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院前急救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英  安静 《医药世界》2009,11(7):374-37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的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性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发病急、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因此,正确、完善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方法及护理对策,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治及护理资料,分析其急救方法及护理对策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前壁梗死17例,下壁梗死15例,后下壁梗死9例,侧后壁梗死6例,前壁合并侧壁梗死4例,前壁合并后壁梗死4例,其他部位梗死1例,合并急性左心衰9例,合并心律失常6例,心源性的休克2例,死亡5例。结论院前急救及正确的护理干预是提高心肌梗死塞存率,减少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惠淳 《北方药学》2014,(7):145-145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干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为家属或他人送至医院抢救,观察组患者为急诊医护人员出车抢救,入院前进行急救护理干预,以患者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为考察指标,比较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护理不仅能缩短救治时间,还能降低死亡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2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未接受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评估二者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溶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早期接受治疗、早期开通闭塞冠状动脉并减少病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意义重大,应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据报道 60 %以上的AMI死亡者发生在起病 1h之内 ,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地进行院前的现场急救 ,能够明显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所以 ,院前急救是AMI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急救中心自 2 0 0 0年5月~ 2 0 0 2年 5月共对 9例AMI患者进行院前抢救并取得成功经验做一回顾性分析。1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1 1 现场急救的关键是为AMI患者提供迅速、高效和有组织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我们急救中心设有一个院前抢救组 ,它的成员除了急救中心的主任、护士长之外 ,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以来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救治护理。结果经抢救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密切观察和护理使患者平稳渡过急性期,恢复急性心肌梗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田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700-701
一般将发病在4-8周内的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称之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原因在于冠状动脉突然发生阻塞,局部心肌血供中断发生缺血坏死所致,可见剧烈难忍持续时间较长的胸痛、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休克等表现,辅助检查可见特征性血清心肌酶学、心电图动态改变、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可持续数日到数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急救护理路径干预体会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9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照急救护理程序采取AMI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路径干预,观察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进出急诊时间、心肌梗死院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心率、呼吸、舒张压、收缩压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AMI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路径干预,使护理人员可以准确、全面地观察病情,避免了因主观原因所致的护理疏忽及遗漏现象,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保障了AMI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在该院急诊室就诊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到院情况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患者由家属或下级医院自行送至医院急诊室,并无特殊或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干预组医护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赶往现场,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并由救护车接患者回急诊室。入院后两组患者均及时进行后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分级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急救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造成目前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最常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死亡患者中,约50%在发病后1h内死于院外,多由于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室颤)]所致。STEMI发病12h内、持续ST段抬高或新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者,早期药物或机械性再灌注治疗获益明确fll。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勤务系统(EMSS)的一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住院期间到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指导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心理护理、排便指导、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用药指导等多种形式。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强调医护人员通过对老年患者的理解和同情,以和蔼的态度主动向患者讲解与本病有关的知识,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配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结果平均住院(19.5±5.8)日,全部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优质护理贯穿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整个康复过程中,通过专业护理工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患病的现实,主动配合康复治疗,能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8-06-2009-06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10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90d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CRP)和NO浓度,并且观察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RP降低而NO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每天剂量40mg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6h内急诊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首次发病6h内急性前壁心梗患者50例,其中采用r-tPA急诊溶栓24例,急诊PCI术26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时间,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比较发病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数值。结果: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时间PCI组短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发心梗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猝死率PCI组优于溶栓组(P〈0.05)。1个月LVED及LVEF值PCI组明显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前壁心梗6h内急诊行PCI术预后优于急诊溶栓,建议首选PCI术。  相似文献   

14.
山莨菪碱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梗死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h后再开放60min的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20只兔随机分为4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B组:山莨菪碱(5mg/kg)+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C组:格列本脲(5mg/kg)+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D组:格列本脲+山莨菪碱+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各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应用20%伊文思蓝及1%氯化三苯四唑啉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B组血清CK-MB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1),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CK-MB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B组(P〈0.05)。B组心肌梗死范围较A组和C组显著减少(P〈0.01),C组与A组相似(P〉0.05),D组较A组显著减少(P〈0.05),但仍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山莨菪碱可明显降低血清CK-MB活性、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山莨菪碱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2h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梗死相关动脉置入支架。结果86例成功行PCI,置入支架90枚,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者80例(93%),2级者6例(6.9%),术后随访1~16个月,无心脏事件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成功率高,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Management of Graves’ ophthalmopathy includes high-dose glucocorticoids. Glucocorticoids may have many side effects, and therefore their use should always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Here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woman who received high doses of methylprednisolone (1 g iv daily) for active Graves’ ophthalmopathy, and developed severe hypertension followed by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the fifth day of treatment. Before th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patient was in good condition, normotensive, non-diabetic, non-obese. Except hypothyroidism after radioiodine treatment (euthyroid under substitutional therapy), she suffered from no other diseases. There had been one episode of chest discomfort in her past history. We conclude that myocardial infarction may develop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high-dose glucocorticoids for Graves’ ophthalmopathy, and increased blood pressure may herald this complic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美托洛尔(Metoprolol)干预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74例AMI患者分基础治疗 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37例)和基础治疗组(B组,37例),并对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的QTd进行对比分析。另设正常人组25例(C组)作对照。结果 A、B组患者QTd较C组明显增加(P<0.01),在74例AMI患者中伴室性心律失常者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P<0.01),前壁心肌梗死与下后壁心肌梗死间QTd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7天后A、B两组的QT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但A组较B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AMI患者早期QTd增加,并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与梗死部位无关。美托洛尔可降低AMI早期QTd。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的原则分为3组,一组为A组(阿托伐他汀10 mg qd,n=20),一组为B组(阿托伐他汀20 mg qd,n=20),另外一组为C组(阿托伐他汀40 mg qd,n=20),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均有改善(P<0.05),且C组>B组>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程度与剂量呈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的原则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罗平县人民医院597例急性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的原则、措施。结果院前急救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急性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维护患者生命,减少继发性损伤,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对比左室急性心肌梗死后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在我科治疗的120名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急诊组60例进行急诊PCI,择期组60例择期PCI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急诊组痊愈率88.3%,优于常规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在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比择期介入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