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纳美芬联合甲氯芬酯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肿瘤根治手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妇科肿瘤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A组静脉滴注甲氯芬酯0.25g,B组静脉注射纳美芬0.25μg/kg,C组为联合使用纳美芬0.25μg/kg和甲氯芬酯0.25g。分别于术后0、5、10、20、30、60min记录各组MAP、HR、SpO2。记录各组术后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后1h内恶心、呕吐、伤口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在睁眼时间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上,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较,C组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AP、HR、SpO2及术后恶心、呕吐、伤口疼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美芬和甲氯芬酯联合使用可缩短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妇科肿瘤手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盐酸纳美芬用于颅脑手术全身麻醉催醒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8例全身麻醉下行颅脑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n=44)手术后给予0.2 ug/kg盐酸纳美芬静脉滴注催醒。对照组患者(n=44)手术后给予1 m L 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在给予盐酸纳美芬和0.9%氯化钠溶液后的催醒时间和5 min、10 min、20 min和30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昏迷量表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催醒时间为(12.67±5.01)min,对照组患者平均催醒为(17.21±4.75)min,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昏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无太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用于颅脑手术全身麻醉催醒效果显著,可减少昏睡时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以HPLC法测定盐酸2纳美芬注射液中酸纳曲酮和双纳美芬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钻石色谱柱:(250mmx4.6mm,,5μm)柱,以磷酸缓冲液(2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流速1.0ml.mol-1.结果 以上表达式说明酸纳曲酮在21一12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以上表达式说明酸纳曲酮在0.1-1.5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取供试品溶液,先后进行4次测定,期间分别为0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24小时.结果 测得盐酸纳曲酮和双纳美芬峰面积的RSD =0.17%,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6h内稳定.结论 HPLC法测定盐酸那美分注射液中盐酸纳曲酮以及爽那美分的含量,具有操作简便,方法可靠,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纳美芬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6,37(2):241-244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纳美芬对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结束后分别使用托烷司琼+舒芬太尼+地佐辛(T组)以及纳美芬+舒芬太尼+地佐辛(N组)的静脉自控镇痛泵。在术后48 h内不同时点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有效按压次数。结果 镇痛效果:术后纳美芬组的VAS镇痛评分低于托烷司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美芬组的有效按压次数低于托烷司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纳美芬组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均低于托烷司琼组,但只有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小剂量的纳美芬较托烷司琼可以增强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的镇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术后镇痛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后使用盐酸纳美芬(辽宁海思科)拮抗阿片药物,让患者早苏醒并对其进行神经功能的判断,能够较早地发现一些可能因介入治疗造成的并发症,这样可以及早处理,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来观察盐酸纳美芬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全麻行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患者90例,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35~6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将其随机分为2组,在介入手术结束后患者无自主呼吸,呼之不应或有自主呼吸但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慢于12次/min,SpO2不能保持在90%以上者。新斯的明(0.02 mg/kg)和阿托品(0.01 mg/kg)拮抗肌松,N组给予盐酸纳美芬0.25μg/kg静注,5 min后如未达到预期效果可再次追加纳美芬,累积剂量小于1μg/kg。达拔管指征拔除气管导管,并在麻醉恢复室观察30min。NN组除不静注纳美芬外,其余同前。观察:本实验监测并记录基础值、手术结束后(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的HR、MAP、SpO2,并观察意识觉醒及拔管时间、拔管后Ramsay评分、术后躁动、恶心呕吐、患者清醒5 min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结果 N组意识恢复时间为(5.6±1.7)min、拔管时间为(8.2±2.3)min、拔管后Ramsay评分为(2.4±0.8)分,NN组意识恢复时间为(11.2±2.1)min、拔管时间为(13.4±3.6)min、拔管后Ramsay评分为(13.4±3.6)分;N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Ramsay评分较NN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纳美芬在神经外科介入手术后拮抗阿片药物效果确切且对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7.
熊建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7):552-553
颅脑损伤是一种神经外科多发病和常见病,急性颅脑损伤变化迅速,病情危重,来势凶猛,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笔者应用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7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行盐酸纳美芬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重症科室于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30例.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性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儿加行盐酸纳美芬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水肿以及肺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盐酸纳美芬药物应用于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0.
