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GWG)对妊娠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 932例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女在孕24~28周常规行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完整记录年龄、孕前体质量及分娩前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按孕前BMI分为偏瘦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4组孕妇在不同GWG情况下GDM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GDM发病率依次为1.2%、3.3%、10.5%及33.3%(<0.05)。GWG超出IOM推荐范围的孕妇,GDM发病率增加(<0.05);在同一孕前BMI组别内,GWG超标亚组GDM发生率高于未超标亚组,但仅在孕前超重、肥胖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孕前BMI是GDM很强的风险预测因子,超出推荐范围的GWG增加GDM风险,这种风险的增加在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妇女中尤其显著,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度是GDM重要的协同风险因子。在孕前体质量基础上合理的管理GWG是防治GDM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以900例具有完整产科资料的妊娠女性作为受试对象,依据孕前的体质量指数(BMI)的不同将孕妇分为消瘦组(BMI<20 kg/m2)、正常组(20 kg/m2≤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依据孕期体质量增加的不同,将孕妇分为:<15 kg组、15~20 kg组和>20 kg组.观察孕前不同BMI和体质量增加的不同程度对产妇最终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3组孕妇顺产率依次降低,剖宫产率依次升高(P<0.01).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升高,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均呈升高趋势(P<0.01).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检出率依次升高(P<0.01);肥胖组孕妇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逐渐升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出血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结论:孕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多可提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发病风险,亦可显著增加剖宫产率、巨大胎儿率、不良妊娠结局如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孕前体质量指数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孕妇纳入研究,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分为BMI>25的肥胖组和BMI≤25的正常组,根据孕期增重情况分为A组(增重≤10kg)、B组(增重10~15kg)、C组(增重15~20kg)、D组(增重20~25kg)、E组(增重>25kg),观察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产后负面情绪。结果:肥胖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HAMA评分、HAMD评分、NRS评分、早产儿及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D组、E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HAMA评分、HAMD评分、NRS评分、早产儿及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和C组。结论:合适的孕前体质量指数和孕期增重有助于提高顺产率,降低早产儿、巨大儿发生率,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孕妇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出生身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收治的400例足月单胎产妇,回顾性记录其身高、孕前体质量和孕晚期体质量,并记录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和出生身长,分析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身长和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 孕期增重超标组巨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增重正常组(x2 =9.320,P<0.01),该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也显著高于增重正常组(F=48.572,P<0.01),而新生儿出生身长则没有显著变化(F=3.541,P>0.05).与增重正常组相比,孕期增重不足组的巨大儿发生率(x2 =0.072,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F=0.02,P>0.05)和新生儿出生身长(F=1.052,P>0.05)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存在重要影响,孕妇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控制孕期增重,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选取2 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MI分组,比较孕前及不同孕期各组GDM的发生率.结果:孕前及孕早期超重及肥胖组孕妇GDM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消瘦组(P<0.01),孕中期肥胖组GDM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孕晚期各BMI组孕妇GDM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及孕早、中期超重及肥胖均导致GDM发生率增加;孕晚期BMI对GDM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可能与孕晚期低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样本量相对不足及医疗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及非GDM孕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及孕期血脂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12?650名孕妇,按照孕妇是否有GDM分为GDM组(2381例)和非GDM组(10?269例),再根据孕前BMI、孕期增重分亚组。各组间比较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GDM和非GDM孕妇中,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多均是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初次剖宫产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或P<0.05),孕期增重过多亦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孕中期甘油三酯水平与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初次剖宫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独立相关(均P<0.01)。结论:控制孕期增重可以减少大于胎龄儿发生率,但孕期增重过少可能导致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孕前控制BMI在正常范围可以有效减少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及初次剖宫产的发生率;非GDM孕妇孕中期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多个不良妊娠结局相关,需要积极的饮食指导或干预。  相似文献   

