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硫酸镁溶液配制方法的改进及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尧睿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6):145-146
目的改进硫酸镁溶液的配制方法,提高其质量,并考察稳定性。方法对传统的配制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加热溶解,持续煮沸6min,趁热分装"的改进方法配制硫酸镁溶液,并采用长期试验法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将采用改进后方法配制的硫酸镁溶液室温贮存12个月内,4批样品的外观、性状、含量和微生物限度检查均符合规定,有限期定为6个月。结论改进后方法配制的硫酸镁溶液稳定性好,经过改进的制备工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配制硫酸镁溶液,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对传统的配制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加热溶解,持续煮沸5分钟,趁热分装”的新方法配制硫酸镁溶液,并采用长期试验法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硫酸镁溶液室温贮存8个月内,3批样品的外观、性状、含量和微生物限度检查均符合规定,有限期定为6个月。结论 本方法配制的硫酸镁溶液稳定性好,经过改进的制备工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改良方法配制硫酸镁溶液,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改良方法配制硫酸镁溶液即溶液配制时加入枸橼酸钠增加稳定性,更换抑菌剂防止霉变。比较传统配制方法与改良方法稳定性差异。结果采用改良方法配制的硫酸镁溶液经长期试验稳定性好,外观、性状、含量和微生物限度检查均符合规定,有效期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配制方法对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留样观察方法,比较以板框压滤机过滤的灭菌配制工艺与以脱脂棉过滤的普通配制工艺配制的硫酸镁溶液。结果经留样观察一年,以板框压滤机过滤的灭菌工艺配制的硫酸镁溶液,外观始终保持澄清,微生物限度检查符合规定。结论以板框压滤机过滤的灭菌工艺配制的硫酸镁溶液质量稳定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配制方法对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留样观察方法,比较以板框压滤机过滤的灭菌配制工艺与以脱脂棉过滤的普通配制工艺配制的硫酸镁溶液.结果 经留样观察一年,以板框压滤机过滤的灭菌工艺配制的硫酸镁溶液,外观始终保持澄清,微生物限度检查符合规定.结论 以板框压滤机过滤的灭菌工艺配制的硫酸镁溶液质量稳定性好,值得...  相似文献   

6.
陈东虹  吴灿光  郑武定 《今日药学》2012,22(5):277-278,299
目的 改进颠茄合剂的配制方法,提高其质量,并考察稳定性.方法 对传统的配制方法进行改进,采用“溶剂用新鲜蒸馏水;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不断快速搅拌溶剂,缓慢加入颠茄酊”的改进方法配制颠茄合剂,并采用留样观察法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将采用改进后方法配制的颠茄合剂室温贮存6个月内,3批样品的外观、性状和微生物限度检查均符合规定,有效期定为6个月.结论 改进后方法配制的颠茄合剂稳定性好,经过改进的制备工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改进呋喃西林溶液制备方法,观察其稳定性.方法 对原处方的制备工艺加以改进,并通过留样观察对呋喃西林溶液进行定性分析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结果 改进法配制的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性好,4个月内未析出沉淀,含量合格;原法配制的呋喃西林溶液2个月后析出红棕色沉淀,含量不合格.结论 改进后的配制方法操作简单,溶液的稳定性提高,贮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改进50%硫酸镁溶液的配制处方,解决其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沉淀和发霉的问题。方法:在配制硫酸镁溶液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处理,以脱脂棉过滤,并与按原处方生产的样品进行对照。结果:采用过氧化氢处理过的硫酸镁溶液在放置30天内都无沉淀生成,对其残留液细菌学检查都符合要求,明显好于原处方生产的样品。结论:采用添加适量过氧化氢并以脱脂棉过滤的方法可有效除去沉淀,并符合细菌学要求。  相似文献   

