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食管结核超声内镜(EUS)声像图特征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6月-2016年5月经EUS检查或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而确诊为食管结核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9例患者中,表现为吞咽梗阻6例,胸骨后疼痛3例,伴有盗汗、低热症状2例,伴咳嗽、咯血1例,伴咽痛1例;病变位于食管中段7例(77.78%),上段1例,食管下段合并咽部病变1例;8例为隆起型病变,其中4例表面破溃,1例呈息肉样隆起,另1例为溃疡并憩室型病变;内镜下活检6例中5例确诊,其中3例活检2次;EUS表现为食管壁内不均质低回声占位,边界模糊,内见高回声光斑,侵及黏膜下层或全层,部分病灶突破外膜层与壁外肿大淋巴结融合贯通;2例行EUS-FNA穿刺,病理发现炎性肉芽肿,考虑结核;均予以抗结核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食管结核临床表现主要为吞咽困难,好发于食管中段,内镜下表现主要为隆起型和溃疡型病变,通过多次内镜下活检,结合EUS特征或EUS-FNA穿刺病理学检查能明显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内镜超声(EUS)对后纵隔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有特殊意义.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能直接取得病理学诊断依据,明确邻近食管周围纵隔占位病变、肿大淋巴结等的性质.本研究应用EUS-FNA诊断2例性质不明的后纵隔占位病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在结直肠黏膜下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结直肠黏膜下病变进行EUS检查。根据黏膜下病灶的起源层次,部分患者接受深挖活检、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活检术(EUS-FNA)、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回顾性分析EUS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EUS检查的74例患者中,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28例(均位于直肠);脂肪瘤15例(其中位于回盲部4例、横结肠1例、升结肠8例、乙状结肠2例);直肠间质瘤2例(固有肌层和黏膜肌层各1例);外压性改变14例(卵巢肿瘤9例,淋巴结2例,盆腔肿瘤3例);囊肿5例(横结肠4例、升结肠1例);气囊肿1例;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3例;直肠周边恶性肿瘤侵犯4例;肠道淋巴瘤2例。所有病灶均接受深挖活检、EUS-FNA、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最终病理和EUS诊断符合率为68/74(91.9%),其中2例EUS考虑直肠类癌最后病理确诊为黏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1例考虑脂肪瘤最终确诊为肠道淋巴瘤。2例考虑直肠周边恶性肿瘤最终为炎性包块,1例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最终诊断为直肠癌。结论 EUS能清晰地显示消化道各层结构,能清楚显示结直肠黏膜下病变的大小、起源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并且能较精确地判断各种病变的性质,进而指导结直肠黏膜下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US-FNA)对EUS误诊的非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SMT)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并经常规胃镜初筛和EUS诊断为SMT,最后通过EUS-FNA取得病理组织确诊为非SMT的15例患者,比较EUS特征和最终诊断,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15例患者中肺腺癌2例、肺鳞癌2例、小细胞癌2例、恶性淋巴瘤1例、炎性团块1例、非特异度淋巴结炎2例、巨淋巴结增生病(Castleman病)1例、结核4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EUS-FNA并获取满意病理学标本,未发生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EUS下某些病变内部回声不均匀、上消化道层次不清晰、周围结构显示不清,易导致误诊,EUS-FNA能安全有效地鉴别肿物性质,从而避免误诊,指导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声内镜引导下针吸活检诊断肺部实质性及纵隔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针吸活检术(EUS-FNA)诊断肺部实质性及纵隔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用上部消化道奥林巴斯超声电子内镜EU-C2000,FNA细针,对10例毗邻食管的肺实质性及纵隔病变患者行EUS-FNA。结果7例患者均一次即获得足够标本,2例患者经再次活检而获得足够标本供病理学检查,1例因拒绝再次活检而失败。病理诊断为结核瘤3例,肺腺癌2例,小细胞癌1例,肺炎性假瘤2例,淋巴结核1例。除了自行停止的少许咯血和自行吸收的气胸外,未出现其他严重的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结论EUS-FNA是诊断纵隔及肺部实质性病变的直接、安全、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弹性成像和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对消化道及周围病变良恶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6月,对21例胰腺及其他消化道以及周围病变患者行超声内镜弹性成像及EUS-FNA以判断病变良恶性,病变位于胰腺11例(头部7例、体部2例、尾部2例)、后腹膜5例、胃壁3例、纵膈和食管各1例。超声内镜弹性成像评分为1、2分的病变判断为良性病变,3~5分为恶性病变。EUS-FNA穿刺抽吸标本以发现癌细胞或异型细胞为阳性(恶性病变),未见肿瘤细胞或符合良性肿瘤细胞为阴性(良性病变)。结果依据超声内镜弹性成像判断标准,超声内镜弹性成像对所有的病变的良恶性均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依据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EUS-FNA对18例患者病变的良恶性做出了准确的判断,3例胰腺癌患者穿刺未发现肿瘤细胞而误判为良性;此外,依据EUS-FNA细胞病理学检查对14例患者病变的具体性质做出了准确的判断。结论超声内镜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手段,有着无创、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等优点,虽并不能完全代替EUS-FNA的细胞病理学诊断,但对于一些无法行EUS-FNA或反复行EUS-FNA均为阴性的可疑病变,超声内镜弹性成像可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食管结核临床特点、消化内镜下表现及诊治经过,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9年~2012年收治的4例食管结核患者,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表现为吞咽疼痛2例,哽咽感2例,伴有盗汗症状1例,4例均为隆起型病变,2例表面合并溃疡,3例反复内镜下活检确诊,1例EMR活检确诊,均予以抗结核治疗12个月,全部缓解治愈,随访10个月~3年,均无吞咽困难或结核病灶复发。