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CIP2A、HPV16-E7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34例CINⅠ、40例CINⅡ、45例CINⅢ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IP2A、HPV16-E7蛋白的表达。结果 CIP2A在宫颈癌、CIN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50)、13.3%(6/45);而在CINⅡ、CINⅠ及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0%。CIP2A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且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7蛋白在宫颈癌、CINⅢ、CINⅡ及CINⅠ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36/50)、68.89%(31/45)、67.50%(27/40)及64.71%(22/34);而在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6.67%(2/12)。HPV16-E7蛋白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年龄有关,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CIP2A 与HPV16-E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4,P<0.05)。结论 CIP2A、HPV16-E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过表达,提示宫颈癌中CIP2A与HPV16可能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p16INK4a和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16^INK4a、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INK4a和PCNA在40例宫颈癌、3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28例CINⅠ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1)p16^INK4a在正常宫颈组织中无表达。宫颈癌或CINⅡ-Ⅲ的p16^INK4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CINⅠ,P〈0.01。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PC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P〈0.01。p16^INK4a、PCNA表达强度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001。2)宫颈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病理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p16^INK4a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中PCNA表达强度呈增强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16^INK4a、PCNA在CINⅠ和CINⅡ-Ⅲ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CINⅠp16^INK4a阳性表达是其发生质变的信号,PCNA可作为宫颈细胞异常增殖的灵敏标志。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p16^INK4a和PCNA的表达有助于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Y 盒结合蛋白1(YB-1)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例标本,包括50例正常宫颈组织,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52例鳞状细胞癌(SCC),进行 YB-1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E-cadherin 在正常宫颈组及膜表达率为100%,CINⅡ~Ⅲ组为64%,SCC 组仅为3.85%,正常宫颈/ CINⅠ组比 CINⅡ~Ⅲ、正常/ CINⅠ比 SCC、CINⅡ~Ⅲ比 SCC 分别为χ2=40.909;χ2=119.088;χ2=25.274;均 P <0.05。E-cadherin阴性及畸形表达率在转移 SCC 组和非转移 SCC 组中分别为100.0%(20/20)和68.75%(22/32),连续性校正性χ2=5.857,P =0.016。YB-1在 SCC 病例胞质中表达为94.23%(49/52),CINⅡ~Ⅲ组表达率为10.00%(5/50),正常宫颈组和 CINⅠ组表达率为0(0/100),正常宫颈/ CINⅠ组比 CINⅡ~Ⅲ、正常/ CINⅠ比 SCC、CINⅡ~Ⅲ比 SCC 分别为χ2=72.591;χ2=139.059;χ2=5.857;均P <0.05。在宫颈癌的进展过程中,YB-1在早期 SCC 胞质表达率为60.71%(17/28),晚期 SCC 为91.67%(22/2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3,P =0.01)。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分别为100.00%(20/20)和59.38%(19/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3,P =0.001)。结论 YB-1过表达和宫颈上皮的恶性转化、分期进展及转移能力相关,YB-1过表达也与 E-cadherin 低表达相关,可能是预测CIN 癌变和宫颈癌侵袭转移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吲哚胺2,3- 二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 )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 月至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Ⅰ~Ⅲ和宫颈鳞癌的病灶组织石蜡标本116 例及转移淋巴结石蜡标本18例。以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20例及无转移淋巴结组织石蜡标本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组织中IDO 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20例)及CINI 组织(10例)中IDO 表达均为阴性,20%(2/10)的CINⅡ期组织表达为弱阳性,其余为阴性(80%,8/10),CINⅢ中有61.5%(8/13)的组织呈弱阳性表达,7.7%(1/13)的组织为阳性表达,30.8%(4/13)的组织为阴性表达,宫颈癌Ⅰ~Ⅳ的阳性表达率为100%(83/83),ⅠA 期和ⅠB 期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INⅡ和CIN Ⅲ(P<0.01),ⅡA~ⅣB 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A 期和ⅠB 期(P<0.01)。 IDO 表达与宫颈癌进展有关(OR= 0.807,P<0.01)。 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0.01),淋巴结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织(P<0.01),IDO 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OR=-0.139,P>0.05)。 结论:从CIN Ⅱ开始,肿瘤组织已逐步建立有利于肿瘤发展的免疫逃逸机制,转移淋巴结IDO 表达阳性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选择性免疫耐受有关。IDO 的表达与疾病进展有关而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IDO 可能成为宫颈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预测因子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浸润性宫颈癌(ICC)、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端粒酶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及浸润性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43.3%、70.0%和93.3%。端粒酶表达率浸润性宫颈癌高于CINⅢ,CINⅢ高于CIN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与CINⅠ,CINⅠ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作为宫颈癌癌前病变转归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中HPV16 感染与IL-6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IL-6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 DNA的表达 及临床意义,探索两者之间的 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38例CIN Ⅲ、28例CIN Ⅰ~Ⅱ和 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IL-6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中HPV16 DNA的表达。 