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均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组在利培酮治疗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钠治疗,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测评治疗前和治疗后1、5、12周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MOAS治疗后治疗组1、5、12周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P<0.05),两组MOA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逐渐降低(P<0.05);BPRS治疗后治疗组5、12周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P<0.05),两组BPR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逐渐降低(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20.0%(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更快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48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给予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8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1、2、4、6周末BRMS评分逐渐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4、6周末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疗程均为6周。6周时比较2组治疗前后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第2、4、6周末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4、6周末阴性因子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O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和攻击行为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对脑外伤后伴躁狂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脑外伤后伴躁狂精神障碍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奥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6%和8.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外伤后伴躁狂精神障碍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8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样本,以随机对照原则,经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培酮+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精神功能评价量表(GAF)、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认知功能障碍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分结果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知觉、记忆、思维、情感障碍等症状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以上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AF高于对照组、BPRS低于对照组,MoCA、MMSE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5/40)略高于对照组7.5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治疗癫痫性精神病对改善患者的精神、认知功能具有积极影响,二者合用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此用药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病历号234731.既往体健,主因头痛伴视物不清20余天,突发肢体抽搐7d收入院.入院查体:神清语利,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MRI示:右枕叶占位.于2004年9月16日,上午8点,在全麻下行右顶枕开颅,肿物切除术,肿物大小4cm×3cm×2cm.术后处理:注意神态、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给予脱水、抗感染治疗.给予注射用丙戊酸钠(VPA,商品名:德巴金)、苯巴比妥钠注射液预防术后癫痫.用量:丙戊酸钠800mg,24h微量泵入,qd;10%苯巴比妥钠2mL,肌注,1次/8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单一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在入组时以及第1、2、4、8周末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PANSS和MOAS评分在第1、2、4周末和第8周末较入组时均显著降低(P〈0.01或〈0.05)。除第1周末外,在各时点PANSS和MOAS评分,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O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不但能增强单一使用利培酮的疗效,而且能有效控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8.
陈江 《上海医药》2021,(14):20-22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1月江西康宁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初始剂量为1 mg/次,2次/d,1周后剂量调整为4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双相躁狂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在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随机抽取我院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氮平(商品名欧兰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和躁狂情况。使用TES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的治疗后,其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和躁狂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向躁狂患者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崩片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对老年躁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8例老年躁狂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利培酮口崩片。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分级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利培酮口崩片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可有效的提高对老年躁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鉴于丙戊酸钠是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药物,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治疗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为了解丙戊酸钠预防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复发的效果,笔者就此进行随访研究,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对老年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65例,予奥氮平治疗剂量5~10mg/d,丙戊酸钠缓释片剂量0.4g/d。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半年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患者出院后半年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因子的SF-36评分较人院时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奥氮平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可显著提高老年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治疗前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癫痫的病理机制,癫痫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药物治疗。丙戊酸钠(valproate,VPA)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癫痫药物之一。临床发现VPA的用药剂量和血药浓度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即使应用较小剂量,其血药浓度仍会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可导致药物疗效差异,是影响给药剂量确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药物基因  相似文献   

15.
丙戊酸钠注射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戊酸钠是一种一线广谱抗癫痫药.本文将对其注射液进行摘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对76例躁狂发作患者分别予丙戊酸钠或碳酸锂治疗,采用Bech-Rafaelson躁狂量表(BRMS)评定临床疗效,并对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逐一登记。结果使用丙戊酸钠或碳酸锂治疗后,两组BRMS分值均大幅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BRMS分值进行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结论丙戊酸钠用于治疗躁狂发作,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双相抑郁发作患者应用VPA(丙戊酸钠)、CIT(西酞普兰)、RIS(利培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在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双相抑郁发作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49)、对照组(n=47)。两组患者均应用VPA-CIT联合治疗2周,研究组采取VPA-CIT-RIS联合治疗,对照组仍采用VPA-CIT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被试均接受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HAMD-17)、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不良反应发生记录表(自制)评定。比较治疗前后各时点HAMD-17及CGI-SI评分、痊愈率(即HAMD减分率75%以上患者的比例)、有效率(即HAMD减分率25%以上患者的比例)的差异。结果:治疗前、治疗1周、2周、8周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HAMD-17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治疗1、2、4、6、8周时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检验,两组间HAMD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后的痊愈率(研究组63.27%、对照组48.94%)、有效率(研究组93.88%、对照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研究组的CGI-SI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被试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困倦、失眠、嗜睡、口干、便秘、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等,但两组相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双相抑郁发作患者应用VPA、CIT、RIS联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8.
梁国安  姚桂飞 《海峡药学》2013,25(2):248-250
目的通过监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LEIA)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收集98例在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下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低于50mg.L-1、在50~100mg.L-1治疗窗内和高于100mg.L-1的例次百分比分别为28.57%,56.12%和15.31%,血药浓度在不同年龄组及合并不同用药组间相差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丙戊酸钠在患儿中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治疗对提高疗效和保证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丙戊酸钠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戊酸钠(1)是一广泛应用的抗癫癎药。常用的合成方法是以丙二酸二乙酯或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烷基化、水解、脱羧、成盐制得成品。我厂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丙戊酸钠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东山 《医药导报》2003,22(10):671-672
综述丙戊酸钠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该药可用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相关障碍、药物戒断和惊恐发作等.不良反应主要有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效应、神经递质和循环效应及肝、胰、造血系统损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