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肺小动脉和小静脉壁上普遍存在肾上腺素能α和β受体,因此在研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这一问题时,人们对交感神经介质及共受体的作用非常重视。Poricelli和Bergofsky在灌流猫的去神经左下肺时发现β受体阻断剂能加强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但在慢性缺氧实验中却得到不同结果,OStadal(1980)报道β受体阻断剂(Trime-pranol)对大鼠缺氧性右心室高压和右心室肥厚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Vaelkel(1982)报道心得安能抑制大鼠缺氧性右室肥厚。Dennis(1982)的实验结果证明接受心得安治疗的减压缺氧动物,共右心室肥厚程度与非治疗组相同。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对慢性问断低压缺氧引起的大鼠右心室高压和心室肥厚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模拟高原缺氧环境下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变化规律及调节因素,初步探讨ACE2与高原心脏病的关系。 方法: 在低氧环境(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23 h/d)下饲养成年雄性 Sprague Dawley(SD)大鼠,并分为缺氧1、15、30 d组,设立平原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右心室ACE2活性,同时测定右心室功能、重量指数以及肺动脉压力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观察了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灌胃对慢性缺氧30 d组大鼠右心室ACE2活性的影响。结果: 缺氧30 d 组右心室ACE2 mRN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ACE2活性明显增加,同时伴明显心室肥厚及心功能显著升高。另外,卡托普利、尼群地平虽然显著降低了肺动脉压力以及心脏功能,但对ACE2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 慢性高原缺氧环境促使心脏ACE2的表达与活性上调,提示ACE2可能与缺氧心脏结构功能变化有关;表达增加是缺氧环境中大鼠右心室ACE2活性升高的原因之一,而肺动脉高压可能并非是缺氧情况下ACE2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慢性缺氧致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缺氧心肌肥大模型,探讨慢性缺氧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其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慢性缺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0只,慢性缺氧组置于氧浓度为(10.0±0.5)%的大型玻璃舱中,分别持续缺氧14、21、28 d,分别于第14、21、28 d处死大鼠,取心脏称重,留右心室,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心肌细胞凋亡形态及计量,检测肌球蛋白β重链(β-MHC)、原癌基因B淋巴细胞瘤-2(bcl-2)、Bad 等mRNA及Bcl-2、Bad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慢性缺氧14、21、28 d组大鼠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右心室/体重(RV/BW)比值及右心室β-MHC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并且随时间延长而增高(均P<0.01)。(2) 慢性缺氧心肌细胞凋亡指数14、21、28 d组大鼠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均P<0.01)。(3)慢性缺氧14、21、28 d组大鼠右心室bcl-2 mRNA表达和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缺氧28 d组bcl-2 mRNA表达和Bcl-2蛋白表达较缺氧14 d组显著降低 (均P<0.05)。慢性缺氧14、21、28 d组大鼠右心室bad mRNA表达和Bad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 (均P>0.05)。(4)慢性缺氧14、21、28 d组大鼠右心室bcl-2/bad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缺氧28 d组bcl-2/bad比值较缺氧14 d组显著降低 (P<0.05)。结论: 慢性缺氧可以诱导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肥大,且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肥大程度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慢性缺氧通过抑制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使bcl-2/bad比值下调,打破原有的平衡,导致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缺氧心肌肥大模型,探讨慢性缺氧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慢性缺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0只,慢性缺氧组置于氧浓度为(10.0±0.5)%的大型玻璃舱中,分别持续缺氧14、21、28 d,分别于第14、21、28 d处死大鼠,取心脏称重,留右心室,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心肌细胞凋亡形态及计量,检测肌球蛋白β重链(B-MHC)、原癌基因B淋巴细胞瘤-2(bcl-2)、Bad等mRNA及Bcl-2、Bad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慢性缺氧14、21、28 d组大鼠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右心室/体重(RV/BW)比值及右心室β-MHC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并且随时间延长而增高(均P<0.01).(2)慢性缺氧心肌细胞凋亡指数14、21、28 d组大鼠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均P<0.01).(3)慢性缺氧14、21、28 d组大鼠右心室bcl-2 mRNA表达和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缺氧28 d组bcl-2 mRNA表达和Bcl-2蛋白表达较缺氧14 d组显著降低(均P<0.05).慢性缺氧14、21、28 d组大鼠右心室bad mRNA表达和Bad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均P>0.05).(4)慢性缺氧14、21、28 d组大鼠右心室bcl-2/bad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缺氧28 d组bcl-2/bad比值较缺氧14 d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缺氧可以诱导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肥大,且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肥大程度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慢性缺氧通过抑制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使bcl-2/bad比值下调,打破原有的平衡,导致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的:研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重构情况。方法:常压间断缺氧法复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力,通过测量右心室流入及流出道长度、左心室壁和右心室壁厚度、右心室和左心室 室间隔重量对其右心室重构情况进行定性研究。结果:缺氧14d后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右心室流出道长度及右心室肥大指数显著增加,缺氧21d后右心室游离壁重量显著增加;右心室流人道长度及左、右心室壁厚度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早期表现为离心性肥大。  相似文献   

6.
