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本经HBsAg筛选供血者以来,输血后肝炎(PTH)有所减少,但仍经常发生,这些PTH 中乙型肝炎占10~20%,而80~90%的PTH 在血清学上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无关。这些病例大部分有肝脏损害,现在已明确是与另外一种病原因子——非甲非乙型肝炎抗原(病毒)有关。特别是病程迁延和慢性化率较高,且通过感染实验可形成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携带者,在临床上也注意到与肝硬化、肝癌有关。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大约已发现有20年、甲型肝炎病毒大约发现有15年,这以后尽管做了许多努力也没有弄清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实质。近年又发现C型肝炎病毒(HCV)。本文仅就至今为止所观察的对非甲非乙型肝炎,用因他非龙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于扰索对新发现的HCV病毒的抗病毒作用加以阐述。一、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临床经过综合临床研究概括如下: 1.发病原因40%是由输血而来,其他60%是不明途径的感染; 2.输血后患肝炎的发病率为20%,其中至少半数是慢性肝炎; 3.慢性肝炎约经过20年可变成肝硬化、肝癌,但是还不清楚其中多少变为肝硬化,多少变为肝癌。肝癌患者40%有输血史,然而重新测定抗HCV抗  相似文献   

3.
输血与HCV相关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说,12~24%的输血患者可发生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其迁延率在50~87%,并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关。所以,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作者采用 ELISA 法对1154例(其中预约手术患者311例、输血后患者299例、供血者544例)标本检测了HCV 抗体,并研究了输血与 HCV 抗体的关系,结果如下。1.HCV 抗体阳性率520名供血者中,有6名 HCV 抗体阳性,阳性率1.2%。311例预约者手术中有22名阳性,阳性率7.2%。预约手术者中43%有输血史,输血后追踪6个月以上者58例,其中11例阳性,阳性率为19%。这些病例的平均输血量为18单位。以上结果表明,HCV 抗体是通过输血而感染的。  相似文献   

4.
成人肝细胞癌有80%是由于有肝硬化或肝纤维症。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至少需要10年的病变过程。近来有报告提示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发生有关系。有人报告10岁以下小儿HBsAg阳性发生肝细胞癌而不伴有肝硬化的病例。为此,小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过渡到成人型肝癌的病例报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日本国内报告的小儿HBsAg阳性成人型肝癌已有14例,最小4岁,男性13例,女性1例,男性居多数。非肿瘤部位的肝组织切片伴肝硬化的只有4例,其次是慢性肝炎3例,肝纤维化症1例,其余6例未发  相似文献   

5.
(4)小结以小柴胡汤,桂枝获苓丸为主的中药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上是有效的,有明显降低GOT、GPT作用。HBe抗原阳性14例在长期投药(平均3年)经过中有71.4%阴转或血清转换,尤其对年轻的e抗原阳性病例小柴胡汤有效。e抗原持续阳性病例很多是瘀血证,与中医学的病期进展有关。对e抗原不起作用的无效组用中药治疗有一定限度,有时并用干扰素疗法可获显效。中药能改善自觉症状,副作用也少,适手长期用药。2.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1)对象及方法对象是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58例,男34,女24。平均年龄52.2±11.8(22~76)岁。50岁以上者40例(69%)。包括输血后肝炎18例,28例施行了肝活检,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5例。  相似文献   

6.
为根绝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继发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必须阻断这种病毒的母婴感染。因此,厚生省从1985年6月开始,对全体孕妇进行HBs抗原检查,1986年1月开始对HBs抗原阳性,且HBe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采取用HBIG(高价HB球蛋白)和HB疫苗的预防感染措施。一、乙型肝炎母婴感染防止对策事业的进展状况及效果据厚生省儿童家庭局母子卫生科汇总的来自于各地方自治体的资料,本事业孕妇检查实施状况在2年10个月期间,接受HBs抗原检查的孕妇达3093911人。推算85年为孕妇数的58.9%,86年及87年度分别有91.8%和92.2%的孕妇接受了HBs抗原检查。孕妇HBs抗原阳性率几乎没有年度差别,大约是  相似文献   

