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丙酚脑摄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丙酚是高脂溶性的新型静脉麻醉药,其麻醉作用靶器官为大脑。本文综述研究异丙酚的脑摄取理论及有关的动物和人体研究结果,进一步其脑摄取与药效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脑是静脉麻醉药作用的效应器官或称靶器官,研究药物靶器官(脑)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减少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静脉麻醉剂脑摄取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静脉麻醉药脑摄取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是静脉麻醉药作用的效应器官或称靶器官,研究药物靶器官(脑)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之间的关系,对于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并减少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静脉麻醉剂脑摄取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恒速静脉输注异丙酚时脑摄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恒速静脉输注异丙酚时脑摄取与输注速率、输注时间的关系.方法14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恒速静脉输注异丙酚的速率分别为6、12mg.kg-1@h-1,持续30~35min.于给药后不同时点同步采取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球部血样,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异丙酚的血药浓度.结果恒速静脉输注异丙酚起始15min,两组桡动脉血药浓度(Ca)随时间逐渐升高,15min后维持恒定不变;A组颈内静脉球部血药浓度(Cijbv)静注异丙酚30min期间随时间升高,但低于相应Ca(P<0.05),30~35min时维持恒定,并接近于Ca;而B组Cijbv静注异丙酚20min期间随时间升高,但低于相应Ca(P<0.05),20~30min时维持恒定,并接近于Ca;脑摄取达稳态前各时点累积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累积面积差(AUCa-v)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恒速静脉输注异丙酚麻醉脑摄取达平衡前,异丙酚摄取量呈速率和时间依赖性.异丙酚脑摄取动态平衡滞后于动脉血药浓度的平衡.人脑对异丙酚基本无代谢或代谢极少.  相似文献   

5.
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目的 探讨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2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A组,n=10)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B组,n=10)。测定术中和术后病人异丙酚血清浓度。记录意识消失,术后睁眼和定向时间及术后行为评分。结果 A组消除相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βMRT,AUC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A组CL显著低于B组(P〈0.01)  相似文献   

6.
肺除了气体交换功能外,尚有对药物的摄取和代谢功能,由于心排血量全部通过肺,而且肺位于体循环的起始前部,所以,这种作用更为重要,药物通过肺循环时,肺可摄取药物,并具有置换,饱和现象,可产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影响早期药代动力学而产生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需加脂肪乳作为赋形剂方可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脂肪乳对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心肌保护,血小板凝聚,诱发细菌生长和血脂水平等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靶浓度控制输注用于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靶浓度控制输注 (target controlledinfusion ,TCI)技术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药代动力学在理论和技术上于 70年代就已经十分成熟 ,各种新研制的药物在其问世不久即可以定量地了解其在人体的代谢过程。按照药代动力学的参数用药无疑是最合理的 ,但由于涉及复杂的数学计算难以应用于临床。微型计算机的问世和其成本的下降使复杂的计算可以在瞬间完成 ,TCI技术很快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它的原理是将从特定人群中测得药代动力学参数编制成计算机软件 ,通过计算机控制输液泵进行静脉输注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异丙酚在犬脑的摄取和分布.方法 健康雄性犬6只,12月龄,体重10~12 kg,经右后肢大隐静脉15 s内静脉注射异丙酚7 mg/kg,眼睑反射消失时断头,取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各2 ml,取脑额叶、顶叶、颞叶、海马、扣带回、丘脑、中脑、桥脑和小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和血浆异丙酚水平.结果 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浆异丙酚浓度分别为11.8±1.5、(5.5±0.7)μg/ml;脑组织异丙酚含量分别为:丘脑(10.4±1.8)μg/g,额叶(8.2±1.1)μg/g,顶叶(8.3±1.2)μg/g,颞叶(8.3±1.4)μg/g,扣带回(8.4±1.2)μg/g,中脑(9.4±1.2)μg/g,桥脑(9.3±1.4)μg/g,小脑(7.7±1.9)μg/g,海马(5.8±1.1)μg/g.脑组织异丙酚含量以丘脑最高,海马最低,颈内动脉血浆异丙酚浓度高于颈内静脉(P<0.05).结论 静脉注射异丙酚后当犬眼睑反射消失时,其在脑组织的分布不一致,丘脑含量最高,海马最低.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及其血药浓度对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脑主的影响及其血药与脑血流的相关性。方法;22例ASAI组的椎管占位病人,静注异丙酚2mg/kg,于给药前后用脑血流监测仪(TCD)监测大脑中动脉血以速等指标,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异丙酚血药浓度。结果:异丙酚明显降低脑血流。增加脑血管阻力,血药浓度与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但MAP和RI对Vma的影响不大。结论:异丙酚明显降低脑血流,脑血流的降低主要受血药浓度的影  相似文献   

