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评估胃癌前病变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胃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115例患者的PCNA表达情况.其中50例肠上皮化生、15例异型增生、50例胃癌.结果PCNA的表达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到胃癌呈递增趋势.在肠上皮化生为轻度表达,异型增生以中度表达为主,而胃癌多呈重度和过度表达.PCNA强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PCNA在胃粘膜不同疾病细胞核内的表达、反映了细胞增殖状态和生长速度、有助于判断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发展趋势及判断与监测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抗原 (PCNA)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情况 ,评估癌前病变的发展趋势。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PCNA在细胞核内表达 ,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到胃癌呈递增趋势 ,在肠上皮化生表现为轻度表达 ,异型增生以中度为主 ,而胃癌多呈重度和过度表达。结论 PCNA在胃粘膜不同疾病细胞核内的表达 ,反映了细胞增殖状态和生长速度 ,有助于判断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发展趋势及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肠上皮化生是上消化道较为常见的病理变化,但不同部位的肠上皮化生具有不同的发生原因、流行病学特征和分子变化,可能在食管癌、贲门癌及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胃癌与肠上皮化生的关系已有较长期而大量的研究,但尚未得到本质和统一的认识。因此本文就中晚期胃癌的手术切除标本所伴发的肠上皮化生(以下简称肠化生)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肠上皮化生是上消化道较为常见的病理变化,但不同部位的肠上皮化生具有不同的发生原因、流行病学特征和分子变化,可能在食管癌、贲门癌及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 MUC5AC、CDX -2、Ki67在胆囊黏膜肠上皮化生及胆囊腺癌中的表达,探讨胆囊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胆囊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胆囊黏膜肠上皮化生40例、胆囊腺癌40例,25例胆结石胆囊正常黏膜做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MUC5AC、CDX -2、Ki67三种蛋白质在胆结石胆囊正常黏膜、胆囊黏膜肠上皮化生和胆囊腺癌中的表达。结果:MUC5AC 在胆结石胆囊正常黏膜、胆囊黏膜肠上皮化生、胆囊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2.00%(3/25)、62.50%(25/40)、20.00%(8/40)。CDX -2在胆结石胆囊正常黏膜、胆囊黏膜肠上皮化生、胆囊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0%(0/25)、75.00%(30/40)、50.00%(20/40)。Ki67在胆结石胆囊正常黏膜、胆囊黏膜肠上皮化生、胆囊腺癌中的增殖指数分别为0%~2%、3%~15%、25%~95%。三组间比较 MUC5AC 在胆囊黏膜肠上皮化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X -2在胆囊黏膜肠上皮化生、胆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胆结石胆囊正常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Ki67在三组间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结论:胆囊黏膜肠上皮化生可能是胆囊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MUC5AC、CDX -2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结合 Ki67标记核增殖指数,可协同判断胆囊黏膜异型增生,为胆囊黏膜异型增生及胆囊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7.
化生在胆囊癌组织发生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34例胆囊良恶性病变的各类化生及其化生与胆囊癌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胆囊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均发生在化生区内,且多数发生在肠上皮化生区内。癌旁组织与异型增生的化生改变相似。65.1%的胆囊癌可见化生改变,分化好的胆囊癌化生出现率高于分化差的胆囊癌(P<0.01)。我们认为胆囊粘膜上皮化生与胆囊癌的组织发生有重要关系,且肠上皮化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胃粘膜细胞的形态、免疫学、组织化学和代谢性方面会有异常改变,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在胃粘膜癌前病变研究方面,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以及肿瘤相关基因变化是目前研究重点.本文就此领域作一综述.1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分为完全型(Ⅰ型)和不完全型(Ⅱ型)肠化生,后者又分为胃型(Ⅱ_a型)和结肠型(Ⅱ_b型)化生.人群肠化生的检出率高达20%,60岁以上增至40%,常出现于胃的各种良性及恶性病变中.Ⅰ型肠化生是在炎症基础上发生,随炎症的加重而加重,它具有炎症反应的性质,与胃癌发生并无直接关系.Ⅱ型肠化生远不如Ⅰ型肠化生多见,常见于缺乏炎症的胃粘膜,它在胃癌旁检出率远高于良性病变.在胃粘膜标本中,可见Ⅱ型肠化生与癌灶混存或移行过渡的状态,特别是Ⅱ_b型肠化生.故认为Ⅱ_b型肠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此型肠化生的细胞分化不成熟,细胞异型性较明显,CEA免疫酶标阳性率高.实际上它代表胃粘膜分化异常,回复胚胎早期幼稚化,是种“去分化”表现.许建明  相似文献   

9.
