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应用分析。方法 18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观察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病例经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其中DebakeyI型68例,DebakeyⅡ型22例,DebakeyIlI型99例,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主动脉夹层与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进行比较符合率100%。结论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能够明确诊断;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避免了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时间长的缺点,并且降低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风险度;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分析经手术确诊的3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MSCT诊断准确率为100%;TTE诊断准确率为71.1%。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时具有准确、快速、安全的特点,并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被临床医师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国内外文献多有报道。然而,相比较对于CT增强表现的详细描述,AD的CT平扫表现往往一带而过。现收集我院2006—2011年收治的AD患者77例,分析其CT平扫表现及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广泛应用,以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客观的影像依据。方法我科使用西门子SIMENS Emotion 6多层螺旋CT机对74例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CT胸腹部联合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将薄层重建图象导入Syngo软件工作站,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MI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组)、SSD(表面遮盖显示)、VR(容积再现)进行重建获得CTA图像及三维重建图象。结果 74例临床疑似患者中36例患者均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病变及复杂的解剖关系、主动脉的全程及分支、血管的真假腔、内膜片、破口(位置、数量、形态、最大层面直径)、累积范围、夹层的旋转方向、血栓的形成等作出准确的诊断,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随访27例AD患者,11例做了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其中2例植入术后死亡),其他均存活,效果满意。3例AD患者临床死亡。13例内科药物治疗,出院后坚持服降压药,效果满意。结论多层螺旋CTA的优势在于扫描速度快、无创、分辨率高,能准确、直观地观察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破口部位。36患者中,按De Ba Key分型,Ⅰ型9例、Ⅱ型5例、Ⅲ型22例。MSCT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大量的影像信息及重要的影像学依据,是评估预后的一种理想成像的方法,特别是准确的定位及分型对临床治疗制定方案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及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MSCTA可以作为诊断AD的首先方法,有望代替DSA,成为诊断AD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较为常见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之一,患者病死率高[1-3],需要及时诊断及治疗。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的广泛应用,其更快的扫描速度、更窄的准直器宽度大大提高了图像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血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至2011年间收治的主动脉夹层血肿患者共54例,本实验组54例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在外院随机抽取对照组53例最终诊断主动脉夹层患者以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中各项指标情况以及诊断准确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和计数卡方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8.1%,高于对照组75.2%的诊断准确率(χ2=18.34,P<0.01),且实验组在诊断过程中对各项指标检验的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t=2.8124,P<0.05)。两组数据均经SPSS18.0软件检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4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血肿的诊断中有极高的价值,可以大幅度提高诊断准确率,使患者后续治疗有充分保障,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刘巨满  崔书君  杨飞  朱月香 《河北医药》2011,33(8):1168-1170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MSCTA检查.结果 14例为AAS患者,其中主动脉夹层(AD) 9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3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2例.MSCTA能够显示3种疾病的特征性征象:AD可见内膜片和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7例患有AD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MSCTA进行检查,并将原始数据进行曲面重建(CPR)、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重建(SSD)等技术后处理,分析主动脉破口、真假腔、内膜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位置和范围、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等情况,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影像技术对主动脉破口、真假腔、内膜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位置和范围、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等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论 MSCTA能快速、准确、安全的诊断AD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协助临床上及时制定相应的方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测量主动脉内径,观察主动脉及其分支内膜分离的部位和范围,鉴别真假腔。观察主动脉瓣返流情况,评价左室功能,并与MRI、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彩超、MRI及M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准确率分别为65.8%,89.7%及90.0%。彩超能更好地检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室功能及心包积液情况。结论彩超检查能正确评价本病受累血管,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邢会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20-121,12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AD患者的MSCTA影像学资料。图像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后处理,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资料进行评估分析。结果MSCTA在主动脉夹层(AD)中均能明确诊断撕裂内膜片及真假腔。真腔强化CT值显著高于假腔(P〈0.05),真腔多被假腔螺旋状包绕.横断面图像上可见“鸟嘴征”样特征,轴位图像上可虬“夹心饼”样特征。图像能明确显示初始破口位置、再破口数目、腔内血栓和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MSCTA可作为AD诊断和术前评估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性TIA的治疗和应用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治疗前诊断颈动脉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 attacks,TIA)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颈动脉性TIA的治疗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结果,并与手术治疗后的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大多数颈动脉性TIA行MSCTA检查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20例患者MSCT检查阳性率(敏感性)为80.0%(16/20),大部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存在颈动脉狭窄。