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撤机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42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达到撤机标准后进行撤机,根据48 h内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22例与失败组20例。分析AECOPD患者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撤机失败的原因。结果:42例AECOPD患者中,20例48 h内撤机失败,发生率47.6%;两组性别、病程、吸烟史、合并脓毒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失败组年龄>60岁、通气时间>5 d、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31分、脑钠肽(BNP)>100 pg/mL、白细胞计数(WBC)<4×109/L、C反应蛋白(CRP)>10 mg/L、降钙素原(PCT)≥0.5 ng/L及血糖≥6.1 mmol/L占比均明显高于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WBC<4×109/L、CRP>10 mg/L和PCT≥0.5 ng/L均不是AECOPD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31分、通气时间>5 d、BNP>100 pg/mL和血糖≥6.1 mmol/L均是AECOPD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31分、通气时间>5 d、BNP>100 pg/mL和血糖≥6.1 mmol/L均是AECOPD患者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符合撤机条件的76例65岁及以上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通过后观察48 h,无需重新行机械通气者纳入撤机成功组,不能通过SBT或通过SBT后48 h内需重新行机械通气者纳入撤机失败组,分析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53例患者纳入撤机成功组,23例纳入撤机失败组。撤机失败组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真菌感染、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14 d、气胸、心力衰竭、糖尿病、冠心病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DS(OR=8.070)、机械通气时间14 d(OR=17.760)、心力衰竭(OR=4.597)、糖尿病(OR=13.937)是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ODS、机械通气时间14 d、心力衰竭、糖尿病是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主要因素,从而指导早期成功撒机.方法 对30例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原因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 30例COPD发生撒机失败的共58例次.其中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24例次(41.4%);感染(原发病控制不力12例次、食管返流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2例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例次)21例次(36.2%);呼吸道管理问题6例次(10.3%);脱机策略不当4例次(6.9%);心理障碍3例次(5.2%).结论 应找出撤机失败原因,行针对性预防及处理,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7例慢性阻塞性肺痰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经口(鼻)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后2hRR、HR、SBP、DBP、SaO2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等的变化。结果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2h后,5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困难好转,口唇发绀及肺啰音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以及监测指标RR、HR、SaO2均有显著改善(P〈0.01),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好转并出院,成功率达83.58%;因肺部感染加重和多器官衰竭死亡6例(8.96%),因病情危重放弃抢救5例(7.46%)。结论熟练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治疗技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 4 6例 ,男 39例 ,女 7例 ,年龄 37~ 84岁。1.2. 机械通气指征 ① 2 7例神志清、感染不很严重、pH在7.2 5~ 7.35之间 ,PaCO2 >4 5mmHg ,呼吸频率 2 5~ 35 /min的患者应用NIPPV。② 19例感染严重、pH <7.2 5 ,PaO2 <4 5mmHg ,呼吸频率 >35 /min或有二氧化碳潴留伴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1.3.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和参数调节 ① 2 7例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采用BIPAP ,IPAP 6~ 12cmH2 O ,EPAP 4~ 6cmH2 O。②19例应用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中 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困难脱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分析,选取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符合脱机条件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观察48 h后无需机械通气患者入选撤机成功组,不能通过SBT或通过SBT 48 h后仍需机械通气治疗者入选撤机失败组。结果:43例入选撤机成功组,29例入选撤机失败组,撤机失败组中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的发生率均高于撤机成功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症(OR=5.87)、心力衰竭(OR=15.76)、MODS(OR=3.62)、糖尿病(OR=6.05)是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蛋白症、心力衰竭、MODS和糖尿病是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军  袁铁英  杨晶 《吉林医学》2008,29(14):1165-116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慢性气流阻塞,病程呈进行性进展为特征,是老年人的多见病,往往因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障碍。机械通气能虽能有效改善COPD急性发作时所致的通气功能障碍,但是,由于COPD患者本身存在不可逆的病理生理改变,故上机时间长,撤机困难,成为目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韦华章  傅帆 《当代医学》2014,(25):32-33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对江西省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7例AE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AECOPD患者入科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54例好转(脱机拔管时间5~31d,平均(14±2.5)d,其中17例脱机拔管再序贯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并发气胸11例、胸外科手术干预治疗5例),好转率80.6%;13例死亡,死亡率19.4%。