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造影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8例,对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计算EBCT造影检测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清晰显影的332个节段中,EBCT造影可清晰显示和评价占264段(79.5%),68段(20.5%)显影不清.左主干和前降支可评价节段的比例显著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P<0.05或0.01),同一支血管中近段可评价的比例显著高于远段(P<0.05或0.01).②EBCT造影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95.9%、93.6%、79.1%和96.4%;EBCT造影对诊断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检测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价值高于远段.[结论]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和病变检测受解剖部位和血管大小的影响,检测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对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远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64层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临床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可疑及已确诊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人,在有创血管造影前1天进行对比剂增强的MSCT检查,其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共1560个节段中,1420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右冠状动脉:1=近段,2=中段,3=远段,4=后降支及后侧支;左冠状动脉:5=左主干;左前降支:6=近段,7=中段,8=远段,9=第一对角支,10=第二对角支;左旋支:11=近段,12=远段,13=边缘支),140个节段因严重钙化、运动伪影无法对管腔进行评价。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MSCT在检测狭窄程度方面,测定狭窄程度分别〈50%、〉50%、〉70%的病变的敏感性分别是76%、82%、89%,特异性达97%。结论: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是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及汉族冠状动脉造影差异。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月期间96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维吾尔族患者左旋之支近段、右冠近段大于哈萨克族,汉族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左前降支远段、左旋支近段、左旋支远段、右冠近段、右冠远段均大于维吾尔族,汉族左主干、左前降支远段、左旋支近段、左旋支远段、右冠远段均大于哈萨克族,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及汉族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对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脉狭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研究组进行冠状动脉CTA。比较研究组狭窄程度评分、两组检查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多支病变的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狭窄程度评分高于前降支单支病变(P<0.05),研究组前降支单支病变前降支狭窄程度评分高于多支病变(P<0.05);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冠状动脉CTA检查一致性的为50%~70%的狭窄共有65段,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判断≤50%的狭窄有2段,冠状动脉CTA检查为5段,冠状动脉CTA检查显影≥70%的有6段;研究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检查中,冠状动脉CTA的诊断结果更准确,应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患者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所选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的ST段改变,将52例IAMI患者分为ST段正常组、ST段抬高组及ST段压低组,对所选患者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并比较各组患者冠脉病变情况。结果 ST段正常组18例,冠脉呈单支病变16例(88.9%),多支病变2例(11.1%);右冠脉远段病变10例。ST段抬高组13例,冠脉呈单支病变9例(69.2%),多支病变4例(30.8%);右冠脉近段病变6例,左前降支近段病变3例。ST段压低组21例,冠脉呈单支病变6例(28.6%),多支病变15例(71.4%);右冠脉远段病变11例,左前降支远段病变8例,回旋支远段病变6例(多支病变时,例数计算有重叠)。结论 I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多提示冠脉多支病变,且远段病变多见;ST段抬高者多提示右冠脉及左前降支近段病变。  相似文献   

6.
唐亮  葛华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1,13(3):140-141,144
目的:探讨冠心病诊断中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9例疑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多排螺旋CT检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结果:59例271支血管同时经多排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多排螺旋CT发现96支冠状动脉狭窄,其中左前降46支,回旋支15支,左主干7支,右冠状动脉25支,桥支3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91支冠状动脉狭窄,左前降支42支,回旋支16支,左主干6支,右冠状动脉23支,桥支4支。多排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符的病变血管84支,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值为88%,阴性预测值为96%。结论:在图像质量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的基础上,多排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可靠的无创筛选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avR导联ST段抬高对左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2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冠心病病人,根据是否伴有avR导联ST段抬高≥0.01 mV分为2组,其中ST段抬高组42例,无ST段抬高组40例,所有病人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ST段抬高组CAG阴性3例,阳性39例;无ST段抬高组CAG阴性4例,阳性36例.ST段抬高组左前降支近端发生率为58.97%,高于无ST段抬高组的33.33%(P<0.05);而左前降支远端病变发生率为5.13%,低于无ST段抬高组的50.00%(P<0.01).ST段抬高组左主干、右冠状动脉和三支病变发生率与无ST段抬高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vR导联ST段抬高组CAG阳性时对左主干病变阳性预测值为70.00%;如将左主干与左前降支近端合并,则阳性预测值为90.91%.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并伴avR导联ST段抬高≥0.01 mV,对左冠状动脉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6例心电图示LBBB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146例LBBB患者中74例(50.7%)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异常,其中单支病变24例(32.4%),双支病变16例(21.6%),三支病变34例(45.9%),三支病变例数明显多于单支或双支病变(P〈0.05)。病变分布:前降支病变65例,回旋支病变45例,右冠状动脉病变48例,前降支病变例数明显多于回旋支病变或右冠状动脉病变(P〈0.05)。结论LBBB多见于冠心病,与前降支病变明显相关。发现LBBB并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尤其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时,冠心病是首先考虑的病因,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必要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2例病人先后接受16排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SCAG)检查的影像学资料。CTA扫描时采用16排探测器,使用心电门控进行横断面影像重建,结合三维重建影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52例病人208支冠状动脉血管中,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近段和右冠状动脉近段均完全显示(100%);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狭窄血管81支,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狭窄血管76支,误诊4支,漏诊9支。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6.9%,阳性预测值94.7%,阴性预测值93.2%。结论16排CTA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静脉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寻造成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不可评估的原因,比较舒张早期和晚期心电门控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电子束CT血管造影检查(EBA)。采用静脉法增强扫描心脏冠状动脉,心电门控采集CT断层图像,并用“容积再现法”(VRT)技术重建冠状动脉三维图像。对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和伪影作统计分析。结果7例(7%)患者因心跳和呼吸运动伪影而检查失败。冠状动脉左主干(LM)图像质量最好,左回旋支(LCX)最差(P<0.001)。各支冠状动脉由近段向远段图像质量依次降低(P<0.001)。40%RR间期心电图门控扫描优于80%RR间期门控。不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分布在3%左主干,2%、24%和64%左前降支(LAD)近、中、远段,8%、22%和45%左回旋支的近、中、远段,以及5%、12%和20%右冠状动脉(RCA)近、中、远段(P<0.05)。结论静脉法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限度是图像空间分辨率低和各种伪影。理想的心电门控扫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1例(其中5例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人支架者;2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其余为冠心病可疑者)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其中6例行MSCTA检查后做了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MSCTCA左冠状动脉主干显示最清晰,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显示较清晰,基本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但部分图像有运动伪影的干扰。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MSCT是诊断和随访冠状动脉疾病很有意义和潜力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领  蔡华  康旺 《黑龙江医学》2005,29(9):647-648