9.
呋喃西林溶液处方和制备方法的改进及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呋喃西林溶液的处方与配制方法,以提高其稳定性。方法按改进的处方组成、配制方法制备呋喃西林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喃西林的含量,通过留样观察法对呋喃西林溶液进行稳定性实验。结果改进法制备的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性较好,能放置6个月以上,且不析出棕红色沉淀或结晶。结论改进后的处方科学,配制方法操作简单、准确,能够很好地控制呋喃西林的质量,切实地解决了临床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难题,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呋喃西林溶液处方和制备方法的改进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碧文 《中国药业》2007,16(22):46-47
目的探讨呋喃西林溶液的处方和制备方法改进及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按改进的处方组成,将苯甲酸钠先配制成浓溶液,加入呋喃西林使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其他药物配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呋喃西林溶液中呋喃西林的含量。结果改进后的处方和配制方法所制备的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性好,放置6个月以上不析出沉淀。呋喃西林质量浓度在10.2~101.6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N98.9%,RSD为1.24%。结论改进后的处方科学,配制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肖华  张勇  蔡斌  于西全 《中国药房》2010,(37):3513-3515
目的:改进50%硫酸镁溶液的制备方法,增加其稳定性。方法:取硫酸镁原料,分别加入冷纯化水(方法1)、热蒸馏水(原方法,方法2)及加热煮沸3min后的纯化水(新方法,方法3)溶解,考察3种制备方法所制制剂中硫酸镁的平均含量及出现结晶情况,并对析出的结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3种方法所制制剂6d后硫酸镁含量平均值分别为99.0%、99.1%、101.1%,前2种方法所制制剂分别在30min、约5d后出现结晶,方法3所制制剂6月内未出现结晶;析出的共结晶中含硫酸镁、度米芬、水等物质。结论:新方法所制制剂不易出现结晶,性质更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能力六合图对医院制剂硫酸镁口服溶液进行质量分析。方法运用Minitab软件中能力分析的"六合图"功能,以硫酸镁口服溶液的硫酸镁含量为指标,判断生产过程中硫酸镁含量是否达到控制状态,硫酸镁口服溶液的生产工艺是否稳定。结果硫酸镁含量及硫酸镁口服溶液的生产工艺处于受控状态,但存在潜在缺点。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应用失败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进行了潜在风险的前瞻性管理。结论应用能力六合图于医院制剂硫酸镁口服溶液的质量分析,有助于我们发现生产工艺受控状态下的潜在风险,有利于制剂生产过程的改进以及制剂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吴文飞 《中国药房》2005,16(8):590-591
目的:筛选硫酸新霉素灭菌溶液的最佳处方,并考察其质量稳定性。方法:配制各种不同处方硫酸新霉素灭菌溶液,以溶液颜色、pH值及浓度的变化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佳处方,预测其稳定性,并与留样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盐酸调节溶液pH值至4~5、100℃灭菌后溶液颜色不会变黄,经6mo加速试验,9mo室温留样观察,质量稳定。结论:本处方设计合理,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硫酸镁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配伍溶液中乳酸左氧氟沙星在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并观察配伍溶液的颜色、澄明度及测定pH值。结果 2种注射液按不同比例配伍后在室温下放置12h内的颜色、pH值、澄明度、乳酸左氧氟沙星含量等几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硫酸镁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稳定,用HPLC法测定配伍溶液中乳酸左氧氟沙星含量不受溶液中镁离子影响,且与镁离子浓度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15.
彭贤东  龙凤  李林 《中国药房》2008,19(34):2692-2694
目的:制备复方硫酸锌口服溶液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硫酸锌、盐酸赖氨酸为主药制备溶液;分别采用配位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硫酸锌、盐酸赖氨酸的含量,同时考察制剂稳定性。结果:所制制剂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鉴别、检查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相关规定。样品中硫酸锌的平均标示含量为101%;盐酸赖氨酸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2~9.6μg·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0.27%,n=6)。制剂于室温下放置6个月,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6.
291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宋瑞  尹文光  牛绍利  林静  赵伟 《安徽医药》2012,16(1):103-105
目的通过调查和了解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某二级甲等医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0年6月291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妇产科剖宫产手术291例病人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应用的抗菌药物涉5类、9个品种,使用最多的是头孢替安+替硝唑联用与头孢西丁+替硝唑联用。预防用药以术后用药为主,共288例,占99%;术前用药共3例,占1%;术中用药无;平均用药时间为5.98 d。其中二联使用抗菌药283例,占97%;三联使用抗菌药8例,占3%。术后感染9例,占手术总数3.1%;DUI值>1的品种有6种,占67%;ADT值超过临床推荐疗程的占较大比例。结论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预防用药起点较高且三联用药指征不明显;术前2 h内及术中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无,术后开始大剂量长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较普遍。  相似文献   

17.
杨飞亚  江华 《安徽医药》2012,16(1):100-101
目的对比研究口服磷酸钠盐溶液和硫酸镁溶液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肠道清洁效果、患者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磷酸钠盐溶液,B组口服硫酸镁溶液,对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效果、耐受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口服磷酸盐组的肠道清洁有效率、耐受率均高于硫酸镁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磷酸钠盐溶液的肠道清洁效果好,易耐受,可作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前肠道准备的一种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对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按肠道清洁方法随机平分为硫酸镁组(检查前1d下午4点将50%硫酸镁25g溶于清水少许中饮完,其后半小时内饮水500mL,当日早晨5点50%硫酸镁50g溶于清水少许中饮完,其后半小时内饮水1000mL以上)及番泻叶-硫酸镁组(检查前2d进食少渣饮食,每日番泻叶2~3g用开水300mL浸泡15min后当茶饮用,检查前12h停服番泻叶,按照前组办法服用硫酸镁)。结果硫酸镁组及番泻叶-硫酸镁组患者均能耐受肠道准备。肠道清洁评分显示硫酸镁组患者优良率为65%,番泻叶-硫酸镁组优良率为9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番泻叶浸液加硫酸镁口服进行肠道准备可有效提高胶囊内镜的图像清晰度及病变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