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左冠状动脉窦及右冠状动脉窦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早)心电图特征。方法:入选成功行主动脉根部室早消融的患者20例,按消融部位分为左冠状动脉窦室早组(LCC组)15例、右冠状动脉窦室早组(RCC组)5例,比较两组心电图特征。结果:RCC组患者Ⅰ导联均为R波;LCC组患者Ⅰ导联4例为QS波,10例为RS或rs波,1例为R波(χ~2=16.80,P0.01)。与RCC组比较,LCC组患者Ⅲ导联R波振幅增高[(2.01±0.45)mV对(1.45±0.33)mV,P0.05]、aVL导联QS波振幅加深[(1.20±0.24)mV对(0.65±0.21)mV,P0.01]、R波振幅Ⅲ/Ⅱ比值及QS波振幅aVL/aVR比值增大(1.09±0.12对0.80±0.12,P0.001;1.31±0.35对0.60±0.24,P0.001)、Ⅰ导联QRS波时限缩短[(78±32)ms对(120±13)ms,P0.05]、aVL导联QRS波时限延长[(128±14)ms对(100±24)ms,P0.05]。除1例患者因起源点临近左冠状动脉开口而放弃消融外,其余均消融成功。平均随访(13±6)个月,无复发病例及并发症。结论:对于体表心电图提示室早起源于左室流出道的患者,Ⅰ导联R波提示RCC室早,Ⅰ导联RS或rs波提示LCC室早;与RCC室早相比,LCC室早Ⅲ导联R波振幅较高、aVL导联QS波振幅较大、R波振幅Ⅲ/Ⅱ比值及QS波振幅aVL/aVR比值增大。  相似文献   

2.
P波电轴左偏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00例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P波电轴左偏的原因,并探讨上述P波的起源。方法采取用力咳嗽或阿托品静注的方式兴奋受试者窦房结,测量和分析咳嗽前后体表心电图(部分用食道电极)P波电轴、Ⅱ导联P波(PⅡ)形态及振幅的变化。结果100例P波电轴左偏,PⅡ形态异常,PⅡ振幅<0.05mV的患者中有85例在咳嗽后P波电轴和PⅡ形态、振幅随心率的增加发生显著变化,P波电轴由咳嗽前的-28.62±14.25变为+42.21±35.08,PⅡ形态由矮小、平坦、倒置变为直立,PⅡ振幅≥0.05mV。100例对照组患者的P波电轴为52.86±15.04,PⅡ直立,aVR倒置,PⅡ振幅≥0.05mV,咳嗽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当P波电轴左偏在-1°~-60°之间时,P波时限<0.11s,PR间期>0.12s,PⅡ形态矮小、平坦、倒置,PⅡ、V5、V6直立,aVR倒置时,应考虑为右房房性心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电图诊断老年男性左心室肥厚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年进行尸体解剖的老年男性患者资料,排除心电图QRS波时限≥10.12 s及起搏心电图的患者,测量死亡前3个月内标准12导联心电图QRS波振幅,分析老年男性不同年龄组心电图QRS波振幅与左心室前壁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心电图V5、V6、I、aVL导联R波幅度[分别为(1.1±0.7)mV、(0.9±0.6)mV、(0.4±0.3)mV和(0.3±0.3)mV]及心电图左胸导联(V5或V6)R波幅度与右胸导联(V1)S波幅度之和[(1.9±1.2)mV)与左心室前壁厚度[(13.6±5.4)mm]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2、0.14、0.22、0.23、0.23;P均<0.05).心电图左胸导联(V5或V6)R波幅度与右胸导联(V1)S波幅度之和与左心室前壁厚度的相关性60~79岁组最强(相关系数为0.48,P<0.01),80~89岁组二者相关性减弱(相关系数为0.23,P<0.05),而90~101岁组二者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03,P>0.05).结论 心电图左心室肥厚诊断标准在90岁以下老年男性中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体表心电图(ECG)特征。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住院治疗的HCM患者60例,同时选取本院同期查体的正常人60例,作为对照组,要求两组人员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匹配。分析ECG各导联QRS波时限和R波、S波振幅,异常q波情况,QTC时限,R/S比值, ST段下移与抬高,T波低平、倒置,P波时限等指标。 结果 ①HCM组的V2、V3导联QRS波时限;Ⅱ、V4导联异常Q波比例;QTC时限;P波时限;左心室肥厚ECG诊断公式SV1+RV5/V6及(SV3+RaVL)×QRS波时限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②HCM组的I、aVR、aVL、aVF导联QRS波时限;aVR导联Q波所占比例; I、Ⅱ、Ⅲ、aVL、aVF、V3、V4、V5、V6导联QRS波主波与T波方向一致性; V4、V5、V6导联R/S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 ECG诊断HCM首先要满足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再结合上述ECG导联的特异性参数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正> 心电图资料及分析患者男性,63岁,1987年2月27日因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入院。心电图示Ⅱ导联:P波顺序出现,P-P 0.60~0.68 s,P-R 0.16 s、Pn>0.22 mV,稍尖,符合肺性P波改变。QRS波呈三种波形:①窦性下传者Ⅱ导联呈rS型,aVR呈qR型、V_s星rS型,R/S<1,QRS时限0.08 s,结合其它导联有假性电轴左偏、右室肥厚。QRS振幅呈周期性改变和呼吸有关。②室性早搏(下称室早):Ⅱ导联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8岁。临床诊断:镜相右位心,频发窦性早搏。图中可见:(1)导联Ⅰ及aVL中P波、QRS波群、T波均向下倒置;(2)aVL与aVR导联、Ⅱ导联与Ⅲ导联图形互换(即正常aVR导联以负向波为主的图形此时出现在aVL导联上,Ⅲ导联图形出现在Ⅱ导联上)。(3)QRS波振幅自V_1~V_5R波逐渐减小而S波相对增深,R/S比例逐渐减小。故意将左右上肢导线反联,另外加做V_2、V_3R、V_5R代替V_1、V_3、V_5。却呈现正常图  相似文献   

7.