结论对颈动脉性TIA患者发病后进行MSCTA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颈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的程度,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对栓子的显示情况,以提高对PE的诊断水平。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4月接收的127例PE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并比较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观察、记录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主肺动脉、肺动脉干,叶、段、亚段肺动脉的分支数及栓子的类型、数量显示情况。结果 127例PE疑似患者经肺动脉造影确诊89例,除外38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阳性85例,阴性42例(其中假阴性4例);肺部CT平扫阳性69例(其中假阳性16例),阴性58例(其中假阴性36例);胸部X线平片阳性50例(其中假阳性13例),阴性77例(其中假阴性52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P〈0.05)。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段、亚段肺动脉3588支,肺动脉栓塞940支,栓塞率为26.2%。各动脉栓塞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段肺动脉(30.0%)〉叶肺动脉(29.4%)〉段肺动脉(26.8%)〉左/右肺动脉(12.2%)〉肺动脉干(8.1%)。栓子类型从大到小依次为:偏心型(497)〉附壁型(155)〉中心型(154)〉完全堵塞型(134)。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清晰地显示栓子的类型和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 )在主动脉夹层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评价三维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能力。方法49例主动脉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T增强扫描。重建方法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 )、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CPR),分别计算各种重建方法对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结果 MPR,CPR,VR对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95.92%,95.92%,18.37%,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均为100%。 MIP不能直接显示破口和内膜瓣。 MPR,CPR,VR对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100%, MIP为67.35%。 MSCTA同时可以发现主动脉之外的疾病。结论 MSCTA适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显示,所采集的数据能够满足3D图像后处理的需要。 MPR和CPR对主动脉夹层显示最好,VR次之,MIP最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部位对颈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3年1-6月收治的150例行颈部MS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左肘静脉组和右肘静脉组,各75例,分别经左肘静脉注射和右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并对两组患者的血管造影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右肘静脉组患者效果满意度为98.7%(74/75),左肘静脉组患者效果满意度为82.7%(6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肘静脉注射组对比剂反流发生率[16.0%(12/75)]明显低于左肘静脉[33.3%(25/75)],而右肘静脉组颈总动脉CT值、颈内静脉CT值[(356.2±52.6)、(245.8±48.7)HU]明显高于左肘静脉组[(305.6±37.5)、(198.6±45.3)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MSCT血管成像时选择右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可有效地提高颈部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减少颈静脉反流和X射线束硬化伪影,提高颈部血管造影效果和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对冠脉显示和判断冠脉狭窄度的可行性。方法85例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SCA)检查,分析MSCTCA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显示能力,判断冠脉的狭窄度并与SC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脉的总显示率为96.7%,MSCTCA显示未见狭窄冠脉血管477段,轻度狭窄119段,中度狭窄191段,高度狭窄41段,总诊断准确率为92.9%,正常血管段的准确率为99.2%,轻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65.1%,以有临床意义的中高度狭窄(即管腔狭窄≥50%)作为阳性标准,MSCTCA阳性诊断准确率为93.1%,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97.3%,MSCTCA诊断与SCA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两者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CA可获得较好的冠脉图像并准确判断其狭窄度,是冠心病筛查以及诊治后随访的一种有效安全、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杨志强  张欣  王兴龙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25-2426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S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6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S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 (1)所有SCT及冠状动脉造影均取得满意的图像,在对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中,两种检查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依照冠状动脉造影的标准,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3.0% (132/142),特异性为91.6% (142/155),阳性预测率为91.0%( 132/145),阴性预测率为93.4%( 142/152).结论 SCT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在MRA诊断后7d内行头颈部MSCTA检查,2周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以DSA为金标准,90例MSCTA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总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67%,符合率为95%(Kappa值=0.967,P〈0.01);MSCTA对有临床意义的椎基底动脉狭窄分级对比,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轻度狭窄:100%、97.22%、97.14%、83.33%、100%;中度狭窄:100%、97.22%、97.67%、87.50%、100%;重度狭窄:100%、91.49%、92.85%、69.23%、100%;闭塞:100%、100%、100%、100%、100%。结论 MSCTA对后循环缺血中椎基底动脉狭窄病变的检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在初诊时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检查,观察组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进行诊断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与诊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2.5%,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采取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率高,且诊断时间短,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