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近期随访效果。方法对26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颈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通过JOA评分法观察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情况,通过随访X线照片观察手术节段的融合时间和椎间高度改变,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患者症状均得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椎间高度丢失,无症状再发,无融合器移位,术后平均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该椎间融合器减压融合技术可在术后获得即时稳定,有效重建病变节段椎间高度,避免了传统颈前路椎体开槽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多种并发症,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颈前路减压后两种融合方法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PEEK(聚醚醚酮)制作的颈椎融合器及自体髂骨移植进行颈前路减压术后的颈椎椎间融合.评估颈前路减压术后这两种融合方法的效果.方法 2004年7月至2009年2月行颈前路减压及椎间融合手术病例共54例,分为PEEK颈椎椎间融合器组(A组)30例和自体髂骨组(B组)24例.A组共融合49个节段;B组共融合36个节段.比较手术前后JOA(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病变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25~32个月,平均28个月.在1年随访时,A、B两组行减压及植骨手术的颈椎椎间隙均取得完全的植骨融合.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弧度的恢复及JOA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PEEK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病,可以取得与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椎间融合器在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间融合器(SOLIS)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单纯外伤性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B组、C组),均按相同的标准完成颈椎前路减压术,A组18例植入带自体松质骨的SOLIS,B组16例植入带自体松质骨的syTlcage,C组19例植骨加ACPS行颈椎融合.观察三组骨融合情况、稳定性和椎间隙高度变化,并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于术后3~9个月骨性融合;术后随访平均16.5个月,A组SOILS位置良好,病变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并无丢失发生,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10.4±2.4)、(14.9±2.0)分(P<0.01);B组5例s),Syncage塌陷,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丢失,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10.6±2.5)、(13.2±2.3)分(P<0.05);C组18例ACPS位置良好,1例发生螺钉钛板滑脱,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10.5±2.4)、(15.1±19)分(P<0.01);手术后JOA评分A组和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同B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OLIS用于单纯外伤性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椎间高度丢失低.  相似文献   

4.
吕厚存 《淮海医药》2010,28(5):406-408
目的总结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行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76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影像资料,随访时间平均(5.8±1.95)月,用SPSS16.0对获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77.38%,JOA评分平均由术前(4.8±0.64)分上升至术后(13.2±1.44)分,改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术后手术节段上下临近椎体高度平均丢失高度术后3月时为(1.03±0.25)mm,术后6个月为(1.17±0.32)mm,减少无统计学意义。植骨融合率为100%,颈椎活动度改善平均由术前的(39.38±6.83)度变为术后6月的(62.51±4.80)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颈前路减压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体征缓解明显,颈椎活动度改善良好,植骨融合率高,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该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别应用稚问融合器+骨粉、椎间融合器+自体骨、自体髂骨三种稚间植骨方法复合颈椎前路钛板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58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分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复合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其中植骨材料使用椎闯融合器+骨粉(A组)19例、椎间融合器+自体骨(B组)28例、自体髂骨(C组)11例,平均随访10个月(8~17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颈椎侧位片显示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c+颈椎间融合器在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17例颈椎疾患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Mc+颈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术,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1年进行JOA评分,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摄X线片观察椎间高度及植骨融合率.结果 未见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次日下床活动,16例患者于术后第1天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所有病例均获得平均10个月的随访,JOA评分平均恢复率80%,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椎体无畸形,融合器无移动.结论 Mc+颈椎间融合器能使融合节段获得即刻稳定,能有效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弧度,融合率高,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25例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3~10个月,观察JOA评分改善率、Odoms临床疗效、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Odoms临床疗效评定,优8例,良14例,中3例,优良率为88%.JOA评分由术前的7.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2.8分,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54%.末次随访时cage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 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疗效,探讨提高颈椎前路手术的技术因素.方法 对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后分别采用椎间融合器和椎间植骨加内固定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和随访,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经过平均12个月的观察随访,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1分,恢复到术后平均15.3分.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100%融合,无椎间融合器移位、钢板螺钉断裂现象.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中彻底减压是手术近期疗效的关键因素,充分植骨、内固定是确保远期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Cage)或加用钢板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以来应用PEEK材料Cage或加用钢板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7例49节段:单节段11例:C3-4者2例,C4-5者2例,C5-6者6例,C6-7者1例;双节段10例:C4-5和C5-6者6例、C5-6和C6-7者4例;三节段6例:C3-4、C4-5、C5-6者:3例,C4-5、C5-6、C6-7者:3例;Cage植骨融合11例,钢板植骨融合9例,Cage联合钢板融合7例;手术前后应用JOA评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4.3(6~54)]个月,临床效果:JOA评分术前为平均[6.8±2.2(3~11)]分,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2.9±1.4(10~15)]分,较术前增加(6.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为(59.1±10.5)%(P〈0.05),优良率为81.5%。颈椎生理曲度: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值较术前增加(7.8±5.1)mm,其中Cage植骨融合、钢板植骨融合、Cage联合钢板融合分别增加(7.7±6.1)mm(、7.0±3.9)mm、(9.1±5.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节段高度:末次随访时分别比术前平均增加(2.7±1.8)mm,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钢板植骨融合、Cage植骨融合及Cage联合钢板融合节段高度分别比术前平均增加(2.3±1.6)mm(、2.8±2.2)mm(、3.0±1.3)mm,P〈0.05,P〈0.05,P〈0.05。椎间融合率:术后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100%,颈椎稳定性好,无下沉、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钢板及螺钉无折断。结论应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及加用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满意,能够维持和提高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高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单节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4例单节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率、椎体高度和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14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融合率为100%,椎体高度、颈椎生理弧度维持良好,均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滑脱、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单节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植骨融合率高,可有效维持椎体高度、颈椎生理弧度,并发症少且轻,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减压椎板切除侧块螺钉植骨内固定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36例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所有患者作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和X线、MRI检查,观察颈脊髓受压情况和内固定位置。