7.
近年,日本肝硬化并发肝癌的病例有所增加,其发病原因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饮酒、吸烟、饮食成份和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质等因素有关。据最近对有关肝细胞癌的病例报道,乙肝病毒阳性的肝癌开始减少,非甲非乙型肝炎逐渐增加,这就需要更加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8.
肝炎疫苗     
根据1979年度厚生省肝炎研究联络协会流行病学研究班推测,在日本慢性肝炎有100~120万例,肝硬化22~23万例,原发性肝癌有1.8~2万例。急性肝炎的发病数无确切的数字,但每年问可能为30万例或100万例。这些肝炎或关联疾病的大部分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因此在肝炎预防对策方面,对疫苗寄予很大的期望。乙型肝炎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慢性化病例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为一种世界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有逐渐上升趋势,并且发现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已知HBs 抗原排泄于尿、便、胆汁中。有人用病人的唾液给黑猩猩静脉注射引起发病,因而强调唾液亦是重要的传染源。HBe 抗原阳性、DNA 多聚酶阳性HBV 血清,稀释10~(-9)能成功地使黑猩猩感染并发生肝炎。种种事实均足以说明构成乙型肝炎传播之容易,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可通过各种医疗途径构成感染。于日本,人群的2~3%为抗原携带者。随着乙型  相似文献   

10.
一、输血后肝炎的主要问题日本红十字会血液中心,为防止发生输血后肝炎,凡HBs抗原阳性血及sGPT35KU以上者均不采用。在1987年全国血液中心接受的献血8217340单位中,sGPT35KU以上者约占2.1%,用RPHA法测定,HBs抗原的阳性率达1.3%,为防止发生输血后肝炎,从供血者中,将他们去掉了。但据厚生省输血后肝炎研究班(片出透班长)的调查资料,在过去的12年间约有18%非甲非乙型肝炎、0.3%乙型肝炎是由输血引起的。输血及血液制剂的使用同其他所有的医疗手段一样,作为医师的原则是要权衡对患者的利弊,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使危险率接近于零。对乙型肝炎采取的对策是,经过现行的筛选法之后,再测定HBc抗体,把显示有高效价HBc抗体,而  相似文献   

11.
肝炎与病毒一般肝炎病毒分为甲型(HAV)、乙型(HBV)和非甲非乙型(NANB)三种,甲型只有急性肝炎,而乙型和非甲非乙型除了急性肝炎之外,还有无症状带毒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多种病型。此外,乙型病毒携带者还可表现为免疫复合物病,即HB肾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和儿童乙型肝炎。也有人在乙型肝炎病毒基础上重复感染δ病毒(D型)。本文重点叙述乙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向成人期的过渡。乙型肝炎 (一)关于乙型肝炎病毒 1.HBs抗原抗体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人报告pre-S2抗原不但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而且是选择抗病毒药及免疫刺激剂的标志。从上述观点看,检测治疗对象的pre-S2抗原有着决定性意义。现将作者对慢性乙型肝炎各期pre-S2抗原检测结果报告如下。对象:经组织学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71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SC)20例。其中e抗原阳性者61例[ASC10例;慢性持续性肝炎(CPH)1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A11例,2B17例;肝硬化(LC)10例],e抗体阳性30例(ASC10例;CPH1例;CAH2A7例,2B6例;LC6例)。方法用酶免疫测定法(特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     
一、肝硬化的成因据作者近12年的统计,酒精性肝硬化约占25%,乙肝病毒所致者约占2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特殊类型肝硬化占5%略多,50%左右原因不明。后者约40%有输血史,大部分可能系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男女比大致为3:1。男性30%以上为酒精性,女性大部分原因不明。诊断肝硬化时的年龄以乙肝者最年轻,多为40~49岁;酒精性者次之,多为50岁左右;原因不明者年龄最高,为50~59岁。但各型的年龄分布均广。有输血史的原因不明者于输血后平均16年诊断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做为社会问题的输血后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尚未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治疗而输血却引起了肝炎,这对患者、家属、医生都是苦恼的。一般认为输血后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是10~20%,心脏外科,特别是采用体外循环作开胸手术时,肝炎发病率为15~60%,幅度较大,有的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来,为防止输血后肝炎做了种种努力。从1979年起,作者曾尝试对供血者进行鸟嘌呤酶活性检验,用于筛选,以预防肝炎发病。鸟嘌呤酶的历史很久,是1932年由Schmidt从家兔的肝脏匀浆中发现的一种酶,它是参与鸟嘌呤分解为黄嘌呤时的脱氨基酶,黄嘌呤再由黄嘌呤氧化酶氧化分解为尿酸。  相似文献   

