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脊椎动物骨骼系统发生过程中,除颅盖骨、颌面骨等少数骨骼经膜内化骨,由间充质细胞直接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方式形成外,构成肢体的大部分骨骼是经软骨内骨化的方式发生的.这种成骨方式的特征是:间充质细胞先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细胞中极少数终生保持软骨细胞特性,构成关节软骨细胞,其余部分经一系列分化演变过程,最终成熟、肥大、凋亡,继之以血管侵入、骨基质代替软骨基质,逐步形成成熟的骨骼[1].源于胚胎期的这一连续性过程是在多种信号分子、生长和转录因子的密切调控下程序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Sox9基因促软骨形成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ox9基因作为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在软骨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相关研究对软骨缺损修复等组织再生工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软骨形成过程中软骨细胞增殖、分化调控过程复杂,参与的细胞因子较多,目前比较明确的是Sox9结合于软骨细胞特异增强子Col2α1,直接调控其表达。L-Sox5、Sox6与Sox9共同形成蛋白复合物协同作用于Col2α1增强子序列,增强其转录,并通过结合于PTHrP基因的启动子区上调PTHrP基因启动子活性,刺激软骨细胞早期阶段增殖和发育。Sox9与Wnt/β-catenin和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相互作用,调控软骨细胞分化。最新研究显示,Sox9基因在软骨形成过程中还与其他物理因子和生物因子如低氧、电磁场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孔清泉  陈仲强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435-1437
弥散性特发骨肥大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也称Forestier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型疾病,表现为脊柱前纵韧带骨化和各种脊柱外韧带骨化。DISH病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um,OPLL)和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的病理病变过程均为软骨内骨化;它们均是临床常见的多因素迟发疾病,起病隐匿,男性多见,男女比率为3—1:1。[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软骨发育不全是指:所有因为原发性遗传缺陷导致的软骨疾患和继发性软骨内骨化缺乏引起的疾患。  相似文献   

5.
王守丰  邱勇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6):1147-1149
骨骼的纵向生长不仅需要激素的调节,同时也需要旁分泌的局部调节因子的调节,因而调节因子可分为系统性调节因子和局部调节因子。系统性调节因子包括生长激素、甲状腺素、雌激素、雄激素、维生素D3、视黄酸及皮质激素等。局部调节因子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Ihh/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及类视黄醇等,它们与核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节与控制软骨内成骨的进程。现对近年来软骨内成骨的主要调节因子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有关HO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文献,并综合分析。结果 HO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对HO相关的细胞外因子、信号通路、转录因子等有了更深入了解,如BMP、Smad信号通路、核心结合因子α1/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等可能参与了HO的形成,而一些相关的微小RNA也有可能参与HO形成。结论通过对HO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为有效防治HO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调控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成骨的相关转录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是一种确切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生长因子,其主要生物学作用是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软骨和骨。迄今为止,至少发现了15种BMP,除BMP1外,其他BMPs均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超家族成员,它们可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形式诱导骨、软骨及与骨有关的结缔组织的形成,还能诱导骨源和非骨源性细胞的成骨分化。