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武  夏群  徐家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8):913-916,919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调控方法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日龄3 d以内的84例早产儿按体重分为<1 500 g组(30例)和≥1 500 g组(54例).2组早产儿入院后即刻用血糖仪测定全血血糖,然后给予葡萄糖静脉输注,速度设定为6 mg·kg-1·min-1,根据全血血糖监测情况及时调整葡萄糖输液速度,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分析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院初始发生低血糖11例(13.1%),其中体重<1 500 g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6.7%,明显高于体重≥1 500 g组的5.6%(P<0.05).输糖后发生高血糖41例(48.8%),其中体重<1 500 g组高血糖发生率为73.3%,明显高于体重≥1 500 g组的35.2%(P<0.01).41例高血糖中除2例持续性高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外,余39例均通过减慢葡萄糖输液速度得到控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1 500 g(P<0.05)、窒息(P<0.01)、缺氧性脑损伤(P<0.01)和颅内出血(P<0.05)为早产儿高血糖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第1周易发生血糖紊乱,高血糖较低血糖更加常见.多数早产儿高血糖通过减慢葡萄糖输液速度可以得到控制.体重<1 500 g、窒息、缺氧性脑损伤、颅内出血是早产儿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确诊新生儿低血糖102例,其中早产儿为17.4%,低出生体重儿为17.2%,巨大儿为27.7%,均显著高于足月正常体重儿的2.2%.新生儿窒息易引起低血糖.在低血糖治疗时,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较足月正常体重儿更易发生一过性高血糖.结论 对凡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窒息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应减慢葡萄糖输注速度或给5%葡萄糖液,以避免发生高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865例新生儿于入院时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捡出低血糖83例,总发生率为9.60%,其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25例(30.1 2%),窒息19例(22.89%),感染17例(20.48%),黄疸7例(8.43%),母亲患糖尿病4例(4.82%),喂养困难3例(3.61%),红细胞增多症2例(2.41%),肺透明膜病1例(1.20%),母亲合并妊高征5例(6.02%).早产儿与足月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与正常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凡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窒息及感染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因减慢葡萄糖输注速度或给予5%葡萄糖液,以避免发生高血糖.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及皮质醇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及影响血糖变化的高危因素。方法:163例早产儿进行血糖及皮质醇监测,并以8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分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早产儿胎龄、日龄、静脉输葡萄糖、危重度、血皮质醇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发生血糖异常均高于对照组(P<0.05),一般早产儿组以低血糖为主,发生率37.04%,危重早产儿组以高血糖多见,发生率41.46%。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高血糖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一般早产儿组早期皮质醇水平低于足月新生儿组,而危重早产儿组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组,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析表明,胎龄、日龄、未静脉输糖是影响早产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而危重度、静脉输糖、皮质醇水平是影响高血糖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血糖紊乱发生率高,危重疾病能激发早产儿应激反应,早产儿血糖紊乱有一定特点及高危因素。加强早产儿血糖监测,并给予合理输液、输糖管理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血糖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865例新生儿于入院时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捡出低血糖83例,总发生率为9.60%,其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25例(30.1 2%),窒息19例(22.89%),感染17例(20.48%),黄疸7例(8.43%),母亲患糖尿病4例(4.82%),喂养困难3例(3.61%),红细胞增多症2例(2.41%),肺透明膜病1例(1.20%),母亲合并妊高征5例(6.02%).早产儿与足月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与正常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凡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窒息及感染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因减慢葡萄糖输注速度或给予5%葡萄糖液,以避免发生高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量血糖仪监测早产儿、新生儿危重症的血糖变化。方法对98例早产儿、新生儿危重症 给予微量血糖仪监测血糖,微量血糖仪测定异常者抽静脉血糖对照,并对高血糖、低血糖者采取相应措施。 结果高血糖发生率24.4%,其中早产儿10.7%,新生儿危重症34.61%,低血糖发生率13.26%,其中早产儿 14.2%,新生儿危重症9.6%,入院时已静滴葡萄糖者高血糖发生率58.23%,低血糖发生率8.33%,未静滴葡 萄糖者高血糖发生率19.76%,低血糖发生率15.11%,微量血糖仪测定异常者与静脉血糖测定比较无显著差 异。结论微量血糖仪监测早产儿、新生儿危重症血糖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危新生儿的血糖状况,以便及早发现血糖异常并及早治疗。方法:对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于生后1h内监测血糖,低血糖者及早喂养或静脉补糖纠正;高血糖者调节输糖速度控制血糖。结果:1162例高危新生儿生后1h发生低血糖171例,发生率为14.7%;发生高血糖30例,发生率为2.6%。低血糖中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围产期轻度窒息缺氧新生儿、剖宫产儿发生率高,其发生率分别为17.3%、18.9%、24.0%、35.8%、17.7%。