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葛文彬 《当代医学》2021,27(10):102-105
目的 分析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输血患者260例,按不同输血方法分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60).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观察组采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比较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输血前后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低于对照组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1 d后CD3、CD4、CD8及NK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发热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患者采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可相应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轻微,有积极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韦庆成 《当代医学》2014,(36):28-29
目的评价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要输血的患者397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199例,采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照组198例,选用常规输血,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热1例(0.50%),过敏1例(0.50%),蛋白尿0(0.00%)例,对照组发热3例(1.52%),过敏2例(1.02%),蛋白尿0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和常规输血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普通红细胞悬液输注的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少白红细胞悬液输注的10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输血治疗期间及输血治疗后2 h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输血治疗期间及输血后2 h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输血相比,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可明显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就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输血的100例病患,基于其输血的先后顺序,随机将100例病患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分别为50例,其中对照组基予以常规的输血检验流程来予以输血治疗。观察组病患则基于常规输血检验流程,对各流程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就两组病患出输性传染病的发生情况与医患纠纷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输血病患中有1例发生输血性传染病,其发生率为2.0%,未发生医患纠纷;对照组输血病患中有7例发生输血性传染病,其发生率为14.0%,有8例发生医患纠纷,其发生率为16.0%,从两组数据来看,观察组输血控制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就P0.05。结论:从本次研究所获结果来看,对于输血病患进行必要的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不仅能够使病患输血治疗效果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使病患输血传染病与医患纠纷发生率得到降低,便于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确保输血的安全和输血病患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HJ1.78mm〗探讨2种输血方式的不良反应、输血疗效和转归差异。 方法选取自体输血腰椎骨折患者(试验组)70例和异体输血腰椎骨折患者(对照组)70例。2组患者均于输血前和输血后第1,3,7天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记录2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输血疗效免疫球蛋白水平、补体水平及转归情况。 结果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呈先延长后缩短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细胞比容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白细胞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血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试验组变化幅度较大,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输血后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水平呈降低趋势,试验组输血后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水平变化不明显,试验组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输血前后补体C3水平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自体输血治疗的输血疗效和术后恢复速度均优于异体输血,自体输血还具有安全、经济、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及病死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大剂量常规输血和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输血患者进行常规输血,观察组输血患者进行去白细胞输血,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剂量输血患者进行去白细胞输血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我院采用传统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期间临床应用的8 876袋血液制品为对照组,另选择2018年7月至12月实施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期间应用8 934袋血液制品为观察组,所有血液制品均与使用者进行1∶1配比。记录2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输血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80%,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为0.27%,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9%,均分别高于观察组的0.30%、0.13%和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可提高成分血制品质量,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利于降低输血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8.
李鑫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250-3251
目的:探讨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在我院手术治疗,预计需要术中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9月1日为分界,之前的患者采用术中开放性输血原则,之后的患者采用术中限制性输血原则,其中开放性输血患者共1638例,限制性输血患者共1641例。比较2组患者实际输血率、人均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A组输血率(7.0%)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人均输血量(3.2±0.6)U显著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15例患者输血,其中11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占9.6%,B组67例患者输血,其中1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占1.5%,2组输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限制性输血能够降低输血率,减少人均输血量,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玉洁 《中外医疗》2013,(30):40-41
目的探讨分析去白细胞输血及常规输血患者在大剂量输血应用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入院需要大剂量的输血的患者132例;分成两组,观察组68例采用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64例选用常规输血。观察比较两组输血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去白细胞输血的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输血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能有效的降低大剂量输血而引起的不良反应,能使患者的脏器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少白红细胞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输血所发生不良反应的回顾、对比和统计,探讨如何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和措施。同时应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与常规输血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输血(对照组)后发热7.15%,少白细胞技术输血(观察组)0.3%;伴有过敏等其他临床症状者,对照组2.85%,观察组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lt;0.01)。结论使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可避免或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使输血抢救危重患者的措施得以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强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血液科2011年6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2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另随机选取我院血液科2011年6月之前收治的135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血不规范发生率为0.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科室的护理安全性,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与实施优质化护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急诊ICU病例各60例,分为两组,A组优质护理组60例,B组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安全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小组护理总体满意度为98.4%,高于急救ICU对照组9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急救护士的综合急救服务能力,可提高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降低危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银萍  章静  刘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285-1287
目的探讨闭环管理模式在妇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自2020年3-8月将闭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妇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中,通过护士自身、质控护士及护士长三级质控、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电话回访等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讨论整改措施、再进行整改措施的落实及措施效果评价、然后再巩固的步骤进行闭环管理,将管理运用前6个月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设为对照组,与管理运用后6个月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妇科其他相关安全敏感指标情况。结果通过闭环管理,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病人身份识别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间非计划性拔管率、给药错误发生率和跌倒坠床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环管理模式运用于妇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中,能有效的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妇科护理安全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杨志宏  姚美玉 《中外医疗》2014,(17):167-168
目的:探讨可追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可追溯管理方法作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该科实施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和服务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和急救物品管理的护理质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09%,观察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3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9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追溯管理可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优化流程的实施成效.方法 应用业务流程重组的管理学理论,对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进行现况分析,全面重设及优化工作流程并组织实施.收集实施流程重组前后1年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投诉、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表扬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人员获患者表扬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护理投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降低(P<0.05).结论 实施输液室流程重组,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优质护理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6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即全面安全风险评估,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针对性指导患者,重视重点时段、重要环节管理,密切观察临床指标,落实护理安全管理。选取2013年1~6月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配合情况及护理人员(n=32)对自身工作情况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配合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时期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时期(P〈0.05)。结论全面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及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elphi法联合层次管理对新生儿危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对新生儿危重症患儿应用常规性护理管理(设为对照组),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对新生儿危重症患儿应用Delphi法联合层次管理(设为观察组),比较Delphi法联合层次管理实施前后危重症新生儿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科护士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病历书写、护理记录、意外风险处理及总护理质量等方面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 0.01)。观察组危重症患儿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而并发症、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对新生儿危重症患儿应用Delphi法联合层次管理将有助于提高患儿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症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质量、泌乳功能、满意度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及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初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初产妇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评分及产妇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10.00%)低于对照组产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初产妇产后24、48 h泌乳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初产妇对分娩的主观满意度为80.00%,高于对照组初产妇对分娩的主观满意度(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围术期重度不适率(40.00%)低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改善产妇产后的泌乳功能,并能够明显改善初产妇对分娩的满意度及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曹樱花  王岩  车媛 《西部医学》2014,(4):528-529
目的探讨弹性排班对ICU患者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排班模式,观察组采用弹性排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SCL-90自评量表评分,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排班有利于实现护理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了护士工作的压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20.
龙芸 《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501-1502
目的探讨输血管理对规范临床输血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月-10月(对照组)及2009年1月-6月(试验组)输血病历各200份,结合输血科登记及回收的资料,对比分析2组病历输血行为规范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在合理用血、输血申请、患者知情同意、输血前传染病筛查、医嘱、输血护理操作程序、不良反应回报及血袋回收等行为均明显较对照组规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行输血管理可以减少临床不规范行为,从而降低医疗风险,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