盐酸纳美芬治疗颅脑创伤性休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乐萌)在颅脑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6例颅脑创伤性休克病人,随机分盐酸纳美芬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原发病治疗及常规抗休克治疗,盐酸纳美芬组除给予原发病治疗及常规抗休克治疗,另给予盐酸纳美芬。观察临床疗效,监测血流动力学、细胞因子及静脉血乳酸等的变化。结果:盐酸纳美芬在颅脑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纳美芬作为全新一代特异性k受体拮抗剂,神经保护作用更强更持久,可显著提高颅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于不同时间点应用对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并探讨其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8例需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于手术结束时刻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2组均于手术结束时衔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0.8 μg/(kg·d)+昂丹司琼16 mg+地佐辛10 mg+生理盐水配置成100 ml,设置速度为2 ml/h,自控15 min,2 ml/次。比较2组手术结束时刻、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记录2组术后不同时刻视觉模拟评分(VAS)水平及术后24 h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总量;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于手术结束时刻、术后24 h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24 h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麻醉前应用降低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3):377-379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术后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R)患者应激反应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实施THR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于手术结束后立即连接自控镇痛泵,观察组以盐酸氢吗啡酮,对照组以舒芬太尼进行自控镇痛。两组于术前、术后12、24h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糖(BG)、皮质醇(Cor),酶联免疫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于术前、术后24h、术后72h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BV)和全血还原黏度(RWBV)。结果:术后12、24h观察组Cor、NE水平和对照组BG、Cor、NE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对照组各时间点明显高于观察组;术后24、72h两组PV、BV(低切、中切、高切)、RWBV(低切、中切、高切)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对照组各时间点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盐酸氢吗啡酮用于老年THR患者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稳定血液流变学,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吉林医学》2019,(9)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HM)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对认知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老年择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盐酸氢吗啡酮组(HM组)。两组患者全身麻醉使用相同的麻醉药物,SF组使用舒芬太尼,HM组使用氢吗啡酮进行术后镇痛。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的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术后镇痛不良反应、镇痛不全补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不同时间点,HM组MMSE评分均高于SF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SF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与SF组比较,恶心、呕吐、嗜睡、镇痛不全在HM组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能改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手术后患者免疫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Enteral immune nutrition,EI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EN组),分别于术后第2~8d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1d、术后第2d和第9d分别检测IgG、IgA、IgM、CD4+、CD8+、CD4+/CD8+、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并统计住院天数及用药期间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d两组的免疫指标均较术前1d有所降低,术后第9d肠内免疫营养组IgG、CD4+、CD4+/CD8+的表达较常规肠内营养组显著回升(P〈0.05)。两组在住院天数和感染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肠内免疫营养组较常规肠内营养组能更加有效地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手术后患者免疫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Enteral immune nutrition,EI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EN组),分别于术后第2~8d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1d、术后第2d和第9d分别检测IgG、IgA、IgM、CD4+、CD8+、CD4+/CD8+、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并统计住院天数及用药期间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d两组的免疫指标均较术前1d有所降低,术后第9d肠内免疫营养组IgG、CD4+、CD4+/CD8+的表达较常规肠内营养组显著回升(P<0.05).两组在住院天数和感染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组较常规肠内营养组能更加有效地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和(或)骨量减少在老年胃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寻找老年胃癌患者发生严重骨密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为胃癌、行股骨及腰椎骨密度(BMD)检测的35例老年患者,并与同期住院、无胃癌等恶性肿瘤病史、行BMD检测的35例老年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胃癌患者股骨及腰椎骨的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MD与患胃癌年限呈显著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可引起老年人骨量减少,提示在治疗胃癌的同时应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联合吗啡术后静脉镇痛对胃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联合吗啡镇痛组(PM组,n=20)和吗啡镇痛组(M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麻醉方法.术毕分别用帕瑞昔布联合吗啡和单纯吗啡行静脉术后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评分评价镇痛效果,并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 h及术后48 h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及NK细胞(CD16+、CD56+/CD45+)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12-115
目的 探讨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高龄患者围术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ASA 分级Ⅱ~Ⅲ级高龄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B 组、C 组、D 组,每组各20 例。分别给予0.4 mg/kg、0.5 mg/kg、0.6 mg/kg、0.7 mg/kg 地佐辛进行术后镇痛,评估术后1、2、6、12、24、48 h 患者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镇静效果(Ramsay 评分法)及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评价不同剂量的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高龄患者围术期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C 组术后患者不同时间段VAS 疼痛评分低于A 组、B 组、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1、2、6 h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24、48 h Ramay 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肝功能指标ALT、AST优于A 组、B 组、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术后镇痛应用0.6 mg/kg地佐辛对围术期肝功能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小剂量纳美芬对二次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孕足月产妇,随机分为3组(n=30),术后镇痛泵配方分别为:B组:布托啡诺0.15 mg/kg;BN1组:布托啡诺0.15 mg/kg+纳美芬0.25 μg/kg;BN2组:布托啡诺0.15 mg/kg+纳美芬0.5 μg/kg。各组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记录术中用药以及液体出入量,术后2 h、6 h、24 h、44 h的切口痛和宫缩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镇痛泵追加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BN2组术后各时间点宫缩痛VAS评分均比B组降低明显(P<0.05);BN2组嗜睡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减少(P<0.05);BN1组术后各时间点宫缩痛VAS评分和嗜睡的不良反应均介于B组与BN2组之间,但与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切口痛VAS评分、镇痛泵追加次数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 μg/kg的纳美芬联合布托啡诺可以减轻布托啡诺嗜睡,还可以增强对宫缩痛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