高原慢性缺氧和阻塞性肺疾病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本文探讨钙阻断剂尼群地平能否预防和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和对心功能及心肌血流量的影响。 Wistar大白鼠任意分四组:(1)对照组;(2)慢性缺氧组:其中11只减压30天,9只减压60天。(3)尼群地平预防组:于减压舱同时口服尼群地平,其中10只为10m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大鼠慢性缺氧性右心室肥大中的作用以及L-型钙通道阻滞剂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大鼠置于氧浓度为(10±0.5)%的大型玻璃舱中每天24 h缺氧持续共7 d建立大鼠慢性缺氧模型。实验大鼠分为3组,每组各20只,即正常组、缺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norvasc)处理组,缺氧组持续缺氧21 d,norvasc处理组在缺氧的同时灌喂norvasc 30 mg·k-1·d-1。第21 d每组取10只大鼠分离心脏称重,并测CaN活性水平,另10只取心脏测定心肌细胞[Ca2+]i。结果:(1)缺氧组右室与左室加室间隔的重量比、右室重/体重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norvasc处理组(均P<0.01) 。(2)缺氧组右心室心肌细胞[Ca2+]i 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norvasc处理组则明显低于缺氧组(P<0.01)。(3)缺氧组右心室心肌CaN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norvasc处理组则明显低于缺氧组(P<0.01)。结论: CaN可能参与了大鼠慢性缺氧性右心室肥大, L-型钙通道阻滞剂可能是通过降低心肌细胞内钙浓度,调控CaN活性而阻滞慢性缺氧右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氟西汀(Fluoxetine,Flu)抑制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大鼠右心室肥厚与(GATA binding protein 4)结合蛋白4(GATA-4)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MCT诱导的慢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灌胃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Flu,检测右心室肥厚指标和心室GATA-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CT诱导的大鼠右心指数及右心室GATA-4蛋白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Flu剂量依赖地抑制了右心指数及右心室GATA-4表达增加,而各组间左心室和室间隔的GATA-4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Flu抑制MCT诱导的大鼠右心室肥厚可能与抑制GATA-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建立多模态积分法探讨不同积分诊断右心室肥厚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可疑右心室结构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诊断模态和积分规则,根据积分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积分2分,47例)、B组(积分3分,37例)和C组(积分4分,31例)。比较各组患者心脏磁共振(CMR)结果,并分析各组诊断右心室肥厚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果 经CMR证实115例患者中有66例为右心室肥厚。A、B组患者右心室长径、经体表面积标准化测值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indexed RVEDV)短/小于C组患者(P 0. 05),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优于C组患者(P 0. 05)。各组患者诊断右心室肥厚的敏感性均较低; C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于A、B组,B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于A组。