15.
输血后丙型肝炎的慢性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甲型、乙型肝炎病毒相比,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极易慢性化,经20至30年进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本文在于探讨丙型肝炎的发生情况、诊断及如何阻止慢性化。1.用 HCV 抗体筛检输血后肝炎通过检索从1982年起在千叶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过输血的病例,并以他们为研究对象,观察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状况,并把输血后肝炎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图像诊断方法以及免疫生化检查方法的进展,使过去认为是很困难的肝、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严格说,这与早期胃癌的诊断等情况相比,尚不能称为早期诊断,仅能对有高危险性或有某些可视为先兆临床表现的患者,通过几种检查方法的组合,达到对于小癌的诊断。肝癌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小肝癌的诊断问题。高危险性患者,即容易发生肝细胞癌的患者有以下几种情况。(1) HBs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经长期观察约40%可发生肝癌)。(2) HBsAg阴性的肝硬化患者,过去有过手术或输血史者多系非甲非乙肝炎病毒所致之肝硬化,虽然肝癌的发生率较前者为低,但HBe抗体阳性者容易  相似文献   

17.
甲胎蛋白(AFP)L3组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细胞癌 (HCC)在日本有急增之势,现在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达 3万以上。其中70%以上病例合并有病毒性肝硬化 (LC),主要是合并C型病毒性肝炎。以这些慢性肝病为发病基础的肝细胞癌的诊断,现正在广泛定期测定肿瘤标志物AFP(α fetoprotein)之中。然而,轻微的AFP上升也常见于病毒性肝硬化等慢性肝疾病。目前以鉴别这种非特异性AFP上升和由HCC引起的AFP上升为目的,正在进行检测AFP的糖链变异的L3组分 (即岩藻聚糖型AFP组成)。一、HCC中AFP阳性率据第 15次日本全国原发性肝癌追踪调查结果(1998~1999年的全国统计 ),在 16636例…  相似文献   

18.
5月5日朝日新闻报道,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发生方式大致有三种:某地区病例集中出现的流行型;输血后肝炎;孤立发生的散在型等。松下宽氏报告的流行病例247例急性肝炎中237(90%)例是非甲非乙型。有26个家族内集聚(2人以上发病)发病,90%的病例分布在30岁以上的各年龄组,几乎没有不满10岁的患儿。在家族内有与患者接触机会的人肝损伤者多。提示有人与人的接触感染。国立病院共同研究班认为最近发生的输血后肝炎几乎全是非甲非乙型。矢野氏认为输血后肝炎重症少,无黄疸型多,慢性化高达79%。其特征是:轻型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65年Blumberg等发现Au抗原以来,对输血后肝炎的预防有了很大进展。但其发病率仍超过15%,其中少数为乙型肝炎,多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如何预防至今未解决。普及应用血液成分制剂以来,其发病率仍有增加之势。一、判定标准和发生率输血后肝炎的诊断标准,日本统一采用在输血后l~2周观察一次肝功能,在3周至6个月内GPT值连续2次高于50U为可疑;超过200U或100~200U  相似文献   

20.
作者检测了肝癌及其它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细胞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类风湿因子(RF)、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微粒体抗体(AMC),并进行了比较研究,尤其观察了由肝硬化转变为肝癌及肝癌手术切除后ANA 的经时变化。检测对象共分四组。Ⅰ组为肝癌患者(70例),Ⅱ组为其它恶性肿瘤(60例)Ⅲ组是慢性肝炎(32例)和肝硬化(31例),Ⅳ组为肝功能正常者(145例)。其中HBs 抗原阳性者Ⅰ、Ⅱ、Ⅲ、Ⅳ组分别为3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