目的探讨老年及老年前期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7例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逆行升主动脉造影,然后依具体情况进行内科或外科治疗。结果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简称左前降支)2例,其中1例左前降支远段闭塞,另1例有左心功能不全;右冠状动脉缺如伴左前降支狭窄1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简称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并左前降支心肌桥1例;右冠状动脉右房瘘伴左回旋支狭窄1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伴左前降支狭窄1例;右冠状动脉左房瘘1例。其中5例患者经内科治疗后胸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经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老年及老年前期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患者,多伴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应加强内科治疗,必要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行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得主要病变血管将患者分为右冠组11例、左前降支组21例及回旋支组18例,分别对三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各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中ST段改变导联的差异.结果 右冠组: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改变者明显高于其他导联ST段改变者;左前降支组:前壁导联(V4-V6)ST段改变者明显高于其他导联ST段改变者;而回旋支组各导联ST段改变者未见统计学差异.三组间比较,ST段改变导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运动平板试验的心电图可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大致定位,临床可参考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定量分析左室节段及整体收缩功能, 评价其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将150 名疑诊冠心病患者分为左前降支组(n=46)、左旋支组(n=25)、右冠状动脉组(n=23)、多支病变组(n=26)、对照组(n=30), 计算各组的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 积分;常规超声心动图计算各组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allmotion score index, WMSI);三维斑点追踪评价各组左室壁节段及整体收缩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多支病变组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 显著下降(P<0.05), 余病变组EF 无明显差异(P>0.05);多支病变组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三维应变( global three-dimensional strain, G3DS) 均显著下降(P<0.01), 余病变组病变冠状动脉主要供血节段收缩期峰值三维应变显著下降(P<0.05)。冠心病各组整体三维应变与其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 积分呈负相关 (r= - 0.76, P<0.01)。ROC 曲线显示整体三维应变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敏感性与准确率较高。结论:三维斑点追踪可以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节段以及整体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 并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在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后符合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分布呈右优势型28例,左优势型13例,均衡型10例。其中44例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各分支边界光滑,无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30%、中段局限性狭窄40%各1例,左前降支近段局限性狭窄约40%1例,左前降支中段狭窄20%1例,左回旋支近段局限性狭窄30%2例,前降支心肌桥1例,狭窄〈50%。左室造影21例,左心室腔扩大,左室广泛收缩活动减弱37例。射血分数0.35±0.17(0.19~0.52)。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在排除冠心病确诊扩张型心肌病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脉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中的价值.方法 对46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行导管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MSCT冠脉成像检查,利用MSCT的各种先进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各支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并观察有无再狭窄.结果 在46例行MSCT冠脉成像的患者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及部分3、4级分支,且可显示所有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与导管法选择性冠脉造影法比较,CT冠脉成像诊断46例121个支架内不同程度程度狭窄的敏感性90.5%,特异性94.3%.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3.1%和97.1%.所有行MSCT冠脉成像检查的患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MSCT冠脉成像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一种安全可靠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照评价西宁地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7年1月—2009年10月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男性患者420例作为男性组;女性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女性组),两组均在术后(6~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所有患者均临床随访1年。结果:入选420例男性患者660处病变,120例女性患者166处病变,两组皆完成随访。男性组血脂异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吸烟史比例均高于女性组(P〈0.01)。左主干、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比例男性组高于女性组(P〈0.05)。1年随访两组血栓发生率及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率女性组显著低于男性组。结论:在西宁地区左主干、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和分叉病变患者男性高于女性,男性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多,冠状动脉病变较严重,这与该地区特殊自然环境及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有关,因此该地区人群中,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较平原地区有一定特殊性,但不同性别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55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SCA)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5 5 6例SCA结果进行分析 ,对比冠状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正常的部分临床特征 ,总结冠状动脉狭窄的病变情况 ,部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冠心病患者年龄较大 ,男性为多 ,病变依次累及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及左主干 ,多为单支病变 ,左主干病变最少 ,冠脉造影不良反应少见。结论 S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冠心病以老年男性为多 ,多累及一支血管。  相似文献   

19.
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分布、严重程度及临床特点。方法4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其心脏超声多普勒分为2组,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LVEF〈0.5)和对照组(LVEF≥0.5),对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临床特点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多支病变、左主干和前降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回旋支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Gensini积分判断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平均年龄和合并糖尿病者在射血分数下降组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的严重病变是造成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基础,左主干和前降支病变更多影响左室收缩功能。高龄和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更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在不同年龄组及在冠状动脉各节段的发生规律。方法应用西门子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检查,对筛查小70例共142个冠状动脉狭窄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中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较高,142个狭窄段分布由高至低依次为前降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回旋支近段、前降支中段、左冠主干、右冠状动脉中段、回旋支远段。结论128层CT冠状动脉CTA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是一种无剖、可靠、有效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作为中老年人冠心病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