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按照同病异证比较原则,设立平行对照组,通过对23例高血压病兼血淤证和32例不兼血淤证病例(均为高血压病Ⅱ期、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进行红细胞变形性和外周微循环的对照联合检测分析,前组与后组比较,发现红细胞变形性指数降低、甲襞—球结膜微循环计分增高,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和微循环障碍对以血淤为兼证的病证表现形式具有诊断价值,突破了以往研究血淤证均以其为临床主证时方加以研究的传统限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龙醒脑片时血瘀证犬血液流变性和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以探讨其活血化瘀功效。方法从后肢大隐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复制血瘀证犬模型,观察其血液流变性和球结膜微循环改变以及丹龙醒脑片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和血浆粘度显著升高,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球结膜微循环形态积分和流态积分明显增高(P<0.01-0.05)。与模型组相比,丹龙醒脑片大中剂量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球结膜微循环形态积分和流态积分亦显著降低(P<0.01-0.05)。结论丹龙醒脑片能改善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血瘀证犬模型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障碍。这可能是其活血化瘀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丹龙醒脑片(DLXNP)对血瘀证家兔血液流变性和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以探讨其活血化瘀功效。方法从耳缘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500)复制血瘀证家兔模型,观察其血液流变性和球结膜微循环改变以及丹龙醒脑片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显著升高,血沉(ESR)明显加快,血沉方程K值(ESRK)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球结膜微循环形态积分和总积分明显增高(P<0.01~0.05)。与模型组相比,丹龙醒脑片各组全血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球结膜微循环形态积分和总积分亦有显著降低(P<0.01~0.05)。结论丹龙醒脑片能改善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血瘀证家兔模型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障碍。这可能是其活血化瘀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照同病异证比较原则,设立平行对照组,通过对23例高血压病兼血瘀证和32例不兼血瘀证病例(均为高血压II期患者,中医辨证主证为肝阳上亢证)进行红细胞变形性和外周微循环的对照联合检测分析,发现前组与后组比较,红细胞变性性指数及甲襞,球结膜微微环分值,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红细胞变形性和微循环障碍对以血瘀为兼证的病证表现形式也具有诊断价值,突破了以往研究血瘀证均以其为临床主证时方才加以研究的传统限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90例血瘀及气虚血瘀证病人进行甲皱微循环检查,部份病例进行血浆血栓素B_2(TXB_2)、6-K-PGF_1α的同步检测,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血瘀证微循环改变为管袢较模糊,异型管袢增多,血流减慢以粒线流、粒流为主;红细胞聚集增多,血色暗红,有渗出、出血等改变,积分值为3.43±1.13(与正常组比较,p<0.01)。气虚血瘀证微循环障碍更加严重,尚有血色变浅、管袢扩张等改变,积分值为4.48±1.54(与血瘀证组及正常组比较,p<0.01),正常组积分值为1.61±0.96。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血浆TXB_2水平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且气虚血瘀证血浆TXB_2高于血瘀证(p<0.05)。两组患者血浆6-K-PGF_1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患者TXB_2/6-K-PGF_1α(T/K)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微循环障碍与血浆T/K值改变呈正相关,提示两者有密切关系,微循环障碍与血浆血栓素A_2(TXA_2)—前列环素(PGI_2)平衡失调可能是血瘀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具有中医"热毒血淤证"证候大鼠血液中细胞流变学及游离钙浓度的变化,并观察清营汤对模型大鼠的影响,为"热毒血淤证"的证侯研究及中药干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尾静脉注射内毒素法制作大鼠热毒血淤证模型,并给予清营汤煎剂灌胃1周,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游离钙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以及血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游离钙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以及血沉明显升高(P<0.05或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注射内毒素使模型大鼠产生血"凝"、血"聚"、血"浓"的血液变化,符合中医对"热毒血淤证"的认识特点,而清营汤对热毒血淤证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0味平性药和5味寒性药对血淤证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灌胃给药,14 d,末次药后1 h,麻醉,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内毒素6 mg/kg,90 min后,观察各组大鼠肠系膜的血流速度、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0味平性药组和5味寒性药组均可提高微循环血流速度(P<0.01);除平性药蒲黄低剂量组外,其余各平性药组和寒性药组均可增加网交数(P<0.05或P<0.01);平性药桃仁、苏木、银杏叶、血竭、三棱、王不留行、蒲黄高剂量组、合欢皮低剂量组及寒性药大黄和丹参均可扩张微血管管径(P<0.05或0.01)。结论对内毒素所致微循环障碍的作用,10味平性药和5味寒性药均可提高微循环血流速度并增加网交数;平性药桃仁、苏木、银杏叶、血竭、三棱、王不留行、蒲黄、合欢皮及寒性药大黄和丹参可扩张微血管管径。  相似文献   

8.
