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药物利用情况与治疗依从性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药物利用情况与治疗依从性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 552例 ,由调查者询问并填写自制的精神药物使用调查表。结果  5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 (APD)治疗者 1 2 2例占 2 2 1 0 % ;常用的APD中前 3位依次为氯丙嗪、氯氮平和奋乃静 ;APD治疗方案中最常用的为氯丙嗪、氯氮平及氯丙嗪与氯氮平合用 ;患者服用的药物剂量与其治疗依从性间有相关关系 (P <0 0 1 ) ;患者用药种类不同 ,其治疗依从性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药物副反应程度与患者治疗依从性间有相关关系 (P <0 0 1 )。结论 简化治疗方案 ,选用副反应少的最低有效维持量的药物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康复期药物维持治疗依从性。方法采用直接面询法,详细访问和评定4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院外药物治疗依从性,并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及影响药物维持治疗依从性的有关因素,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所有患者中完全依从55.9%,部分依从23.6%,不依从20.5%。影响药物治疗依从性因素为年龄、药物剂量、家庭环境关系、性格。结论提高院外康复期药物治疗依从性,可巩固康复效果,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李伟 《求医问药》2014,(18):149-150
目的 :探讨进行药学指导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对这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用药方案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药学指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后的用药依从性。结果 :进行药学指导后,实验组患者用药的依从率为96%,而未接受药学指导的对照组患者其用药的依从率为78%。实验组患者用药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常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药学指导,可显著提高其用药的依从性。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用药患者400例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的药房人员进行用药依从性与影响因素调查。结果:400例患者中,依从性好62.50%,依从性差37.50%。依从差患者年龄(62.24±11.24)岁、小学以下文化程度73.33%,高于依从性好的(50.46±16.46)岁、26.00%;依从差患者月收入(1461.23±241.23)元,少于依从性好的(1986.67±210.67)元。依从性差原因包括:治疗方案复杂70例;药品标签及说明书不能正确理解30例;服药不方便(药品体积、气味等)22例;担心药物不良反应55例;相信广告22例;缺少药物指导15例。结论: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较复杂,药师可通过提高业务水平、实施用药指导、加强沟通等途径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为制定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率的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对影响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率为46.4%,对医务人员信任度、对疾病重视程度、就诊时间长短、对不依从危害的认识、对家庭收入满意与否等因素促进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而药物剂型多、药物品种多、日用药频次高和病程长等可降低用药依从率。结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应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和全程化药学服务, 加强医患沟通,简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1年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并登记257例冠心病行PCI治疗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住院诊治资料,待PCI治疗后1年采用Morisky问卷调查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结果:257例患者PCI术后1年依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148例,依从率仅57.6%,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支持、接受健康教育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种类"均是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离异或丧偶、服用两种及以上药物是影响冠心病患者PCI后用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良好家庭支持、接受健康教育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冠心病PCI患者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心内科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施行干预措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肖文星 《中外医疗》2010,29(3):94-94,96
目的探究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方法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或者是已经使用过其他药物,但并无好转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129眼。每晚点药1次,每次1滴。将连续点药后1,4,12周的眼压与基线眼压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观察血压、心率等全身及局部副作用及其患者的依从性。结果使用苏为坦滴眼液后眼压明显下降。连续点药1,4,12周眼压下降分别为(6.78±3.45)mmHg(,5.92±4.29)mmHg(,5.88±4.12)mmHg,P〈0.05;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6%,94%,91%。用药后1,4,12周降压效果比较。用药前后,视力、视野、视乳头杯盘比、血压均无明显改变。有结膜充血的轻度不良反应患者14例,不妨碍继续用药。结论使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良好,对于第1次使用或者已经使用过其他药物的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效果明显,并无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药物维持治疗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康复期药物维持治疗依从性。方法:采用直接面询法,详细访问和评定4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院外药物治疗依从性,并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抗现药物使用情况及影响药物维持治疗依从性的有关因素,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所有患者中完全依从55.9%,部分依从23.6%,不依从20.5%,影响药物治疗依从性因素为年龄,药物剂量,家庭环境关系,性格,结论:提高院外康复期药物治疗依从性,可巩固康复效果,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用药教育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在本院门诊使用药物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取药方式;观察组由药师与患者或家属交谈,进行合理用药教育。通过上门或电话随访患者用药的依从情况,了解用药教育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完全依从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P<0.01)。结论用药教育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裴凤群 《吉林医学》2010,31(21):3490-3491
