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道1例患弓形体病视网膜脉络膜炎并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 V)的患儿,用Visudyne行光动力治疗(PDT)的效果。方法:患儿11岁,1只眼因中心凹外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而视力下降,接受PDT治疗。结果:PDT治疗后1周,患眼视力由10/160提高到20/70,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有明显改善。CN V随着渗漏的减少而消退,至治疗后45d退化为视网膜脉络膜瘢痕,最终视力20/25。结论:对1例因弓形体病视网膜脉络膜炎而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眼,行PD T治疗可促进视力的早期恢复。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弓形体病视网膜脉络膜炎继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Oliveira L.B.$…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20例手术切除脉络膜新生血管联合视网膜下腔自体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术患者治疗后3年的功能和解剖结果。方法:20例患者新生血管膜切除后,将新鲜离体的自体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移位至视网膜下腔。通过眼底镜、眼底血管造影、微视野检查及视力检查来随访患者。结果:经过3年追踪后,1例患者视力提高、13例患者视力无变化和3例患者视力下降。随访过程中无明显的黄斑水肿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复发。结论:自体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可以很好的维持3年,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稳定的视力。这些结果表明在治疗渗出性黄斑变性过程中,切除脉络膜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3.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低,治疗困难,起病年龄多在32—38yr,以黄斑渗出、出血及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形成为主要特征,可严重影响视力。1992—02/1998—12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12例(12只眼),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药龙血竭片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龙血竭片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2010年4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患者共23例26眼。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渗出性)18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6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性)2眼。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需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等,同时排除青光眼、白内障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力改变的患者。采用龙血竭片口服,1日3次,1次1.6 g,连续服用3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复查,每次复查视力、眼压、晶状体和眼底情况。治疗3个月后另外还需复查FFA。每例患者均需观察3个月以上。结果治疗后痊愈21眼,占80.77%;显效5眼,占19.23%;无效0眼。结论中药龙血竭片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朱茂丽  刘瑶 《现代医学》2006,34(5):365-368
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在维持眼睛局部的内环境稳定、局部散热以及营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外层视网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是许多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解剖基础,包括脉络膜渗漏、炎症以及新生血管的发生等等。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一系列引起视功能障碍的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尤其在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等方面,脉络膜新生血管是致盲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徐梅  安晓燕  张军平 《新疆医学》2013,43(8):140-141
脉络膜新生血管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脉络膜内层的玻璃膜可因变形、老化、外伤等原因而发生破裂,如果此破裂部位位于眼底后极部,尤其是黄斑区附近,脉络膜毛细血管则可由此裂隙向内生长而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最终形成瘢痕,致使中央视力严重损伤,例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及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均可在眼底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是严重的致盲眼病,自2000年以来光动力疗法是目前世界公认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首选疗法,它是利用激光照射,将靶组织的光敏剂激活产生化学效应以达到治疗目的,但因护理不到位常可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患者与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渗”患者在眼底镜下诊断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FFA确诊差异,指出FFA检查在诊断和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80例门诊诊断为中浆和中渗病人随机进行FFA检查,找出中浆误诊中渗和中渗误诊中浆的发生率对比分析。结果80例中心型视网膜炎中,中浆患者69例,中渗患者11例,中浆误诊9例,中渗误诊3例。结论FFA鉴别诊断中浆和中渗的不可替代作用,对指导患者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报告9例黄斑出血性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黄斑损害各一例;荧光血管造影证实脉络膜新生血管侵入视网膜下,发生渗出出血。动脉硬化性脉络膜视网膜黄斑病变3例;高度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黄斑病变3例;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炎1例、讨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1例60岁男性糖尿病患者在证实感染西尼罗河病毒后3周突然出现右眼视力下降。右眼视力为20/400。眼底检查发现双眼表现为多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同时右眼发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左眼出现严重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右眼黄斑区出现深层、高密度视网膜出血、视网膜混浊和视网膜动脉血管鞘。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右眼黄斑区出现广泛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6月后,患者视力保持不变,在右眼脉络膜视网膜瘢痕周围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1例西尼罗河病毒感染患者发生严重缺血性黄斑病变@Khairallah M.$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Fattouma …  相似文献   

