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脐静脉置管在极低或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进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极低或低出生体重儿置管术后的临床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63例患儿均成功置管,其中成功置管于下腔静脉41例(65.1%).留置时间4~21 d,平均12.9d.留置导管期间非计划拔管11例,其中置管于脐静脉非计划拔管8例,不同置管位置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P<0.01).本组均在生后36 h内插管,插管时间不同的患儿置管于下腔静脉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3,P>0.1).置管期间5例发生疑似导管相关感染,感染率为6.2/1000血管内导管日,63例拔管后同时行导管末端培养和血培养,结果导管末端细菌培养阳性1例(1.6%),酵母样真菌阳性1例(1.6%),导管留置时间不同的患儿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5,P>0.95).结论 脐静脉置管术可以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植入式中心静脉给药装置(化疗泵)在恶性肿瘤患儿治疗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1999年6月~2004年6月,共计79例肿瘤患儿安装化疗泵并经泵化疗。60例经颈外静脉切开插管.导管头端置于上腔静脉;10例经颈内静脉插管;9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泵体置于侧胸壁皮下。结果79例患儿平均带泵天数721d。其间10例发生导管阻塞,1例置泵1年后泵体处皮肤磨损。79例经泵抽血培养98次,其中有菌生长17次。结论全麻下经颈外静脉切开插管为安装化疗泵的首选方法。化疗泵安装和应用的规范化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化疗泵安装得以全面推广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990年12月至2012年8月收治25例布加综合征患儿,男16例,女9例,年龄5~17岁,平均(14.5±3.4)岁.本组均行彩超检查,其中12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诊断为布加综合征.25例均行造影检查,其中下腔静脉型5例、肝静脉型15例、混合型5例.其中24例行介入治疗并术后随访,1例未治疗.结果 24例行介入治疗后受累下腔静脉、肝静脉即刻畅通,肝静脉压力由术前(42.1±4.2)cm H2O(37 ~ 5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即刻降至术后(17.3±3.3) cm H2O(14 ~26 cm H2O),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30.6+2.9)cm H2O(26~36 cm H2O)即刻降至(18.8±4.2)cm H2O(15 ~26 cm H2O).症状和体征即刻消失,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总体初次成功率96%.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25.8个月,7例出现再狭窄,5例给予血管成形术、1例给予血管成形术+置管溶栓+血管成形术、1例给予血管成形术+支架置人治疗后患者受累静脉再次畅通,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介入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布加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化疗是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但是长期静脉穿刺输药给患儿带来了不便和痛苦。长期中心静脉置管在国外已经普遍运用于肿瘤患儿的化疗[1] ,但在国内肿瘤患儿中未见报道。我院近1年来为 16例肿瘤患儿采用经颈内、颈外静脉置管 ,皮下埋入化疗泵 ,术后进行灌注化疗药物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6月共为 16例恶性肿瘤患儿安置化疗泵。其中女 12例 ,男 4例。年龄 1~12岁。病种 :神经母细胞瘤 6例 ,卵黄囊瘤 4例 ,白血病 3例 ,肾母细胞瘤 2例 ,淋巴瘤 1例。经颈内或颈外静脉置管于上腔静脉 ,皮…  相似文献   

5.
对早产儿 6 7例 72次采用 1.9Fr规格导管行置管术。结果穿刺贵要静脉 4 9例次 ,正中静脉 15例次 ,头静脉 7例次 ,大隐静脉 1例次 ,经贵要、正中、头静脉穿刺插管导管顶端到达上腔静脉的发生率分别为 6 3.2 7% ,4 0 .0 0 %与2 8.5 7% ,三者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 4 .92 %。导管堵塞发生率 34.72 %。导管留置 3~ 6 8d ,平均 2 2 .2 6± 15 .76。完成治疗按计划拔管占 81.94 % ,因导管堵塞拔管占 5 .5 6 % ,因导管脱出或破裂拔管各占 4 .17% ,因静脉炎拔管占 2 .78% ,因穿刺部位局部感染拔管占 1.39%…  相似文献   

6.