应用D.M.E方法评价病理舌下脉对血淤证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遵循中医证型研究的原则下,采用同病异证、异病同证设立平行对照组。从冠心病血淤证与非血淤证、高心病血淤证与非血淤证共四个病证组进行观察,将望诊舌下脉变异的评分结果,以红细胞变形性测定的定量指标作为“金标准”进行诊断性试验评价,按评价的各项指标分别计算出结果,从而对病理舌下脉能否反映血淤证的应用性,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红细胞变形性与久病入络为瘀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12 8例长期、慢性病患者按病程分别分组做血瘀证、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性能力观察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的血瘀证积分、微循环障碍积分增高 ,血液流变性异常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瘀证、微循环障碍积分随病程延长而增加 ,红细胞变形能力亦随病程延长而呈递减变化。结论 :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可能是形成“久病入络为瘀”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证型与甲皱微循环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胃脘痛组66例和健康对照组44例进行了甲皱微循环检查。并按田牛氏加权积分法进行综合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胃脘痛组(包括虚、实证)的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0.001),其中胃脘痛实证组的加权积分值又明显高于虚证组(P<0.001)。据此认为胃脘痛患者“血淤”之病理机制是较普遍存在的,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可作为临床区分胃脘痛虚、实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红细胞变形性与久病入络为瘀关系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秉豫 《中医药学刊》2002,20(5):688-688,690
目的:探讨红细胞变形性与久病入络为瘀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128例长期、慢性病患者按病程分别分组微血瘀证、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性能力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血瘀证积分,微循环障碍积分增高,血液流变性异常,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瘀证,微循环障碍积分随病程延长而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亦随病程延长而呈递减变化。结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能可能是形成“久病入络为瘀”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甲皱微循环变化与辨证的内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2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进行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表明UC组甲皱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周围状态的综合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01);UC患者单纯湿热内蕴型或兼脾胃虚弱型或兼气滞血瘀型或兼脾虚气滞血瘀型或阴血亏虚型与正常组甲皱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周围状态积分及综合积分比较,均高于正常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P<0.01;P<0.001)。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甲皱微循环的流态、周围状态和形态方面的特征性变化,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有参考意义;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不论中医辨证属于哪一型,甲皱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周围状态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微循环障碍的表现,且其中与甲皱微循环的形态及流态关系密切,与中医的瘀血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脾虚证患者血循环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了60例脾虚证病人的血液流变性及甲皱微循环情况,并与50例痰湿证、20例肝郁证患者及153例正常人相对照,结果表明脾虚病人的血液流变性表现为高粘状态、供血障碍、出血倾向,并有贫血现象,即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硬化指数明显增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与正常人及肝郁组比较,P<0.05或P<0.01。甲皱微循环则表现为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而肝郁证则表现为血液流动性差,其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两者比较P<0.01。痰湿患者血液的高粘程度则较脾虚证患者更为严重。提示3证俱存在血液淤滞现象,但血液循环基础不同,这对选用更有针对性的药物来治疗上述各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心脑血管病血瘀证患者应用激光多普勒显微检测技术及其他多指标定量分析,初步提示患者的微循环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这一量值变化与健康成人或同龄组健康老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还伴有血液流变性、红细胞变形性(RCD)、血小板聚集性(PA)等多指标改变。相关性分析表明,微循环障碍程度与 PA、RCD 呈一定的线性相关,即血流越呈滞缓,血小板聚集性越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差。进一步对微循环障碍的机制作了多因素比较分析,认为这可能是血液多种病理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脾阴虚证与微观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告运用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检查方法对34例脾阴虚证患者进行了多项指标观察,并与35例健康人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脾阴虚证患者具有微观血瘀的征象,其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硬化指数增高,血沉增快;甲皱微血管血色暗红、袢顶扩张、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瘀滞,甲皱微循环形态积分值、流态积分值、袢周状态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增高(P<0.05~0.01)。