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EN)临床应用.方法作者对93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24h内即给予EN,并逐渐增加EN量至全量(1500m1),EN所提供能量、营养不足部分则通过PN补充.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能耐受术后早期EN.术后第9天同第2天相比,患者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CD4 和CD8 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EN安全可行,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改善老年胃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胃代食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代食管术后患者EEN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选择老年胃代食管术后患者62例,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EEN组(研究组)和TPN组(对照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体质量及肝功能等与营养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质量均下降(P〈0.01);TPN组术后转铁蛋白低于术前(P〈0.01),EEN组无明显改变;TPN组AKP升高(P〈0.05),而EEN组无明显改变;两组术后LDH均高于术前(P〈0.05);TPN组术后ALT,AST均不同程度的升高,而EEN组无差异;EEN组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短于TPN组(P〈0.01);平均住院费用/营养治疗费用EEN低于TPN组(P〈0.05)。结论 EEN在胃代食管术后患者中应用能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具有高效、安全、价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新方法。方法:以某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行胃手术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EN组(116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置鼻胃管,行肠外营养;EN组于术中置鼻肠管,于术后第2天行肠内营养支持,至术后第7天。结果:EN组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对照组除2例因输液疼痛不适不能坚持外均按计划完成治疗。EN组胃肠功能恢复快(P<0.05),术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结论:胃手术术中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快,营养状况等得到改善。住院天数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符合加速康复外科要求。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住院确诊为胃癌并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88例,按照营养干预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术后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观察组43例(术后早期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于术前1 d和营养干预1周后分别检测淋巴细胞计数(TLC)、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及体重指数(BMI)、握力(GS)、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变化情况,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营养干预1周后,观察组TLC及血清ALB、PRE、TR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体重、TSF及GS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观察组与对照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S、TSF经营养干预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胃大部分切除术胃癌患者营养状况,效果优于常规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整体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的作用及评价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选择食管癌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120例,根据所采用的营养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64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56例)经深静脉导管给予胃肠外营养,2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和等氮量.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第8天检测营养指标,测定每日氮平衡和计算累计氮平衡,术后第1、4、8天检测肠黏膜屏障指标:血浆内毒素水平、D-乳酸水平及二胺氧化酶水平.观察术后感染率和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①研究组在术后第8天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第3天起研究组每日氮平衡和累计氮平衡均优于对照组.③术后第8天研究组内毒素、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液、肺部、肠道等处感染率低(P<0.05).⑤研究组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42±11)h比(74 ±21)h,P<0.05],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6690±830)元比(12 340±1120)元,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早期肠内营养更能有效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分析48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n=24)及完全肠外营养(TPN组,n=24)。EEN组在术后1~2 d均通过空肠营养管输注能全力(纽迪西亚产品);TPN组通过中心静脉给予静脉营养。两组予等热量、等氮量,总热量30 kcal/(kg.d),氮量为0.2 g/(kg.d)。结果①EEN组肛门排气时间少于TPN组(P〈0.01),EEN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TPN组(P〈0.05);②术后7、10 d:EEN组体各指标均高于TPN组,两组间比较转铁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白蛋白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TPN支持相对比,EEN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地改善全胃切除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将38例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纽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开放手术后肠外营养对机体恢复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开放手术和肠外营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期间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住院天数.测定术前和术后1天、7天的肝功能、电解质、营养指标(体重、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外周血CD4、CD8、CD4/CD8).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肝功能损害比对照组轻,而血清前清蛋白、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手术和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肠胃功能恢复,对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和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能缩短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1.
12.
朱佩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6):125-12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3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成3组,即早期肠内营养(EN)组、肠外营养(PN)组和对照组(C),每组21例。EEN组按Witzel法留置空肠营养胃管,经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液体能全力(nutrison fibre),TPN组经外周静脉进行,共7天,对照组常规输液治疗,肠蠕动恢复后逐渐恢复饮食。结果 营养支持后BW、TSF、MAC、TP、Alb、TF等TPN组与对照组下降较EEN组明显(P<0.05);EEN与TPN均能显著改善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支持后LDH、GGT水平TPN组高于EEN组(P<0.05);与TPN组相比,EEN组 肠功能恢复快,(P<0.05)。结论 胃癌切除早期肠内营养可安全实施,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对124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术后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64例,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组:60例,食管癌术后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生化指标。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静脉营养组(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内营养组较静脉营养组短(P<0.01),血浆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肠内营养组高于静脉营养组(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胃癌患者由于其重要器官功能减退、肿瘤消耗以及疾病对饮食的影响等,术前及术后常呈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文献报道约占20%~60%[1].作者对2004年5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74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EN),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7):177-178
目的:总结胃切除手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胃切除手术患者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情况。结果35例患者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治疗。结论胃切除手术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具有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耐心细致的护理是完成肠内营养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90例行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营养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P、ALB、HGB、BMI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支持和悉心护理对患者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我院诊治的7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状况、营养状况及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及护理。方法随机抽选在我院进行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患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通过精心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营养指标改变、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较术前体质量均有所下降,肠外营养组下降更为显著,早期肠内营养组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较肠外营养组短(P<0.05)。结论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够确保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术前置鼻肠管,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术前置胃管,术后行肠外营养(TPN)。观察2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7d试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d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可更好地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是安全、可行的方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每组30例,在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测定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发生;两组患者术后白蛋白水平降低,CRP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及全肠外营养支持均能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