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胃肠、肝与营养部的研究人员对11例施行过肝移植术的丁型肝炎病毒(HDV)相关性晚期肝病患者的一系列肝标本进行了组织活检,以研究与最早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的HDV感染的演变过程。 8例活检病人肝组织中查出HDV抗原,但在3个月内他们的组织学和血清学检查均无HBV复发的迹象。在血清学检查发现9例病人复发HBV感染之后,HDV抗原在肝脏的表达大量增加,4例病人的  相似文献   

2.
麦峻婷  江元森 《广东医学》2005,26(1):126-128
在我国 ,接受肝移植的大多数患者为HBV相关性疾病 ,如急性重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终末期、早期肝癌等。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是否可以作为肝移植的适应证曾有争论 ,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术后乙型肝炎复发问题 ,如果不加以一定的预防措施 ,HBV感染的受体在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的比例可高达 5 8%~83% ,乙型肝炎复发后多在短期内 (平均 2年左右 )发展成肝硬化、纤维淤胆型肝炎乃至移植的肝功能丧失。本文结合近年文献 ,对HBV相关肝病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可能的原因包括 :①患者…  相似文献   

3.
庄坚  彭秀云 《广东医学》1992,13(3):123-124
丁型肝炎常与乙型肝炎相关联,丁型肝炎病毒(HD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引起联合感染或重叠感染并使病情加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汕头市区为乙肝高发区,但迄今未见有关HDV感染的报道。为调查我市区HDV感染情况,探讨HBV与HDV感染  相似文献   

4.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目前在动物体内发现的唯一的一种单链环状RNA病毒,只感染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患者.HDV感染致病需要以HBV感染为前提条件,若两者共同或重叠感染后在临床上能够导致多种类型的肝炎.本文对HBV感染者血清中的抗一HDV及HDAg进行检测,旨在了解乙型及丁型肝炎重叠感染的模式及关系.  相似文献   

5.
D型肝炎病毒(HDV,6因子)系Rizzetto于1977年在意大利首次发现的一种缺陷性嗜肝RNA病毒,它在人体的表达和复制需要B型肝炎病毒(HBV)的预先存在或伴随感染。HDV感染可加重急性和慢性B型肝炎的病情。血清流行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肝移植术后长期联合应用拉米夫定(LAM)和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疗效,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和乙型肝炎复发的长期联合预防方案。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1993年10月至2005年8月符合研究标准的190例肝移植,术后应用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出现LAM耐药时加用阿德福维(ADV)。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定量、YMDD变异、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HBV再感染和乙型肝炎复发。结果190例中出现再感染15例(7.9%),其中肝炎复发7例,加用ADV治疗好转5例,再移植2例;其余HBV再感染8例均加用ADV治疗,血清HBVDNA水平下降5例,转为阴性3例;HBsAg阴转1例。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再感染时间8.3月。结论长期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复发,加用阿德福维可有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  相似文献   

7.
146例肝病患者HDVM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清  朱振芬 《吉林医学》1993,14(5):278-279
本文对146例肝病患者进行了血清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DVM)的检测,其结果表明HDV感染率为22.6%。其中重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检出率高,提示HDV和HBV混合感染是引起肝病加重和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HDV感染者HBVM的检出率为93.93%,证实了HDV感染对HBV有着极为密切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8.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性RNA病毒,它必须依赖乙型肝炎病毒(HBV)才能进行复制和表达,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直接的致细胞病变作用。HDV可以与HBV同时感染易感者或重叠感染于HBV携带者,从而引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甚至暴发型肝炎,并可使原来的乙肝病情加  相似文献   

9.
在24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中发现肝炎病毒多重感染者77例(31.69%),包括HAV+HBV双重感染65例,HBV+HDV协同感染4例,HAV+HBV+HDV三重感染7例,HBV+CMV重叠感染1例。多重或单一病毒感染组其SB和SGPT升高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肝炎病毒多重感染与甲或乙型急性肝炎相比,其黄疸消退和SGPT恢复时间均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0.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型嗜肝RNA病毒.HBV的感染是它存在于肝细胞内的必要条件.病毒颗粒外膜为HBsAg,核心为HDAg和HDVRNA.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同时或重叠感染.从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不易与单纯乙型肝炎区别,故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特别重要.临床诊断为HBV感染的患者遇到下列情况应进行HDV标志的检测:①急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表现二次黄疸和ALT升高过程;②无症状HBsAg携带者出现急性肝炎发作的临床表现;③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出现急性恶化征象;④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情逐渐加重,而HBV活动标志反而转阴,无HBV复制依据;⑤病情进展较快的亚急性或重型肝炎;⑥HDV感染高危人群中的乙型肝炎患者.只要  相似文献   