20多年来,以不同进管途径的中心静脉插管术广泛应用于临床。1985年我院经颈外静脉插管至上腔静脉辅助治疗64例小儿外科病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和年龄男36例,女28例。新生儿1例,~12月6例,~3岁25侧,~6岁17例,~14岁15例。二、病种重症颅脑损伤16例,消化道梗阻13例,腹膜炎13例,腹腔内脏损伤、下肢严重撕裂伤、肝脓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下行上腔静脉-肺动脉双向分流术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介绍非体外循环下行上腔静脉 肺动脉双向分流术 (简称双向Glenn分流术 )的体会。方法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7月 ,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分流术 80例。年龄 (3.2 4±1.0 9)岁 ,体重 (12 .6± 5 .0 )kg。上腔静脉与右心耳插管临时转流 ,自上腔静脉入右房口处横断上腔静脉 ,近心端缝闭 ,应用可吸收线远心端与右肺动脉行端侧吻合 ,前壁用自体心包片加宽。结果 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 6例 (7.5 % ) :一过性昏迷 1例 ,乳糜胸 5例。腔静脉阻断时间 (4 0±15 )min ,术前氧饱和度 74 %± 10 % ,肺动脉平均压 (12 .8± 2 .3)mmHg ;术毕氧饱和度 92 %± 4 % ,肺动脉平均压 (16 .7± 3.2 )mmHg ,呼吸机辅助时间为 (14± 9)h ,住院天数 (8± 4 )d。 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分流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对于难以解剖根治或Ⅰ期生理矫治的肺血少复杂先心病该术式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胃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小儿食管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小儿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2例食管狭窄患儿,其中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7例、先天性食管狭窄3例、腐蚀性炎性狭窄2例,年龄5~59个月,在静脉复合麻醉和气管插管下,通过胃镜直视用控制辐射状扩张(CRE)三级扩张球囊行食管狭窄扩张.观察术后腹痛、黑便、呕吐的发生,同时随访术后3~12个月恢复饮食种类,狭窄口大小、营养情况.结果 12例共进行22次扩张,19次成功,3次术后出现并发症,扩张成功率为86%.12例中,3例扩张失败,9例扩张成功、症状改善,有效率为75%.扩张前狭窄口直径2~8 nun,3~12个月后复查胃镜和随访,狭窄口直径9~13mm,8例可进食固体食物、营养状况改善.结论 CRE三级食管球囊行食管狭窄扩张治疗,操作简单、效果确切,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扩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锁骨下静脉穿刺及插管术已有许多经验,但用于婴幼儿的报告甚少,本文总结了用于新生儿及婴儿的经验。作者在2年半内对20例新生儿、8例6个月以内的婴儿以及15例两岁以内的病儿中,共施行锁骨下静脉插管术103次。最小的新生儿体重仅1,140克。这些锁骨下静脉插管的目的,几乎都是为了长期的静脉内营养。但若干是为了手术时的输注,或者是因周围静脉不能利用时作为常规静脉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行中心静脉插管治疗的24例癌症患儿上腔静脉系统无症状性血栓形成的发病率。 对象和方法 患儿年龄20个月~18岁(中位数年龄9岁),白血病或淋巴瘤10例,实体瘤12例,组织细胞病2例,均需留置导管行长期化疗或支持治疗。记录在拔管前有血栓形成的病例。出现迁延性感染、管道功能不良或血栓形成者,记录留置导管的时间。因并发症或化疗疗程结束而拔管前,行静脉造影术判断上腔静脉大血管阻塞情况,评价上腔静脉系统是否通畅。 结果12例(50%)静脉造影示异常征象,包括管腔阻塞伴广泛侧支循环建立和血管狭窄伴反流等。…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先天性门体分流畸形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畸形的认识。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病历系统中先天性门体分流且病史中有消化道出血症状的病例,采集性别、年龄、临床表现、CTA和MRA影像学资料、外科手术结局。