结果 IL-6在正常对照组、CINⅠ~Ⅱ组、CINⅢ组和CSCⅣ组阳性率分别为46.7%(7/15)、 71.4%(20/28)、 81.6%(31/38)、87.5%(35/40),CSCC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CIN1 2组(P <0.05),且与临床分期和 病理分级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上述各组中HPV16 D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 (1/15)、 25%(7/28)、 65.8%(25/38)、 80%(32/40),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CINⅢ组明显高于CIN Ⅰ~Ⅱ组(P<0.05) ;HPV16 DNA 的表达与CS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IL-6和HPV16 DNA表达呈正相关(rs=0.756, P<0.05)。 结论 IL-6在CSCC中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性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早期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IL-6和HPV16感染呈正相关,二者可能协同作用导致宫颈癌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COX-2和NET-1基因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璇  陈莉  晓霄  顾晓梅  鄂群 《肿瘤防治研究》2006,33(4):252-254,F0003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NET-1基因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和NET-1基因蛋白在50例宫颈鳞癌组织、3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级)及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表达在宫颈浸润癌中明显高于CINⅢ级和早期浸润癌(P<0.01),而在CINⅢ级与早期浸润癌中无显著差异(P>0.05);COX-2阳性表达在低、中分化癌中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P<0.01);在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NET-1在CINⅢ级中表达显著高于CINⅠ级和CINⅡ级(P<0.01)。而CINⅢ级和宫颈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ET-1阳性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宫颈癌中COX-2表达与NET-1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COX-2表达上调是宫颈癌演进中的常见的分子事件。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指标。NET-1的过表达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组织标记。在宫颈癌中COX-2和NET-1基因蛋白之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官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关系.方法 用RT-PCR方法检测38例宫颈癌组织(均为鳞癌),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IN Ⅱ~Ⅲ)组织及16例正常官颈组织中Livin和Bcl-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Livin在官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宫颈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在宫颈癌组织与CINⅡ~Ⅲ级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在CIN Ⅱ~Ⅲ级组织的表达与正常宫颈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的两种异构体α及β均同时表达.Livin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宫颈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365,P<0.05).结论 Livin的过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Livin与Bcl-2的过表达可能在官颈癌癌变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在新疆汉族妇女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新疆地区宫颈癌高危人群的识别、预防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将80例新疆地区汉族妇女宫颈组织标本分为4组,正常及慢性炎症组20例、CINⅠ组20例、CINⅡ-Ⅲ组20例、宫颈鳞癌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DHRS4基因的表达.结果:DHRS4基因在正常及慢性炎症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宫颈鳞癌组标本中阳性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正常宫颈及慢性炎症组与宫颈CINⅠ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宫颈及慢性炎症组与宫颈CINⅡ-Ⅲ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宫颈及慢性炎症组与宫颈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 CINⅠ组与宫颈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INⅡ-Ⅲ组与宫颈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HRS4基因在人体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可能与宫颈疾病及其癌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Ⅱ)及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8例正常宫颈组织,28例CIN及58例浸润性宫颈癌进行TopoⅡ和P-gp的检测。结果:TopoⅡ在正常宫颈癌组织,CIN及宫颈癌中均有表达,但在CINⅢ和宫颈癌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和CINⅠ组,P-gp在正常宫颈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CINⅠ、CINⅡ,CINⅢ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浸润性宫颈癌组,TopoⅡ的表达与浸润性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无关,而P-gp在低分化癌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癌。结论:TopoⅡ是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的一种免疫标记物,其在宫颈癌中明显高表达。选择TopoⅡ抑制剂进行化疗有助于提高化疗效果。P-gp在宫颈癌的耐药机制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人类子宫颈癌基因(HCCR)、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子宫颈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慢性子宫颈炎,62例CINⅠ~Ⅱ级、49例CINⅢ级及52例子宫颈癌组织中p16、HCCR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其HPV16/18的表达。结果 HCCR在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Ⅲ级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 %(1/28)、35.48 %(22/62)、61.22 %(30/49)和88.46 %(46/52),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从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 Ⅲ级到子宫颈癌组逐渐增加,分别为7.14 %(2/28)、33.87 %(21/62)、65.30 %(32/49)和92.31 %(48/52),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在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Ⅲ级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71 %(3/28)、40.32 %(25/62)、69.39 %(34/49)和84.62 %(44/52),除子宫颈癌与CIN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11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HCCR的表达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P<0.01)。