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琴凤 《上海医药》2016,(24):12-14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管理实践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部2016年1—3月的100名患者和2016年4—6月的1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分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基础护理评分(98.6±0.5)分,护理安全评分(97.1±1.2)分,病房管理评分(96.3±0.8)分,健康教育评分(97.6±1.1)分,护理文书评分(95.5±0.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7.00%(97/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管理实践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方案可提高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等护理质量的水平,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启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20名护理人员根据单双月份对所配置药物进行分组,其中单月组配置药物为人性化护理措施实施期间的配置药物(人性化组),双月组配置药物为常规护理措施下的配置药物(常规组)。对两组的护理质量问题、临床科室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在药物配置存在护理质量问题方面、临床科室满意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中积极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能降低药物配置的护理差错发生率,能激发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能明显提高临床科室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安静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114-116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例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实行分层管理前(2011年5月~2012年5月)设立为对照组,分层管理后(2012年6月~2013年6月)作为观察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各护理技术操作方面评分明显均高于对照组(t=4.532,4.556,4.234,4.778,4.921,4.761,P<0.05)。观察组感到比较满意患者共186例(93.0%)明显高于对照组163例(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88,P<0.05)。结论采用分层管理,患者的护理由各级护理人员分工合作,协助完成,使护理工作更细致入微,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罗讯  涂宏  刘美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54-156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模式在介入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介入室护士级别从低到高设为4个层级,确定各级护士的准入资格、工作业务要求、岗位职责,比较护理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介入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介入室各层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分层管理后的各层级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分层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管理后的介入医生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介入室各层级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分层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介入室护士层级管理可利用有限的管理条件和资源优化介入室护理人力资源,提高介入室的护理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妇产科护士管理中采用岗位分层级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护士26名,调研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执行常规管理,观察组执行岗位分层级管理,每组13名,对比两组护士的病情掌握程度、临床护理质量评分、考核成绩、对于管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病情掌握程度更佳,观察组护理流程(20.31±1.32)分、护理内容(22.32±1.23)分、护理诊断(21.32±1.41)分、拟解决问题(22.32±1.31)分、总分(92.49±3.23)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士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更佳,观察组基础护理(93.43±2.51)分、一级护理(93.84±3.43)分、病房管理(94.34±4.45)分、重点环节管理(93.40±3.43)分、护理文书书写(96.56±1.41)分、急救药品器材管理评分(96.79±1.21)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士考核成绩更高,观察组工作效率(17.89±0.61)分、应急能力(18.03±0.72)分、实践操作(18.07±0.65)分、理论考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10月大力开展QCC活动项目,以神经内科科室作为单位组圈,共组织24名护士参与活动。活动过程以QCC 10个步骤作为活动原则,活动周期为1年,并与未开展QCC前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QCC实施后护士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交接时间、操作能力、预见性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实施后神经内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实施后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中开展QCC增强护理人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沟通技巧、责任心、积极性及自我管理意识,减少神经内科患者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层级绩效考核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推进作用,建立优质护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增进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5个病区作实验组(实施后).5个病区在推行分层级绩效考核前的护理综合目标考核结果作为对照组(实施前).实验组对护士实施分层级使用,建立岗位工作职责,实行分层级绩效考核方案,绩效与评优、晋升、工资挂钩.结果 实验组实行分层级绩效考核方案后,护理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基础护理、护理质量、消毒隔离、安全管理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岗位满意度均有提高(P<0.05),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更是有大幅度提高(P<0.01).结论 分层级绩效考核可强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优质护理服务对某二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968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010年至2012年患者总体满意度在90%以上,不同年度患者对总体满意度、技术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满意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逐年升高趋势;2010年患者满意度前三位是入院介绍(87.82%)、服务态度(86.86%)、护士技术操作技术(87.82%),满意度得分较低的是责任护士介绍(52.88%)、病房管理(59.94%)、病情观察(64.74%,主动巡视),2012年患者满意度调查各项指标均在85%以上,与2010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落实基础护理,改善就医环境,加强护患沟通,强化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理念,是医院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本院25名手术室护士进行工作强度调查,采取弹性排班的方式,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室护理人员总绩效评分优秀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5),即绩效管理+优化人力资源模式较常规模式护理质量有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室主刀医生及麻醉医生满意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8,P=0.002,P<0.05),表明采用绩效管理+优化人力资源模式较常规模式护理质量有提高.结论 通过绩效管理,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能最大限度应用有限资源,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干部病房护士工作倦怠的现状,探讨影响工作倦怠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工作疲溃感问卷量表对100名干部病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00名干部病房护士中"情感耗竭"低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成就感"得分低于常模及"去人格化倾向"高于常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婚姻前后护士工作倦怠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部病房护士处于中度工作倦怠状态,其中护师工作倦怠感尤为明显。