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后滴流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确诊为PNDS的患儿,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中有慢性鼻窦炎者34例(50%),慢性鼻炎19例(27.9%),变应性鼻炎12例(17.6%),单纯腺样体肥大3例(4.4%),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经过积极的抗炎与抗变态反应治疗,58例(85.3%)咳嗽症状消失,10例(14.7%)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鼻后滴流综合征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结合专科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有效地消除慢性咳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引起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该病患者,根据沈氏针灸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辨证取穴针灸拔罐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引起的慢性咳嗽。[结果]:治愈24例,占40%;好转30例,占50%;无效6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引起慢性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薛勤东 《开卷有益》2006,(10):33-33
鼻后滴流综合征是慢性咳嗽最常见却容易被忽略的病因。美国研究者发现,慢性咳嗽患者中,鼻后滴流综合征占28%~57.6%.而欧洲学者则认为,本征患者不足1/4。我国广大医师对鼻后滴流综合征概念及诊治的认识尚存不足,故发病率不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54例临床确诊为PNDS的患儿,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儿治愈24例,显效18倒,好转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结论:对儿童PNDS所致的慢性咳嗽应综合治疗,在选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配合祛痰剂及抗组胺药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5.
鼻后滴漏综合征致儿童慢性咳嗽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鼻后滴漏综合征导致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以鼻后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的慢性咳嗽患儿,经详细咽检查及鼻窦冠状CT检查,确诊为鼻后滴漏综合征,28例用药物和鼻腔冲洗、上颌窦穿刺等保守治疗,8例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36例中痊愈30例,显效6例。近期有效率为100%。结论对于慢性咳嗽的患儿,应确定是否有鼻后滴漏综合征;对有慢性鼻后滴漏综合征患儿,应积极进行综合治疗,以便能有效的治愈该病因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65例患儿临床确诊为鼻后滴漏综合征后采用抗炎、局部使用减充血剂、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结果:65例患儿均随诊3个月以上,以主要症状是否改善作为评价指标,其中54例患儿咳嗽症状消失,11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病因复杂,但咳嗽是PNDS的主要临床特点,通过积极的治疗原发病,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咽喉部异物感为主诉的鼻后滴流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65例以咽喉部异物感为主诉的鼻后滴流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0.8%患者有鼻窦炎,仅一组鼻窦部病变占32.2%,67.8%的患者为2组以上鼻窦部病变,35.6%单侧鼻窦部异常,双侧鼻窦部异常占64.4%,57.6%的患者有鼻窦腔积液,鼻窦腔黏膜增厚占42.4%,20.3%的患者有鼻息肉,69.2%患者表现为频繁清喉或鼻吸后咯痰,有轻微咳嗽症状患者为26.2%,能咯出少许痰的患者仅占18.5%,有打喷嚏症状者占30.8%,16.9%患者有鼻塞症状,35.4%有流涕,27.7%为少许脓涕,6.2%有胸闷,9.2%有头痛,38.5%的患者有明确的鼻后滴流症状,36.9%的患者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32.3%有鹅卵石样改变,23.1%的患者咽部充血。96.9%的患者经鼻喷激素、口服复方盐酸伪麻黄碱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结论 咽喉部异物感或咽喉部有痰为鼻后滴流综合征的特殊临床表现,多数是由鼻窦炎和过敏性鼻炎所致,在临床上容易引起误诊,提高对鼻后滴流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断,经规范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祛风化痰、肺鼻同治法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鼻后滴流综合征且属风痰留恋、肺鼻不利证的3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中药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西药美敏伪麻溶液治疗,疗程均为7d.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症状积分变化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240例中,临床痊愈32例(13.30%),显效83例(34.58%),有效103例(42.92%),无效22例(9.17%),总有效率为90.83%;对照组120例中,临床痊愈7例(5.83%),显效31例(25.83%),有效56例(46.67%),无效26例(21.67%),总有效率为78.33%.经Ridit分析,U=3.63,P=0.00049,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咳嗽、咳痰、咽痒、鼻涕、鼻塞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咳嗽、咳痰、咽痒、鼻涕、鼻塞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停药后2周对2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病例进行随访,治疗组共218例,复发29例,复发率为13.30%,对照组共94例,复发26例,复发率为27.66%,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祛风化痰、肺鼻同治法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风痰留恋、肺鼻不利证有较好的疗效,且停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讨论慢性咳嗽与鼻后滴漏综合征的相关性,以利于加深对慢性咳嗽和鼻后滴漏综合征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0.