结果随访6~18个月。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评分(11.3±1.05)分,手术后随访期平均(15.7±1.11)分;术后MRI比较术前显示脊髓后移,脊髓受压解除明确。结论颈椎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经椎间隙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联合邻近节段人工间盘置换(Hybrid Surgery)在颈前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应用Hybrid Surgery术式治疗颈前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8例。随访1~50个月,手术前后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分数(JOA)进行评分。通过JOA评分的改善情况,Odom’s分级随访结果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评价Hybrid Surgery的效果。结果 18例术后JOA评分(13.5±2.4)分高于术前(10.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4,P<0.05)。18例中16例显效,2例有效。Odom’s分级评价优6例,良11例,可1例。术后颈椎运动范围(40.1°±8.4°)与术前(42.6°±11.9°)颈椎运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P>0.05)。结论 Hybrid Surgery术式颈前路充分减压融合,既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又可保留一定程度上的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经椎体间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联合术中椎间隙撑开提拉复位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采用改良TLIF联合术中椎间隙撑开提拉复位技术治疗52例伴有骨质疏松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腰背痛VAS和JOA评分的改善情况,评估滑脱复位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末次随访腰背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有显著变化(P<0.05);随访腰椎滑移程度术前与术后3、12个月比较有显著变化(P<0.05),滑脱复位满意;腰椎正侧位、动力位片及腰椎CT示腰椎椎间植骨融合达到临床融合标准,内固定系统无松动、拔钉、断裂.结论 改良TLIF联合术中椎间隙撑开提拉复位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患者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种前路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分别经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采取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式患者的JOA减分率优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患者(P<0.05),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式之间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优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5.
徐耀增  刘义荣  吕书军  王树金  董天华 《江苏医药》2005,31(8):580-582,i0002
目的评价EH复合型颈椎螺纹融合器(EHTF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后,在恢复颈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弧度的基础上,用环锯进一步去除骨赘,植入EHT—FC。30例中,21例接受1个节段的固定,9例接受2个节段的固定。结果30例无术中并发症,术后无感染。随访6~30个月,EHTFC无塌陷、变形或移位,周围无透亮带。术前JOA评分为5~13分;术后评分为12~17分,术后改善率为83%。结论EHTFC能提供即刻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并恢复维持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弧度,EHTFC能完全有效地替代自体髂骨植骨,避免取骨部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5月-2009年5月间确诊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患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外伤等明显诱因下起病或原有症状出现明显加重,病程较短,发病急。人院行x线片、CT和MRI检查,片示有1~3个节段的颈椎问盘突出,同时伴有多个(≥2个)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和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2例患者单纯经椎间隙手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减压;10例进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2例一期经椎间隙摘除突出的椎问盘,二期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结果术后患者根性疼痛及肢体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0—40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疼痛VAS评分平均为2.3(1~4)分,JOA评分为13.2(11~16)分。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既往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临床症状较轻微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可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临床症状出现或加重。术前明确责任病灶,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常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关节突交锁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关节突交锁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1例.单侧关节突交锁3例,双侧交锁8例.病变节段C4~s 2例,C5~6 5例,C6~7 4例.合并椎问盘损伤11例,椎间盘突出6例,附件骨折7例.术前均予以3~7 d的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失败.6例先行后路复位内固定,再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5例先行颈前路手术切除椎间盘,再行后路复位内固定后再行颈前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观察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植骨融合时间、手术并发症和内固定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180~280 min,出血量480~2000 ml.术前Cobb角平均为6.71度,术后为1.81度;术前椎体水平移位平均10.21 mm,术后平均0.59 mm;神经功能Frankel 评分术前为1.45分,术后为2.45分.术后随访8~20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融合;无手术并发症和内固定失败.结论 对于下颈椎关节突交锁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保留终板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6年8月,采用前路保留终板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87例,所有患者行减压或病灶清除术后保留终板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其中单椎体71例,双椎9例,椎间隙植骨融合7例。将术后第一次X线片与最后一次随访时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融合节段高度和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平安度过围手术期,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3例于术后5~11个月内死亡,68例患者术后获得14~51个月随访,平均28.6个月。随访病例植骨均于术后6~9个月骨性融合,融合率100%,融合节段高度平均降低(0.65±0.12)mm(P>0.01),颈椎曲度角平均降低(2.6°±0.4°)(P>0.01)。结论前路保留终板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能较好地维持融合节段高度和颈椎曲度,是前路重建颈椎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分析术前及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记录术后Odom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观察术后颈椎植骨融合率、颈椎曲度(Cobb角)维持、症状及功能改善率。结果 13例患者随访12~39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4.6±1.0)分,明显高于术前的(11.1±1.0)分(P<0.01)。术后Odom分级:优8例,良3例,一般2例,植骨融合率100%。术前Cobb角为3.7度,术后1周为10.7度,末次随访为10.4度。结论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在充分减压的同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自体椎板棘突碎骨植骨与髂骨植骨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33例)和对照组自体髂骨椎间组(B组,30例),研究组采用了腰椎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椎板棘突碎骨植骨融合术,而对照组采用了腰椎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测定JOA(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1.5±3.2)个月,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间隙高度丢失(1.2±0.4)mm,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2.4±0.5)mm,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融合率为97.3%,B组融合率为98.4%,两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回收骨回植的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可作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优化方法,较取髂骨快植入法创伤小,简单,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