路名芝  刘勇 《癌症》1998,17(1):58-59,F002
应用组化套染技术研究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关系*路名芝刘勇关键词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粘液组织化学肠上皮化生中图号R735.2胃粘膜肠化生是一种常见病理现象,肠化生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病理学研究的热点。大多数研究表明,含有硫酸化粘液的肠化生与胃癌...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的贲门癌发生率逐年增高,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的贲门腺癌发病率也很高,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重要危险因素。本文介绍了贲门部肠上皮化生在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贲门部发生肠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Kupffer 于1883年首先报导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1896年Schmidt 提出了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后来有许多报导讨论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关系,特别是1951年以后,通过形态学、组织化学、生物化学的研究,先后提出化生为癌前病变,但一直有争论。1980年以后,立松  相似文献   

12.
果蝇相关同源异型框转录因子2(CDX2)在肠上皮黏膜细胞的发育及保持形态、结构特征中起重要作用.肠型胃癌经历了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到异型增生再到肠型胃癌的多步骤、多阶段逐渐发展的过程.迄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DX2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伴肠上皮化生、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e,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warthin—strarry银染色方法,对3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组织及胃癌的癌旁组织进行HP检测.应用(alcianblue—PH2.5-periodic—schiff,AB—PAS)、(high-iron—diamine-alcianblue—PH2.5,HID-AB)黏液组织化学方法,区别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组织及胃癌的癌旁组织伴有肠上皮化生的类型。结果总例数380例。HP阳性率为69.74%。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组织及胃癌的癌旁组织伴肠上皮化生的HP感染率分别为77.78%、85.71%、100.00%、80.95%。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的癌旁组织伴肠上皮化生AB—PAS染色阳性率分别为86.84%、91.43%、93.33%、100.00%;HID—AB染色阳性率分别为34.21%、42.86%、53.33%、85.71%。癌旁组织的肠上皮化生中,78.57%为不完全大肠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伴肠上皮化生中,不完全小肠型比例分别为52.63%、54.28%、53.33%;不完全大肠型比例分别为28.95%、31.43%、20.00%。结论HP感染与慢性胃病伴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癌旁组织的不完全大肠型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慢性胃病组织当中的小灶状不完全大肠型上皮化生具有潜在发生癌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并分析Ezrin蛋白和c-Met蛋白在正常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和关联性,探讨Ezrin蛋白及c-Met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胃癌标本219例(其中188例同时于距癌灶边缘大于5cm处取配对正常胃粘膜作为对照)、不典型增生75例及肠上皮化生85例.采用组织芯片制作仪构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zrin蛋白和c-Met蛋白在正常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结果:除去抗原修复造成的部分组织脱落,最终可用病例分别为正常胃粘膜131例,肠上皮化生55例,不典型增生62例,胃癌182例.Ezrin蛋白在肠上皮化生(94.55%)、不典型增生(87.10%)和胃癌(83.52%)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61.07%),P<0.01;伴淋巴结转移胃癌组Ezr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88.3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8.89%),P<0.01.c-Met蛋白在肠上皮化生(63.64%)、不典型增生(61.29%)和胃癌(65.93%)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28.24%),P<0.01;伴淋巴结转移胃癌组c-Me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71.5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8.89%),P<0.05.