结论食管结核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不适。注重病史,联合辅助检查,特别是消化内镜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抗结核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超声内镜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在异位胰腺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诊治的43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及超声内镜(EUS)影像特征,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来源层次、回声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异位胰腺好发于胃窦,尤其大弯侧,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隆起中央见脐样凹陷;EUS下呈多样性,有高、低或混杂回声,可发生于管壁任何一层或几层.其主要特点为黏膜下层偏低或网格样混杂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内部出现特征性管状结构样回声,边界大多清晰.病理确诊异位胰腺10例(其中9例行EUS检查),7例的EUS结果与病理一致(78%).结论 超声内镜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异住胰腺的途径,可指导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电子胃镜和CT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37例患者行EUS、电子胃镜和(或)CT检查,并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高频电凝切除术获取病变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EUS、电子胃镜和C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食管黏膜下隆起型病变中以平滑肌瘤最常见(98.1%),胃黏膜下以间质瘤最常见(56.6%)。137例患者中,125例黏膜下隆起型病变(食管内<2.0cm、胃内<3.0cm)行ESD或高频电凝切除术,12例病变较大者行外科治疗。对于平滑肌瘤、间质瘤、囊肿和血管瘤,EUS的诊断准确率(83.2%)明显高于电子胃镜(45.2%)(P<0.05),而且EUS能清晰地显示出食管和胃的组织结构,可较准确地判断出隆起起源的层次;CT的诊断准确率(35.4%)明显低于EUS和电子胃镜,但在显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并远处淋巴结转移方面,CT优于EUS和电子胃镜。结论 EUS可较好地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起源、范围及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内镜超声检查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疑诊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患者,经EUS检查诊断后,再经胃镜以高频电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将切除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最后将两诊断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23例食管、贲门隆起病变,25例胃隆起病变,EUS检诊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81%。结论:EUS检查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大小能作出准确判断,可作为对病变采取进一步检查、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临床少见的食管结核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我院食管结核10例,分析临床表现、X线及内镜下表现。结果食管结核与食管癌很难鉴别,食管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胃灼热感、消瘦、盗汗、血沉升高等。X线和内镜下表现只能确定病变部位、形态,而不能做出特异性诊断,确诊关键靠外科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论食管结核确诊手段是外科手术后病理检查,治疗为外科手术,术后抗结核治疗,术前诊断明确的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窥镜超声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经超声内镜检查考虑诊断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并行手术获得病理结果的病历资料,通过比较EUS诊断及病理结果,评价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整体符合率为71.9%,常规电子内镜大多数未明确诊断,故超声内镜的诊断准确度明显高于普通内镜;EUS对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起源层次的整体诊断符合率为91.0%,EUS诊断与病理符合的长宽径和不符合的长宽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病变体积较小的病灶诊断仍较局限,需定期复查超声内镜观察病灶的变化。EUS对于起源于黏膜下隆起第3、4层的低回声病变的误诊率较高,故在行超声内镜检查时,多点-多方位进行探查,以便找到特征性的声像图,或建议行内镜下手术切除治疗,并行病理检查,同时达到诊断及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CT)在上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EUS与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EUS联合CT在上消化道早期癌诊断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41例累及黏膜层,13例累及黏膜下层;EUS、CT、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81.48%、72.22%、90.74%,联合检测准确率与灵敏度高于单一检测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US、CT、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US联合CT在上消化道早期癌中的诊断效果较好,可对病灶累及情况进行评估,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较深并且毗邻血管,周围结构复杂,因此,胰腺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比较困难。超声内镜(Endoscopic UItrasonography,EUS) 是诊断胰腺占位最敏感的技术,也是判断胰腺癌分级的最准确方法之一。