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6例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29.79%)。单因素分析年龄、术前总胆红素升高、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贫血、术前黄疸时间、术前减黄治疗、术中出血多及肿瘤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前黄疸时间、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前胆红素高、黄疸时间长、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及术中失血过多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8年2月~2009年12月间14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9个可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产生影响的非重复特征性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清白蛋白、术前黄疸持续时间、术前有否减黄治疗、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6个为危险因素(均P<0.05);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有关的独立因素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持续时间(均P<0.05).结论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持续时间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12月完成的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并对围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A级胰瘘62例(31.6%),B级胰瘘53例(27.0%),C级胰瘘11例(5.6%),总体胰瘘发生率高达64.3%,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即B、C级胰瘘)64例,占32.7%.经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胰管直径≤3 mm是总体胰瘘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胰管直径≤3 mm和胰液内引流是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胰瘘仍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胰管直径≤3 mm是胰瘘发生的主要独立风险因素,胰液引流至体外可以降低临床胰瘘的发病率并减轻胰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各种因素.方法分析7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x2检验并发症与各种因素的关系.结果切除术采用Child法吻合68例,Whipple法7例,其中保留幽门24例.2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占31%,胰瘘是本组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本组病死率为6.6%.结论年龄、肿瘤部位和分期、手术时间长短等与并发症的发生无关,血清胆红素>171/μmol·L-1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9.5%(15/158),胰瘘相关死亡率1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胰腺质地、胰肠吻合口缝合方式是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25(OR=4.670)、胰腺质软(OR=6.035)、吻合口采用丝线间断缝合(OR=3.607)。结论:BMI>25、胰腺质软、吻合口采用丝线间断缝合预示着较高的胰瘘发生率。有效的术前评估、丰富的手术经验、采用合适的胰肠吻合方式是减少术后胰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芸 《吉林医学》2010,31(18):2905-290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行PD手术的胰头癌及壶腹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3%。术前胆红素≥171.1μmol/L的患者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胆红素<171.1μmol/L患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1000 ml患者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术中出血量<1000 ml患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胆红素水平≥171.1μmol/L和术中出血量≥1000 ml的患者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总结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单变量分析得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手术时间(≥6 h)、术后血红蛋白水平(<90 g/L)、术中出血量(≥1000 mL)为相关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术后血红蛋白水平(<90 g/L)、术中出血量(≥1000 mL)是影响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术中失血量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尽量纠正上述异常、减少术中失血有可能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及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并发症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就诊的70例PD患者并发症进行调查,并对年龄、性别、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失血量和手术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D主要并发症发生频次为11.90%(47/420),主要并发症分别为胆漏11.43%(9/70)、腹腔出血14.26%(10/70)、胰漏11.43%(9/70)、腹腔感染10.00%(7/70)。≥60岁的并发症为17.95%(7/39),高于<60岁的人群9.68%(3/31)(P<0.05);术前总胆红素≥171μmol/L为20.00%(6/30)、术前白蛋白≥30 g/L为22.58%(7/31),高于术前总胆红素<171μmol/L和术前白蛋白<30 g/L(P<0.05);失血量≥800 mL为16.21%(6/37),高于失血量<800 mL(P<0.05);手术时间≥6 h并发症为18.42%(7/38),高于手术时间<6 h(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失血量和手术时间与PD并发症相关(P<0.05)。结论胆瘘、腹腔出血、胰瘘和腹腔感染等是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与年龄、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失血量和手术时间等相关,术后密切观察和及时护理是减少PD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发生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2014年1月至2017月12月行PD治疗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胰瘘组和未胰瘘组,生化瘘患者不计入胰瘘组,对可能引起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制定胰瘘的防治策略。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提示胰腺质地、胰管直径、糖尿病为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胰腺质软、胰管细(<3 mm)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12;OR=0.044)。结论胰腺质软、胰管细(<3 mm)是胰十二指肠术后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胰腺质软、胰管直径<3 mm的患者术中术后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术中根据术者经验采用合理的胰肠吻合,减少对胰腺不必要的牵拉,牢固缝合吻合口,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8年9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63例患者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8%,死亡率为4.9%.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胆红素水平、白蛋白量无关,而与手术时间>7小时、术中失血量>1000ml有关.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风险大,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需加强术中的精细操作并缩短手术时间,最好能配备专业的手术人员.