11.
靶控输注异丙酚在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异丙酚时脑脊液浓度、效应室浓度以及BIS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杂种犬12只,以3μg/ml为效应室靶浓度进行靶控输注15min。取脑脊液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异丙酚的浓度。同时监测BIS以及血液动力学和呼气末CO2。结果 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后,模拟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在10.9min时达到平衡,并维持在3μg/ml的靶浓度水平。15min停止输注后模拟血浆和效应室浓度逐渐衰减。脑脊液峰值浓度约为0.29±0.14μg/ml,但各时点的浓度值均比效应室浓度低(P<0.05),平均为效应室浓度的18·7%。BIS与脑脊液浓度均在5min达到峰值,而效应室浓度相对滞后。且BIS与脑脊液浓度的相关性(γ=0.9195)优于效应室浓度(γ=0.554)。给药后犬的血压下降但未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副作用。结论 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异丙酚时,效应室浓度与BIS的变化不完全一致可能是药代动力学参数造成的差异。脑脊液浓度与BIS相关较好,比血药浓度更能反映效应部位的药代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术前患者异丙酚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的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峰效应时间法测定异丙酚的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的患者36例,ASAⅠ级,不用术前药,静脉注射异丙酚1.5 mg/kg后,用AAI A-Line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仪测定从开始注射异丙酚至听觉诱发电位指数降至最低的时间(T_(PEAK)),用T_(PEAK)和Marsh、Shafer等报道的异丙酚药代动力学模型,按照Minto等提出的方法计算Ke0。结果T_(PEAK)为(142±62)s。Marsh模型相关的Ke0为0.626 min~(-1),Shafer模型相关的Ke0为0.914 min~(-1)(P<0.01);对应的t_(1/2)Ke0分别为1.107、0.759 min,模型间Ke0和t_(1/2)Ke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患者异丙酚Ke0与药代动力学模型有关,且与国外报道的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国人异丙酚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用NONMEN程序研究国人异丙酚群体药代动力学,并定量分析性别、年龄和体重的影响。方法76例行择期手术患者(男37例、女39例、年龄19~77岁、体重39~86 kg、ASA I~Ⅱ级),共1 459个血液标本。用NONMEN方法分析清除率和分布容积的个体间变异以及年龄、体重和性别的影响。结果 可用三室模型模拟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体重影响异丙酚的中央室、浅外周室和深外周室的清除率以及中央室的分布容积,而浅外周室和深外周室的分布容积保持不变。体重60 kg的成人,上述药代参数的估计值分别为:1.56L·min-1,0.737 L·min-1、0.360L·min-1、12.1 L、43L、213 L。老人随年龄的增大而清除率和中央室分布容积减小。结论 国人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可用三室模型描述,年龄和体重可影响模型参数,因此根据患者的个体药代参数可改善靶控输注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14.
老年和青壮年病人异丙酚全麻诱导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观察老年病人异丙酚单次静注全麻诱导的药动学特征,并与青壮年进行比较。方法18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病人,按照年龄大小分成两组,青壮年组(n=6,A组):年龄31~57岁(平均46.5岁),麻醉诱导用异丙酚1.5mg·kg-1、咪达唑仑0.03~0.06mg·kg-1、芬太尼3~5μg·kg-1和维库溴铵0.1mg·kg-1;老年组(n=12,E组):年龄67~81岁(平均74.0岁),再以75岁为界分成两个亚组,E1组(n=6,67~73岁,平均69.3岁)和E2组(n=6,76~81岁,平均78.7岁),麻醉诱导用异丙酚1.0mg·kg-1,其余同A组。经前臂静脉注射异丙酚,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1、2、4、6、10、15、30、45、60、75、90、120、150、180、240、300、360min从右颈内静脉采血3ml,肝素抗凝、离心后取上层血浆于4℃下保存。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血浆中异丙酚浓度,3P8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8例病人异丙酚的药动学特征均符合三室开放模型,A组注药后1,2,4,6,10min的平均血药浓度值经剂量校正后均低于E组及其亚组(P<0.05),2min时尤为明显(P<0.01)。E组与E1组和E2组相比较,各数值间均无显著差异;E2组与E1组相比,仅T1/2β较长(p<0.05)。与A组相比,E组的Vc明显减少(P<0.01),CL显著下降(P<0.01),K31明显变小(P<0.01),T1/2β也较长(P<0.05)。结论 异丙酚用于老年人麻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年龄患儿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患儿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方法35例ASA Ⅰ或Ⅱ级患儿根据年龄不同分为3组,A组:<3岁;B组:≥3岁且<5岁;C组:≥5岁且<10岁。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3 mg·kg-1后2、4、6、8、10、20、30、45、60、90、120、180 min抽取桡动脉血1 ml,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异丙酚浓度,经计算机软件拟合,得到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三组患儿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3 mg ·kg-1后血浆浓度下降迅速。与C组相比,A组的消除项指数常数较小,消除半衰期较长(P<0.01)。三组患儿的中央室分布容积分别为0.55、0.60、0.58 L·kg-1;总体清除率分别为0.015、0.016、0.020 L·kg-1·min-1;总体分布容积分别为8.0、6.5、6.2 L·kg-1,分布半衰期和速率常数(K12、K21、K1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于3岁患儿单次静脉注射3 mg·kg-1异丙酚后其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三室开放模型,除消除时间有所延长外,其余药代动力学参数与较大患儿一致。  相似文献   

