒的植入对上皮内BrdU和PCNA的表达无影响。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舌黏膜下植入蛋白凝胶颗粒的方法,为将来药物和蛋白质诱导活体动物器官局部增殖、分化和凋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提要:舌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比较棘手。目前舌癌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尚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规范舌癌治疗方法,提高国内整体治疗水平,对于每一位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医生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旨在通过对舌癌治疗方面的思考,抛砖引玉,希望为制定国内舌癌治疗规范打开一扇窗口,提高舌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受体在人舌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雌激素受体(ER)在人舌癌细胞系Tca8113以及高转移株Tb上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在人舌癌细胞上的表达,并对其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经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可检测到ER在人舌癌细胞上有表达。ERα在Tb细胞系的表达强于Tca8113;而ERβ的表达在Tca8113和Tb中相同,并且ERα/ERβ比值在脑转移株Tb中升高。结论:雌激素有可能通过它的受体对人舌鳞癌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ERα/ERβ比值的改变在舌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对人舌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MTT法 定TNP-470、顺铂(CDDP)对体外培养人舌癌Tc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Tca8113细胞形成裸鼠肿瘤皮下移植模型,移植二周后腹腔注射用药,TNP-470(30mg/kg)隔日一次,共七次,CDDP(5mg/kg)一周二次,共四次,同期测量肿瘤体积和裸鼠体笪“移植四周后处死动物,检测肿瘤体积和主要脏器。结果:TNP-470作用Tca811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0.79μg/ml。TNP-470 CDDP组抑瘤率分别为31.7%、40.3%和65.6%,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抑瘤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TNP-470+CDDP组抑瘤效果最佳,结论TNP-470对人舌癌体内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联合应用CDDP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舌癌好发于舌缘、舌尖的原因。方法:36例舌癌病人按有无慢性不良刺激因子(包括残根、残冠、锐尖锐缘、倾斜牙、不良修复体)分为有刺激因子组和无刺激因子组,把发病部位分为经常受牙齿摩擦刺激的舌缘、舌尖部;和很少受牙齿摩擦刺激的舌腹、舌背、舌根部两亚组。结果:有不良刺激因子组和无不良刺激因子组中不同亚组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前者的舌缘、舌尖部的构成比(91.7%)显著高于后者(8.3%),而后者中不同亚组构成比相近(58.1%、41.7%)。结论:病患牙及不良修复体对舌的长期慢性不良刺激是舌癌好发于舌缘舌尖部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5-Aminolevulinic acid (ALA)-induced protoporphyrin IX (PpIX) has been used as a photosensitizer in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for oral cancer.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optimal method of administrating ALA by analyzing PpIX fluorescence in tongue tumor tissue. METHODS: Protoporphyrin IX intensities in the mouse (C3H)-transplanted tongue cancer (NR-S1)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normal tongue after intraperitoneal (i.p.), oral (p.o.) or topical administration of ALA. Tongues were sampled at various times after ALA administration. PpIX intensities were obtained from frozen sections of each sample by using a spectrophotometer. RESULTS: Protoporphyrin IX intensity in the tumor group peaked at 3 h after the i.p. and 5 h after the p.o. administration of ALA, and these levels were about twice as high as those in the normal group. Maximum PpIX accumulation in the tongue tumor tissue was seen at 5 h after p.o. administration of ALA. In contrast, the topical administration of 20% ALA cream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lowest PpIX accumulation in the tumor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o. administration of ALA wa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in ALA-PDT for oral cancer.  相似文献   

20.
PTTG和bFGF在舌癌细胞株Tca8113中表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rG)蛋白在舌癌细胞株Tca8113中的表达及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加入bFGF抗体后孵育的癌细胞中PTTG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Tca8113中PTTG蛋白呈阳性表达,并受bFGF影响,加入bFGF抗体的培养液中的癌细胞PTTG蛋白荧光明显减弱,随着时间延长和bFGF抗体滴度增加,减弱趋势明显.结论:舌癌细胞株中PTTG蛋白的表达受bFGF制约,对二者的联合治疗可能是一种治疗舌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