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心房颤动关系的探讨赵德强,戎卫海(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200060;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200032)心房颤动是仅次于早搏的第二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心房颤动与冠心病的发生率均是随年龄增长...  相似文献   

3.
赵琴  胡厚祥  王旭开 《重庆医学》2002,31(10):982-983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冠心病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的心房颤动病例 5 2例 (心房颤动组 )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 4 5例 (冠心病组 )进行观察 ,分别检查血脂、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动图。结果 冠心病组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比心房颤动组高 (TC6 .4 0± 1.82∶5 .5 2± 1.0 1,P <0 .0 1;TG2 .2 3± 0 .6 1∶1.33± 0 .4 8,P <0 .0 0 1,单位 :mmol L) ;冠心病组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动图与心房颤动组比分别为 4 0∶11,P <0 .0 0 1;4 2∶8,P <0 .0 0 1;10∶2 9,P <0 .0 1;4 3∶12 ,P <0 .0 0 1差异性显著。结论 在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冠心病发病率不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在辅助诊断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价值。方法:对148例疑似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造影是否阳性分为冠心病和非冠心病。对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是否检出斑块、斑块数量特点、斑块积分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非冠心病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3,P<0.001),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9.6%、72.2%、88.6%;冠心病患者多发斑块较非冠心病患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多发斑块也越多,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斑块积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支与单支病变比较t'=9.816,P<0.01;双支与三支病变比较t'=2.907,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相关性良好,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间断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病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其诊治一直是医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冠状动脉血管超声的应用,其诊断越来越精确,但其创伤性和并发症较多也限制了其更加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分析16层螺旋CT应用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及粥样斑块上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主要包括对冠心病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诊断、再灌注治疗后疗效的评估、心肌存活性的判定和预后危险度分层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从颈动脉超声的多个条件观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按确定的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常规做颈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同时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管腔截面积、偏心指数综合判断是否是冠心病与单纯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或单纯根据斑块积分判断是否是冠心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0.001、P〈0.05。结论:从颈动脉超声的多个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比单纯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或单纯根据斑块积分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诊断中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及特异度进行对比。结果结果显示,准确率为59.26%,假阴性率为40.74%,特异度为54.17%,假阳性率为45.83%,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多支病变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的正确率(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采用心电图检查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有较高的假阳性率,而且对于多支病变及单支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管一平  刘志辉  钱薇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120-121,124
目的探讨颈动脉、低密度脂蛋白诊断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诊断指标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我院收治的经冠脉造影确诊126例冠心病患者,做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检查及血浆脂质水平测定,用Cmuse法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研究颈动脉斑块积分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在预测冠心病的可行性。结果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显示88.1%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处增厚形成斑块,斑块的发生率达85.7%。以Crouse积分法判断将动脉是否有斑块发生为前提做LDL-C检查,有斑块的患者LDL-C指标高于没有斑块的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检测结合LDL-C检测对冠心病的预测性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作为预测性诊断的标准仍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随机选取同期1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得到左心室射血分数(3D-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3D-EDV)、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3D-ESV)、R-R期间校正左心室12节段以及16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最大值(Tmsv-16-Dif%、Tmsv-12-Dif%).结果 对照组3D-EDV值为(70.23±10.38)mL,观察组为(133.34±6.67)mL;对照组3D-ESV值为(26.93±7.49)mL,观察组为(74.28±7.68)mL;对照组3D-EF为(63.87±4.36)%,观察组为(44.39±6.38)%.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3D-EDV、3D-ESV明显增大,3D-EF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心室同步性校正参数Tmsv-16-Dif%、Tmsv-12-Dif%Tmsv-16-SD%、Tmsv-12-SD%分别为(3.59±1.23)%、(2.75±0.88)%、(0.99±0.23)%、(0.88±0.17)%,观察组分别为(21.34±15.49)%、(16.89±10.23)%、(8.23±1.39)%、(7.33±1.46)%,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地获得左心室心肌节段情况,对左心室节段性室壁异常进行评价,值的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薛仙军  王晨霞 《西部医学》2013,25(3):373-374,377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定量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疑诊冠心病的住院病人76例,应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与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的最大狭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膨大处(BIF)-IMT≥1.0mm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和46.2%;BIF-IMT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9,预测临界点为0.95mm。应用ROC曲线,BIF-IMT对狭窄〉75%的最佳分界点为2.35mm,相应曲线下面积为0.704(P〈O.01)。