镜像右位心心室起搏伴1∶1 房室逆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9岁,临床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右位心。8年前置入VVI起搏器,近日自觉胸闷来院就诊。常规导联心电图未见明显窦性P波,基本心律为心室起搏心律,HR60次/min,在起搏脉冲信号后继以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后有一相关的逆行P'波,R P'固定为0.22s,未见P'波下传心室,Ⅰ、Ⅱ、Ⅲ、aVF导联QRS波主波向下,SⅡ>SⅢ;aVR、aVL导联QRS波主波向上,RaVR>RaVL;V1~6导联QRS波主波均向下。左右手反接及右胸导联心电图(图1)示Ⅰ导联QRS波主波向上,Ⅱ、Ⅲ、aVF导联QRS波主波向下,SⅡ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体表心电图参数与左房低电压面积(LA-LVAs)及射频消融术远期成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6-12在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63例。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房颤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1例)和成功组(42例),比较两组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振幅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之间的关系。同时按有无LA-LVAs将患者分为无LA-LVAs组(20例)和有LA-LVAs组(43例),比较两组V1导联f波振幅的差异。结果:复发组房颤时程长于成功组[(48.4±28.4)个月∶(33.7±24.6)个月,P=0.04],V1导联f波振幅小于成功组[(0.09±0.04) mV∶(0.13±0.04) mV,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1导联f波振幅是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6,OR=0.98,95%CI:(0.959,0.992)]。ROC曲线分析显示,f波振幅预测房颤复发的最佳界值为0.104 mV,敏感性为73.8%,特异性为71.4%。房颤状态下,无LA-LVAs组f波振幅高于有LA-LVAs组[(0.14±0.03) mV∶(0.11±0.04) mV,P0.01]。结论:V1导联f波振幅是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LA-LVAs时,V1导联f波振幅较低。  相似文献   

9.
左侧气胸的心电图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左侧气胸致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产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左侧气胸患者的心电图和X线胸片资料。结果50例(100%)均呈R波逆递增,V1 ̄V6导联QRS波平均振幅呈V2>V3>V4>V5。左侧胸导联低电压39例(78%),而II、III、aVF导联QRS波振幅全部>0.5mV。顺钟向转位38例(76%),胸导联QRS波振幅随呼吸周期性改变31例(62%),胸导联QRS波振幅最大/最小的比值与气胸肺组织压缩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胸导联R波逆递增是左侧气胸最重要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气胸的严重程度与胸导联QRS波振幅最大/最小的比值呈正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体表心电图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消融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7年3月室性早搏发作时心电图V1导联QRS波均呈左束支阻滞(LBBB)形态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72例,按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对照组,其中成功组63例,对照组9例(失败4例、复发5例),分析两组体表心电图12导联R波幅度、R波时限、S波时限、QRS时限,V2导联R波时限占QRS时限的百分比、胸前导联R波移行导联、V1导联R/S的比值、V1导联R波缺失、aVL和aVR比例(Qs或rS幅度)、I导联R波单相、I和aVL导联Qs波以及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与自然发作室早心电图图形相同的导联数,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的特点.结果 胸前导联移行导联在≥V3成功率较高,≤V2很难成功(P=0.002),V1导联R波缺失预示成功率高(P=0.011),V2导联R波时限占QRS时限的百分比大于30%更易成功(P=0.025),两组体表心电图的aVL:aVR(QS或rS的幅度比),aVL导联Qs形态和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与自然发作室早心电图图形相同的导联数有显著差异性(P《0.05),12导联R波幅度、R波时限、S波时限、QRS时限等参数中仅Ⅱ导联的S波时限有显著性差异(P=0.027),其他指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分析心电图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室早患者作为消融对象,以降低失败风险,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右室肥厚心电图诊断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新进展。