CTA为GE 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扫描仪,MRA为Siemens Avanto 1.5 T 扫描仪,提取纳入病例的CTA原始图像,以1.25 mm层厚/0.625 mm层间隔重建,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提取纳入病例的MRA原始图像,传入MR工作站进行后期多平面重建;由2名从事儿科影像诊断10年以上医生独立读片,观察门静脉及其属支的形态及走行,异常门体分流位置、途径,髂静脉、下腔静脉及肠管、肠壁血管分布。结果:2008年3月至2017年1月符合本文病例纳入标准的连续病例8例,男6例,年龄3月至10岁,7例贫血,7例便血,1例呕血。8例均行CTA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MRA检查。截止出院时,6例行手术治疗,2例随访观察。8例先天性门体分流畸形患儿均为肝外型门体分流,2例肝外型Ⅰ型,6例为Ⅱ型。以便血为表现的7例中,髂内静脉、直肠上静脉及结肠静脉扩张扭曲;以呕血为表现的1例,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后通过胃冠状静脉汇入左肾静脉,胃冠状静脉显著扩张、扭曲。结论:合并便血的先天性门体分流大部分通过肠系膜下静脉与髂静脉异常沟通,发生便血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2.
下腔静脉异位引流发生率为心血管畸形的0.6%。1982年至1993年本院1200多例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中发现4例下腔静脉异位引流,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4例中男2例,女2例;年龄6月~11岁。经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发现有下腔静脉异位引流。经半奇静脉,奇  相似文献   

13.
深低温停循环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2月~ 2 0 0 1年 2月我院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为 4例布 加综合征患儿施行手术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 4例中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4~ 12岁 ,平均年龄 6 .1岁。均有肝大、腹水 ,3例轻到中度脾大 ,胸腹壁静脉曲张、肝功能异常各 1例。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查和下腔静脉造影检查确诊。术中证实隔膜型 1例 ,下腔静脉狭窄 3例 ,狭窄长度 1~ 2cm ,狭窄段在肝静脉开口以上。下腔静脉狭窄病例中 1例并肝静脉开口狭窄 ,2例有血栓形成。二、方法 患儿取平卧位 ,正中开胸 ,纵切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本院近6年来诊治的肾母细胞瘤伴静脉瘤栓病例资料,探讨此类患儿的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6年在本院诊断并接受系统治疗的肾母细胞瘤伴静脉瘤栓患儿临床资料,共12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为1∶2)。平均首诊年龄3.94岁(最小1.5岁,最大7岁)。左侧5例,右侧7例。临床分期Ⅰ期5例,Ⅱ期4例,Ⅳ期3例(其中2例为肺转移,1例为肝脏和肺转移)。静脉瘤栓分型:Ⅰ型(下腔静脉的瘤栓在肾静脉水平以上,但距离小于2 cm)5例;Ⅱ型(瘤栓在肾静脉水平以上,距离超过2 cm,未超过肝门)2例;Ⅲ型(瘤栓超过肝门水平,但在横膈以下)2例;Ⅳ型(瘤栓超过横隔水平)3例。结果 12例患儿中,5例Ⅰ型瘤栓及1例Ⅱ型瘤栓患儿在明确诊断后即行肿瘤及瘤栓切除术,其余6例均在手术前接受化疗,肿瘤及瘤栓缩小后再行肿瘤及瘤栓切除术。5例瘤栓有残留。12例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肾母细胞瘤。经过术前化疗的病例中,瘤栓中均未见肿瘤细胞,仅为纤维组织及泡沫细胞。Ⅰ型瘤栓与静脉壁无粘连,Ⅱ至Ⅳ型瘤栓均下腔静脉壁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或浸润。全部患儿均完成方案中所有化疗程序及放疗。均于门诊定期随访0.5~6年,未见肿瘤复发。其中5例瘤栓残留病例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下腔静脉瘤栓有明显变化。结论①新辅助化疗对于此类患儿十分有必要;②根治手术中,不必过分追求瘤栓的完整切除,可以允许少量的瘤栓残留;③术后持续的规范化化疗和放疗是良好预后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经皮股静脉穿刺下腔静脉置管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皮股静脉穿刺下腔静脉置管解剖学特点。方法对16例新生儿尸体进行解剖,在标准姿势和髋关节外展外旋45度并屈膝关节两种体位下,分别观察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的位置关系,测量股静脉口径、长度、交点位置、深度及角度;对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走行方向、口径、长度等进行测量。