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低频电磁场(ELF—EMF)指频率在0~100Hz(美国)或30~300Hz(欧洲)的电磁场,按其波长和能量范围,属非电离辐射。其中尤以工频(50~60Hz)ELF—EMF对生物效应的研究备受关注,现就近年对ELF—EMF的生物效应在流行病学和实验...  相似文献   

2.
极低频电磁场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职业医学》2000,17(4):256-257
极低频(extremely low frequency,ELF,0.1~300Hz)电磁设备日益广泛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电磁污染(第四公害),它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近年来,EL F电磁场作为生物电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中多数是对50 或60Hz工频电磁场的研究,现分以下5个方面简述.  相似文献   

3.
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效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肿瘤,尤其是儿童白血病以及神经行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生殖功能、子代发育、免疫学和血液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极低频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极低频电磁辐射是指电力传输线、电力设施 (配电所、电灯、电线等 )或电器 (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电热毯、电吹风、洗衣机、微波炉等 )产生的频率在 0~ 30 0 Hz的电磁辐射。近十几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 ,长期暴露于极低频电磁辐射可导致儿童白血病和成人脑瘤及乳腺癌发病率增高 [1 ] ,所以最近几年世界各国对极低频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在实验动物和细胞、分子水平上开展了很多研究。1 极低频电磁辐射对动物肿瘤发生率的影响L oscher等用 DMBA诱发小鼠乳腺癌 ,用 5 0 Hz0 .2~ 1m T、10 m T、5 0 m T、10 0 m T电磁场每天辐射 …  相似文献   