Van Bommel等提出了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阻滞患者诊断右室扩大的心电图标准,即aVR导联终末正向波(晚R波),所有肢体导联QRS波低电压(<0.6 mV)和V5导联R/S<1。RV1>0.6 mV,V1导联R/S>1,RaVR>0.4 mV, PⅡ>0.25 mV这4项标准有助于明确肺动脉高压患者是否存在右室肥厚。最近的MESA-RV研究提示,应用传统心电图标准诊断轻度右室肥厚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aVR导联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导联,但是,近几年的研究显示aVR导联在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VR导联经典的临床应用包括窦性心律的确认、电轴的确定、右位心和左右手反联及心室肥厚的诊断。其临床应用的新发现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时,aVR导联ST段抬高提示左主干、左前降支近端或三支病变;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aVR导联ST段抬高或下移是住院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危险分层;分析心律失常时,aVR导联可用于鉴别宽QRS型、窄QRS型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的aVR导联结合V1、V2导联可以估算右房房颤周长,并且aVR导联P波振幅是心脏手术术后房颤发生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Brugada综合征时出现"aVR征"有助于危险分层;右室负荷过重时,aVR导联ST段抬高是急性肺栓塞的死亡预测因子(单变量回归分析)和并发症的预测因子;aVR导联R波延迟是慢性右室压力负荷过重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多见于肺动脉狭窄患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中,aVR导联R波>4mm,结合V1导联R波>6mm、R/SV1>1,R/SV5与R/SV1比值<0.04,Ⅱ导联P波>2.5mm可以诊断右室肥厚;当疑似预激综合征时,利用体表心电图同时出现PR间期≤120ms和PR离散度≥20ms、aVR导联缺少初始正向波(间隔R波)和V1导联水平面QRS移行提前这3步可识别心室预激,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连续监测aVR导联R波和R/S比例有助于预测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时意识的恢复;急性心包炎时,aVR导联ST段压低、PR段抬高形成了急性心包炎的特征性表现,即"关节征",并且可能是急性心包炎最早甚至是唯一的心电图改变,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78岁.因发作性胸骨上段烧灼感就诊.急查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71次/分,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V2、V3导联ST段抬高0.05~0.10 mV,V4~V6导联ST段水平压低0.10 mV,Ⅰ、aVL导联T波电压0.40mV,V2~V6导联T波高尖型,最高1.0 mV,V5导联中出现一提前QRS波群,无相关P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Ⅰ导联QRS波形态呈m型在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PVC)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行射频消融的流出道PVC患者357例,根据消融成功的心腔分为两组:左室流出道(LVOT)消融成功者(A组,n=139),右室流出道(RVOT)消融成功者(B组,n=218),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Ⅰ导联QRS波呈m型的例数、Ⅰ导联QRS波的振幅、靶点位置及靶点图电位特点。结果 (1)A组患者9例Ⅰ导联QRS波形态呈m型,B组患者30例Ⅰ导联QRS波形态呈m型,发生率有显著差异(6.5%vs 13.8%,P0.05)。(2)两组患者Ⅰ导联QRS波振幅有显著差异[(0.38±0.13)mV vs(0.21±0.13)mV,P0.01];两组患者Ⅰ导联QRS波时程差异无显著性[(129.0±29.4)ms vs(145.6±26.0)ms,P0.05]。(3)A组消融成功靶点位置位于RCC前部,B组消融成功靶点位置位于RVOT左侧肺动脉瓣附近游离壁、间隔交界处的间隔侧,两者靶点解剖位置相距较近。(4)两组靶点图V波提前QRS波程度有显著差异[(31±12.3)ms vs(21±5.7)ms,P0.05]。结论流出道PVC的Ⅰ导联QRS波形态呈m型提示消融成功靶点位置在RCC前部,或RVOT左侧肺动脉瓣附近游离壁、间隔交界处的间隔侧,RVOT起源多于LVOT起源,且两者靶点解剖位置相距较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极胸导联(Fontaine导联)心电图各参数值的变化。方法 64例住院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导联和双极胸导联检测,对其P波的幅度、极性以及与QRS波群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双极胸导联中FⅠ导联P波形态、P波时限与V1及Ⅱ导联无明显差别,但P波振幅明显高于二者(P<0.05)。QRS波时限与常规导联相似,QRS波形态,FⅠ与V1相似、FⅢ与V5相似(P>0.05)。