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中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46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患者中西医治疗,观察积血吸收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总有效率95.7%。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中西医治疗临床效果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就诊的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治疗组(35例40只眼),对照组(30例70只眼),经过系统采用局部及全身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西医治疗,对比观察疾病的发展及转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被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胰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5.7±1.5)d,腹水吸收时间为(9.5±2.4)d,住院时间为(27.9±10.5)d;治疗组肠功能恢复为(2.6±0.9)d,腹水吸收为(6.5±2.7)d,住院时间为(20.5±9.5)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殷响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34-13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9.5±2.7)d]明显少于对照组[(13.4±2.9)d]。治疗7d时,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病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西医常规治疗上加服二陈汤剂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二陈汤剂,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及住院时间。结果:2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0±4.8)d,治疗组为(10.0±5.5)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奏理气化痰、健脾化湿、平喘之功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变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主要应用胰岛素和甲钴胺肌内注射等治疗法,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运用对照组患者治疗法的基础上,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3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儿则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腹泻次数、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另外,两组治疗后腹泻次数[(2.68±1.00)VS(3.26±1.12)]次、大便恢复正常时间[(3.05±0.86)VS(4.57±1.04)]d及住院时间[(4.03±0.89)VS(5.76±1.0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治疗方法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羟苯磺酸钙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羟苯磺酸钙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对病变进行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20/32)和89.75%(35/3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对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pathy,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只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补阳还五汤和针灸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6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感觉及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西医疗法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明显有所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从而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蜂窝组织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7月枝江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急性蜂窝组织炎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为(11.2±1.3)d,短于对照组的(15.7±2.6)d(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蜂窝组织炎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其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降糖方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2%(27/35)、91.4%(32/3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及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在心脉瘀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单日、双日)分为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实验中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优势较大;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发作次数为(3.4±1.5)次/周、持续时间为(3.4±1.0)min,明显低于患者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结论 医护人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脉瘀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22例DPN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研究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与对照组7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明显,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苏开志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36-137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胰岛素应用,甲钴胺肌内注射等;实验组10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TCSS评分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付文革 《海峡药学》2014,(11):179-180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乳头水肿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乳头水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药控制血糖,同时口服以羟苯磺酸钙。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 L,静脉滴注,1日1次,1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的提高、视乳头水肿的消除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视力的提高、视乳头水肿的消除、总有效率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乳头水肿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2例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人152眼给予传统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76人152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4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有较好的治愈率,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眼底情况及提高视力,减少致盲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方樟柳碱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4例(112眼),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樟柳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5.38%),实验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全网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更好恢复视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分析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6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6例。结果两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后视力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以改善视网膜缺血,保护视网膜,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视力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体征评分为(9.11±2.60)、EDSS评分为(6.43±1.71)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6±0.4)d,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病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