结论根据BIF—IMT的不同界值点,可对冠脉狭窄程度及判断是否需进行冠脉造影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右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RFAS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S)的关系。方法:4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一支病变组和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右股动脉造影,观察右股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计算狭窄评分。结果:冠心病组RFASS发生率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明显增加,RFASS评分增大;RFASS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8.1%、80%。结论:冠状动脉病变者RFASS的发生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冠状动脉程度越重RFASS的程度亦越重,二者间存在正相关。RFASS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欠佳,尚不支持其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指标。RFASS及(或)双侧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否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待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回声性质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因不明原因胸痛、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而入院的病人109例,分成正常对照组3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59例、稳定性冠心病组(sCAD)11例,对比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等一般情况,并检测3组患者颈动脉B超的粥样斑块情况。结果ACS组与sCAD组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比较,ACS组软斑块(占71.2%)明显高于sCAD组(占18.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可以反映出冠状动脉的斑块性质,可以用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莉  姜静 《西部医学》2010,22(1):142-143
目的探讨冠心痛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8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内-中膜厚度和有无动脉硬化斑块,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5例冠心病患者中,32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71.1%;非冠心病组35例中有10例(28.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时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对粥样板块和颈动脉硬化级别对比,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且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8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收集冠脉造影检查数据,并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IMT。结果两种检查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同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组别同种检查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颈动脉超声诊断IMT敏感度为86.58%,特异性为61.54%,诊断符合率为80.56%;颈动脉超声诊断粥样斑块敏感度为89.66%,特异性为57.14%,诊断符合率为83.33%。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检查,缺乏数据依据,应加强两者间数据关系研究,以提高确诊率,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定可作为无创、准确的冠心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吉红珠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58-305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同年龄段患者作为对照组,用高频超声对2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2组颈动脉内膜变化。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据脑心同源,脑心同治理论,颈动脉超声所示颈动脉内膜变化可大致了解冠脉血管情况,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研究颈动脉形态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62例连续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利用高频超声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CCA的IMT增厚、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多支病变组显著(P〈0.01)。病变血管发生频率最高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结论颈动脉的内中膜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预测具有临床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间接指标和窗口。  相似文献   

18.
动脉脉搏波速度对冠心病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脉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日本Colin公司生产的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冠心病患者(n=67例)和非冠心病患者(n=72例)ABI和baPWV.冠心病患者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为1支血管病变组(n=22例)、2支血管病变组(n=27例)和3支血管病变组(n=18例),探讨血管病变支数与ABI、baPWV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ABl分别为1.06 ±0.12和1.27 ±0.2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aPWV分别为(1978.6 ±289.5)cm/s和(1267.4±332.8)cm/s,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O1).1支血管病变、2支血管病变和3支血管病变亚组ABI值分别为1.22±0.09、1.16±O.15和1.02±0.2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baPWV值分别为(1493.7±282.4)cm/s、(1897.2±322.3)cm/s和(2319.6±372.2)cm/s,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WV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它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可作为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无创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在检测颈动脉病变与冠心病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49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将其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即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AASI、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MT厚度、AASI、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心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颈部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与冠心病发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早期常规检测颈动脉IMT、AASI、颈动脉斑块积分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非脑血管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20例)、心绞痛组(20例)和心肌梗死组(20例)。冠心病依据心电图、肌钙蛋白、运动试验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结果:对照组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未见狭窄及粥样斑块,颈动脉内膜厚度/腔内径〈0.1;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组90%(36/40)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膜厚度/腔内径〉0.1,收缩期颈内动脉血流速/颈动脉血流速〉0.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上述指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样硬化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