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在高原地区行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方法 13例心脏病患在常温、深浅低温停跳与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通过血气分析调整电解质平衡、加大给氧、药物处理等技术,保护患的心、肺、肾等功能。结果13例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顺利完成,术后患无肺水肿、低心排出量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肾功能不全、气栓栓塞等合并症。结论 在海拔3658米高原地区开展房、室缺修补术、瓣膜置换术、腋下小切口心脏停跳与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可行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132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的研究,探讨该手术的优点和意义。方法 1995年7月 ̄1997月10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疏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行先心病矫治术109例,后心病瓣膜置换和(或)成形术20例,心脏粘液瘤摘除术3例。术中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停跳液,心脏有持续供血,术中缓慢跳动。结果 术后130例治愈出院,术后早期死亡2例(1.5%)。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使心肌在手术  相似文献   

3.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手术两组患者的血浆肌钙蛋白 ( c Tn- )值 ,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2 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于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作为实验组 ,同期随机选择 2 0例施行常规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作为对照组 ,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时相的血浆 c Tn- 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术前 c Tn- 值差异无显著性 ,转机后两组 c Tn - 值均升高 ,对照组比实验组增高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对心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169例先心病患者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于心脏跳动下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降温至31-35℃并维持,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维持灌注压在7—9kPa,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2例术后36—48h出现脑空气栓塞,经高压氧舱等治疗2周后恢复。2例术后出现低心捧综合征,药物治疗得以纠正。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简化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5.
左旋精氨酸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对照组(A)和治疗组(B)。常规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体外循环前,A组经颈内静脉注射泵泵入单纯10%葡萄糖注射液,B组泵入含L-Arg10%葡萄糖注射液,两组分别在麻醉前,心肺转流(CPB)前,CPB后30min、1h、2h通过Swan-Ganz导管监测右房压(RAP)、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排血量(CO)。结果A组RAP、PAMP和PCWP较CPB前明显升高,MAP和CO明显降低;B组RAP、PAMP和PCWP较CPB前明显降低,MAP和CO明显升高。A、B两组组间RAP、PAMP、PCWP、MAP及C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rg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96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并行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需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鼻咽温维持在30℃~32℃,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2962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873例,心脏瓣膜病和升主动脉瘤患者1089例。结果全组术后住院死亡率为1.45%(53/2962),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为1.33%(25/1873),心脏瓣膜病死亡率为2.57%(28/1089);全组无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发生率0.37%(11/2962)。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降低了低心排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4月-2008年2月期间经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30例,手术均经右腋下小切口进入胸腔,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平均转机(35.6&#177;17,9)min。无明显并发症,术后3个月心功能评价Ⅰ级6例、Ⅱ级11例、Ⅲ级8例、Ⅳ级5例。结论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有效,心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常规心内直视手术在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 5 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不停跳组、冷血组、冷晶组。于体外循环前 ,开放上下腔静脉后即刻 ,停体外循环机 1、6、12、2 4、4 8h分别抽静脉血 5ml测定肌钙蛋白I ;电子显微镜观察心内手术毕心肌超微结构。结果 发现不停跳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与冷血组和冷晶组相应各时间点肌钙蛋白I有显著差别 (P <0 .0 5 )或非常显著差别 (P <0 .0 1) ;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不停跳组心肌超微结构优于其它两组。冷血组和冷晶组相应各时间点肌钙蛋白I有显著差别 ( P <0 .0 5 )或非常显著差别 ( P <0 .0 1) ,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冷血组心肌超微结构优于冷晶组。结论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冷血组和冷晶体组 ,而冷血组优于冷晶组。  相似文献   

9.
