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干预模式在晚期肝癌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82例晚期肝癌行PICC置管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PDCA循环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PICC置管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导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结果 干预组PICC置管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导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干预可改善晚期肝癌行PICC置管患者的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并可减少导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李艳  启连  李婷  李伟珍 《当代医学》2014,(31):117-119
目的探究改进护理方案对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留置(PICC置管)肿瘤患者相关导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并为临床优质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于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与维护;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患者,设为研究组,给予改进护理方案。记录2组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不良事件例数及导管留置时间,并做好对比。结果研究组出现导管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2%,对照组为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置管时间为(10.76±1.21)个月,对照组为(8.91±0.9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护理方案对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而言,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延长留置时间,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食管癌手术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置管后行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前教会患者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等。2组患者均随访3个化疗周期,比较2组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对PICC置管的知信行水平。结果:干预组患者出现导管维护延迟例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导管维护延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知信行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组(P<0.01)。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行PICC的护理中,提高了患者置管维护依从性,延长置管的留置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互联网思维下的延续性护理对肿瘤病人院外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自我维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PICC置管病人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互联网思维下的延续性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给予指导。结果观察组病人PICC院外自我维护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1个化疗周期内人均往返次数少于对照组(P < 0.05),人均差旅费、误工费和人均经济总负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运用互联网思维下延续性护理指导肿瘤病人进行院外PICC导管自我维护有利于降低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及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拔管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40例行PICC置管或CVC置管患者按照置管方式分为PICC组(n=140)与CVC组(n=100),所有患者均针对拔管因素开展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PICC组拔管例数显著少于CV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29.06±5.47)d,CV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6.11±6.14)d,PIC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潜能,结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6.
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护理组,两组患者均行PICC,经PICC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PICC导管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程序进行PICC导管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116.0±15.4)d,护理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139.0±17.6)d,护理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对照组导管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34.6%,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15.4%,护理组导管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15.4%,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3.8%,护理组导管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PDCA护理管理程序能够降低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改善PICC应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6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PICC维护,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导管维护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导管维护总依从率(95.45%)较对照组(77.2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中各因子评分、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较对照组高,症状领域和单项领域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82%)较对照组(25.00%)低,护理总满意度(95.45%)较对照组(79.5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命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降低PICC留置期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将河南省肿瘤医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肿瘤内科成功留置PICC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PICC患者引入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从静脉炎、血栓、感染、导管堵塞、导管拖出和断裂、敷贴过敏等方面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能明显降低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并发症,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和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置管专项护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血栓及微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置管专项护理,比较2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感染、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0%、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专项护理能有效减少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血栓及微血栓形成并发症,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置管方法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6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韩敏  朱莉  徐兵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9):1604-1607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总结更为安全有效的重症新生儿PICC护理管理相关措施。  方法  选取从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入住淮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并进行PICC置管的59例重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12月置管的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管理;2019年1—12月置管的3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比较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应用前后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23例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带管总日数426 d,其中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4例,感染率为9.30‰;观察组36例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带管总日数714 d,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仅1例,感染率为1.40‰,且2组PICC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2例(8.69%),渗血3例(13.04%),堵管1例(4.34%),无断管发生;观察组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1例(2.78%),无堵管、断管及渗血发生;且2组PICC置管后的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新生儿治疗的安全性,提高了护理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围置管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PICC围置管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5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满意度、健康知识了解度以及治疗依从性等.结果: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行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为降低感染率提供护理经验。 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心脏直视术后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0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找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护理相关的问题,根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高龄、长时间置管、无菌操作不严格、置管维护质量、静脉置管途径等),将以上护理问题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护理措施,在围手术期予以实施。观察2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穿刺部位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发生时间,局部渗血、导管脱出、导管阻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82%和18.44%(6例和19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91%和11.65%(3例和12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置管后导管堵塞、脱出、局部渗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89%、5.82%、2.91%和13.59%、16.50%、9.7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的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值得在相关护理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化疗患者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预防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穿刺口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推断实施护理干预对减少PICC置管出血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各42例化疗患者PICC置管穿刺口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出血发生率38.1%(16/42),干预组11.9%(5/42),两组出血的发生率差别显著(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PICC置管穿刺口出血的并发症,使PICC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李腾  李晓华  罗梅  陈南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37-3539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58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与我科室既往60例肿瘤患者(对照组)的PICC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PICC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8.3%和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或鞘蛋白形成和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同时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正确维护导管,规范操作,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和预防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82-184+188
目的 分析在ICU 重症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于预防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100 例入住ICU 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72±1.0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47±2.78)d,观察组的住院费用为(39 820.12±29.58)元低于对照组的(81 505.59±42.27)元(P<0.05);观察组的留置尿管时间为(10.32±1.63)d,对照组的留置尿管时间为(15.61±2.37)d,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22.00%,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结论ICU 患者通常都会留置导尿管,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等情况,而在ICU 重症患者留置导尿管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能有效减少脱管的发生,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经济费用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且能有效促进留置尿管时间的减少,降低尿路的感染率,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相关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成2组,即参照组(n=64)、研究组(n=64)。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施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总结。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是4.7%,与参照组患者的1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分析可知,患者性别、静脉选择、导管置入长度与PICC相关感染无显著相关性(P>0.05),输液种类、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模式与PICC相关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为了有效减少PICC相关感染的发生,一定要对输液种类、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模式予以合理改进,进而显著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干预对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在台州市立医院消化内镜室实施诊疗的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基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包括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前10 min,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3.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远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 结论 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应用基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