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上一般以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HBV)标志物来诊断是否存在HBV感染或预后判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临床俗称乙肝五项(HBVM)或"两对半"检测,医学上对HBVM检测模式的临床意义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转换有了具体的解释。本文就工作中偶见的1例乙肝标志物短期内不同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乙肝病毒(HBV)人群携带率大约为10%。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目前已确认的病毒性肝炎中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肝炎。目前检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血清标志物主要有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和核心抗体(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俗称两对半)。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血液HBsAg阳性无症状的携带者是HBV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3.
问:怎样分析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答:当病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l~2个月,在血清中会出现该病毒的标志物。标志物的种类较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其意义,先解释一下临床上常规检测的乙型肝炎标志物的名称。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一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一HBe);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一HBC);Dan6颗粒是乙型肝炎的完整病毒,HBV的三种抗原抗体系统包括:HBSAg、抗一HBS系统,HBeAg、抗一HBe系统和HBCAg、抗一…  相似文献   

4.
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免疫学常见模式中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免疫学常见模式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同时检测800份人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肝五项),以乙肝五项模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血清模式乙肝病毒感染者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前s1抗原在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为阳性)和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为阳性)模式中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0%,66.0%。HbsAg(-)的各模式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均小于等于2%。100份乙肝五项阴性血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可补充和完善乙肝五项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或者变异的HBV感染者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与乙肝DNA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病毒载量与各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50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两对半)。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阳性率95.7%),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抗HBc阳性(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阳性率54.0%)其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结论HBV—DNA与HBeAg的存在明显正相关。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应用乙肝血清标志物来判断HBV是否在体内复制,更要结合PCR检测技术来测定HBV—DNA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学常规检测项目主要是乙型肝炎“两对半”[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但它实际上并不能完全反映HBV在患者体内的复制及传染情况。近年来对HBV前S蛋白的研究日趋深入,多数学者认为前S蛋白可作为HBV感染、复制及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治疗、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前S1抗原(PreS1 Ag)的检测近年来作为一项新的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检测指标,已普遍应用于乙肝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它的检测可以及时了解PreS1 Ag与HBV复制的关系。本院对410例携带不同乙肝病毒的患者进行了HBV PreS1 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抗核心抗原抗体(抗-HBc)、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相似文献   

8.
2008年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入学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我校的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级全体新生进行肝功能及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本校2008级新生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感染率为5.5%,低于社会人群的感染率,但男女之间有差异,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感染率;HBV感染模式均以小三阳[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和大三阳[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cAb)居多,HBsAg阳性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者大多存在于小三阳的人群中。结论为了很好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加强乙肝疫苗注射,对大中小学生从入学开始进行加强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清巾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各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一步法,对血清进行HBV五项标志物(二对半)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eAb)的检测。结果:7301例血清出现了18种不同的反应模式。结论:临床在HBV病毒感染诊疗过程中应动态观察HBV—M的模式转换情况,达到正确解释、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3年3~11月,随机选择具有不同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患者120例进行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分析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大三阳及小三阳患者 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9%和7%,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14%,单纯 HBsAg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5%。PreS1抗原与 HBsAg、乙肝 e抗原和 HBcAb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两对半联合PreS1抗原、抗体检测能够更灵敏、准确地反映乙肝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在HBV感染早期诊断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胡衡丽  谭常赞 《护理研究》2005,19(7):1238-1239
[目的]探讨精神病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我院922例住院精神病病人进行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脏)、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分别为8.79%、30.80%、3.58%、3.58%、11.50%。[结论]由于精神病病人疾病的特殊性,因此对感染HBV的精神病病人应采取监测、隔离、治疗等措施,而对精神科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安全教育,做好防范措施。防止HBV的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12.
李颖  刘均娟  曹丽霞  赵桂明 《临床荟萃》2009,24(13):1133-113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10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的基因型,给予恩替卡韦(O.5mg/d)抗病毒治疗48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5项和HBVDNA定量,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03例CHB患者中感染B基因型者34例,感染C基因型者69例。治疗48周,感染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HBVDNA转阴、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消失和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血清转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基因型不影响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3.
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5项常见模式中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5项常见模式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同时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等5项指标(称为乙肝5项),以乙肝5项模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模式乙肝病毒感染者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前S1抗原在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和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模式中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66%。HBsAg阴性的各模式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均≤2%。100份乙肝5项阴性血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补充和完善乙肝5项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或者变异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4.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4~2006年在本院产前门诊筛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简称大三阳)的孕妇47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简称小三阳)的孕妇42例。  相似文献   

15.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4~2006年在本院产前门诊筛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简称大三阳)的孕妇47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简称小三阳)的孕妇42例。  相似文献   

16.
白淑芬  杨立新  唐迅  王艳 《临床荟萃》2011,26(14):1244-124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状态可以通过免疫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即乙型肝炎"两对半"的不同组合形式反映出来,称为HBV标志物(HBV M),对于成人HBV感染者主要表现为2种模式,即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被称为"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被称为"小三阳".本研究对这2种模式的孕妇的新生儿出生时HBV M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三抗体阳性”的HBV.DNA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RFIA法检验37例HBV感染s抗体(HBs-Ab)、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三抗阳性感染者血清,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HBV-DNA含量检测。结果37例HBV感染HBs-Ab、HBe-Ab、HBc-Ab三抗阳性,HBV-DNA阳性1例,阳性率为2.7%。结论通过HBV-DNA检测,HBs-Ab、HBe-Ab、HBc-Ab三抗体阳性,表明HBV已经感染,正在恢复中,少数病毒携带者仍有乙肝病毒复制,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LISA一步法在同一份血清中同时检出乙肝e抗原和e抗体的原因。[方法]以正常的ELISA一步法筛选出13例e抗原和e抗体同时阳性的病人血清,用两步法ELISA对筛选出的血清进行复检,以夹心ELISA检测HBcAg,以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结果]13例e抗原和e抗体同时阳性的病人血清,用两步法ELISA复检。结果全部为“大三阳”,HBcAg阳性及HBV DNA也全部阳性,e系统双阳模式中HBeAb的阳性为误判。[结论]“HOOK”效应可能是引起HBeAb假阳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王俊  安良  王朋斌  赵晓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7):2533-2535,254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HBV-DNA在判断HBV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在西安高新医院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人民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与门诊体检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HBV-DNA阳性125例[4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纳入HBeAg阳性组,84例HBeAg阴性患者纳入HBeAg阴性组].分析不同阳性标志物人群血清HBV前S1抗原、HBV-DNA的检测结果,比较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HBV前S1抗原、HBV-DNA的检测结果,以及部分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 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同时阳性人群中,HBV-DNA、HBV前S1抗原、HBV前S1抗原联合HBV-DNA阳性率高于其他各项标志物阳性组合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HBeAg阳性组HBV-DNA、HBV前S1抗原、HBV前S1抗原联合HBV-DNA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BeAg、HBV前S1抗原、HBV-DNA检测阳性的例数少于治疗前,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检测阳性例数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诊断中,可以将HBV前S1抗原作为判断HBV感染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HBV五项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通过513例甲乙型肝炎血清标志检测结果分析,对HBeAg阳性的含义有了近一步的认识。结果发现它与HBeAg相关密切,在判断乙肝病毒复制时不能单凭HBeAg阳性,而应结合HBV DNA是否阳性;在判断乙肝病毒停止复制的康复期时也不能单凭HBeAg转阴、抗-HBe转阳,还应结合HBV DNA是否也转阴。结论把HBV DNA列入乙型肝炎常规检查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