转录因子是一种核蛋白,是一类可以通过与下游靶基因DNA结合,从而调控下游基因转录的分子。随着对BMPs诱导成骨研究的深入,一些与BMPs相关的转录因子日益受到关注,对它们的研究也成为热点。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发现,调控BMPs诱导成骨的相关转录因子可分为两类,包括正调控因子(如Cbfαl、Osterix、Dlx5、Hoxc8和Msx2等)和负调控因子(如CIZ、AJ18、Tob和c-Ski等),本综述对它们的研究进展分别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对骨关节炎软骨下骨全基因表达谱进行转录因子预测及分析。方法 :下载基因芯片实验数据(GSE30322),使用软件包limma packagein R(版本:3.3.1)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差异基因的标准以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的倍数≥2为标准(P0.05),进一步使用Cytoscape软件(版本:3.4.0)的i Regulon插件预测分析调控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因子,并分析预测的转录因子所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发现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相关15个转录因子及其相对应的靶基因:FOXN4,NANOS1,E2F6,RAD21,MECOM,ETS1,MEF2A,POU2F3,BRCA1,GATA3,ZNF706,ZBTB33,SUZ12,DBP,SETDB1等。发现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相关12个转录因子及其相对应的靶基因:ARID3A,YY1,RDBP,ATF1,CRX,TAF1,XBP1,SOX3,E2F4,PGR,TIMM8A,HOXA2等。结论:预测分析的转录因子可能在骨关节炎软骨下骨致病机制调控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有可能成为新的防治骨关节炎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转录因子E2F在控制细胞周期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E2F既能作为靶基因的激活剂使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又能作为靶基因的抑制剂并诱导细胞凋亡。它在胃癌的形成中是起癌基因作用还是起抑癌作用,其机制正处研究之中,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低氧诱导因子-1在软骨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l,HIF-1)是20世纪90年代对氧感受器-信号传导-效应基因的低氧反应通路的重要发现。多数学者认为HIF—1是诱导低氧基因和维持细胞氧内环境稳定的核心因子。HIF—1对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调控作用的研究涉及代谢、生长发育、癌症防治等多个领域。目前,HIF—1对软骨细胞的调节及其对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与防治已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1.
转录因子与甲状旁腺素调控的骨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旁腺素 (PTH)是由甲状旁腺合成和分泌 84个氨基酸单链多肽激素 ,对骨代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即成骨作用和溶骨作用。转录因子在PTH的骨代谢信号传导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控着许多成骨细胞基因的表达。QinL等[1] 通过DNA微阵列分析表明至少 10个转录因子在mRNA水平被PTH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l)对白细胞介素(IL)-10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合成IL-10基因启动子区含热休克元件(HSE)位点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分析HSF1与IL-10基因启动子区的HSE的结合情况,并构建IL-10基因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与HSF1表达质粒共转染RAW264.7细胞,检测萤光素酶活性,观察HSF1转染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生物素标记的HSFl结合片段(-376~- 369 bp)和核蛋白提取物孵育后能观察到阻滞带,阻滞现象能够被自身非标记探针竞争,但不被非标记的突变探针竞争,加入HSFl单克隆抗体,可以观测到超阻滞带,表明HSF1可以特异性结合于"HSFI识别序列",HSE核心结合位点突变后,相对萤光素酶活性突变体(34.23±2.14)相对野生型(110.09±5.48)下降3.2倍(P<0.01),通过EMSA证实了IL-10启动子区域(-688~+64 bp)存在HSF1的结合位点HSE(-376~-369 bp);突变体双萤光素酶活性分析发现HSF1的结合位点核心碱基的突变,其转录活性下降.结论 HSF1可以特异性结合于IL-10启动子区HSE(-376~-369 bp),相对萤光素酶活性分析提示HSF1可以转录激活IL-10,上调其表达.  相似文献   

13.