通鼻清肺汤治疗儿童鼻后滴流综合征5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亦称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指在鼻腔及鼻窦的慢性炎症状态下,炎症部位产生的脓性分泌物经后鼻孔倒流至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甚至流入声门或气管,刺激该处的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1].笔者运用自拟通鼻清肺汤配合西药治疗56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咳嗽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方法采用报道的慢性咳嗽诊断程序,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类,并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结果83例慢性咳嗽患者病因确诊率为96.4%(80/83)。其中咳嗽变异型哮喘(CAV)为34.9%(29/83),鼻后滴流综合征(PND s)为22.9%(19/8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为12.1%(10/83),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为9.6%(8/83),其他病因为20.5%(17/83)。经过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有91.6%(76/83)患者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CVA、PND s、GERC和EB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79.5%);试验性病因治疗有效是确诊病因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疾病及其常被误诊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2004-09~2006-09我科收治的60例被误诊的慢性咳嗽患者的进一步检查确诊.结果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居首,其次为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及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结论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返流性疾病、鼻后滴漏综合征及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因其症状不典型,确诊困难而常被误诊.  相似文献   

13.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西医诊疗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慢性咳嗽的一种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咳痰、咽喉部有滴流感,西医治疗原则是病因治疗,对症治疗.中医辩证论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慢性咳嗽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冬梅  于碧磬  杨晓红 《医学综述》2010,16(17):2699-2700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和诊治。方法对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112例,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结果本组诊断明确者107例,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51例(45.54%),鼻后滴漏综合征29例(25.89%),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17例(15.18%),胃食管反流6例(5.36%),其他原因4例(3.57%)。107例确诊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98例(91.59%)咳嗽症状完全消失,9例(8.41%)症状明显减轻。结论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流程及诱导痰细胞分类学检查是诊断慢性咳嗽的重要手段。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大部分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咳嗽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5.
76例老年人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76例不明原因慢性咳嗽老年患者,按照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程序,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判定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结果76例老年人慢性咳嗽中胃食道反流性咳嗽(GERC)16例(21.1%),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13例(17.1%),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3例(17.1%),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9例(11.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诱发的咳嗽8例(10.5%),病因不清7例(9.2%),变应性咳嗽(AC)4例(5.3%),左心功能不全3例(3.9%),支气管结核1例(1.3%),支气管扩张1例(1.3%),支气管肺癌1例(1.3%)。结论老年人慢性咳嗽病因以GERC、PNDS、CVA、EB、ACEI诱发为多见,其诊治存在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对天津市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其治疗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了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连续356例在我院呼吸内科咳嗽门诊以咳嗽症状就诊的病人,根据咳嗽持续时间的长短而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采用Brightling等改进的慢性咳嗽病因解剖学诊断程序。对连续138例.病程在8周以上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病因初步诊断,并通过针对性治疗予以证实。结果在138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咳嗽变异型哮喘占慢性咳嗽的37.7%,鼻后滴漏综合征占13.0%。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占7.2%。COPD占18.1%,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相关咳嗽占7.9%。肺癌占9.4%;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给予针对性治疗,症状缓解率可达90%以上。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和鼻后滴漏综合征是天津市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且临床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伴有咽喉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分布。方法收集2002年12月至2010年3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伴有咽喉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按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进行病因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进行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食管24小时pH值监测等检查,结合治疗反应确定病因诊断。结果共纳入伴有咽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326例,男176例,女150例;平均年龄(41±13)岁,病程中位数为24个月(2~480个月)。最后明确诊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或鼻后滴流综合征73例(23.31%),咳嗽变异性哮喘61例(18.71%),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70例(22.47%),胃食管反流性咳嗽54例(16.56%),变应性咳嗽48例(14.72%),其他病因28例(8.59%),病因不明12例(3.68%)。伴发咽喉炎样表现的各个常见病因之间比例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伴有咽喉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比例与其他病因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单纯的咽喉炎样表现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没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申生  沈策  容朝晖  张云娇 《上海医学》2003,26(10):745-747
目的 分析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和特异性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 4 1例胸片正常的慢性咳嗽患者 (咳嗽持续3周以上 ,除外吸烟及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者 )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治疗有显效或咳嗽消失进行诊断。结果 所有慢性咳嗽患者均诊断明确。 31例 (75 .6 % )患者为单个病因 ,10例 (2 4 .4 % )为 2个以上病因。常见的致病因素 :鼻后滴流综合征 (PNDS) 2 2例 (4 1.5 % ) ,哮喘 12例 (2 2 .6 % ) ,胃食道反流病 (GERD ) 9例(17.0 % ) ,支气管扩张 (BRO) 3例 (5 .7% ) ,感染后咳嗽 4例 (7.5 % )。特异性治疗咳嗽消失时间 :PNDS (17.1± 5 .0 )d ,哮喘 (2 3.9± 4 .3)d ,GERD (5 9.0± 10 .5 )d ,BRO(2 7.3± 3.1)d。结论 PNDS、哮喘和GERD为慢性咳嗽最常见的 3种病因 ,占总病种数的 81.2 %。特异性治疗效果好 ,故明确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采用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对96例持续咳嗽8周以上的患者进行病因初步诊断,并通过针对性治疗证实。结果:在96例慢性咳嗽患者中,96.9%(93/96)的病因得到明确,其中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46.9%(45/96),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42.7%(41/96),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7.3%(7/96),病因未明3.1%(3/96)。针对病因特异性治疗,96.9%(93/96)患者的咳嗽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结论:PNDS、CVA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试验性病因治疗有效是确诊病因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