结果股静脉外径(4.1±0.3)mm。在髋关节外展外旋45度并屈膝关节时,股静脉暴露段长度为(22.6±6.5)mm,且与髂外静脉、髂总静脉在一条直线上。结论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宜在髋关节外展外旋45度并屈膝关节时进行,在股静脉投影线上选取距离腹股沟韧带下缘下方20 mm处作为穿刺进针点,方向指向脐中心下方约15 mm处。插管长度左侧为90~158 mm,右侧84~152 mm。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在新生儿科多用于危重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为治疗提供有效的静脉通路。但当个别患儿肘部血管不适宜置管而又需长期静脉输液时,我们在充分考证后,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于 2005年6-7月共进行了3例经大隐静脉穿刺置入 PICC导管,全部成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外科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6月~2004年8月收治CTPV患儿21例,其中15例因上消化道出血、4例因脾大、2例因腹胀并发热入院。5例次采用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断流)、2例次采用断流 脾肾静脉分流、断流 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脾肺固定各7例次、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6例次、经胸断流加大网膜包肺5例次。结果21例分别行各种手术31例次,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6年,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临床分型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门-奇断流加门-体分流术是本病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院 1996年 8月至 1998年 4月采用套管针在腹股沟高位大隐静脉紧急静脉穿刺进行快速输液 (血 ) ,成功抢救了12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儿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2例患儿年龄为 8个月至 12岁 ,其中男 7例 ,女 5例 ,外科疾病9例 ,内科疾病 3例。来诊时患儿面色灰白 ,四肢发凉 ,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抢救 ,有外伤者在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行外科探查术。方法 :选择美国B -D公司生产的套管针 (anglocath) ,静脉置管行静脉穿刺 ,开放其静脉通道。根据年龄分别选用 16G、18G、2 0G三种型号 ,此针套管前端逐渐变薄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因纵隔肿瘤生长压迫上腔静脉和气管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及上纵隔综合征(SMS)的处理。方法 1990年10月-2000年4月我院共治疗9例SVCS及SMS,其中恶性淋巴瘤6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结果 经外周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为恶性淋巴瘤3例,骨髓穿刺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2例,诊断性化疗4例,化疗前需气管插管支持2例,反复胸腔穿刺3例,所有病例治疗后症状均有缓解。结论 只有内、外科、影像学科、病理科、放疗科各学科之间互相配合,共同治疗SVCS及SMS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1例早产儿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后的并发症——静脉输注脂质乳液在硬脑膜下蓄积。病例报告—妊娠29周,因严重先兆子痫而作剖腹产分娩的女婴,体重980g,Apgar评分:1分钟时为5分,5分钟时8分,用面罩通气,并采取鼻咽部持续正压给氧治疗轻度透明膜病。第3天开始通过周围静脉给稀释的配方食物。第8天,经切开右侧面静脉,建立中心静脉通路,11天后拔管。3周时,因坏死性小肠炎病情恶化,遂给予空肠远端造瘘减压,并用硅胶管经左侧面静脉切口插入上腔静脉,进行全胃肠外营养。12天后,开始经口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