目的:硝苯地平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抗高血压药物,也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一线用药,控释片为长效制剂,患者依从性好。方法:对符合条件的54例老年原发高血压病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4周,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治疗前后监测血压变化。结果:治疗4周与治疗前比较,总有效率达92.59%。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服用妈富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妈富隆治疗,用药期间,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指导,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指导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服药依从性,并分析其用药不依从性的原因。结果观察组依从率为95.83%,对照组依从率为77.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依从的原因在于缺乏用药监督、对疾病缺乏认识、治疗时间长及治愈不乐观等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妈富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效果,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降压药物依从性相关因素。方法对11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按照依从性标准判断,将完全依从者作为对照组:部分及不依从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60例(61.82%),对照组42例占38.18%。单因素经验观察组两组之间9个指标具有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依从性因素:高血压知识不掌握(OR=4.42,95%CI:1.24-20.04)、年龄≥65岁(OR=4.12,95%CI:1.08-19.29)、降压药物毒副作用(OR=3.86,95%CI:1.27-15.46)、用药方案复杂(OR=3.26,95%CI:1.28-16.03)。结论影响降压药依从性因素复杂,应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家属关心老年患者,实施用药指导,简化治疗方案以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骆丹丹 《大家健康》2016,(8):168-169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实施临床药物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药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结果:1)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用药依从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依从率(70%,P <0.05);2)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 -BREF)评分中,实验组患者生理领域及心理领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在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临床药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用药依从性与青光眼病情进展的关系,并分析相关干预措施。方法 随访我院门诊青光眼患者78例136眼,根据治疗依从分成3组,监测患者眼压及视野变化,了解各组患者青光眼的控制情况。结果 在78例患者中眼压平稳(10-21 mmHg)的57例102眼,眼压波动(10-29 mmHg)的16例28眼,眼压升高急性发作的5例6眼。视野变化范围0°-55°。结论 临床医生必须了解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对策、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门诊青光眼病人13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病人局部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与其年龄、教育程度、居住地、药物滴眼次数、对疾病的认知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良好的局部用药,护患关系和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可以提高其局部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住院期间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用药技能培训,评估其在提升患者出院后早期阶段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用药技能培训和常规健康教育。随访收集患者出院后第1周和第5周依从性相关信息。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随访79例和84例患者,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无明显差异。干预组患者出院后第1周服药依从率为92.4%,高于对照组的72.6%;第5周,干预组和对照组依从率分别为87.3%和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两个随访阶段,干预措施均明显提升了患者依从性。结论:通过在住院期间对患者开展用药技能培训,能有效提高出院后早期阶段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杜鹃  李霞 《中外医疗》2014,(30):153-154
目的研究讨论临床药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诊断为老年高血压患者2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发药方式,不进行药品使用干预。研究组常规方式发药后,为患者进行高血压疾病知识讲解、所用药物作用解释,按时按量、遵医嘱用药重要性。介绍药物在服用方法、时间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采用自制问卷统计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分别对患者用药后一周、两周、一个月、三个月和半年进行回访。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两周用药依从性相对较高,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1个月回访调查开始,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对照组用药依从性48例(34.29%)、32例(22.86%)、25例(17.86)明显低于研究组88例(62.86%)、71例(50.71%)、58例(41.4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提供有效实用的,有价值的用药知识,并进行必要干预,是有效的、可行的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口服抗组胺药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口服左西替利嗪片、酮替芬片和西咪替丁片;B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两组患者均服药8周.采用自编问卷对每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平均服药依从率为68.75%.依从者治疗有效率为68.83%,不依从者有效率为31.43%,依从率和年龄、病程、治疗方案有显著性相关(P<0.05),与性别、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关系(P>0.05).不依从原因主要为患者对疾病危害性缺乏了解或担心副作用或认为已治愈自行停药.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口服抗组胺药治疗的依从性较低且其对疗效影响显著.年龄、病程和治疗方案对依从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胡敏 《当代医学》2016,(33):113-114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86例抑郁症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患者均服用帕罗西汀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抑郁症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在治疗和随访期间的用药依从性,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作用和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6个月时,用药完全依从40例、部分依从3例,不依从0例;1年时,用药完全依从37例、部分依从5例,不依从1例.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用药依从性,以防治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盛晓燕  聂建军 《中外医疗》2010,29(21):41-4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运用EPI info6.04录入,SPSS 13.0处理数据,应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因素。结果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率为46.3%,对疾病和药品的了解、对家庭收入满意、较长的药品调配时间、完整的药品标示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率,病程长、用药品种多、给药途径多、用药频次高、社区药店影响等可降低其依从率。结论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应简化糖尿病治疗方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和全程化药学服务,规范药品市场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社会、朋友、家人关爱和支持患者,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