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山东省自2006年以来收集的548例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9.49%)及胃肠系统损害(14.60%)为主,其次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0.40%)且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和老年患者.结论 进一步规范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的用法、用量,避免超剂量用药,并加强用药后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不良反应56例相关因素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在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特点.方法: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室收集的56例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盐酸头孢替安ADR以皮肤系统损害(51.79%)及消化系统(26.79%)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21.42%)且好发于儿童和老年患者.结论:规范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以减少或控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冯瑾  梁游天  位华  陈万生 《中国药房》2014,(42):3973-397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异常使用药品的专项调查和干预这一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3月住院药房监测到的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用量异常这一情况,进行异常时间研究、异常科室研究及用药合理性研究,并针对分析结果进一步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干预。结果:我院部分科室大量选用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预防用药,选药不合理;盐酸头孢替安单次给药剂量超量;预防用药时间普遍过长可能为导致住院药房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异常增长的主要原因。经调查分析与沟通干预,使住院药房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用量明显下降,并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临床药师通过与住院药房密切配合,对异常用量药物进行动态监测、超常预警、专项调查及干预,促进了我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在、果糖、转化糖电解质、甘油果糖和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5℃)条件下,将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按临床用药浓度与4种注射液配伍,于不同时间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替安的含量,并观察外观、测定pH值的变化。结果头孢替安与果糖等4种注射液配伍后4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室温(25℃)下头孢替安与果糖等4种注射液配伍后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新强 《中国药业》2009,18(23):11-11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5℃)条件下,将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按临床用药浓度与5%葡萄糖、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于不同时间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结果在0~8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后8h内稳定。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8,(8):1334-1336
目的:分析医院2017年度住院医嘱中注射用盐酸头孢呋辛钠不合理用药原因,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7年度住院药房记录到的注射用盐酸头孢呋辛钠不合理用药用量医嘱250例,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及《注射用头孢呋辛说明书》要求,评价注射用盐酸头孢呋辛钠的用法用量、围手术期用药方式、抗菌药物的使用指证与原则等指标,分析医嘱中用药的不合理原因以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结果:250例注射用盐酸头孢呋辛钠患者使用医嘱中,其中手术病例140例占56.00%,非手术病例110例占44.00%;存在用药不合理患者医嘱130例占不合理使用率为52.00%,在所有科室中用药最大的是妇产科60例占24.00%,主要是以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为主;单次用药剂量过大是主要的用药不合理类型,占用药不合理医嘱80.77%,其次为治疗用药或无指证预防和术前用药时间不明确及用药时间过长。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呋辛钠2017年医嘱用药存在异常用药和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研制的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注射用头抱呋辛钠随机单盲对照.治疗中,重度急性细菌性感染.以评价前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设计,试验组: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中、重度感染3~6g/d.分2次给药,开程7-14d。对照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用法同上。结果:共完成病例40例,试验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5.0%,50.0%.有效率分别为95.0%、9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2%与89.5%,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4.5%,对照组为5%、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轻微.可自行消失.未影响治疗。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菌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卤化丁基橡胶塞与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相容性的因素,建立评价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药用卤化丁基橡胶塞相容性的碱性紫外吸光度法。方法用UV检查法,测试卤化丁基橡胶塞碱性提取液的紫外吸光度,考察碱性紫外吸光度与盐酸头孢替安相容性药液澄清度和颜色的关系。结果盐酸头孢替安药液澄清度与卤化丁基橡胶塞碱性紫外吸光度呈正相关性,当卤化丁基橡胶塞的碱性紫外吸光度小于0.1时,头孢替安相容性药液澄清度小于0.5号标准浊度液。结论碱性紫外吸光度法能有效的评价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卤化丁基橡胶塞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徐玲笑  徐冬 《中国药师》2013,16(9):1430-1432
目的:建立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进行凝胶法干扰试验.结果: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稀释至浓度5.0 mg·ml-1,并调节pH为7.2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结论: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中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头孢替安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联用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82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替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替安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联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有效提高了细菌清除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方忠宏  曾宏辉  方欢  张军 《中国药事》2011,25(4):412-415
目的调查以头孢替安为主的药源性发热情况,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对258例,其中涉及头孢替安125例住院病史的分析,总结头孢替安等药物致发热的情况。结果头孢替安在临床使用频率较高。头孢替安致药源性发热:高度可能6例,肯定8例,共14例。结论药源性发热处理不当,会误导临床治疗;头孢替安的药源性发热情况应在药品说明书中给予警示,以促进安全医疗与合理用药;考虑到头孢替安药效学及药动学不具有优势,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少用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替安与4种大输液在25 ℃条件下放置8 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其外观及测定pH值和微粒粒径.结果 6 h内配伍液澄明,色泽无变化,pH值和头孢替安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大输液配伍6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3.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25℃)下放置8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测定其pH值和微粒。结果在室温下,6h内配伍液澄明,头孢替安的含量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配伍液色泽无变化,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6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头孢替唑钠的疗效与临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李鑫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1-12
通过了解头孢替唑钠报道的主要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分析国内报道注射用头孢替唑钠的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的文献可知,头孢替唑钠的主要疗效有两个方面,临床不良反应有5种情况,其中以变态反应最多。因此,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头孢替唑钠的疗效,不能忽视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替唑钠、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室温(25±1)℃下,将两种注射用抗生素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在8 h内,观察各配伍溶液的pH和外观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配伍溶液中主药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8 h内,盐酸头孢甲肟、头孢替唑钠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头孢替唑钠的pH、外观和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而盐酸头孢甲肟的pH及含量变化较大,配伍溶液颜色逐渐加深。结论在室温(25±1)℃条件下、8 h内,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5%转化糖注射液的配伍液稳定;从医疗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提倡盐酸头孢甲肟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与37℃下,采用联立方程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替安与莫西沙星配伍后的含量,并测定pH,观察外观、性状变化。结果:8h内混合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5℃和37℃下,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8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7,(20):2757-2759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药物利用评价的研究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主要诊断为AECOPD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诊疗信息和处方信息,筛选出住院期间只使用1种抗菌药物的患者,并与其治疗效果及再住院指标进行关联性评价。结果:纳入本研究的AECOPD患者共2 155人次,总用药频度(DDDs)大于500的抗菌药物中,DUI最接近于1.0的抗菌药物是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DUI远大于1.0的抗菌药物是注射用头孢地嗪钠,DUI远小于1.0的抗菌药物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住院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的治疗效果及再住院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I与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能简单从DUI与1.0的远近关系判断抗菌药物在疾病的治疗中是否合理,而应综合多种混杂和偏倚因素的影响,避免误读误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室温下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配伍液0~8h头孢替安与盐酸氨溴索的含量,同时测定pH值,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结果:在室温((20±1)℃)下、8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变化明显。结论:在室温((20±1)℃)下,在盐酸头孢替安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宜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9.
何行厉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735-173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致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与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临床抗菌药物致患者严重不良反应69例资料,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原因。结果:69例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主要发生在呼吸科;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有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用头孢他啶、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等;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临床表现为皮肤及软组织损害、肝胆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药师通过多种途径对临床用药的宣教工作,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替安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某院近期(2014年1月~2017年6月时期)收治住院、符合CAP诊断的75例患者,依照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其中采用痰热清联合头孢替安治疗的35例患者称为实验组,采用溴已新联合头孢替安治疗的40例患者称为对照组,分析其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7.50%;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5.72%,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替安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