结论 Fontaine导联清楚显示P波的同时,还可显示类似V1导联图形,在心律失常的分析中明显优于常规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_(V2)/R_(V3)指数与QRS波时限和QRS波方向定位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方法应用S_(V2)/R_(V3)指数定位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240例患者组(观察组)和应用传统的QRS波时限和QRS波方向定位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240例患者组(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S_(V2)/R_(V3)比值≤1.5mV提示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左室流出道者124例(51.66%)和S_(V2)/R_(V3)比值1.5mV提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者116例(48.33%),p0.05。对照组中QRS波群时限≥0.12s,I、V_5、V_6导联QRS波群呈R型,V_1、V_2导联QRS波群呈r S型,Ⅱ、Ⅲ、aVF导联主波向上,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右室者122例(50.83%),QRS波在Ⅱ、Ⅲ、aVF导联主波向上,V_1~V_6导联主波向下或Ⅱ、Ⅲ、a VF导联主波向下,V_1~V_6导联主波向上,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左室118例(49.16%),p0.05。两组中各35例接受射频消融术终止室早或室速:观察组25例(80.00%),对照组15例(42.85%),p0.01。结论应用S_(V2)/R_(V3)比值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优于传统的QRS波时限或QRS波方向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对射频消融术的筛选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心电图aVR导联特征。方法分析60例ARVC患者的体表心电图aVR导联的波形特征,并与71例正常人心电图作对照。结果 ARVC患者aVR导联呈QR型、rSr型及rSR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3%vs 5.6%,26.7%vs 8.5%,6.7%vs 0,P<0.01);而呈Qr型者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3.3%vs 46.5%,P<0.01),与对照组相比ARVC患者aVR导联呈碎裂QRS波明显增多(33.3%vs 8.5%,P<0.01);ARVC患者aVR导联Q波或S波振幅减小(0.42±0.26 mV vs 0.62±0.25 mV,P<0.01);且R/S比值明显增大(0.52±0.67 vs 0.21±0.23,P<0.01)。结论 ARVC患者的体表心电图aVR导联特征性改变可作为ARVC的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心电图表现为巨大Epsilon波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方法分析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导联心电图示巨大Epsilon波ARVC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通过查询Medline、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等总结该心电图特征ARVC患者的特点。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4例。首发症状均为心悸、头昏。发作时心电图为右室起源室性心动过速。心脏超声示右室扩大;右室壁变薄,可见小凹。心电图V_1导联QRS呈"M"型;巨大Epsilon波振幅为(0.37±0.16)mV,振幅与S波比值为1.20±0.23;持续时间为(90±12.75)ms,持续时间与QRS波相比为0.60±0.06。文献报道5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表现为心悸,晕厥发作。心电图V_1导联QRS均呈rsR′,Fontain导联、心向量和晚电位证实该R′波为Epsilon波。V_1导联Epsilon波振幅为(0.52±0.35)mV,振幅与S波比值为1.18±0.74;持续时间(96.0±11.4)ms,持续时间与QRS波相比为0.65±0.08。结论临床上巨大Epsilon波ARVC患者少见,右室激动延缓,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65岁,临床疑诊:冠心病。心电图(附图)为12导联同步记录:奇数心搏为窦性搏动,P、QRS 波均正常,P-R0.16s。偶数心搏提前出现,前有P′相关,P-P′间距固定为0.42s,为房早二联律。后继QRS 波在肢导联分属两类:(1)左前分支阻滞(LAH)型:Ⅰ、Ⅱ、Ⅲ导联R_(4、8、12),aVR、aVL、aVF 导联R_2宽0.08s,S_Ⅲ>S_Ⅱ,R_(aVL)>R_(I、aVR),电轴左偏达-75°,P′-R 间期为0.1 6s,QRS 呈室内差异性传导,(2)不完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对心电图波形产生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胆道疾病患者阿托品试验心电图P波与QRS波的改变,分析自主神经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结果:阿托品试验心电图的主要变化:①全部P波振幅增高、时限延长(均P>0.05),△Pw(3.7±3.6)ms、△Ph(1.4±1.2)mm.②大部分Ⅱ导联(85.4%)和V5导联(88.5%)R波振幅降低(均P>0.05),△Rh分别为(0.83±0.79)mm和(1.78±1.28)mm. ③P波振幅增幅老年人大于中青年人(P>0.05),时限增幅青年人大于老年人(P<0.01);心率100~120次/min时△Pw 、△Ph增幅最大(P<0.01和P>0.05);V5△Rh降幅最大(P<0.01).结论:阿托品试验的P波与QRS波改变主要表现为,P波振幅增高、时限延长,R波振幅降低.与自主神经张力及年龄、心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