结论:尽早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并对血糖异常者及时处理,可以减少或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艳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3):693-695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提高对低血糖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3例诊断明确的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出生低体重、窒息、感染、母亲糖尿病、巨大儿是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隐匿,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结论凡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儿、窒息及感染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应减慢葡萄糖输注速度,以避免发生高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围生期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低体重儿5例,足月小样儿6例,羊水少、胎膜早破及Ⅱ混浊11例,巨大儿8例。合并窒息的有10例。结论对凡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窒息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应减慢葡萄糖输注速度或给5%葡萄糖液,以避免发生高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及影响血糖变化的高危因素。方法:163例早产儿进行血糖及皮质醇监测.并以8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分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早产儿胎龄、日龄、静脉输葡萄糖、危重度、血皮质醇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发生血糖异常均高于对照组(P〈0.05),一般早产儿组以低血糖为主.发生率37.04%.危重早产儿组以高血糖多见,发生率41,46%。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高血糖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一般早产儿组早期皮质醇水平低于足月新生儿组,而危重早产儿组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组.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析表明,胎龄、日龄、未静脉输糖是影响早产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而危重度、静脉输糖、皮质醇水平是影响高血糖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血糖紊乱发生率高,危重疾病能激发早产儿应激反应,早产儿血糖紊乱有一定特点及高危因素。加强早产儿血糖监测,并给予合理输液、输糖管理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血糖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紊乱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微量法对92例早产儿进行连续血糖监测。结果血糖持续正常28例(30.5%),异常64例(69.5%);胎龄〈31周的早产儿(10.7%)无一例血糖持续正常;8例低体重早产儿(1200—1500g)空腹血糖全部异常;高低血糖交替发生18例(19.6%);恢复正常血糖水平时问平均4.5d,最长达45d;重度窒息组全部异常,其中8例为高血糖,3例高血糖持续不能纠正死亡。结论低出生体重、胎龄、1分钟Apgar评分是早产儿发生血糖紊乱的高危因素,胎龄越小、体重越低、1分钟Apgar评分越低血糖紊乱发生率越高。持续高血糖不能纠正往往预示病情危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7月~2015年7月入住本院的34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血糖浓度进行分组,将血糖浓度<2.2 mmol/L为低血糖组,其中新生儿低血糖组32例,正常新生儿组308例。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低血糖新生儿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正常新生儿组与低血糖新生儿组在新生儿出生情况(出生体重、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围生期情况(母亲年龄、妊高症)及新生儿合并症(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窒息、先心病、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甲减)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新生儿出生情况(出生体重、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围生期情况(母亲年龄、妊高症)、新生儿合并症(新生儿窒息、先心病、高胆红素血症)。结论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年龄、妊高症、新生儿窒息、先心病、高胆红素血症,控制这些因素为有效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蔡琳  李晓东  张升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2):2744-2745,2748
目的:探讨我院NICU住院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常规监测所有住院新生儿出生头3d的血糖水平,尤其是对初次检测呈异常血糖水平者每天监测血糖,直至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并稳定。结果:1 581例住院新生儿中检出低血糖83例,发病率为5.2%。低血糖在早产儿、足月儿、过期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9.4%、2.0%、0%;在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7.3%、8.5%、8.6%、3.0%、5.7%;在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4%、8.8%、7.8%;在重度窒息儿、轻度窒息儿和无窒息儿的发生率分别为33.3%、8.9%、5.0%。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窒息是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对这些新生儿应严密监测血糖,且对新生儿实行早开奶,以预防及早期发现低血糖,及时治疗,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出现,防止对新生儿造成危害,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以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监测并分析广东省潮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存在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结果:250例高危因素新生儿中140例出现低血糖症状,其中12例(8.6%)患儿的母亲有糖尿病史,26例(18.6%)患儿喂养困难,34例(24.3%)患儿存在围生期窒息,18例(12.9%)患儿感染硬肿症或败血症,28例(20%)患儿为早产儿,24例(17.1%)患儿为足月小样儿。140例患有低血糖的新生儿中有10例出现青紫症状、26例出现嗜睡症状、11例出现抽搐症状、15例出现呼吸暂停症状、8例出现吸吮力差症状、70例为无症状型低血糖。结论:常规检测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以及早发现和治疗,从而减少、避免低血糖对新生儿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邱洁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58-160