7.
王立娟  陈丽  李晓雯  杨亚莉 《海南医学》2022,(20):2650-2652
目的 研究孕期体质量管理配合饮食运动指导对孕期增重及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全程产检并分娩的160例孕妇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孕妇孕期接受常规营养指导干预,观察组孕妇孕期接受体质量管理配合饮食运动指导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孕期增重情况、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妊娠结局及胎儿出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孕期增重目标达成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和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11.25%、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5%、1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孕妇的早产、胎膜早破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出生体质量为(3.18±0.52) k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4±0.64)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胎儿娩出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总增重、孕中晚期增重速度的现状及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收集了部分于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正常产检并分娩的孕妇进行前瞻性纵向研究.结果 ①孕中晚期增重速度及孕期总增重超出IOM标准组大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低于IOM标准组.②孕中期增重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r=0.439,P< 0.001)呈正相关.孕晚期增重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r=0.224,P<0.001)呈正相关.结论 孕中晚期增重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建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加强孕妇孕期营养知识的宣教及孕期体重的监测及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婴儿母亲,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母亲的一般情况、孕期增重及子代出生体重、身长等情况.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12.3%(199例),孕期增重过高的检出率为52.1%(842例).超重/肥胖组其子代出生体重、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均较高(P<0.05),而子代的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以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均在孕期增重过高组,增重适宜组和增重不足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控制了母亲年龄等因素后,孕前超重/肥胖增加了巨大儿(OR=1.7, 95% CI:1.2~2.6)、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5)的发生风险,孕期增重过高则增加了巨大儿(OR=1.7,95% CI:1.2~2.5)、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4)的发生风险.而孕期增重不足能增加低体重儿(OR=2.2,95% CI:1.1~4.4)、小于胎龄儿(OR=2.0,95% CI:1.2~3.4)的发生风险.结论 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均与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孕期增重不足与低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孕期保健应该加强对孕妇体重的监测,防止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俞巧稚  张文颖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55-1056,1059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 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前、孕早期体质量超重组及肥胖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组与消瘦组(P<0.01)。孕中、晚期肥胖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最高,而正常组或消瘦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前及孕期各阶段BMI均与巨大儿的发病率正相关。严格监测孕妇BMI,控制体质量增长在正常范围,有利于防止巨大儿的发生和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1.
桑琳  李兰  鲁大伟  杜世华 《安徽医学》2019,40(7):733-737
目的研究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孕期体质量增加(GWG)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34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 <18. 5 kg/m~2,50例)、正常体质量组(18. 5 kg/m~2≤BMI <25. 0 kg/m~2,260例)与超重肥胖组(BMI≥25. 0 kg/m~2,39例);根据孕期GWG不同,分为GWG过少组(41例)、GWG适宜组(133例)、GWG过多组(175例)。比较各组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孕前超重肥胖组产妇剖宫产率、GDM、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孕前低体质量组产妇贫血、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少、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多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多、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少组产妇GDM、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科医师和产妇都要重视孕前BMI与孕期GWG异常对母婴的影响,临床应严格调控孕前BMI及孕期GWG在适宜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体质量增加与孕前体质量指数对产科结局的影响,以期指导合理的孕期增重。方法回顾性分析3 190例足月单胎活产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孕前体质量指数将孕妇分为低体质量组、标准组、超重组,再按照妊娠体质量增加情况分为低标组、达标组、超标组,对组间相关临床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和妊娠体质量增加量对产科结局的影响。结果标准体质量指数的孕妇占68.5%,超重组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巨大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率、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均高于低体质量组和标准组;超标组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巨大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低标组和达标组;低标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达标组和超标组(P < 0.05)。结论孕前体质量指数过大和妊娠体质量增加过多可对产科结局造成负面影响。应指导育龄妇女保持正常的孕前体质量和合理的孕期增重,从而改善不良产科结局。  相似文献   

13.
刘晓丹  徐静 《海南医学》2016,(19):3185-3187
目的:探讨孕前空腹血糖(FPG)及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糖尿病的预测价值,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行孕前健康体检并在妊娠后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385例孕妇,均于孕24~28周行糖耐量试验(OGTT)。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与GDM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孕前FPD及BMI对GDM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385例孕妇中73例发生GDM,发生率为18.96%。根据孕妇是否发生GDM将其分为GDM组及对照组,GDM组孕妇的年龄、孕前FPG、BMI、收缩压及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前FPG、孕前BMI及糖尿病家族史是孕妇发生GDM的危险因素。对孕前FPG及BMI的预测价值分析显示:FPG为4.6~4.8 mmol/L时灵敏度为67.12%,特异度为63.46%;BMI值为23.0~25.0 kg/m2时其预测灵敏度为58.90%,特异度为59.62%。孕前FPG和BMI预测GDM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4、0.627(P<0.05)。结论孕前FPD及BMI对预测GDM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537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妇年龄分为低龄组144人,适龄组289人,大龄组80人,高龄组24人;按孕妇孕前BMl分为肥胖组9人,过重组44人、标准组416人,过轻组68人。分别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巨大儿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低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高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龄组、大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明显高于低龄组(P〈0.01)。孕前过重组和肥胖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标准组(P〈0.01),孕前过轻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亦明显低于孕前标准组(P〈0.01)。结论:孕妇年龄、孕前BMI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赵明  李光辉 《北京医学》2015,37(7):629-632
目的 探讨妊娠中晚期体重增长速度与孕期总增重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妇临床资料,记录年龄、分娩孕周、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孕期体重监测数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等资料.对资料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孕妇妊娠中期增重速度[(0.68±0.26) kg/周]大于妊娠晚期增重速度[(0.52±0.25)kg/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中期增重速度与孕期总增重(r=0.446,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r=0.123,P< 0.01)皆呈正相关;而妊娠晚期增重速度只与孕期总增重呈正相关(r=0.560,P< 0.01),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则无显著相关性(r=-0.025,P>0.05);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组孕妇的孕前BMI[(22.3±2.9) kg/m2 vs.(20.8±2.8) kg/m2]、孕期总增重[(18.5±4.3)kg vs.(16.6±4.6)kg]和妊娠中期增重速度[(0.74±0.26)kg/周vs.(0.67±0.26)kg/周]相比,巨大儿组皆高于正常体重儿组,P值均<0.01;而2组的妊娠晚期增重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不同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可能不同,妊娠中期增重速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大于妊娠晚期增重速度.  相似文献   

16.
李晓红  彭艳  张靖域  丁桂凤 《海南医学》2016,(19):3179-3181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在我院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80例,根据妊娠前体质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其中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3者为正常组(50例),23~25者为超重组(82例),25以上者为肥胖组(48例),比较并分析三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正常组孕妇剖宫产率和产钳助产率分别为30.00%(15/50)、2.00%(1/50),其剖宫产率较超重组的45.12%(37/82)和肥胖组的56.25%(27/48)明显降低,产钳助产率也低于肥胖组的12.50%(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超重组的6.10%(5/82)相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超重组子痫前期发病率分别为10.00%(5/50)、9.76%(8/82),均较肥胖组的20.83%(10/48)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产妇的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3.41%(11/82)、10.98%(9/82)、23.17%(19/82),肥胖组为31.25%(15/48)、18.75%(9/48)、22.92%(11/48),正常组为8.00%(4/50)、6.00%(3/50)、8.00%(4/50),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产妇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发生率为12.00%(6/50)、10.00%(5/50),超重组为13.41%(11/82)、12.20%(10/82),肥胖组为14.58%(7/48)、16.67%(8/48),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超重和肥胖均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孕前将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