结论 HPV感染可能通过影响p16及HCCR蛋白的过表达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16和Ki-67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正常宫颈或炎性病变组织20例、CINⅠ组织22例、CINⅡ组织20例、CINⅢ组织20例、宫颈腺体受累及组织20例(未见原发病灶)、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20例中p16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和Ki-6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意义(<0.01)。Ki-67蛋白阳性表达在良性宫颈组织与CINⅠ组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0.05);p16阳性表达在宫颈基底细胞增生组织与CINⅠ组织相比较,有显著差异(<0.05),而Ki-67蛋白无显著差异(>0.05);p16着色强阳性在CINⅠ与CINⅡ、CINⅢ、宫颈癌比较,有显著差异(<0.01)。结论 p16蛋白能很好地鉴别宫颈良性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在鉴别宫颈基底细胞增生与CINⅠ时,p16能起辅助诊断作用;应用p16的着色强弱能够很好地区分CINⅠ与CINⅡ、CINⅢ,有助于CIN的判断与分级。Ki-67能很好地区分宫颈高度病变与宫颈癌,但不能区分宫颈良性病变与宫颈低度病变,需结合p16蛋白联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IK3CA、PTEN和p16蛋白在人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PIK3CA、PTEN和p16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 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在22例健康者宫颈组织、7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3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检测PIK3CA、PTEN和p16蛋白的表达,显色原位杂交方 法检测高危型HPV16/18的感染。结果PIK3CA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和HPV16/18的感染率均随着宫颈上皮逐渐恶变而 上升,PTEN蛋白表达却 呈现相反的结果。PIK3CA、PTEN、p16蛋白和 HPV16/18的感染率在宫颈鳞癌和CIN Ⅱ~Ⅲ组中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和CIN 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39例(76.47%)CIN Ⅱ~Ⅲ 中显示PIK3CA阳性,仅有9例 (42.86%)CIN Ⅰ中显示 PIK3CA阳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而PTEN和p1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 变不同组别中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81例CIN Ⅱ~Ⅲ和鳞癌组织中,PIK3CA和p16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00,r=0.544)。PIK3CA、p16蛋白与PTEN蛋白表达之间,两者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 HPV16/18阳性的47例标本中,PIK3CA和p16蛋白几乎均呈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PTEN蛋白却有37例呈阴性表达,无显著相关(P=0.116)。结论PIK3CA、PTEN、p16蛋白表达以及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PIK3CA、PTEN、p16蛋白和高危型HPV感染联合检测,可作为宫颈癌早期癌变的分子标志物。高危型HPV感染可能有助于PIK3CA和p16蛋白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浸润型宫颈癌,152例CIN(CINⅢ级58例、CINⅡ级44例、CIN级Ⅰ50例)和66例正常者的宫颈新鲜组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法-聚合酶链反应(TRAP-PCR)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宫颈癌组中,端粒酶阳性42例(84.0%);CINⅢ级中端粒酶阳性33例(56.9%);CINⅡ级中,端粒酶阳性15例(34.1%);CINⅠ级中,端粒酶阳性12例(24.0%)。而66例正常宫颈组织仅有3例(4.55%)端粒酶活性表达,宫颈癌和CINⅢ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Ⅲ级与正常对照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子宫颈病变中检测端粒酶活性,对探讨宫颈病变的进展和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研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三叶因子2(TFF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以探讨宫颈癌的发生机制。 材料与方法: 选择50例宫颈癌石蜡标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0例、CIN Ⅱ-Ⅲ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C6、TFF2的表达,同时采用PCR技术检测HPV16/18 DNA,并对 HPV16/18感染情况与CDC6和TFF2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在宫颈癌组织中CDC6的阳性率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C6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宫颈癌组织中TFF2的阳性率低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FF2阳性表达率与年龄分组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阳性表达率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无相关关系(P均>0.05);以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为序 HPV16/18 DNA的阳性检出率逐渐升高,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无相关关系(P均>0.05)。在宫颈癌组织中,CDC6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rs=0.386, P<0.05),TFF2与CDC6、HPV16/18感染呈负相关(rs=-0.356,P<0.05;rs=-0.500,P<0.05)。 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CDC6、TFF2表达的改变可能与 HPV16/18感染有关。CDC6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恶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CK17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1N)Ⅰ、17例CINⅡ、21例CINⅢ、36例宫颈鳞癌和8例宫颈腺癌组织中CK17的表达情况.结果:CK17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6.6%和83.3%,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177,P<0.05.CIN Ⅰ、CINⅡ和CINⅢ中,CK1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64.7%和76.2%,CINⅡ组阳性率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CINⅢ组阳性率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IN Ⅱ组和CINⅢ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CK17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其阳性表达同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958,P<0.05.结论:CK17可作为高级别CIN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诊断及预测病变进展趋势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