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永红  陈晶琦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54-4656
目的 了解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对1 762名大专学生就有关儿童时期受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1 762名大学生中,76.2%的人在儿童期有遭受虐待经历,儿童期躯体虐待发生率为59.4%,男生为76.0%,女生为49.2%;精神虐待为61.5%,男生为69.0%,女生为57.0%;性虐待为10.2%,男生为8.1%,女生为11.5%.男生躯体虐待(x2=124.139,P=0.000)和精神虐待(x2=25.338,P=0.000)发生率均高于女生,女生性虐待发生率高于男生(x2=5.387,P=0.02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婚姻状况不良是发生儿童虐待的危险因素(OR=2.407),女童(OR=0.409)、母亲文化程度高(OR=0.718)是儿童虐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虐待现象比较普遍,应加强对儿童虐待问题的重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药物滥用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滥用药物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药物滥用情况调查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以重庆市281例药物滥用者作为病例,157例学生、公司及企业人员作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21.6%的被调查者首次药物滥用年龄低于或等于16岁;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养育方式有差异;药物滥用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及婚姻状况、其朋友、亲戚是否吸毒、其母亲的拒绝否认,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为0.004—0.0419)。结论: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及健康的学校、社会环境是促使青少年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人格是个体在各种环境中所表现的行为方式的持久性特征〔1〕,人格障碍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易使其子女产生人格障碍、神经症、吸毒等行为问题〔2〕。近年来 ,大学生发生心理失常的人数有日益增多的趋势〔3〕。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包头市 3所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有关因素的关系 ,为人格障碍的病因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包头市 3所大学一年级学生1780人。其中 ,医学院 70 3人 ,占 39 5 % ;师范学院 4 71人 ,占 2 6 5 % ;钢铁学院 6 0 6人 ,占 34 0 %。男生 781人 …  相似文献   

4.
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部及与家庭背景、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以及自拟家庭情况问卷分别为240名犯罪青少年和240名一般青少年进行了集体测查。结果:犯罪青少年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犯罪组家庭结构不完整较多,父母化程度偏低;犯罪青少年父母给予子女较少情感温暖,理解,较多地偏爱和采取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方式;父母养育方式中除FF1和MF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外,基余各因子均与SCL-90所有因子呈高度正相关。结论: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其父母养育方式失当,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3~5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情况,并深入研究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哈尔滨市3所小学3~5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共927对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完成以下问卷: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家长完成以下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结果 本次共调查927名学生的社交焦虑检出率为26.3%,女生的社交焦虑检出率(13.7%)虽然高于男生(1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22)。除父母焦虑和父母偏爱被试无显著性相关外,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学生社会支持和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呈负相关(r=-0.068、-0.089、-0.196、-0.481),其余因素均与学生社交焦虑呈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父过度保护(FF6) 、母情感温暖理解(MF1)、家长抑郁(CES-D)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为-0.258、0.137、0.050和0.040。 结论 家长对子女要求苛刻、过度保护或对子女缺乏温暖理解都会成为社交焦虑的危险因素;较高的社会支持和自我评价有助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应对方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高中生应对方式形成的因素。方法从深圳市2所中学中随机选取200名高中学生,以团体施测的方式,要求其完成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女高中生在采用发泄这种应对方式上显著高于男生(P<0·05);②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③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干涉养育方式对高中生的积极应对方式有一定预测效应。而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养育方式对高中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有一定预测效应。此外,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母亲文化程度这些变量,一定程度上也能预测高中生的应对方式。结论高中女生更倾向于采用发泄的应对方式,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干涉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养育方式能预测高中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山西省某未成年教管所学员的儿童期受虐待情况,分析其儿童期虐待经历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自填式问卷,对研究对象山西省某未教所89名学员及对照组152名在校初中学生就其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进行无记名调查,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儿童在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心理状况的情况均有差异,而且未教所学员虐待发生率均比初中学生高13.7%。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工作变动、婚姻状况是躯体(t值分别为-3.325和0.130,P<0.05)、情感(t值分别为-2.573和2.604,P<0.05)、性虐(t值分别为-2.101和3.009,P<0.05)发生的危险因素,与谁生活与忽视、情感、性虐待有关。文化程度高低与性虐待发生有关。结论儿童虐待影响青少年成长,有关部门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童年期反复身体和情感虐待经历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描述童年期反复发生的重度身体虐待、中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行为的报告率,分析青少年及其父母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3种反复虐待行为的关系。