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石城区江滩血防环改工程灭螺与效果考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枞阳县汤沟镇江厂村,位于我县长江北岸,村民大多沿江堤居住,江滩总面积1900多亩,其中芦滩1400亩,草滩、柳林及水套500亩,钉螺分布广,密度高,感染严重。人畜常因生产、生活上滩作业,为人畜常到的易感地带,急性感染年年均有散在发生。从60年代起该滩地经过反复的化学药物喷杀等灭螺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终难以达到防治的目的,是本县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难点之一。1996年江厂江滩结合农、林业开发、毁芦造林,实施环改灭螺工程,取得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枞阳县元宝洲权属周潭镇大山村,该洲地处我县长江北岸,为长江滩涂,滩地总面积530万m2,其中有螺芦滩和草滩各为200万m2,水套1133万m2,历史钉螺密度高,且周边群众四季上滩作业,为人畜常到的易感地带。从五、六十年代起,该滩地经过反复的药物喷杀...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武昌、青山与北岸的江岸、汉阳区隔江相望.近10年来,钉螺大面积扩散,急性血吸虫病人成批发生,1989年,汉武昌杨园一处暴发急感1604例,严重威胁着城区人民的身体健康.1989年冬至1990年春,组建灭螺机构,组织劳力和机械,开展了大规模的长江江滩综合治理工程,现将1年来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石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城区有螺江滩面积92.47万m^2,滩面为高低不平,坑洼积水,杂草从生的荒难,1996年江滩活螺平均密度为0.8875只/框(0.1m^2/框架,下同),活螺框平均出现率19.81%,钉螺感染率0.42%,1996年冬季对城区江滩实施了工区,加上长江汛期被淹,上游钉螺随漂浮物下移,造成残存钉螺的孳生地,为消灭残存钉螺,于1997-1999年对城区江滩工种治理后的残存螺区,采取局部五改与药物灭螺的方法进行灭螺,现将灭螺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用氯硝柳胺药砂袋在江滩进行缓释灭螺实验结果显示:2g/m2、4g/m2组与氯硝柳胺机喷2g/m2组,1996年施药后15d,活螺平均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下降都在90%以上;1997年施药后90d,活螺平均密度下降90%以上,活螺框出现率下降80%以上。该法灭螺效果与降雨有关,且操作简便,省工、省力、省经费,适用于大面积高水源较远地段的江、河、湖滩的灭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观察云南省水利血防沟道治理工程灭螺效果, 为科学评价水利血防工程控制钉螺扩散提供依据。 方 方 法 法 2009-2011年对云南省大理市和永胜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水利血防沟道治理工程区域开展螺情调查, 并收集 该区域血防历史资料, 分析比较工程建设前后螺情变化。 结果 结果 3年间大理市沙井水利血防沟道治理工程硬化段仅 2010年查到1只钉螺, 活螺密度为0.004只/0.1 m2 , 未硬化段钉螺密度分别为0.080、 0.002、 0.007只/0.1 m2 。3年间永胜县 高家村水利血防沟道治理工程硬化段未查出钉螺, 未硬化段活螺密度分别为0.040、 0.030、 0.040只/0.1 m2 。两地沟渠硬 化后, 连续3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而同期邻近的未硬化环境有螺框出现率 和活螺密度均高于硬化环境。 结论 结论 水利血防工程对消灭钉螺有明显效果, 但工程竣工后, 应加强维护。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江滩湖洲地区为目前国内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由于江滩水位不易控制,消灭钉螺难度大。为研究江滩灭螺新技术,1972年9月10日选择九江市浔阳区江滩钉螺分布区,采取抽吸江沙进行淤沙灭螺现场试验,并作了远期效果纵向观察。 一、灭螺现场概况 浔阳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滨临长江,江滩面积975万m~2,其中有螺面积160.21万m~2。江滩螺区系沼泽地,间有水沟、洼地,杂草、芦苇丛生。1971年4  相似文献   

9.