11.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RNA病毒,需在乙型肝炎病毒(HAY)存在下才能复制。HDV可与HBV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后者常病情加重,进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或重症肝炎。我院配合华西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于1990年7~9月,对376例HBsAg阳性的门诊及住院肝病患者血清进行了HDVRNA、HDAg和抗-HD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D型肝炎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与HBV感染不同,病原体是HDV(Delta肝炎病毒)。HDV是一种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提供的辅助功能才能复制和感染的有缺损的RNA病毒,故一般只在HBsAg血症病人的体内增殖。HDV既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3.
<正> 1977年意大利学者Rizzetto等首次发现并报道了δ因子,新近命名为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 HDV),它是一种新的嗜肝性病毒,其复制需要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它嗜肝性病毒的帮助。人们研究发现HDV与HBV的重叠感染在重症乙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HDV感染研究进展及其与乙型肝炎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5月本中心20例术前合并YMDD变异的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预防方案,持续监测术前及术后的移植肝功能、血清HBV标志物、HBV-DNA定量、血肌酐等.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3.5个月,除1例死于肝癌复发外,其余患者均存活.术前HBV-DNA≥106copies/m1患者YMDD变异率为12.4%,HBV-DNA<106copies/ml患者为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0%(19/20)的患者于肝移植术后4周内HBV-DNA转阴性,5.0%(1/20)于术后6个月转阴性.此后长期复查HBsAg、HBeAg、HBV-DNA均阴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HBV再感染.1例患者在服用ADV 1年后出现血肌酐水平持续增高.结论 应用ADV可有效预防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ADV有较低的肾毒性,用药期间仍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各国学者对于丁型肝炎(HD)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丁型肝炎病毒研究证明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负链RNA病毒,具有完整结构的病毒颗粒,直径为35~37nm,外部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包裹,内含HDAg和HDV-RNA。动物实验证明,HDV需要在乙型肝炎病毒或其它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进行复制。关于HDV复制是否抑制HBV复制尚无定论。 HDV抗原(即δ抗原)是HDV感染的指标之一,它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和胞浆内,在尿三胆出现  相似文献   

16.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RNA 病毒。它需要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存在方能复制。因此,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可以混合或重叠感染。并且是肝炎病情加重和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我国各地的资料报告不尽相同,差异较大。广州地区不同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别也较大,为了研究广州地区 HDV 感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江  荆俊杰 《陕西医学杂志》1997,26(11):684-686
<正> 丙型肝炎病毒(HC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30%的HCV感染病例有肠道外暴露史或属于高危人群,像接触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内药物滥用,以及血液透析。有一部分HCV感染被解释如隐匿型感染像反复使用接种针头,甚至咬伤和抓伤都可能传播HCV。然而仍有一部分HCV感染无法解释其传播途径。尽管感染HCV不如感染HBV或HDV那么容易,但感染HBV或HDV时也有感染HCV的危险。而且有可能同时或共同感染,即在已慢性感染一种病毒的患者体内可以附加另一种病毒的感染。以往研究肝炎病毒标志物时,已有慢性HBsAg携带者又附加甲型肝炎病毒(HAV)的急性感染的报道,还发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肝病患者74例,观察不同临床分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出率。结果:本组共检出丁型肝炎(HDV)患者9例,占乙型肝炎病毒(HBV)12.16%。慢性乙型肝炎检出4例。4组HDV感染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DV感染者CD4/CD8均高于HDV非感染者,感染与非感染异常率对比,P<0.05。结论:乙肝患者症状加重或病情恶化可能与HDV重叠感染有关,因进一步做HDV标志物检测,以更好应对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后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指标HBsAg、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及HBsAg/IgM复合物的影响,本文检测了HBsAg阳性急、慢性HBV感染者102例。PHSA-R及HBsAg/IgM复合物的滴度均与HBsAg呈正直线相关,在HBV感染的活动期(HBsAg、PHSA-R及HBsAg/IgM均为高滴度)发生HDV感染可抑制HBsAg合成,并引起PHSA-R和HBsAg/IgM滴度相对降低,但当HBV处于低水平复制,使血清中PHSA-R、HBsAg和HBsAg/IgM滴度甚低,此时虽发生HDV感染,亦未观察到进一步的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20.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知的5种肝炎病毒中,3种能引起持续性感染和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δ型肝炎或丁型肝炎病毒(HDV)。其他两种病毒只引起急性、自身限制性疾病。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另外一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与最近发现的两种人类病毒—G型肝炎病毒(HGV)和GB型肝炎病毒C(HGBV-C)有关。HGV和HGBV-C可能是相同的病毒,它们对急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