方法5453名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自愿参加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回顾小学阶段经历的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实施的9项重度身体虐待,8项中度身体虐待和7项情感虐待行为,5141人提供了完整的问卷。以在小学年龄阶段,3种共24项虐待类型中至少1项虐待行为平均1a发生3次以上,界定为有该种童年期反复虐待经历。结果童年期反复重度身体虐待报告率为8.0%,从0.2%(把头按在水下)到6.6%(用脚踢);童年期反复中度身体虐待报告率为18.6%,从0.4%(强迫吃难吃的东西)到9.7%(用手或棍棒打臀部);童年期反复情感虐待报告率为14.4%,从0.8%(用恶鬼等恐吓)到11.8%(责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城市上学的农村户籍是3种童年期反复虐待行为的保护因素.女性是反复重度和中度身体虐待的保护因素,独生子女是中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的保护因素;单亲家庭是重度和中度身体虐待的危险因素,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或打工是童年期反复重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继母为童年期反复情感虐待的危险因素。结论童年期反复身体和情感虐待行为较为常见,与青少年以及父母的人口统计特征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266名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对266名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说明影响视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的体质状况,经常玩电子游戏,非独生等因素与视力不良关系最为密切。揭示我们增强学生体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限制学生玩电子游戏时间,是预防学生视力下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凯 《职业与健康》2015,(22):3152-3156
目的为了解沂蒙山区青少年学生的抑郁症状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学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环境量表(FES-CV)以及自编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沂源县4所中学1 860名(年龄12~20岁)学生进行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青少年学生的SDS均分为40.23±8.92,抑郁症状的现患率为15.11%,轻度症状男生现患率为10.52%,女生为14.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Ρ<0.05);抑郁症状的构成比在不同年龄上存在差异。FES-CV得分,女生情感表达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5.1,P<0.001),男生的控制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4.35,P<0.01);青少年学生抑郁与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等存在显著负相关(r=-0.20^-0.27),与家庭矛盾性有显著正相关(r=0.27)。结论沂源县青少年学生的抑郁状态以轻度为主;女性的轻度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学校因素对青少年学生抑郁症状产生影响上大于家庭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较严重的消极认知评价,表现为抑郁、孤独和较高的家庭矛盾以及较低的人际信任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初中生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霍邱县3所乡镇普通初级中学的1 417名初中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自编童年期虐待经历问卷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417名初中生中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61.3%,女生(66.7%)高于男生(56.6%),初二年级(64.4%)高于初一(62.4%)和初三年级(56.7%),非独生子女(63.5%)高于独生子女(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与父母的关系从差、一般到亲密,学习成绩从差、中等到好,初中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均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童年期遭受各种类型反复虐待的初中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均高于未遭受反复虐待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童年期遭受反复重度躯体虐待、反复中度躯体虐待、反复情感虐待、反复接触性性虐待和反复非接触性性虐待的初中生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性分别是未遭受上述虐待的1.989(OR=1.989)、1.436(OR=1.436)、1.698(OR=1.698)、2.834(OR=2.834)和2.235倍(OR=2.235)。结论童年期遭受反复虐待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Annals of epidemiology》2017,27(8):459-465.e2
Purpose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ternal exposure to childhood maltreatment (CM) and risk of stillbirth (fetal death at or after 20 weeks' gestation).Methods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from the Stillbirth Collaborative Research Network (SCRN) conducted in 2006–2008, and the follow-up study, SCRN-Outcomes after Study Index Stillbirth (SCRN-OASIS), conducted in 2009 in the United States. Cases (n = 133) included women who experienced a stillbirth, excluding stillbirths attributed to genetic/structural or umbilical cord abnormalities and intrapartum stillbirths. Controls (n = 500) included women delivering a healthy term live birth (excluding births less than 37 weeks gestatio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 or death). CM exposure was measured using the 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 administered during the SCRN-OASIS study. Dichotomized scores for five subscales of CM (physical abuse, physical neglect, emotional abuse, emotional neglect, and sexual abuse) and an overall measure of CM exposure were analyz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ResultsGenerally,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CM and stillbirth, except for the emotional neglect subscale (OR: 1.93; 95% CI: 1.17, 3.19).ConclusionsChildhood neglect is understudied in comparison to abuse and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future studies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CM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cluding stillbirth.  相似文献   

13.