马洪亮  王英  张爱玉  付建锋  宋子贤 《河北医药》2011,33(22):3399-3400
目的总结58例6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58例6kg以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惠儿行心内直视手术的ECC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ECC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其中深低温停循环(DHCA)3例,深低温低流量(DHLF)18例,中度低温中低流量19例,浅低温中高流量13例,常温不停跳5例,均给予常规超滤(CUF)联合改良超滤(MUF)。结果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ECC转流时间36~225min,平均(106±5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126rain,平均(57±26)min。所有病例在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并成功脱离ECC,8例延迟关胸。术后早期死亡6例(10.3%)。结论合理的预充,良好的心肌保护、脑保护,选用适宜的灌注方式,是6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确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邱取珍 《淮海医药》2000,18(2):140-140
先天性心脏病,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的新方法。本方法仅在浅低温下完成,不用心脏停搏液,对心脏不产生再灌注损伤,有利于心脏恢复,并发症少,本组病例经精心监护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为我院1998年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4~36岁。其中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6例。16例均在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右进胸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行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2手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术前常有恐惧心理,思想负担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右心系统的先心病病人 ,各 19例给予浅低温和常规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对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不停跳组手术时间短 ,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 ,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 ,心律失常、心肌酶改变等明显优于停跳组 (P <0 0 1)。结论 该手术时间短 ,心肌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少 ,是先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浅低温不停跳与停跳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白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45例5~64岁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分为不停跳与停跳体外循环手术组。两组病例均于术前24h、术后0.5h、术后24h、术后7d抽取抗凝静脉血,使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白细胞计数;均于术前24h、术后7d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仪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值。就两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停跳组与停跳组在术后0.5h、24h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天恢复正常,有统计学意义(不停跳组P〈0.05,停跳组P〈0.01)。不停跳组术后7天,IgA高于术前水平,IgG低于术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M高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跳组术后7天,IgA、IgG高于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IgM高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可见,术后7天不停跳组IgA、IgG、IgM均高于停跳组,其中IgA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是心脏外科最基本的手术方法。CPB是心内直视手术的基础和必要的辅助手段。CBP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损害,出现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以及全身炎性反应。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对患者术后顺利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伟  马敬岚 《哈尔滨医药》2011,31(3):230-23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方法.方法 对我院开展的181例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1例患者手术顺利,180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于术后肺部感染.结论 手术室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技能操作和医德修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2002年4月,18例应用此法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全组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12.8岁。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鼻温维持在34℃左右,均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术后恢复顺利。无脑气栓发生,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不阻断升主动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S100β蛋白在体外循环中和术后脑损伤评价中的意义。方法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40例,在体外循环中和结束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浆S100β浓度,并观测病人术后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体外循环可引起病人血浆S100β蛋白明显升高,水平最高的3例术后均出现明显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术后24h无精神神经并发症者血浆S100β蛋白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体外循环引起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对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限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术期处理155医院胸心外科(河南开封475003)寇卫军谢家声葛殿蕴王义修杨立信魏松洋1992-06~1997-06,共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21例。限期手术组26例,死亡1例;择期手术组295例,死亡11例。就限期围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异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及脑损伤标记物S100β和神经元性烯醇化酶(NSE)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分别于CPB开始前(T1)、鼻咽温降至稳定期(T2)、复温至36℃(T3)、CBP结束后30min(T4)、CPB结束后6h(T5)和CPB结束后24h(T6)抽取桡动脉血和颈静脉球部血检测血气并测定颈内静脉血S100β和NSE蛋白的浓度。结果:CPB前两组患者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氧摄取率(CERO2)、脑损害标记物S100β及NSE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降温逐渐加深,两组SjvO2升高,Da—jvO2和CERO2降低(P〈0.05);复温开始后两组SjvO2较CPB前降低,而Da-jvO2、CERO2则升高(P〈0.05);CPB开始后两组血浆S1008和NSE蛋白浓度逐渐升高,复温期达到峰值;S100β蛋白浓度在停机24h后恢复至基础水平,NSE蛋白浓度仍略高于CPB前水平;两组各指标比较,丙泊酚组的变化幅度要明显低于异氟烷组。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可满足CPB下瓣膜置换手术的需要,与异氟烷比较,丙泊酚麻醉更有利于CPB下患者脑氧代谢的改善和脑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院共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12~78岁,体重27~68kg,手术类型:CHD,ASD修补术3例;CHD,VSD修补术2例;MVR3例;MVR AVP1例;MVP1例,CABG4例,F4根治术1例;PDA1例,左房粘液瘤摘除术1例.体外循环转机时间22~102min,平均4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79min,平均30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5%.结果 全组无死亡例.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涉及多学科的合作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91例婴幼儿和成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死亡原因和年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婴幼儿52例(男24例,女2 8例),年龄1月~36月,平均11.7±8.3月;成人139例(男72例,女67例),年龄24~55岁,平均41.2±14.5岁.结果 52例婴幼儿术后并发症11例,占21.15%;死亡7例,占13.46%;以1岁内的婴幼儿死亡率为最高(占19.05%).139例成人术后并发症13例,占9.3 5%;死亡2例,占1.44%;婴幼儿与成人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同时运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婴幼儿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时应逐步完善心肺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缪冬梅  周易  甘玉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08-3410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心肌保护。方法:30例心内直视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两组。停跳组降温致食管温度(25±1.35)℃,并从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冷高钾停跳液,灌注量15ml/kg,同时在心脏表面及心腔内冰盐水浸泡,致心脏停跳,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组降温至食管温度(31±1)℃,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控制心率在40~70次/分。结果:两组病例术中血液动力学均较稳定,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CK-MB、CK、LDH、α-HBDH均较术前增高,尤以停跳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内直视术麻醉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对心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