结论:Ezfin蛋白可能参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肠型胃癌的发生;Ezrin蛋白和c-Me蛋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胃黏膜不同病理类型的端粒酶活性,探讨胃癌发生发展进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胃癌癌前病变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PCR银染定性及TRAP-PCR-EILIA定量法,对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胃黏膜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阳性率及活性水平胃癌>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分别与浅表性胃炎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胃癌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分别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不完全结肠型肠化生的端粒酶活性水平高于完全结肠型、完全小肠型、不完全小肠型等肠化生(P=0.0105),中度不典型增生的端粒酶活性水平高于轻度不典型增生(P=0.0302).结论端粒酶的活化、活性上调是胃癌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胃癌癌前病变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端粒酶活性上调者可能更具恶变倾向,临床上对指导其治疗和评价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9和Bax在胃癌前病变和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Caspase-9和Bax在57例胃癌及48例非癌胃黏膜组织的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相应胃组织细胞凋亡.结果:Caspase-9蛋白在非癌胃黏膜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0.00%、86.67%、50.00%、42.85%,呈逐渐下降趋势.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中Caspase-9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性增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上皮化生组Caspase-9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不典型增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ax蛋白在48例非癌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慢性浅表性胃炎100.00%、慢性萎缩性胃炎80.00%、肠上皮化生56.25%、不典型增生57.14%,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组织中,AI值( 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4.72±2.68)%、(10.02±2.34)%、(7.55±2.80)%、(6.09±2.35)%、(3.26±1.23)%,呈逐渐下降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spase-9和Bax可能参与胃癌癌前病变的形成,促进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胃粘膜不同类型肠上皮化生粘液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在胃的良性病变与胃癌中是一种常见的病变,许多学者认为肠化生与胃癌的组织发生有密切关系[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病在具有肠上皮化生的扩张的幽门腺体中纤毛细胞存在情况。方法 采用Grimelius染色法,AB—PAS染色法,Fontana染色法,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切片,1000倍油镜观片。结果 200例胃标本中有纤毛者17例,占总数7.5%,80例早期胃癌见6例纤毛,占7.5%、36例中晚期胃癌见11例,占30.5%,胃粘膜纤毛化生位于幽门腺扩张的腺体中,同时有肠上皮化生存在。结论 纤毛出现是由于粘液储留于腺腔内的原因,初步认为纤毛化生很可能是癌前病变,采用特殊组化方法检测胃粘膜纤毛化生对胃癌的早期发现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对胃癌超微结构的研究进展很快,已经从进展期胃癌转自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研究。对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类型及其与各类胃癌发生的密切关系也已经引起关注。但对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中的杯状细胞异型化生与胃印戒细胞癌的关系,尚未见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我们在内镜活检配合病理检查过程中,发现胃粘膜杯状细胞化生的异型改变与胃印戒细胞癌有密切的关系,现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本文收集我院1983年5月—1990年1月经内镜活检病理确诊的胃各类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0.
《肿瘤防治研究》1976,4(1):21-24
 应用阑尾粘液囊肿内的肠粘液做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肠粘液抗血清,经正常人血清、正常人胃粘膜浸液或正常人大肠粘膜浸液分别吸收后,进行了免疫学及免疫化学分析。在琼脂双向扩散试验时看到,抗血清同肠粘液之间出现两条特异性沉淀线。在免疫电泳时,该特异性反应位于α2区带,是两条部分相重叠的沉淀弧。抗血清同正常人血清,正常人胃浸液及正常人胃液之间不出现沉淀线,但同大肠浸液以及同患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病人胃液之间均出现特异性反应。这些现象表明,该抗血清对于检测胃内有无肠粘液或肠上皮化生病变是一个可用的指际。51例临床初步试用的结果是,42例经病理证实患有肠上皮化生的病人胃液,用琼脂双向扩散试验检测,阳性者34例(81%)。另一方面,在胃液阳性的38例中,病理切片看到有肠上皮化生者34例,占90%,即有10%的所谓假阳性。本文对出现假阳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农村普查胃癌时也进行了试用,共检测20例有胃部症状的人,其中一例肠粘液免疫试验阳性,后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这是一项比较经济而简便的诊断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