儿童哮喘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但相关病因仍然不清楚。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儿童哮喘危险因素包括:患儿父母有喘息及过敏史,母孕期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妊娠期间早孕反应重等:以及患儿为剖宫产,早产儿,低体重儿,自身有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史,湿疹,肥胖,病毒感染等因素。本研究针对以上因素对儿童哮喘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驻藏官兵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驻西藏某部队官兵490名,应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以及自编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驻藏官兵在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各领域的得分依次为(64.50±13.91),(59.25±15.11),(59.64±17.82),(49.42±15.23)分,其中环境领域的得分最低,且低于50分的中间界值。对自身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价大多数处于一般和较好的水平。驻藏官兵驻守不同地域、进藏次数、职别、婚姻状况在生存质量的一个或多个领域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驻藏官兵的年龄、入伍时间、驻藏时间、个人经济状况、就业前景、工作强度、与外界的联系、与家人的关系、与异性交往的影响等与生存质量各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α=0.05的水平上,除了年龄因素外,其余9个因素全部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驻藏官兵的生存质量状况有待提高,尤其在环境领域的状况亟待改善。影响其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域、职别、婚姻状况、进藏次数、就业前景、工作强度、与家人以及异性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不同学科大学新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及时发现并预防和控制大学生抑郁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4年10-11月在山东省青岛某高校2014级本科新生中抽取4789人进行问卷调查,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大学新生抑郁检出率为9.8%;艺术类学生抑郁检出率为18.2%,明显高于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和医学专业(P<0.001);农村生源学生抑郁检出率为10.8%,明显高于城市学生的8.2%(P<0.001);与常模比较,大学新生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拒绝、否认偏高、偏爱被试和过度保护得分偏低(P<0.001);母亲教养方式中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偏爱被试得分偏低(P<0.001),而拒绝、否认得分偏高(P<0.05);青少年生活事件中的健康适应得分偏高(P<0.001),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得分偏低(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学生患中重度抑郁风险增加,约为农村学生的2倍(OR=1.97,95% CI=1.16~3.35,P=0.012),父亲过度保护使中重度抑郁的风险增加21%(OR=1.21,95% CI=1.00~1.45,P=0.046),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可能降低中重度抑郁风险(OR=0.87,95% CI=0.75~1.00,P=0.056)。结论 不同学科大学新生抑郁检出率不同,艺术类学生最高;大学新生抑郁的发生与父母过度否认、拒绝、对子女缺乏关爱和保护有关;生活环境等的明显变化、长期远离家人的苦恼等也是新生出现抑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动脉顺应性又称动脉弹性,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已成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无创测量动脉弹性的方法在临床上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各种方法具有其各自适用范围及局限性。多种干预手段可以影响动脉弹性。合理测量及维持正常的动脉弹性可延缓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侵害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方法】采用青少年侵害问卷自评版(Juvenile Victimization Questionnaire,JVQ)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山东省两地区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的3 155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多重侵害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历至少一种侵害类型的占66.31%,发生率较高的侵害类型有目击某人被赤手空拳殴打、物品被偷、物品被故意破坏、家人或舍友物品被盗等。多重侵害的发生率为16.89%,其中低、高度多重侵害发生率分别为12.29%和4.60%。多重侵害发生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初中生显著高于高中生;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习成绩中下等青少年显著高于中上等青少年;家庭经济较差青少年显著高于家庭经济较好青少年(均P0.01)。年龄较小、独生子女、居住在农村、居住拥挤、家庭经济较差、饮酒、玩游戏、看色情书或音像制品是多重侵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侵害及多重侵害的发生率较高,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应该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州市儿童家庭虐待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对7 475名儿童就家庭虐待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在被调查的7 475名儿童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发生率分别为59.41%、31.51%、17.94%,女生情感虐待分量表得分及发生率高于男生(t=4.755,H=24.410),男生躯体虐待、性虐待分量表得分及发生率均高于女生(t=8.356,H=82.211;t=8.784,H=52.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居住环境、父母亲饮酒频率是儿童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共同的影响因素。 【结论】 广州市儿童虐待问题并不少见,儿童虐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虐待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家庭环境在儿童期虐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5-2-1-0模式研究儿童超重、肥胖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儿童肥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济南市、淄博市和临沂市抽取3所小学共计1 584名学龄儿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儿童身高、体重以及儿童的日常活动和饮食习惯情况等。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5-2-1-0模式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1 584名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8%和13.3%;5-2-1-0模式中日均看电视玩电脑时间、日均户外运动时间、一周喝甜饮料频率与儿童超重、肥胖有关。【结论】 我国城市儿童肥胖问题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可以借鉴5-2-1-0模式中有意义的因素,提出一套预防我国儿童肥胖的健康促进模式。  相似文献   

20.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了解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护士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太原市不同医院护士600名,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职业应激水平和应对方式调查;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中的焦虑、强迫、躯体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常模水平(P<0.01);护士SCL-90问卷总均分与工作环境满意度得分及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护士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水平,积极的应对方式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