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 5例磺脲类药物失效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改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二甲双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lc明显降低接近理想水平,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体重增加少,能调节血脂异常,而无出现低血糖等反应.结论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降糖药物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有利于血糖控制和血脂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概括为两大类: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本文就糖尿病治疗药物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治疗包括五个方面,即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与糖尿病监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其他口服药物和中医药。这里主要谈谈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治疗问题。 常用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药物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戴为信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4,2(4):25-29
<正>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报告,全世界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约l.35亿,到2025年将突破3.0亿,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1996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3.21%,葡萄糖耐量低减发生率(IGT)为4.72%,比1980年全国13省市调查患病率上升了约5倍。老年人糖尿病发生率更 相似文献
5.
5种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5种不同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效果。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CEA)法对采用二甲双胍(A组)、进口阿卡波糖(B组)、国产阿卡波糖(C组)、罗格列酮(D组)、格列吡嗪(E组)、瑞格列奈(F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进行分析。结果A,B,C,D,E,F组的药物成本分剐为14.56,421.68,317.52,680.96,67.20,280.00元;控制空腹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3%,88.46%,89.36%,86.36%,84.00%,83.33%;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18,4.77,3.55,7.89,0.80,3.36;控制餐后2h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1%,88.46%,89.36%,88.64%,88.00%,79.17%;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19,4.77,3.55,7.68,0.76,3.54。结论在以控制空腹血糖为主要目标时选择二甲双胍更经济,而以控制餐后2h血糖或以控制餐后血糖为主要目标时选择格列吡嗪更合理。 相似文献
6.
国产格列喹酮治疗54例Ⅱ型糖尿病人,疗程3个月。结果:病人FBG,PBG,GHb、U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总有效率87.0%。副作用发生率低。尤适用于治疗①老年糖承病人。②糖尿病伴轻、中度肾功能受损者。③用其他磺脲类(SU)反复发生低血糖者。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分为五类:磺脲类、双胍类、格列奈类、a-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 口服降糖药还可如下分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 增加胰岛索敏感性: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第42届欧洲糖尿病协会年会上,欧洲糖尿病协会和美国糖尿病学会联合发布了最新的2型糖尿病治疗共识,建议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这一观点突破了2型糖尿病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9.
格列奈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格列奈类药物能血糖依赖性地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较快,但持续时间较短,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临床研究发现,长期使用可有效降低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延缓β细胞功能衰竭,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临床使用的口服糖尿病药物主要有4类: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拮抗剂;最近又开发胰岛素抵抗改善剂。1 作用机制1.1 磺酰脲类(SU) 对 NIDDM 患者而言,其 B细胞内葡萄糖代谢障碍,ATP 合成率低,ATP 感受性钙通道不能完全关闭,对胰岛素分泌造成损害。胰脏 B 细胞膜上还存在 SU 特异受体,与钙通道相关,而与葡萄糖的摄取及代谢无关。SU 药物与 SU受体结合后,ATP 感受性钙通道关闭,而后葡萄糖经过同样的途径使 B 细胞中胰岛素分泌增加。发挥 相似文献
11.