入科时及转出时血气比较各项生理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ECOPD在常规抗炎、解痉平喘、氧疗、激素的使用无效时机械通气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在提供生命支持的同时,使用不当可产生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采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其病情变化及疗程。结果:ll例病人病情好转并出院。成功率64.7%(1l/17),其余病人因其他并发症死亡。结论:机械通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抢救治疗中非常有效的措施,能增加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2001年7月~2002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56~88岁。经鼻气管插管,通气模式为PC、PSV PEEP或BIPAP。首选高效、广谱抗生素,再根据气管内吸取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更换敏感抗生素。使用肠外、肠内营养各半过渡到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标准化流程撤机智能软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入住我院EICU的68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智能软件使用时间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将2018年6—12月根据医生经验主导撤机的3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将2019年1—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脱机失败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脱机失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可明显缩短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和脱机失败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动态观察其通气前及通气后2、6、24、72小时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动脉血气(ABG)、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呼吸困难评分和呼吸浅快指数(RSBI)的变化。结果BiPAP通气治疗2小时后明显改善动脉血气,降低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减少辅助呼吸肌参与,通气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好转(P<0.05)。结论Bi-PAP无创通气能迅速缓解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肌疲劳,改善氧合,从而避免气管插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 合并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NPPV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NPPV治疗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5例,按治疗转归分为NPPV治疗成功组和NPPV治疗失败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生理生化指标、动脉血气、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以及治疗过程中NPPV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治疗2 h后的动脉血气(pH、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失败组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NPPV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功组,而GCS评分明显低于成功组(均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②两组患者NPPV治疗前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通气治疗2 h后,成功组的动脉血pH值明显高于失败组,而PaCO2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治疗前和治疗2 h后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失败组治疗前和治疗2 h后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APACHEⅡ评分、低GCS评分、治疗2 h后动脉血气改善不佳和治疗过程中出现NPPV的并发症是AECOPD患者NPPV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AECOPD患者NPPV治疗失败的可能性较大,应尽早考虑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符合条件的AECOPD合并有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结果及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每搏量(SV)、每分钟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BNP、动脉血氧分压(Pa O2)、p H值水平都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急性心衰疗效好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6.
陈瑜  任卓超 《浙江医学》2008,30(5):439-441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常规联合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H、PaCO2、PaO2)的变化及气管插管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2h后动脉血pH、PaO2、PaCO2分别为7.30±0.05、(71.5±8.3)mmHg、(68.6±5.2)mmHg;治疗72h分别为7.39±0.02、(80.4 ±7.8)mmHg、(51.4±6.3)mmHg.对照组患者治疗2h后动脉血气pH、PaCO2、PaO2分别为7.26±0.03、(65.4±6.8)mmHg、(74.6±6.2)mmHg;治疗72h后动脉血气pH、PaCO2、PaO2分别为7.32±0.02、(69.6±6.7)mmHg、(63.9±5.5)mmHg.两组患者治疗2、72h后血气分析pH、PaCO2、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的气管插管率(28%)明显高于治疗组(4%)(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优点是纠正缺氧,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减少气管插管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拔管和晚拔管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呼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呼吸监护病房 32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于肺部感染控制后 (表现为痰液量减少 ,体温下降 ,白细胞计数降低 ,X线胸片上支气管 -肺部感染影消退 )即拔管 (早拔管组 ) ,另一组使用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进行撤机的传统方法拔管 (晚拔管组 )。两组插管前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血气分析结果均类似。观察两组的临床经过、预后。结果 :好转出院率早拔管组高于晚拔管组 (70 .6 %vs4 6 .7% ,P <0 .0 1) ,死亡率早拔管组低于晚拔管组 (2 9.4 %vs5 3.3% ,P <0 .0 1) ,气管切开率早拔管组低于晚拔管组 (11.8%vs80 .0 % ,P <0 .0 1)。结论 :早期拔管的方法 ,病人耐受性好 ,撤机成功率高 ,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