在EUS检查基础上,EUS及其引导下的细针抽吸活检术(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可提高胰腺占位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EUS-FNA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达75%~86%[1]。 作为一种新型检查方法,EUS-FNA使用不当可能发生并发症,EUS-FNA相关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胰腺炎和穿孔等[2,3]。在EUS所有并发症中,最为致命的是穿孔[2]。我院2015年12月收治1例超声内镜引导下行胰腺穿刺术并发十二指肠穿孔,经保守治疗无效后给予急诊手术、积极抗感染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37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细针穿刺活检。结果发现在胃和食管隆起性病变中,最多发的为纵隔肿物,胃肠间质瘤。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以判断上消化道黏膜隆起型病变的性质.为黏膜下肿物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纪璘  严苏 《临床荟萃》2014,(6):666-66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以122例在电子胃镜及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检查后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外科手术(后统称为手术)的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3例患者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FNA)。将电子胃镜与EUS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122例EUS(部分结合FNA)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91.8%(112/122),33例EUS-FNA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96.9%(32/33),电子胃镜检查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77.2%(71/92)。与电子内镜诊断符合率相比,EUS有明显优势。结论 EUS能满意的对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进行初步定性诊断,结合FNA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纵轴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对诊断上消化道邻近组织肿瘤的价值。方法26例上消化道邻近组织可疑肿瘤患者行纵轴EUS-FNA,进行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与经手术病理最终诊断结果相比较,评价纵轴EUS-FNA诊断准确性及安全性。结果22例患者获得足够的细胞或组织学资料,穿刺成功率84.6%。在所有穿刺病例中,EUS-FNA敏感性84.0%,特异性100%;而在穿刺成功的病例中,敏感性达到95.5%,特异性100%。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纵轴EUS-FNA对诊断上消化道邻近组织肿瘤特异性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7例(手术患者119例)经内镜拟诊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89例)及粘膜下隆起性病变(78例)的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使用的参比方法有手术、活检、其它影像学检查及随访6月以上。结果 EUS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1.5%,胃镜为66.7%;EUS对鉴别粘膜下病变是真性壁内肿瘤还是腔外压迫的正确率达100%,对粘膜下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83%和69%。结论 (1)EUS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粘膜下病变是真性壁内肿瘤还是腔外压迫的准确性明显优于胃镜;(2)EUS对粘膜下肿瘤的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虽有欠缺,但仍是观察粘膜下病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纵轴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在上消化道及其毗邻脏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上消化道及其毗邻脏器疑难疾病患者行纵轴EUS-FNA,进行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初步诊断。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或经手术病理作出最终诊断。评价纵轴EUS-FNA诊断准确性。结果25例患者获得足够的细胞或组织学资料,穿刺成功率80.6%。在所有穿刺病例中,EUS-FNA敏感性81.5%,特异性100%;而在穿刺成功的病例中,敏感性达到90.5%,特异性100%。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纵轴EUS-FNA对上消化道及其毗邻脏器疾病的诊断特异性高,尤其对常规方法诊断困难的部分疾病价值较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小病变穿刺准确性是增进其临床价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智能分光电子染色(FICE)内镜联合小探头超声内镜(EUS)在诊断食管浅表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普通白光胃镜检查可疑食管黏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92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白光放大内镜进行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检查基础上应用FICE放大内镜及小探头EUS,观察病变处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的改变及病变深度,并推测病理类型,将两组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ICE放大内镜可清晰观察食管IPCL形态并分型,FICE内镜对食管炎性病变诊断的符合率为82.69%,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符合率为82.22%,重度不典型增生符合率为86.96%,食管癌符合率为1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准确率分别为91.78%和76.02%;灵敏度分别为85.71%和44.44%,前者明显优于后者。FICE内镜发现5处白光内镜漏诊的平坦型病变。结论 FICE模式与普通白光内镜相比,可增强病变的可识别性,能清楚显示病变轮廓和形态,能有效提高活检的准确性,操作方便。FICE联合小探头EUS在食管浅表性病变诊断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