结论 心电图多模态积分法积分越高,诊断右心室肥厚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越高,是一种不易误诊的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厚的便捷方法,但其敏感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方法综合判断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系慢性缺氧大鼠肺血管反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白三烯(leukotrienes,LT)合成抑制剂乙胺嗪和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合成抑制剂消炎痛,分别或同时阻断LT,PG的生成,以探讨LT和PG在不同种大鼠慢性缺氧性肺血管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乙胺嗪可以阻断Wistar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pa由慢性缺氧时3.2±0.04kPa降到2.4±0.05kPa,PVR从76271±3274dyn·s·cm~(-5)下降为35948±3182dyn·s·cm~(-5)(P<0.05)。右心室肥厚也明显地减轻,RV/LV S慢性缺氧时0.36±0.01,用药后减少到0.26±0.01(P<0.05)。消炎痛在Wistar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有增强作用,使慢性缺氧时的(?)pa 3.2±0.04kPa上升到3.7±0.07kPa,PVR由76271±3274dyn·s·cm~(-5)增加到93780±4264dyn·s·cm~(-5)(P<0.05)。Hilltop大鼠对缺氧更敏感,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均较Wistar大鼠明显。(?)pa分别为4.0±0.17kPa对3.2±0.04kPa,RV/LV S分别为0.39±0.23对0.36±0.01(P<0.05)。乙胺嗪并不能完全阻止Hilltop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用药后(?)pa为3.3±0.12kPa,明显低于慢性缺氧时4.0±0.17kPa,但仍显著高于常压对照组的2.3±0.03kPa。消炎痛对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两种大鼠对缺氧反应性的差异可能同LT的介导作用和扩管性PG的调节作用的差别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本实验中,观察了缺氧(模拟4000米高原)和在缺氧条件下注入硝苯吡啶溶液对幼猪(n=18)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液气体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缺氧时,肺动脉平均压(Psa)和肺血管阻力(PVR)显著增高,颈总动脉压(Psa)和总外周阻力(TPR)亦增高,心输出量(CO)则无明显改变,2.在4000米模拟高原注入硝苯吡啶(40μg/kg,IV)溶液后,Psa和PVR显著下降,Psa和TPR亦下降,CO明显增加;3.每天肌注两次硝苯吡啶(40mg/kg/次)溶液的幼猪,经过慢性间断性缺氧(模拟4000米高原,8小时/天,共30天)后,右心室并无明显肥大。实验结果说明硝苯吡啶能防治猪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及慢性间断性缺氧引起的右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12.
蔡英年等前曾报导模拟5000米高度慢性低压连续缺氧大鼠肺动脉收缩压(PAP)随缺氧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右心收缩功能也随之代偿性增强,但缺氧30天后两者均下降,提示心功能可能已开始朝失代偿方向转化,本实验进而探讨慢性常压缺氧时是否存在类似变化。大鼠置自制常压缺氧舱内,注入氮气使氧浓度下降,用氧气分析仪反馈控制氮气瓶电磁阀门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三七总皂甙对慢性常压低氧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钙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分别记录并比较正常对照组、慢性低氧组、慢性低氧加三七总皂甙组大鼠单个右心室心肌细胞钙电流和电流-电压关系曲线。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低氧组、慢性低氧加三七总皂甙组细胞钙电流峰值分别为(571.1±145.9)pA,(835.1±194.1)pA,(526.3±152.6)pA。缺氧组显著大于另两组(P<0.05)。结论:应用三七总皂甙能阻滞慢性低氧引起的钙内流增高。  相似文献   

14.