16.
兔异丙酚靶控输注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兔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引起不同麻醉深度所需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方法日本大耳兔20只,耳缘静脉注射10 mg·kg~(-1)异丙酚,抽取静脉注射后1、2、5、8、10、15、20、30、45、60 min动脉血各2 ml,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应用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分析兔异丙酚药代动力学房室模型结构;随后将药代动力学参数代入TCI控制程序Stelpump中,以咀嚼反射消失作为浅麻醉标志,以夹尾后无体动反应为深麻醉标志,确定达到不同麻醉深度所需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结果兔异丙酚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两室模型,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为(0.331±0.007)L·kg~(-1),中央室消除速率常数为(0.263±0.019)min~(-1),室间分布速率常数K_(12)、K_(21)分别为0.083±0.004、(0.060±0.009)min~(-1)。浅麻醉状态及深麻醉状态所需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分别为9.25±0.12、(11.63±0.29)μg·ml~(-1)。结论本研究确定了兔TCI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维持不同麻醉水平血浆靶浓度。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对学龄前儿童静脉滴注氯胺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学龄对儿童静脉滴注氯胺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6例3.5-6岁行择期手术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氯胺酮组:Ⅱ组为氯胺酮+异丙酚组。I组采用异氟醚吸入诱导,II组采用异丙酚诱导,气管插管后两组为静脉滴注氯胺酮3mg.kg^-1.h^-1(0.05%)同时吸入异氟醚行麻醉维持,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胺酮血药浓度,采用中国药理学会编辑的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目标控制输注系统性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异丙酚目标控制输液(TCI)系统的性能。方法 自行编制内嵌药代动力学模型的控制程序。12例择期手术病人,用上述程序控制佳士比3400注射泵进行异丙酚给药,使用Tackley发表的参数,HPLC荧光法检测血药浓度。结果 183个血标本的执行误差的中位数(MDPE)=-6.8%,执行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0=17.9%,分散度=0.35%/h,摆动度=18.3%。诱导和切皮前后的血流  相似文献   

19.
全麻手术患者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为探讨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指标,选择8例全麻成人择期手术患者,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异丙酚浓度,采用PKBP-NI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开放模型,回归分析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0.011h,T1/2β=0.193h,T1/2γ=2.630h,Vd=0.175L/kg,K10=10.40h,K31=0.660h,表明异丙酚消除块,分  相似文献   

20.
小儿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准确性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小儿异丙酚药代学参数的靶控输注(TCI)系统,评价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24例ASA Ⅰ级择期手术小儿,分为2组(n=12),A组:≥3岁且<5岁;B组:≥5岁且<10岁,应用连庆泉等报道的小儿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Stanpump软件,微机连接Graseby 3500输液泵。恒定血浆靶浓度3μg·ml-1变速输注持续1 h,间断采集动脉血持续1.5 h。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并计算系统的执行误差中位数(MDPE)、不含TCI开始5 min的执行误差中位数(MDPE1)、执行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分散度和摆动度。结果两组异丙酚的实测浓度在TCI开始40 min内均高于靶浓度(P<0.05),后渐接近靶浓度,至TCI 50 min时与靶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止 TCI后实测浓度比预测浓度低(P<0.01)。A、B组TCI期间系统的MDPE分别为27%和26%、MDPE1 分别为7%和12%、MDAPE分别为27%和26%、分散度分别为-0.75%·h-1和-0.80%·h-1、摆动度分别为23%和24%,停止TCI后系统的MDPE分别为-30%和-25%,MDAPE分别为30%和25%,摆动度分别为9%和9%,分散度分别为0.31%·h-1和0.38%·h-1。结论本研究中小儿TCI输注系统的偏离性较小,精确度较高且分散度小,能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