揭示了脾阴虚证与微观血瘀证同时共存的客观现象及两者内在的相关性。提示对于脾阴虚证患者,在补益脾阴时,佐以养血活血之品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积分与ET、NO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及积分与ET、NO的关系。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瘀证患者80例,检测透析前患者血ET、NO值,并计算血瘀证积分,非血瘀证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结果:血瘀证组ET、ET/NO值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NO值显著低于非血瘀证(P<0.01);血瘀证积分与ET、NO有相关性(P<0.05);与ET值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积分与ET呈正相关关系,可以根据血瘀证积分判断患者内皮损伤和凝血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陈前锋  马卓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68-2469
目的通过建立血淤证模型,观察颈椎灵口服液对急性血淤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探索颈椎灵口服液治疗颈椎病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水刺激的方法制作急性血淤证大鼠模型。以复方丹参片给药作阳性对照,测定颈椎灵口服液给药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颈椎灵2.7,5.4,10.8 g.kg-1组和复方丹参片1.46 g.kg-1组大鼠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TK、血沉方程K值与模型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颈椎灵10.8 g.kg-1组作用最佳(P<0.05或P<0.01);红细胞压积、血沉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椎灵能明显改善血淤证模型大鼠血液高黏滞状态,具有活血化淤、通经活络功效。这可能是颈椎灵口服液治疗颈椎病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从瘀论治的理论及临床进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晓宏 《国医论坛》2001,16(5):53-54
1 糖尿病血瘀证的研究血瘀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 ,血液积蓄、血流滞缓等血液循环障碍都可导致血瘀证 [1]。鉴于外周循环障碍、血液流变性和血液凝固异常与血瘀形成的关系[2 ] ,以及在糖尿病中的改变 ,有关糖尿病瘀证的研究多从这些方面展开。1 .1 糖尿病与微循环障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并发微血管病患者均可出现外周循环障碍 ,其发生机理多与其糖代谢和脂代谢障碍有关[3] 。陈氏对 2 0 0例糖尿病病人的甲皱微循环 1 6项指标进行综合定量分析 ,通过观察其形态、流态、袢积分、总积分值 ,发现有 90 %左右的患者管袢模糊与渗出 ,个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理论特点的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丹参组,每组10只。丹参组给予丹参水煎液13.5g/kg灌胃,灌胃体积20mL/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纯净水灌胃。均每天2次,连续7天。给药第4天,模型组及丹参组大鼠腹腔注射角叉菜胶50mg/kg,每天1次,连续3天。末次注射24h后,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悬液(10mL/kg),6h后观察大鼠体温、舌象、尾部瘀斑、耳廓和四肢皮肤颜色等表征以及耳廓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舌质红紫,舌下脉络增粗增长,爪甲色红紫,耳廓边缘发红,尾部出现明显瘀斑(P<0.01),体温明显升高(P<0.01)等瘀热表征;耳廓微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大鼠尾部瘀斑长度明显减少,微血流流态评分明显升高,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减少,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联合注射角叉菜胶和活性干酵母方法建立的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具有动物表征明显以及重现性、稳定性好等特点,可用于瘀热互结证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效筛选以及中药药性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2020,(9)
目的探讨氢溴酸樟柳碱对血液系统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盐酸肾上腺素溶液复加冰水浴致大鼠血瘀证模型,尾静脉注射给药7 d后造模,20 h后腹主动脉采血进行各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测定。微循环实验中,建立Dextran T-500致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模型和盐酸肾上腺素诱导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模型,分别采用一次性给药后,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软脑膜微循环障碍小鼠的脑膜血流灌溉量,采用BL-42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记录耳廓微循环障碍小鼠的耳廓微循环血管数目、血管交叉点、血管管径等指标。家兔经心脏采血,分别制备PRP和PPP,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给予不同浓度氢溴酸樟柳碱后观察体外其对血小板高聚集率的影响。结果氢溴酸樟柳碱(2.4、1.2、0.6、0.3 mg/kg)可改善急性血瘀证,降低急性血瘀证大鼠外周血的全血黏度、压积、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TK(P0.05,P0.01);氢溴酸樟柳碱(2.4 mg/kg)可恢复软脑膜微循环障碍小鼠的脑血流灌溉量的降低(P0.05);氢溴酸樟柳碱(2.4、1.2 mg/kg)能增加小鼠耳廓微循环血管输入直径(P0.05),氢溴酸樟柳碱(2.4、1.2、0.6 mg/kg)增加小鼠耳廓微循环血管数目、血管交叉点(P0.05,P0.01);氢溴酸樟柳碱(100、50、25 mmol/L)均可抑制ADP诱导的兔体外血小板聚集(P0.01)。结论氢溴酸樟柳碱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脑膜和耳廓微循环障碍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偏头痛、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