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导致本院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的有关因素,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本院2007年收治的2400例妇产科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分析感染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并与2008~2009年365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007年发生院内感染51例,发生率为2.13%,2008~2009年发生感染13例,发生率为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年龄、部位和治疗方法等。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宋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19-220
目的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在感染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妇产科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住院治疗的99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感染发生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措施。结果990例妇产科患者发生感染24例,感染发生率为2.42%;护理方面应进行综合护理。结论在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各项护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应严格落实,加强病房管理,控制甚至降低妇产科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任莲花  王丽 《北方药学》2011,8(7):128+95-128,95
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引发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10年收治的1368例患者的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引发院内感染的原因,并且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同时,与2009年收治的1632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010年本院妇产科共出现院内感染患者18例,发生率为1.3%(18/1368);2009妇产科出现院内感染患者52例,发生率为3.2%(52/163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院内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才能进一步降低感染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26例,对其侵入性操作频率和医院感染率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关的消毒和护理对策。结果本院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率操作频率较高,有34位患者出现了医院的感染的情况,医院感染率达到15.04%,针对本院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的特点,本院加强了对于无菌操作和消毒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结论危重科患者存在入侵性操作频率高和医院感染率高的特点,要重视入侵性操作中的消毒和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对控制妇产科感染这种情况,护理管理在其中的影响效果。方法对在本院进行分娩的96例得妇产科感染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妇产科感染所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对这96例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平均每组48例产妇,一组的产妇不进行特殊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的产妇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管理为实验组。将这96例产后患妇产科感染的产妇的感染率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将这96例产妇进行不同的护理管理后,两组的产妇的妇产科感染有显著的效果差距,产妇在实验组的妇产科在手术中感染降低率(58.33%)高于产妇在对照组的降低率(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呼吸道感染降低率(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呼吸道感染率(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经过综合的护理管理后,手术中的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妇产科感染的感染率明显减少,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将强培训医护人员,使操作得到规范化,这样使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工作改进对策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其中,妇科患者400例,产科患者40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00例以及观察组400例。对于80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感染预防干预护理方案。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两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观察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应针对疾病类型,易感因素等,采取相应护理对策,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做进一步调查与分析,探讨降低妇产科医院感染率的措施和方法,以更好治疗控制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0月妇产科出院病历100份进行了医院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0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7例,感染率7.00%;漏报(诊)4例,漏报(诊)率57.14%。其中呼吸道感染3例,泌尿道感染2例,手术切口感染及产褥感染各1例,抗生素使用率68%,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联合用药种类、住院时间延长与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及漏诊率、漏报率,加强重点部门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是降低妇产科医院感染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的感染,给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了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217例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对上述患者进行了加强人院指导,检测项目,手术并发症的护理和预防,降低发生感染的几率等护理和预防措施。结果217例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降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和预防,可以有效的提升手术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尽快痊愈。  相似文献   

9.
马永兰 《家庭医药》2016,(7):239-239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过程中伴随的常见感染问题,从而总结应对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1400例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而总结护理过程中伴随的感染问题和措施。结果:妇科病人感染率为4.1%,产科病人感染率为4.0;妇产科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引发妇产科感染的因素有很多,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那些较易受感染的地方和步骤,加强管理,同时加强自身无菌理念,规范操作,从而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感染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本文收集了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本院妇产科的4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记录和化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确定,并且对于不同的感染因素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上述421患者中,29例发生感染,约占6.9%。279例妇科患者当中,23例发生感染,约占8.2%,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胃肠道和泌尿系统感染次之。142例产科患者,6例发生感染,约占4.2%,以切口发生感染为主,其次是呼吸道感染。结论针对妇产科多种感染因素,要积极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做到手术感染的可控性,降低甚至消除外源性感染。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做好围产期的规范操作和护理,提高患者的体抗力和免疫力,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概率,降低患者的手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戴伟群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11-112
目的:探讨ICU病房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196例,发生病房感染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ICU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其危险因素多与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长期置管、侵入性诊疗操作、某些特殊药物的治疗等因素有关。结论:对ICU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改善环境因素等护理措施,能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以近年来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进行感染预防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感染情况,分析手术感染原因,并总结预防及护理措施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升高率及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感染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8.7%;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2±1.3)d,明显低于对照组(8.8±3.7)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感染预防护理干预,针对妇产科手术感染原因,有针对地加强预防及护理,对于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我院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妇产科分娩的患者1500例进行分析.结果 院内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感染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炎症、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我院近年来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大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感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黄琼 《中国当代医药》2013,(33):126-127
目的 探讨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感染预防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妇产科围术期感染,护理应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等综合情况,以科学理论与医学实践为指导,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研究妇产科护理过程中人性化管理方案与风险控制的策略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妇产科治疗的患者中的312例,对其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并且进行了跟踪随访,加强风险控制,然后对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通过随访调查中显示,全部患者中共有186位产妇或者其家属表示对本院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方案表示很满意,共有69位认为本院的医疗设备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共有39位的产妇和其家属认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上以及服务能力上还要改善,共18位认为医院的硬件设施以及环境有待更好地改进。结论对妇产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降低了妇产科治疗风险,护理人员具备有良好的工作心态以及较高的护理水平,是防止出现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科学制定风险控制的策略,对于妇产科护理风险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产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产科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分析感染的原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中有12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9.6%,试验组中有3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4.4%,试验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发生与手术类型有着密切的联系。结论导致感染的原因主要为手术类型,同时与临床人员的操作水平、患者自身行为及体质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护人员对妇产科手术病例的腹部切口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研究妇产科手术病例腹部切口护理的科学手段。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35例,总结本院医护人员1年来护理妇产科手术患者的腹部切口得到的经验,将护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对135例患者在手术前科学调节饮食,并做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在手术中必须严格实施无菌化操作,在手术后对腹部切口予以严密而科学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为患者的康复起到很大推动作用。结论对妇产科患者的腹部切口做好及时且合理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腹部切口得到有效的康复,大大提高妇产科手术的真正成功率,有效减少手术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患纠纷,护理经验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和降低内科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3145例内科住院患者的病历,对患者的医院感染的感染率、感染部位及感染病原体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3145例内科住院患者中,共有59例出现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8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30例(50.8%);致病菌以真菌感染最多15株(25.42%)。结论根据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易感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更好地预防和降低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焱 《中国实用医药》2014,(16):256-256
目的:研究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本院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妇产科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对妇产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预防后,本院妇产科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断的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降低护理差错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分析目前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管理措施。结果深入分析本院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加以管理,大幅提高了本院妇产科的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护理的效果。结论根据以往的护理过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管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对降低护理风险,加速患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