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志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82-483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病史、体征、腹部立位片、B超或CT等检查。结果 50例患者全部经手术治疗,除1例死于不可逆感染性中毒性休克及手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49例均经手术治愈。结论急性肠梗阻病因复杂、病情多变,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选择是提高其疗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52例老年急性肠梗阻病因、治疗及手术时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发病特点、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52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治疗效果。52例中手术治疗34例、非手术治疗18例。结果痊愈50例,死亡2例。1例术后5d后死于急性肺栓塞,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结论老年急性急性肠梗阻起病形式隐匿,误诊率高,病情变换快,并发症复杂,手术风险高,应早期诊断,慎重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手术时机,积极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病例资料,结合辅助检查和临床资料,分析急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结果 120例患者中,经保守治疗缓解30例,手术治疗缓解90例;绞榨和绞榨前期的70例患者急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转而手术治疗的患者20例;主要结合辅助检查及临床表现分析肠管狭窄及梗阻程度并据此判断手术时机。结论急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应综合判断,正确了解肠管狭窄及梗阻程度是决定是否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治疗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 106例病人,手术治疗67例,39例行保守治疗。痊愈101例,死亡5例。结论老年人急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易引起休克,加之患者基础病多,手术风险高,所以应选择合适手术时机,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何福良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4):515+517-515,517
目的 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实施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 对5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因、手术时机、指征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肠梗阻病因中肠粘连、肠扭转和肠道肿瘤共占91.4%,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治愈率达89.7%.结论 肠粘连、肠扭转和肠道肿瘤是急性肠梗阻的三大主要病因;根据手术指征密切关注病情发展,及早诊 断,是把握最佳手术时机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急性小肠梗阴25例(62.50%),结肠梗阻15例(37.50%),CT诊断正确率100%.肠梗阻病因为肠肿瘤23例、肠粘连11例、肠套叠4例、乙状结肠扭转1例和胆石1例,CT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正确率为85.00%.结论 多层螺旋CT可明确诊断有无梗阻,以及梗阻部位、梗阻病因、梗阻程度,是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6例手术治疗诊断肠梗阻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成像,并将其诊断结果 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66例中,肠道肿瘤24例,粘连性肠梗阻17例,肠扭转6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6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脐疝2例,腹股沟疝3例,阑尾炎2例,腹腔脓肿1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率84.8%.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成像能更清晰地显示急性肠梗阻病变,提高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以肠梗阻为表现的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的临床特征,减少因误诊给患者带来更多后遗症,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11年以急性肠梗阻收入院后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因肠梗阻症状严重入院后即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36例梗阻症状较轻先予胃肠减压抗炎等处理后行手术治疗,43例均已治愈。结论本组患者误诊率较高,由于发病开始临床表现不典型,之后出现的肠梗阻症状又掩盖了原发病(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所以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B超及CT等辅助检查在以肠梗阻为表现的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手术是诊断和治疗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阑尾炎穿孔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89例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9例患者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手术治疗13例中2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结论 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患者梗阻情况,研究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10年2月诊治的319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 81例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无效,给予手术.治愈312例;共死亡7例(包括4例放弃治疗),病死率为2.1%.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绞窄早期诊断困难,有效的内科治疗和抓住手术时机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血运性肠梗阻的CT影像特征。方法对15例经外科手术或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且CT影像资料完整的急性血运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血管成像,CT影像诊断均为急性血运性肠梗阻。结论急性血运性肠梗阻的CT影像表现有其特征性,CT血管成像所见肠系膜血管栓塞或狭窄是其最直接、最可靠的征象,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本院50例均排除其他急腹症,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0例患者手术情况良好,均手术治愈,其中1例切口感染致切口延期愈合,治疗后痊愈出院。所有病例无术后肠瘘、粘连性肠梗阻及阑尾残株炎发生。半年内随访,无腹痛等表现。结论急性阑尾炎应尽早鉴别诊断,确诊疾病,重视阑尾炎的手术时机,并且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对患者治愈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手术时机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确诊后若无发热和,或明显腹膜炎体征,先采取保守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者,病史大于2d症状没有明显缓解者,入院就有发热和,或腹膜炎体征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2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15例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感染2例,其中1例裂开再缝合,2例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并发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死亡1例。放弃治疗失去随访1例。结论对于高龄患者的急性肠梗阻,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应密切观察病情演变,注意腹部体征的变化,掌握手术时机;把握3个特征:尽早及时手术,有效减压疏通,全面兼顾全身;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急性肠梗阻多排螺旋CT检查资料,并将临床、手术病理结果与MDCT诊断结果对照。扫描采用MDCT平扫或平扫+增强扫描,成像方法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重建成像。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部位准确率为98%,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4%。其中,肠道肿瘤20例,粘连性肠梗阻13例,肠道炎症5例,腹部疝6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肠道扭转2例。结论 MDCT对急性肠梗阻、部位及其病因的诊断、血供情况的了解均有重大意义,可作为急性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多排螺旋CT平扫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临床手术证实为肠梗阻50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96%)能确定为肠梗阻;32例(64%)手术结果与CT表现相符,包括肠粘连9例,结肠肿瘤5例,肠套叠5例,肠扭转4例,阑尾炎2例,腹股沟疝7例;16例CT表现与手术结果不完全相符,包括肠粘连5例,小肠肿瘤4例,2例肠内疝,2例阑尾炎所继发梗阻,3例肠扭转;2例误诊,包括肠内疝1例,肠系膜动脉栓1例。CT对确定有无梗阻准确性较高;CT的诊断对治疗有指导意义。结论:CT能鉴别机械性和麻痹性肠梗阻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管扩张,快速显示梗阻部位和原因,有助于临床及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因此多排螺旋CT平扫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四川喜德县人民医院急诊收入的5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5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先进行常规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转为手术治疗;观察组入院后立即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肠梗阻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满足指征的前提下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基本无明显影响,但早期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并对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现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92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资料,探讨其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械性肠梗阻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机械性肠梗阻中肠粘连6例,肠扭转1例,肿瘤8例,腹外症1例,粪石1例,肠套叠2例,炎症2例。结论CT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潘亮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75-2276
目的: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指征。方法:总结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结果:治愈32例,好转3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非常重要;单纯性小肠梗阻可先行保守治疗,而绞窄性小肠梗阻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回顾性分析,其中80例患者在48h内进行急诊手术(观察组),其余40例患者是在48h后进行手术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是97.5%、97.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分别为11.25%,10.00%,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