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0例,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痊愈6例,5例于术后3~7d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45.5%。6例出院患者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死亡率极高,重视其临床变化及合理选用影像学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有效方法,及时治疗为降低病死率之关键。  相似文献   

2.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虽少见 ,但却极凶险。临床上酷似绞窄性肠梗阻 ,常因认识不足延误诊断从而失去治疗良机 ,是此病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现就我院自1993— 2 0 0 0年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7例 (均由手术证实 ) ,其中男性 2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2~ 6 7岁 ,平均年龄 46岁 ;死亡 3例 ,病死率 42 .9%。1.2 临床表现和诊断 :本组 7例中均急性起病、剧烈腹痛、呕吐、有腹膜刺激征 ;1例腹胀 ,2例有早期鲜血便 ,1例风湿性心脏病 ,1例扩张性心肌病 ,1例心房纤颤 ,1例预激综合…  相似文献   

3.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是指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急性完全性血管闭塞,早期诊断困难,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检查方法均有局限性的一种肠缺血疾病,发病率低,临床上SMAE年发病率约为8.6/10万,但误诊率,病死率较高。同时该类患者伴发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给治疗带来更多的风险,手术曾经被作为治疗本病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4.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6年1月~2006年1月间2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中关于该病的报道进行综合讨论分析.结果 该组病人发病前1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6例合并冠心病,3例既往有肢体动脉栓塞史,均以突发急剧腹痛为最初表现,术前确诊8例,15例分别误诊为出血坏死性肠炎及重症胰腺炎和机械性肠梗阻.4例在发病10小时内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术中肠管血运恢复,避免了肠切除,其余17例分别行小肠部分切除术7例,小肠大部切除术5例,小肠广泛切除及右半结肠切除术5例,10例死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既往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肢体动脉栓塞病史的患者突发急剧腹痛,应该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可能,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可避免肠坏死或缩小肠管切除的范围,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对部分病例行动脉内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把血营造影上骨髂及软组织影象消除而突出血管影象的一种技术。近8年来这种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大血管及肢体血管造影,并充分显示其弛特优点。近证来颅内疾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ADSA)。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6岁,主因持续性心前区闷痛向左前臂放散2h入院。该患者于2h前因情绪激动诱发持续性心前区闷痛,向左前臂放散,伴濒死感,大汗淋漓。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10粒无效而来院。发病前饮食及二便正常,无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患者既往曾有类似症状发作,但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约3~5min后均缓解。查体可见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经外科手术或经DSA证实且CT影像资料完整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CT影像诊断均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快速准确的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对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7~2011年收治的1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3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切除术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剖腹探查术2例,股动脉取栓术1例,2例放弃治疗.结果 诊断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例.术后恢复6例,复发2例,转院治疗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杨珏  翟凌云 《云南医药》2000,21(2):132-133
从 198 8年起 ,我科对 50例疑为周围动脉疾病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患者 50例 ,男 4 1例 ,女 9例 ,男女之比为 4 5∶1。年龄 17~ 72岁 ,平均 4 4 5岁。其中∶急性动脉缺血疾病 4例 ,患者有心脏病、房颤等病史 ,下肢冷 ,疼痛 ,青紫 ,动脉搏动消失。慢性动脉阻塞性疾病 16例 ,症状有患肢发冷麻木 ,间歇性跛行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余 30例体检发现颈部、腹部、肢体有搏动性肿块或纵隔增宽疑为动脉瘤前来造影。方法 用德国西门子公司ANGIOTRONCMP数字减影设备。端孔或端侧孔导管 ,经皮股…  相似文献   

10.
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加高档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35例疑有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做旋转X线DSA检查.并于常规DSA检查比较。结果: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35例病人常规DSA发现32例。3例只有通过旋转DSA才能发现。30例动脉瘤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的加摄旋转DSA后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分支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结论:旋转DSA可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解剖结构。对临床诊断治疗颅内动脉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TCD和MRA检查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对128例经过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TCD和MRA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77.2%,另外有2例遗漏(大脑中动脉),还有3例为假阳性(颈内动脉)。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3.5%,没有遗漏,还有12为假阳性(颈内动脉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5例)。结论 TCD和MRA检查作为便捷的颅内动脉狭窄筛查方法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13.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福科 《贵州医药》2002,26(1):19-19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一例报告@龚福科$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5653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 对2008至2015年本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8例患者,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4例,动脉内血栓形成4例;其中5例行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取出术,6例行动脉取栓加肠段切除术,4例在介入下行支架植入术,3例放弃手术自动出院;病死率为50.0%.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解除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CTA造影诊断脑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临床诊断为脑动脉狭窄的患者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TA对脑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与DSA呈高度相关(P〈0.05),对脑动脉钙化的显示优于DSA。结论 CTA能清晰地显示脑动脉系统,是诊断脑动脉狭窄的一项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早期诊断要点及取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SMA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7例,发病后8 h内行手术者;B组17例,发病8 h后行手术者.均行取栓术,术中在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术后应用肝素抗凝.根据肠管是否发生坏死,行或不行肠管部分切除.结果 A组取栓术后,4例小肠血运恢复正常,3例行肠切除;B组17例均行肠切除,其中12例为长段肠管切除.A组肠坏死率为42.9%,B组为100%;A组病死率为0,B组为41.2%(P<0.05).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SMAE有助于降低肠坏死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3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依据其病情特点行取栓、吸栓或加介入溶栓治疗,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34例患者中,治愈23例;好转6例,其中3例发现呼吸或循环系统衰竭,经呼吸机支持呼吸及透析治疗后好转,2例显示下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不全,对症治疗后好转;5例死亡。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腔内介入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219-22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2015年收治的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7例,5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介入置管溶栓治疗1例,经治疗后病情继续加重,自动出院。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应仔细询问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并及时行相应影像学检查,做到早期诊断,一经诊断后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ISMAD的64层螺旋CT的CTA表现及临床治疗措施,并根据Yun的标准进行分型。结果 64层螺旋CT轴位图像及后处理图像MPR、MIP、VR均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和内膜瓣,其中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1例;9例行内科保守治疗,1例行腔内支架治疗。结论 64层螺旋CT有助于ISMAD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对降低肠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诊治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间收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2004年前诊治的12例中有5例死亡,2004年后行不同长度肠切除术+外周抗凝治疗及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病人均存活。结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诊治,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持续给予溶栓治疗是一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作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