转录因子E2F在控制细胞周期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 ,E2F既能作为靶基因的激活剂使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 ,又能作为靶基因的抑制剂并诱导细胞凋亡。它在胃癌的形成中是起癌基因作用还是起抑癌作用 ,其机制正处研究之中 ,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导致育龄女性生殖功能障碍及代谢异常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中胰岛素抵抗、低度慢性炎症和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异常等是PCOS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免疫调节、应激反应、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最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在PCO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系统地了解NF-κB与PCOS的关系,本文将NF-κB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PCOS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针对该因子的相应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Nanog)对胰腺癌干细胞(PCSCs)在体内干性特征的影响.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人胰腺癌细胞-1(PANC-1)中CD44+ CD24+上皮特异性抗原(ESA)+胰腺癌干细胞,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特异性短发卡RNA (shRNA)沉默胰腺癌干细胞中的Oct4、Nanog基因,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干扰效率;将Oct4、Nanog沉默的胰腺癌干细胞、未沉默的胰腺癌干细胞及胰腺癌PANC-1细胞株分别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及腹腔,建立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观察沉默Oct4、Nanog对胰腺癌干细胞体内致瘤性、侵袭性及耐药性的影响.结果 PANC-1细胞株中CD44+ CD24+ ESA+胰腺癌干细胞占细胞总数的0.1% ~0.8%;shRNA沉默Oct4和Nanog的效率分别是(46.00 ±0.08)%和(78.00±0.12)%;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沉默Oct4、Nanog基因后,裸鼠的致瘤性和肿瘤转移性显著下降,对吉西他滨耐药性减弱.结论 沉默Oct4、Nanog表达可抑制裸鼠体内胰腺癌干细胞的干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脊椎动物骨骼的形态与大小因功能各异而相差悬殊,但多数骨骼却是以相同的生长方式-软骨内成骨-长成的.位于骨骺与骨干交界处的软骨生长板(growth plate)-即骺板(epiphyseal plate)-不断增生、增厚,间质发生钙化,软骨细胞凋亡,继而新骨沉积,形成骨干的纵向生长.在幼年时期,软骨的增生、退化与新骨生成的速率保持平衡,从而保证了在骨干长度增加的同时,生长板能够保持一定的厚度.当软骨生长板发育到成熟阶段,软骨增殖与成骨活性中止,生长板完全被骨化,骨的纵向生长也随之停止.因此,软骨生长板调节控制骨的纵向生长速度与骨的最终长度.骨的生长与分化受局部因素(如骨形态发生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与全身因素(如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素等)的调控.本文就近年来局部因素对软骨生长板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癌细胞系中核转录因子-kB(NF-kB)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以及药物刺激对其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65、p50、p52、c-Rel、RelB、IkB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65、p50、p52、c-Rel、RelB、IkBα、CyclinD1、白细胞介素(IL)-8、PCNA的mRNA水平。采用人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0μg/L)刺激细胞观察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在EJ、T24细胞系中均见p65、p50、p52、c-Rel、RelB、IkBα、PCNA等的蛋白和mRNA表达,以及CyclinD1、IL-8的mRNA表达,TNF-α(20μg/L)刺激后,NF-kB家族成员的核易位增加,各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膀胱癌细胞系中可见NF-kB家族的表达,TNF-α刺激后其调控基因的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6对核转录因子Ets-1表达的影响,明确αvβ6-ERK2直接连接在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结肠癌SW480细胞表面αvβ6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ERK表达、活化水平和Ets-1的表达水平。结果:SW480β6和SW480β6Del.mutant细胞均表达αvβ6;SW480β6细胞Ets-1的表达量较SW480细胞明显增多(P<0.05),同时ERK的磷酸化水平(p-ERK)也明显升高,而总ERK(t-ERK)表达水平二者无明显差异;SW480β6Del.mutant细胞ERK2的磷酸化水平较SW480β6细胞明显降低;SW480β6Del.mutant细胞和PD98059处理的SW480β6细胞Ets-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合素αvβ6通过αvβ6-ERK2直接连接提高ERK2的磷酸化水平,从而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核转录因子Ets-1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Fos和Jun的表达产物与人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蛋白电泳技术对20例肝癌病人癌及癌旁组织中Fos和Jun核内癌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Westernblot结果示20例标本中有16例肝癌组织FosB、JunD蛋白含量高于癌旁组织。FosB光密度值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分别为2396±803和894±3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JunD光密度值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分别为1973±725和776±16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FosB和JunD蛋白在肝癌组织细胞核中同步表达。 结论 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核内转录基因FosB、JunD表达产物表达强度明显增高,这可能是肝细胞早期恶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转录组学层面研究肝内胆管癌(ICC)发生异常的生物学通路并发现与ICC预后相关的基因.方法 通过t检验和倍数变化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相关基因进行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通过计算每个节点的度、介数和接近中心性来寻找网络的Hub节点;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Kapl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