在用低压舱模拟连续低压缺氧不同时间的大鼠模型上,观察分析了肺腺泡内动脉结构重建变化与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缺氧早期(24h后),肺腺泡内动脉即有明显肌化(肌性动脉段增多,非肌性动脉段减少)。随缺氧时间延长,肺腺泡内动脉肌化与肺动脉压增高及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密切相关。构成肺腺泡内动脉的三种血管段随缺氧时间延长有不同变化趋势,反映出缺氧早期肌性动脉段增多主要经原有部分肌性动脉段转变为肌性动脉段的短捷途径;以后非肌性动脉段经部分肌性动脉段转变为肌性动脉段逐渐成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缺氧对右心室最大心肌血流量的影响第三军医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重庆630038)谢增柱刘福玉黄庆愿罗刚张国斌本文观察急性缺氧对右心室心肌最大血流量变化,以期了解冠状贮备能力变化。44只大鼠分三组:1.常氧对照组(n=14只);2.急性缺氧组(n=16只...  相似文献   

16.
我们曾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展与心输出量动态变化的关系”中报道:大鼠在模拟5,000m高度的低压舱内连续减压缺氧4、10、20天,其右心室收缩压RVP(相当于肺动脉收缩压)、右室±(dp/dt)max(反映心肌舒缩功能)、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和心指数CI均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升高,左室压LVP与左室±(dp/dt)max则无明显改变。本文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UII)受体在慢性低氧性右心室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的大鼠模型上,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法, 测定不同缺氧时间(2周、4周)右心室肌浆膜上UII受体的结合率, 放免法测定血浆UII的含量。结果: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右心室(RV)与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量比(RV/LV+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UII受体结合位点(Bmax), 低氧2周组比正常对照组高26.7%(P<0.01), 4周组又比2周组高19.8%(P<0.01), UII受体亲和力(Kd值)3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 血浆UII水平呈先高后降的双向变化, 2周组比正常组高33.5%(P<0.01), 而4周组比2周组低15.4%(P<0.05), 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使大鼠右心室肌浆膜上UII受体增加, 其变化可能参与了右室肥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β2激动剂舒喘灵对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及肺β2受体mRNA的作用。方法:常压缺氧4周,同时用舒喘灵灌胃(5mg·kg-1·d-1),用肺动脉插管测压,用RT-PCR术测肺β2受体mRNA。结果:缺氧同时给舒喘灵可减轻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压及右心室肥厚,同时使降低的β2受体mRNA回升到对照水平,动脉血氧分压不受影响,对体动脉压无明显作用。结论:舒喘灵能防止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肺肾上腺素能β2受体mRNA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压低氧时肺组织中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的mRNA表达水平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与缺氧肺血管改建的关系。方法:50只雄性BALB/c小鼠按低氧时间随机分为0 d、3 d、7 d、14 d和28 d组,每组10只。低压低氧组小鼠均置入模拟海拔6 000 m的低压舱内饲养3 d、7 d、14 d和28 d。常氧组置常压常氧环境下饲养(即0 d组)。于相应时点通过心导管检测右室收缩压,随后快速处死取材,测量右心室重量指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组织Th17细胞(CD4+IL-17+RORγt+)的比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IL-6、IL-17水平及肺组织中IL-17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肺组织RORγt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0 d组)相比,低压低氧7 d、14 d和28 d组小鼠右心室收缩压力、右心肥厚指数和血清IL-17含量均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组织中IL-17+RORγt+CD4+T细胞的百分比随缺氧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14 d和28 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7 d、14 d和28 d组肺组织中RORγt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4 d和28 d组肺组织中IL-17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中RORγt的mRNA表达水平、IL-17表达量与心室收缩压、右室肥厚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低压低氧促进脾脏T0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肺组织中RORγt的mRNA表达水平及IL-17水平显著升高,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改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双腔右心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双腔右心室(DCRV)的价值;方法 总结1995年1月-2001年5月间经手术证实为双腔右心室的12例住院病例资料,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心动图上右心室腔内室上嵴至右心室游离壁见粗大肌束横跨,中央孔狭窄,将右心室分成高压腔及低压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中央孔示五色镶嵌的湍流,CW估测中央孔狭窄压差来判断病变程度;12例患,超声心动图诊断DCRV与手术符合10例,符合率为83.3%;DCRV以合并室间隔畸形最为常见;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DCRV及其合并心脏畸形等方面具可靠价值,已成为临床上术前正确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