江滩翻耕结合喷粉灭螺效果较单一翻耕和单一喷粉灭螺的效果更为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镇江市从1990年开始兴林灭螺综合开发江滩试点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成效。 具体做法是“三个综合”。一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即在滩面植杨,林间套种三麦,并饲养禽畜、鱼类。禽畜以麦为饲料,其粪又是鱼的饲料,形成良性循环。二是江滩和治“套”相结合,即在开垦滩地的同时,挖深大堤边的“套”,作精养鱼池,把“急感”易感地带环境彻底改变。三是开发与灭螺相结合。通过林间翻耕、套种,治“套”,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达到灭螺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环境改造灭螺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评价通过环境改造工程(以下简称环改工程)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对7个观测点57项环改工程连续5年监测病情、螺情变化,周围7岁以上人群采取血清学方法进行病情调查,环改处采取10m框距查螺,捕获钉螺全部解剖。结果:实施环改工程5年后,人群患病率、急感患病率、钉螺面积、易感地带面积、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降低64.1%、100%、71.7%、90.5%、96.5%和95.9%。结论:环改工程是消灭钉螺、降低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1 基本情况浙江省曾有 5 4个县 (市、区 )流行血吸虫病 ,累计查出病人 2 0 4万余例 ,钉螺面积 6 .44亿 m2 ,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经过 40多年积极防治 ,全省于1 995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近年来钉螺面积逐年上升 ,1 996 - 2 0 0 0年全省钉螺面积分别为2 0 .9、3 1 .4、43 .7、72 .2 hm2和 1 0 0 .1 hm2 ,且于 2 0 0 0年已发现 1 4例外源性血吸虫病人 ,存在着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趋势。2 环境改造的成效血防环境改造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 ,单靠卫生部门难以实施 ,必须取得政府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九五”期间 ,省有关部门经共同协商 …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六城区历史上均属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共有35个流行乡镇,329个流行村,历史累计钉螺面积3301330平方米。市区的原金牛区、东城区、西城区分别于1987年、1988年、1989年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1991年后行政区划变动为金牛区、青羊区、成华区、锦江区、武候区、高新区共六个区。为巩固血防成果,掌握螺情动态,为今后的灭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成都市城区的螺情动态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和整理将六城区每年上报的报表汇总、整理,结合日常的血防工作所掌握、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六城区19911999年钉螺面积变化见表1。表1 19911999年六城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堤隔离沟改造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的效果.方法以有隔离沟洲滩为试验组,无隔离沟洲滩为对照组.在两组外洲钉螺分布高程设置网箱,人工投活螺,比较钉螺产卵数量、幼螺生长发育状况、钉螺自然死亡率和感染螺密度,测量隔离沟区域洲土含水量,调查隔离沟沉积层各年间钙化螺密度.结果试验组外洲无钉螺孳生.当东洞庭湖水位退至25 m左右,对照组钉螺分布带洲土平均含水量38.1%,高于试验组28.3%;人工投活螺后对照组产卵数高于试验组;试验组幼螺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室内模拟现场.春季网箱外湖水中捞幼螺数,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网箱内秋季查螺,试验组钉螺自然死亡率(77.92%)显著高于对照组(41.67%);隔离沟淤积层内钙化螺筛洗,上层显著低于中层,中层又低于底层.莫河铺外洲对照组网箱内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显著高于试验组.对照组外洲高杆植被生长茂盛,试验组外洲无高杆植被.结论洞庭湖退水期间,植被被淹死,气温较高,隔离沟能迅速沥干洲土积水,改变了洲滩潮湿的环境,不适宜钉螺孳生.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世行贷款环境改造工程灭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环改工程灭螺效果,为优化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60项环改工程制定统一调查方案并进行连续5年观察,掌握螺情变化情况。结果:环改工程实施5年来钉螺面积、易感地带面积、钉螺密度、钉螺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降低54.0%、91.0%、98.0%和98.0%。7种环改方法以土埋吹沙、沟渠硬化灭螺效果最佳。结论:环改工程是消灭钉螺、阻断传播的一种长效灭螺措施。  相似文献   

16.
耕牛轮牧对控制草洲感染性钉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探索耕牛轮牧对控制草洲感染性钉螺的效果。方法:选择翻阳湖中,重度疫区进贤县的军山湖乡为实验区,将该乡草洲划分为耕牛放牧区和禁牧区,每隔1两区轮换,耕牛进入放牧区前普治1次,同时,选择三里乡丰富行政村为对照区,耕牛敞放于草洲,每年普治1次,结果:实施安全轮牧的9块有螺草洲中,试前3块无感染螺,度后连续2年亦未发现感染螺,试前6块有感染螺的草洲,试后2年4块草洲感染性钉螺逐年下降到0,另外2块距村较近的]草洲仍有感染螺,感染螺放面下降了84.90%,耕牛感染率亦下降81.115,对照区6块草洲,试后2年感染螺面积下降20.83%,感染螺面积占有螺划洲面积的71.60%,耕牛感染率下降不显著,结论:草洲耕牛实施轮牧能有效地控制感染性钉螺密度,但离村较近草洲耕牛难以实施禁牧,感染螺密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环境改造消灭山丘内陆钉螺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县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全县17个乡(镇)、125个村(其中山丘内陆村40个)流行血吸虫病,至2002年底全县尚有钉螺面积2 953.56 hm2,其中山丘内陆44.98 hm2,占1.52%.为消灭山丘内陆钉螺,根据安徽省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关于实施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的意见>精神,在农、林、水、路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有计划地对山丘内陆钉螺进行了环境改造(环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湖北省四湖区域渠系增设防螺设施综合治理效益。方法 选择该区域的荷花村以渠系增设防螺设施、环境改造、工程灭螺为主的综合治理血吸虫病措施,运用卫生经济学费用-效益分析法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钉螺面积和居民感染率均明显下降,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和新发晚血病例;(CBA)费用效益比为1:9.62,净效益费用比为8.62:1。结论 增设防螺设施,实施环改灭螺综合治理,是渠网地区控制并消灭钉螺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现场灭螺时,使用单一的灭螺药物和方法,因受各种条件影响,在灭螺效果、环境保护和费用效益等方面,往往会顾此失彼。我们在同一环境中试用了氯硝柳胺和五氯酚钠2种药物,采取提水浸杀、铲草皮沿边药浸和药液泼浇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灭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现场概况 有螺河段位于通州市平潮镇与如皋市九华镇的交界河道,本次灭螺前查出有螺段长371m,有螺而积1113m~2,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在血吸虫病流行区进行健康教育,居民的血防知识掌握率提高了36.65%,信念正确率提高了26.47%,显著高于健教前,行为良率提高了2.08%,与健教前差异无显著性;健教后居民接触疫水率下降了42.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