10.
应用眼底荧光血地20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渗)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5%病例为弓型虫引起;病变部位与视力损害程度明显有关,中心凹“中渗”大于非中心凹“中渗”病变时期与视力明显关系;活动期天才盲率23%,恢复期、奶期低视力高达67%和75%。提示,“中渗”对视和的影响为永久性,而且致残率很高为预防“中渗:”的发生,应杜绝猫、狗接触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特征。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中渗18眼进行常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8眼均为动脉前期及动脉早期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荧光轮廓,其中10眼出现典型与渗出灶相当的荧光灶及外周荧光遮蔽,8例仅显示新生血管轮廓未见荧光遮蔽。结论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可提高中渗的诊断率,尤其病变不典型。  相似文献   

12.
白建伟  肖庆珊 《医学争鸣》1989,10(2):116-118
通过11例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新生血管的特征。11例患者异常血管荧光均出现在视网膜动脉充盈之前,说明是起源于脉络膜的新生血管。利用快速连续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对其中7例进行了脉络膜起始部位的初步研究,证明新生血管可来自脉络膜血管的任一层次。  相似文献   

13.
报告30例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阐述了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本组包括老年盘状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况网膜炎、血管样条纹、高度近视合并黄斑变性及外伤性黄斑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时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封闭效果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对34例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中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行TTT治疗,治疗效果用视力、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评估。结果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视力提高或不变,视力提高≥2行者29眼,视力稳定者(视力基本不变或±1)5眼。复查FFAENV膜22眼ENV闭锁,渗漏停止,10眼ENV渗漏减轻,完全或部分封闭率为94.11%(32,34),4眼无名显变化,保持不变为15%(2/34)。结论 TTT是治疗渗出性AMD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封大部分CNV,维持或提高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康柏西普组(40只眼)给予康柏西普治疗和雷珠单抗组(40只眼)给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1周和治疗1、3个月后,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治疗1、3个月后,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治疗1、3个月后,两组裸眼视力均优于治疗前,且雷珠单抗组均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应用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裸眼视力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减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病理性近视、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中应用光动力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74例(85眼)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病灶大小及渗漏情况及视力进行观察。结果 22例(24眼)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12例(14眼)为病理学近视,40例(47眼)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过6个月的治疗,以上三组最佳矫正视力稳定及提升率分别为95.83%、92.86%、91.49%;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减少及停止三组分别为75.00%、64.29%、61.70%;与治疗前相比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减轻的患者分别为91.67%、78.57%、93.62%。结论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中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效果确切,对病变进展可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眼内注射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眼病(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雷珠单抗的眼内注射,治疗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给予玻璃体腔内雷珠单抗注射,观察4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7.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的最佳矫正视力0.8,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204.76±19.28)。结论雷珠单抗眼内注射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眼病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患者视力改善,降低黄斑视网膜厚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脉络膜骨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好发于青年女性的良性肿瘤,其可并发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及渗出性网脱等,从而影响患者视力。本文介绍一位30岁女性患者,偶然发现右眼视物变形、变暗,行眼底检查、结合黄斑区OCT及FFA造影、眼眶CT确诊为脉络膜骨瘤并发渗出性网脱。给予玻璃体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VEGF)后视力提高并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时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封闭效果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1例临床诊断为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评估。结果随访6~15个月,视力提高或不变为45眼,占98%(45/46);视力下降为1眼,占2%(1/46)。CNV膜完全或部分封闭率为84%(31/37),保持不变为15%(6/37)。结论TTT是治疗渗出性AMD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够封闭大部分CNV,维持或提高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e Therapy,PDT)是采用静脉给予光敏剂Visudyne,然后用低能量的激光照射病变部位,破坏新生血管达到封闭的一种方法。我院于2009年6月5日收治了1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现将有关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