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 CD5阳性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9例 CD5阳性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采用 Kaplan-Meier 法估算患者的生存时间,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9例 CD5阳性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患者1、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483%、255%,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个月。全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6%、449%、318%,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 Ann Arbor 分期、LDH 水平、IPI评分、结外受累范围、病理分型、利妥昔单抗的使用与否对总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P <005)。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为 Ann Arbor 分期、病理类型及利妥昔单抗的使用与否。结论 CD5表达是 DLBCL 的不良预后因素,病理类型、Ann Arbor 分期及利妥昔单抗的使用是 CD5阳性 DLBCL 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T-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2年04月至2022年04月收治的30例PT-DLBC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1%、76.8%、66.3%;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9.7%、62.6%、62.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IPI评分、LDH水平、Hb水平、综合治疗模式、近期疗效与患者总生存均有关(P<0.05);年龄、IPI评分、Hb水平、综合治疗模式、是否联合利妥昔单抗、近期疗效与患者无进展生存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联合利妥昔单抗是影响PT-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T-DLBCL属罕见的侵袭性结外淋巴瘤,复发率较高,是否联合利妥昔单抗是影响PT-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WR-DLBCL)接受CHOP为主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2006-2018年间收治137例确诊为WR-DLBCL患者,其中Ⅰ期22例,Ⅱ期115例。全组接受了CHOP类为主方案化疗,其中62例使用了利妥昔单抗,87例接受了累及野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RF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5年OS、PFS、LRRFS分别为78.6%、69.5%、83.2%,综合治疗组分别为87.5%、80.2%、90.9%,单纯化疗组分别为64.2%、53.6%、72.9%。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大肿块、利妥昔单抗、化疗周期及综合治疗是影响OS、PFS因素;乳酸脱氢酶、大肿块、综合治疗是影响LRRFS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综合治疗模式、利妥昔单抗是影响OS因素,LDH、综合治疗模式是影响PFS因素,LDH是影响LRRFS因素。结论 早期WR-BLBCL预后良好,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时代,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方式仍然是早期WR-BLBCL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WR-DLBCL)接受CHOP为主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2006-2018年间收治137例确诊为WR-DLBCL患者,其中Ⅰ期22例,Ⅱ期115例。全组接受了CHOP类为主方案化疗,其中62例使用了利妥昔单抗,87例接受了累及野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RF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5年OS、PFS、LRRFS分别为78.6%、69.5%、83.2%,综合治疗组分别为87.5%、80.2%、90.9%,单纯化疗组分别为64.2%、53.6%、72.9%。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大肿块、利妥昔单抗、化疗周期及综合治疗是影响OS、PFS因素;乳酸脱氢酶、大肿块、综合治疗是影响LRRFS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综合治疗模式、利妥昔单抗是影响OS因素,LDH、综合治疗模式是影响PFS因素,LDH是影响LRRFS因素。结论 早期WR-BLBCL预后良好,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时代,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方式仍然是早期WR-BLBCL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Zhang J  Wang MY  Xu LC  Gu SY  Cao JN  Hu XC  Hong XN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8):614-618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探讨PC-DLBCL的分期系统和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为主要研究终点.结果 全组患者的1、3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3.8%、71.1%和69.0%,平均EFS为91.3个月;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3%、80.3%和72.4%,平均OS为98.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nn Arbor分期为ⅠE或ⅡE1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正常、血红蛋白水平正常、血清白蛋白水平正常、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0~1分、肿瘤长径<5 cm、浸润深度浅的患者EFS和OS显著延长(均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B症状、ECOG体力评分结果以及治疗方法与患者的预后无关(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nn Arbor分期、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PG-DLBCL患者EFS和OS的独立因素.结论 PG-DLBCL的分期系统和各种治疗措施所处的地位仍存有争议,需进一步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以优化PG-DLBCL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病理确诊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8次的利妥昔单抗治疗,利妥昔单抗的平均治疗次数为5.8次.同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化疗.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00例患者中达完全缓解者46例(46%).达部分缓解者37例(37%),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3%(83/100).红细胞沉降率、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是否为初治患者、B症状以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周期数对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和功能状态评分对疗效无影响(P>0.05).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72.8%、60.8%和60.8%.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利妥昔单抗治疗周期数和治疗后的疗效对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中共有11例因静脉输注利妥昔单抗而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缓解率较高,患者酎受良好且生存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 临床病理特点与利妥昔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DLBCL临床病理特征对疗效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survivin及bax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利妥昔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初治DLBCL患者,有效率为90.7%,完全缓解(CR)率为69.8%;难治或复发患者的有效率为80.8%,CR率为30.8%.分期晚(P=0.046)、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高(P=0.024)、难治或复发(P=0.009)以及合并大肿块(P=0.013)的患者疗效明显差.Bcl-2表达阳性者的疗效明显好于阴性者(P=0.04);bax和survivin的表达则与疗效无关(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患者,有效率和CR率较高,且患者耐受性良好.但分期较晚、LDH水平较高、难治或复发、合并大肿块以及Bcl-2表达阴性患者的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的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56例PG-DLBCL患者的1年、2年、3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3.2%,71.3%,68.8%,平均无事件生存时间(event-free survival,EFS)为69个月;1年、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8%,73.3%,70.5%,平均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72个月。化疗联合放疗组的平均EFS比单纯化疗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不同的Musshoff分期、LDH水平、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β2微球蛋白值、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有无巨块对EFS及OS均有明确的影响(P<0.05)。影响E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为LDH水平及ECOG评分。结论对PG-DLBCL患者推荐采取以化疗为主的非手术治疗,LDH升高及PS评分高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方案在复发B细胞性淋巴瘤治疗中的效果,同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对复发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和影响因素.结果:20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2例用利妥昔单抗单药,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者18例,总有效率(RR)70%(14/20),完全缓解率(CR)20%(4/20).中位总生存期是17.5个月,1年、2年及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是68%、45%和3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11.5个月,1、2、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55%、32%和23%.疗效与临床分期、IPI评分、结外侵犯有关,与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榆注利妥昔单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畏寒、发热乏力等输注相关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应用于复发B细胞性淋巴瘤疗效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利妥昔单抗是针对B细胞表面标志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利妥昔单抗治疗无效或在治疗有效后短期内复发,说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不足以彻底清除淋巴瘤细胞,提示存在着一定的耐药性肿瘤细胞。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是利妥昔单抗对淋巴瘤细胞的主要杀伤机制之一,CDC作用通路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异常都有可能影响利妥昔单抗的疗效。CD20抗原是利妥昔单抗发挥作用的基础,CD20抗原的表达强度、其编码基因的多态性以及其在细胞膜上的承载结构———脂质筏均可能影响CDC作用;此外,补体的基因多态性(如C1q、CD11b)、血清补体水平及补体调节蛋白的水平均可能影响着CDC作用通路中的不同环节,从而影响利妥昔单抗作用的发挥。随着利妥昔单抗的广泛应用,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将对目前关于利妥昔单抗CDC作用通路中可能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