5.
极低频电磁场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电子、电力设备和设施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周围生活环境中的极低频电磁场强度日益增大,极低频电磁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近些年来,对极低频电磁场与白血病、脑肿瘤、乳腺癌及其他肿瘤的发生的关系,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该文综述了这些研究结果,并分析了极低频电磁场对肿瘤影响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第二信使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日益增强的环境空间极低频电磁场已成为新的可能致癌源。揭示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的机制是防护其不良效应的关键。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在细胞外界作用因子的信号传递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因此研究第二信使有利于了解电磁场生物效应的机制。本文就极低频电磁场与细胞第二信使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低频电磁场是否对人体或生物存在不良影响,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课题。本文综合近年国外相关的研究报告,较系统地叙述了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或生物体的致癌、致突变作用,生殖毒性和对心脏、内分泌功能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丽  刘学成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91-2092
极低频电磁场(ELFEMF)通常是指频率低于300Hz的电磁场。在日常接触中,主要是指工频电磁场(50—60Hz电磁场),主要来源于高压输电线、家用电器。有材料显示,工频电磁场暴露可导致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增高,据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于2001年将其列为“可疑致癌物质”。随着电力应用的日益增多和家用电器的广泛普及,接触ELFEMF人数越来越多,ELFEMF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为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极低频电磁场暴露的健康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使人们对环境极低电磁场暴露的健康效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流行病学研究和整体动物研究两个方面,对极低频电磁场暴露的健康危害进行了评价,提示环境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肿瘤的危险度,以及其他非肿瘤性健康效应之间的相关性是很微弱的,甚至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0.
电磁辐射已广泛应用于广播、通讯、军事和医疗等科学领域。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电能和电器”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纵横交错的输变电线路和大量电器所产生的电磁场也可能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于长期接受低强度极低频电磁场的公众卫生学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极低频电磁场及与铅联合作用对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及其与铅的联合作用对小鼠脑和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暴露于 5 0Hz、0 .2mT或 6 .0mT的电磁场中 ,持续 2周 ,同时染铅 (5 0mg/kg) ,观察小鼠脑和肝脏氧化、抗氧化系统和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结果 电磁场暴露下 ,脑和肝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分别为 (1.35± 0 .0 9)、(6 .15± 0 .2 8)nmol/mgpro(0 .2mT)和 (3.98± 0 .10 )、(6 .5 0± 0 .79)nmol/mgpro(6 .0mT) ,较对照组 [分别为 (1.33± 0 .12 )、(3.95± 0 .2 1)nmol/mgpro]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总抗氧化能力 (T AOC)分别为 (3.99± 0 .39)、(1.92± 0 .32 )U/mgpro(0 .2mT)和 (3.12±0 .37)、(1.5 7± 0 .14 )U/mgpro(6 .0mT) ,较对照组 [分别为 (4.39± 0 .4 8)、(2 .4 5± 0 .2 1)U/mgpro]明显升高 ;肝谷胱甘肽 (GSH)含量也较对照组有所下降。脑细胞和肝细胞膜流动性分别为 1.2 2 4± 0 .190、1.894± 0 .0 76 (0 .2mT)和 1.15 9± 0 .179、1.5 16± 0 .2 0 4 (6 .0mT) ,较对照组 (分别为 1.396± 0 .0 4 0、2 .899± 0 .5 5 2 )下降。电磁场暴露 (6 .0mT)合并染铅 ,与单独电磁场暴露组相比 ,脑和肝脏组织MDA含量分别升高为 (8.4 0± 0 .72 )、(12 .88± 1.0 9)nmol/mgpro ,GSH含量分别升高为 (1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清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只健康4~6周龄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第0天)组(10只)及0(对照)、0.1、0.5、2.5 mT辐照组(各30只)。采用50 Hz极低频电磁场辐照小鼠,每天照射8 h;分别于第1、10、30天,测定小鼠血清中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1)、MCP-3、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MIP-1β、MIP-2、γ干扰素诱导的蛋白-10(IP-10)、生长相关癌基因-α(GRO-α)、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RANTES)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5 mT辐照第30天时小鼠血清MCP-1、GRO-α的水平及0.5、2.5 mT辐照第30天时小鼠血清MIP-1β水平以及各剂量辐照第10天、0.5 mT辐照第20天和0.1、0.5 mT辐照第30天时小鼠血清EOTAXIN-1的水平均较高,而0.5 mT辐照第10天时小鼠血清IP-10的水平和0.1 mT辐照第30天时小鼠血清RANTES的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辐照不同时间小鼠血清MCP-3、MIP-1α、MIP-2的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清趋化因子MCP-1和EOTAXIN-1有刺激作用,EOTAXIN-1有可能作为一种稳定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极低频磁场对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克隆和鉴定本研究室经DD法在Daudi细胞中筛选到的一个极低频磁场的特异反应基因 (MF 1) ,并在多种磁场敏感细胞中证实该基因反应的普遍性 ,为揭示磁场所致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克隆、序列分析MF 1片段 ;选择HL 6 0、L12 10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L)等细胞 ,用Northern技术观察该基因在不同条件的磁场辐照 (5 0Hz磁场 ,磁通密度分别是 0 .1mT和 0 .8mT ,辐照时间分别是 2 0min和 2 4h)后该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 克隆测序及与GeneBank同源性比较表明 ,MF 1序列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1基因 (CO1)有 10 0 %同源性。HL 6 0、L12 10和CHL等细胞在 0 .1mT、0 .8mT磁场辐照 2 0min后 ,CO1转录水平 (分别为 0 .38± 0 .12、0 .37± 0 .0 4 )均比对照组 (0 .5 8± 0 .12 )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辐照 2 4h后 ,3种细胞该基因转录水平 (分别为 0 .4 6± 0 .0 9、0 .4 5± 0 .0 9)亦比对照组 (0 .6 5± 0 .0 6 )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O1是磁场辐照密切相关的反应基因之一。磁场可能通过影响CO1的转录水平来影响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力 ,从而影响多种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脑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进行频率为12Hz、强度为0.9mT交变极低频电磁场暴露,每天暴露8h,连续15d,对照组不进行电磁场暴露。结果暴露于极低频电磁场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脑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频率为12Hz、强度为0.9mT的极低频电磁场可能具有增加抗氧化酶活力,使大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ELF-EMF)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T)生长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AST为模型,在不同磁场强度(2、4、6、8、10 mT)下辐射一定时间(15、30、45 min),检测细胞生存率、细胞形态、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等。结果实验中各辐射强度和时间对AST生长均有促进作用,10 mT辐射30 min组促进作用最明显(P<0.01),其细胞生存率为127.31%,细胞内ROS含量随磁场强度增大而增加,10 mT辐射30 min组最高,其荧光强度为237.6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短期暴露于ELF-EMF,会导致AST内ROS含量增加,这可能是诱导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低频电磁场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低剂量(0.1mT)、高剂量(12.8mT)电磁场暴露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有10只持续暴露2和12周;用苏木苏-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睾丸形态学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的变化,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测定。结果 低、高剂量电磁场暴露组暴露2周Bax灰度值分别为(25.58±4.98),(39.17±4.33);Bcl-2灰度值分别为(68.12±3.64),(39.62±4.35);暴露12周Bax灰度值分别为(40.12±2.45),(62.32±5.90);Bcl-2灰度值分别为(55.78±2.43)(23.84±3.62)。结论 随着电磁场暴露频率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大鼠生精细胞Bax的表达明显上调,Bcl-2的表达逐渐下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发电厂作业人员工频电磁场职业暴露现况。方法按发电量不同,抽取3家300 MW、3家600 MW、2家1 000MW共8家发电厂作为研究对象,对存在工频电磁场的作业环境进行检测,对其中作业人员进行个体磁场的测量。以我国国家标准GBZ 2.2-2007及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规定的导出限值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对发电厂共510个点的作业环境进行了检测,电场强度的中位数为0.005 kV/m,最大值为12.080 kV/m,有6个点超过了10 kV/m,占总数1.18%,有27个点超过了5 kV/m,占5.29%;磁场强度的中位数为7.39μT,最大值为318.00μT,有15个点超过100μT,占2.94%。其中电场强度超过5kV/m的点均在高压输电线下方(包括主变的出线端及升压站的室外设备)。作业人员工频磁场日暴露水平在0.80~1.36μT之间。结论发电厂作业人员在高压输电线下方作业时有短时接触高剂量工频电场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电器设备的使用量日益增加造成生活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由此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同频段、不同强度电磁辐射长期暴露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该文对极低频(ELF,3 Hz~3 kHz)电磁场和射频(RF,100kHz~300GHz)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包括神经系统、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