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2型糖尿病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 2组 ,各 32例。治疗组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 ,对照组予格列吡嗪速效片治疗 ,观察 8wk(治疗组分成 4wk剂量调整期 ,4wk维持期 )。治疗前后行 2次口服糖耐量试验 (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 (IRG)和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比较 2组治疗前后血糖 ,血胰岛素 ,IRG ,ISI和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血糖水平下降 ,ISI增高 ,P <0 .0 1;但胰岛素水平及IRG与服药前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 (5 6 .2 % )显著高于对照组 (9.3% ) ,P <0 .0 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格列吡嗪控释片可改善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糖控制 ,可作为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患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格列吡嗪控释片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降糖疗效。方法 单纯饮食和运动疗法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63例。其中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31例,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满意的32例,疗程12周。结果 格列吡嗪控释片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餐后2h血糖、HbAIC 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分别从(9.78±1.32)、(13.68±1.55)、(8.98±1.26)降至(6.32±1.12)、(8.11±1.17)、(7.01±0.66)(P<0.01)。而且胰岛素水平从治疗前(35.1±3.9)降至(27.7±6.5),ISI由治疗前(37.1±4.3)上升至(47.2±6.9)(P<0.01)。单纯服用二甲双胍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加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治疗后,其空腹、餐后2h血糖HbAIC同样有显著下降。分别从(9.56±1.81)、(13.24±1.53)、(8.84±1.31)降至(6.28±1.82)、(7.61±0.91)、(6.92±0.51)(P<0.01)。而胰岛素水平从治疗前(33.2±5.3)降至(26.9±4.9),ISI由治疗前(35.8±6.7)上升至(45.7±5.9)。结论 格列吡嗪片控释片时2型糖尿病的治疗,不论单用或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均有显著降糖效果,并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且对甘油三酯也有不同程度降低。对体重指数无影响,对肝、肾功能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1],是一种糖、蛋白和脂肪代谢障碍疾病,其原因众多,但主要的失调是胰岛素分泌或生成异常.糖尿病在当今世界上已属常见病,预测到2010年将增至2~4亿人,成为人类第5位死亡原因[2].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性(又称Ⅰ型)及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又称Ⅱ型).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磺酰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及新一代胰岛素促泌剂;另外,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也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使用 NPH重组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为A组以及甘精胰岛素联合降糖药为B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血糖指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使用甘精胰岛素组血糖指标显著优于使用NPH重组人胰岛素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降糖药可有效平稳控制血糖的水平,符合生理基础胰岛素分泌,可避免血糖波动;每天仅需注射1次,可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取两种口服格列酮类药物进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结果:以本研究计算, 马来酸罗格列酮组治疗成本为2 340元,盐酸吡格列酮组治疗成本为1 014元.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马来酸罗格列酮组需835.71元,而盐酸吡格列酮组只需336.88元.结论:以成本效果分析, 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相比,盐酸吡格列酮是糖尿病患者较经济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血糖药物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启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2):91-92
治疗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按其作用机制大致分为延缓肠道葡萄糖吸收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影响葡萄糖代谢的双胍类药物、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噻唑烷二酮类等。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妊娠期糖尿病(GDM)治疗主要包括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等,部分口服降糖药也可安全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本文综述上述各种药物在GDM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格列奇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120例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格列奇特组、二甲双胍组、格列奇特联合二甲双胍组,对照了解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的改变情况。结果使用联合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血脂降低、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结果格列奇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初发及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糖耐量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初发2型糖尿病(NDM)及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SFDM)患者的胰岛功能及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后的变化。方法临床设计分为3组:SFDM组80例,NDM组100例及健康对照组40例。治疗前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及C-肽释放试验作为基线对照,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7.0%至少6个月,停胰岛素联合治疗3 d后复查治疗前相关指标,3组间进行比较。结果NDM组和SFDM组患者治疗后C-肽释放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扩大(P<0.05)。治疗前SFDM组、NDM组C-肽释放峰曲线下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前2组糖尿病患者的C-肽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胰岛素、C-肽释放峰值回归正常时相的比例明显升高,而且1 h胰岛素、C-肽与空腹比值也明显升高(P<0.05或0.01)。NDM组结束时正常糖耐量(NGT)/糖耐量减低(IGT)的比例明显多于SFDM组(P<0.01)。结论早期甘精胰岛素并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明显有助于初发2型糖尿病及口服药继发失效的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恢复,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第一时相胰岛素的分泌,同时可以部分逆转糖耐量状态,初发NDM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20.
二甲双胍改善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二甲双胍作为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的代表,已有近50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它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实践中表现出很好的降糖效果,并有调节血脂,降低游离脂肪酸(FFA)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临床应用很广泛。但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迄今尚未被完全阐明。对其作用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