管理者应针对相关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轻护师工作倦怠。避免和减少因工作倦怠引起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分析结果进行干预建议。方法 选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1—12月共51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职业倦怠评估量表(MBI-GS)评分调查其职业倦怠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应对策略。结果全部手术室护理人员平均MBI-GS评分为(57.70±11.26)分,其中最高78.67分,最低34.67分,得分≥50分的占78.40%。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及护理层级的护理人员MBI-G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P<0.017、P<0.008)。工作年限在10~20年的评分最高,为(67.76±5.95)分,职称为中级的评分最高,为(63.05±8.84)分,护理层级为N3的评分最高,为(63.05±8.84)分。学历及是否有编制的护理人员MBI-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工作感到满意共11名(21.57%),对工作感到一般满意共38名(74.51%),对工作不满意共2名(3.92%)。总满意度为96.10%。结论 本院手术室护理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广泛缺编,护理人力不足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我院护理部试行根据病房工作过程的变化对护理架构进行重组,以使医疗运作成本降低,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方法首先在6个非手术科整体护理模式病房进行护理人力与服务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然后根据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设计护理工作架构:制定对护理人员数量的要求、完善正在实施的护理结构、配备辅助支持系统、部分护理服务流程进行重组,使护理人力的分布和工作时间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病患的需求.结果研究前后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x 2为8.14,P值小于0.005;护士自我评价满意度x2为28.86,P值小于0.01;在直接护理、间接护理、额外护理日平均工作时间比较P值分别小于0.01、0.001和0.001,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重组护理架构改善了护理人力的利用状况,在护理资源未能及时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护理人员40名,随机分为常规管理组和人性化管理组,分析两组护理人员对本工作的满意程度及各自护理的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房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管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指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质控小组与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的关系.方法 科内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对当班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对比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后的护理工作指标.结果 成立质控小组后,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基础护理得分从(92.4±1.5)分提高到(96.1±1.1),专科护理得分从(91.2±1.3)分提高到(95.3±2.2),护理文书书写得分从(92.1±1.6)分提高到(97.3±1.5).患者安全措施有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下降至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控小组能有效提高ICU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的效果。方法我院6个病房设为试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依据科室不同特点制定相应护理任务、制度及工作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质量及人力资源管理,定期开展护理质量检查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够够不够风格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试点科室患者满意度(93.3%),较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科室患者满意度(85.9%)有显著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9月本院骨科收治并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和传统护理服务模式组,各30例,从护理服务、护士技术、护士态度、病区环境、总体满意度5个方面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护理工作模式、工作环境、医护合作、工作强度、社会地位及成就感5个方面评价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的护理服务、护士态度、病区环境、总体满意度、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及成就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和传统护理服务模式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5~3.5)d、(19.5±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2,P〈0.05)。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和传统护理服务模式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0,P〈0.05)。结论在骨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与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管理在改善心内科护理人员工作懈怠感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心内科4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名,对照组进行心内科常规管理和分工,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管理,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评价两组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干预前后的工作懈怠情况。结果两组护理人员经过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各项指标得分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管理可改善心内科护理人员工作懈怠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以及分层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院的31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护士实施岗位管理以及分层培训,对比实施岗位管理与分层培训前后这些护士的业务水平、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岗位管理以及分层培训后所有护士的业务水平、护理质量均高于实施岗位管理与分层培训前,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对护士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以及分层培训能够提升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且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可以再在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护士对社区卫生护理服务制度的认知情况。方法: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和制度要求制定社区护理服务制度调查表,对广州市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94名护理人员(其中民营机构109名,公立机构85名)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94名社区护士对安全护理制度知晓率最高,对质量管理的一些规章制度知晓率最低;不同性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对各种制度的知晓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得分(23.0700±0.2048)分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1600±0.3806)分。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制度,特别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努力加强护士各项制度的培训,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认知情况及循证护理实践的障碍因素.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法随机调查九江地区4所三级医院602名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认知和态度,开展循证护理的困难等.结果 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认知存在不足;不同学历、职称的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认知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开展循证护理态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循证护理的关键在于更新观念,加强在职培训,在此基础上提高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的技能,营造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