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道远期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岳树强  窦科峰  李开宗 《医学争鸣》2002,23(18):1716-17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道远期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道远期并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道远期并发症患者均经相应的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而痊愈。结论:准确的诊断、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与正确的术中处理是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道远期并发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保护通气对老年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保护通气组(P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气腹后1 h(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后2 h(T4)、术后24 h(T5),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术中呼吸力学指标及手术开始和结束时的桡动脉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浓度,记录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并予以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统计术后30 d的死亡病例数等。结果PaO2/FiO2值T0、T1、T2、T4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5时C组低于P组(P < 0.05);PaCO2值T0、T1、T5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3时C组低于P组,而T4时C组高于P组(P < 0.01);pH值T0、T1、T5时C组低于P组,而T2~4时C组高于P组(P < 0.05~P < 0.01)。C组T3~5时PaO2/FiO2较T0时下降,T4~5时PaCO2高于T0时,P组T3~4时PaO2/FiO2较T0时下降,T2~4时PaCO2高于T0时(P < 0.05);P组T5时PaO2/FiO2和PaCO2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T5时C组pH下降(P < 0.05),而P组在T4-5时pH下降(P < 0.05)。T1时2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P组Ppeak,Pmean和Cdyn均高于C组(P < 0.01)。与T1时比较,T2时2组病人Ppeak和Pmean均升高,而Cdyn则下降(P < 0.05)。与T0时比较,2组病人T3时血浆NE浓度均升高(P < 0.01);T0时2组病人血浆N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P组血浆NE浓度低于C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7 d内肺部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第7天CPIS评分较术后第1天降低(P < 0.01),与C组相比P组在术后第7天CPIS评分更低(P < 0.01)。结论肺保护通气有利于改善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早期的氧合,减轻肺损伤,有利于老年病人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将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纳入研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放疗情况、化疗情况、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放疗情况、化疗情况、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患者的胰腺癌围手术期并发症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并发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术前接受放疗和化疗、术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前白蛋白水平高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胰腺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针对高龄、白蛋白水平低下、术前接受过放化疗、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应格外重视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的可行性、安全性。方 法 采用LPD 治疗胰头或十二指肠肿瘤患者6 例,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短期疗效。结果 6 例手术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380.5±38.1)min;出血量(241.7±189.3)ml;清扫淋巴结(15.3±2.8)枚;平均肛门排气时间(3.5±1.0)d;术后住院(14.0±5.7)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6),其中轻度胰漏1例,肺炎1例;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LPD 安全、可行,能达到胰头或十二指肠肿瘤根治性切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陈莉  秦超  莫雪安  陈娅  邹东华  梁志坚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162-163,166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8例,均行CAS治疗;分析CAS的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残余狭窄率〈10%;术中发生高灌注综合征5例,颈动脉窦综合征2例,血管痉挛2例,栓子脱落1例,经积极治疗均好转。2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发现轻度再狭窄。结论掌握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并予以正确的处理,可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损伤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8年10月591例因子宫非恶性病变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91例患者中出现输尿管损伤4例,膀胱损伤I例,血管损伤1例,损伤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591),中转开腹率为0.34%(2/591)。并发症的发生与既往手术史无关;在开展手术的第一年中并发症的发生例数较多。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与手术难度和术者技巧有关,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情况,积极预防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12):931-934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肝癌患者术后血清生长因子、免疫球蛋白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肝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分别于手术前、后,比较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对照组术后血清中ALT、AST、VEGF、aFGF、bFGF、IgA、IgM及IgG水平均显著降低,MMP-13、PCT及CRP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术后血清中ALT、AST、VEGF、aFGF、bFGF、IgA、IgM及IgG水平均显著降低,MMP-13、PCT及CRP水平均显著升高。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生长因子水平,对患者免疫功能损伤较开腹手术小,可降低手术操作造成的炎性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20.
蒋明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542-1542,1582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至今外科收治的500例甲状腺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00例中共发生7种并发症25例,占5.00%。其中喉返神经损伤1例,甲状旁腺损伤3例,甲状腺危象1例,术后出血1例,切口感染4例,复发10例,甲状腺功能低下5例,死亡0例。结论对甲状腺原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都应慎重,提高专业组术者素质是预防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