目的 探讨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为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 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共出生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41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足月正常体重新生儿4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及孕母妊娠期情况与低血糖发生率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血糖变化.结果 82例新生儿中共有23例患有低血糖,经过治疗后在6h至3d内均恢复至正常血糖水平.在出生后48 h内实验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19例、46.3%)明显高于对照组(4例、9.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足月顺娩21例中发生低血糖4例(19.0%),剖宫产20例中发生低血糖15例(75%);新生儿窒息10例,其中出现低血糖8例(80%)、非窒息31例发生低血糖11例(35.4%);孕母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共17例发生低血糖11例(64.7%),健康孕母24例发生低血糖8例(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新生儿低血糖与窒息、剖宫产、孕母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因素呈正相关.结论 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病与分娩方式、新生儿是否窒息及孕母妊娠期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定期监测微量血糖值,可为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及治疗提供及时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98例早中期早产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早期早产危险因素及早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198例分娩孕龄28~33 6周的早中期早产活产孕妇和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孕龄28~3l 6周的早期早产活产组90例,早产儿99例;孕龄32~33 6周的中型早产活产组108例,早产儿122例(出生致死性缺陷除外),进行早产原因及新生儿结局对比分析。结果早产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早期早产组规律产检率、妊娠期体质量增加均明显低于中型早产组(P<0.05);早期早产组剖宫产率、住院天数较中型早产组明显增加(P<0.05)。早期早产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低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率、NICU住院日、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或长于中型早产组(P<0.05)。结论早期早产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早期早产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孕妇规律产检及孕期均衡营养、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或过少对减少早期早产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峰 《医学综述》2013,(19):3604-3606
目的 讨论引发非糖尿病母亲所分娩的低血糖新生儿的因素.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在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治疗的170例低血糖患儿作为低血糖组,另选择同期出生的血糖正常的新生儿17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低血糖组中的日龄、出生体质量和小于胎龄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的母亲年龄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以肺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新生儿窒息为主要合并症.进一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龄、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母亲年龄、先天性心脏病、高胆红素血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存在引起低血糖疾病因素的患儿要加强监测,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77例新生儿湿肺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伟玲  杜立中 《浙江医学》2011,33(7):1040-104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湿肺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相关危险因素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新生儿湿肺的临床资料,对其产科因素、出生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是否使用机械通气或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将患儿分为重病组及轻病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结果 在 177例新生儿湿肺患儿中,剖宫产占93.2%,男性患儿占74.6%,妊娠期存在并发症的占48.6%.重病组与轻病组在妊娠期并发症、胎龄、患儿出生体重、患儿气急、24h内及24~48h内最大呼吸频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剖宫产、男性患儿、早产儿、围生期窒息可能是新生儿湿肺的危险因素,其中妊娠期存在并发症、早产儿、出生体重低可能是患儿病情严重(需行辅助通气治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早产儿568例,对其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情况以及其高危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22.2%,在胎龄方面,胎龄 < 28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在体质量方面,出生体质量 < 1.0 kg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败血症、低氧血症、机械通气、先兆早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酸中毒、窒息史、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胎龄以及出生时体质量均对脑白质损伤存在明显影响(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低、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脑白质损伤的概率越高,且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