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形成(VTE)的影响因素,治疗及VTE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收治 的33例合并VTE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栓塞部位,血小板,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生存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例肺栓塞患者4小时内死亡。其余32例患者中,痊愈11例,好转8例,无效14例。恶性肿瘤发生VTE时血浆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且D-二聚体高水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80天)远低于低水平的患者(420 天),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后严重影响生存,治疗主要采用抗凝,祛 聚集等。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于VTE诊断及预后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临终患者死亡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72例恶性肿瘤临终患者死亡前0~4周内和4~8周内自身血浆D-二聚体值,两次检测间隔时间平均为24天,并对两次检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临终患者死亡前0~4周D-血浆二聚体检测水平显著高于4~8周检测水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消化道恶性肿瘤差异最为明显(P=0.004),其次为肺癌(P=0.028)。然而男性和女性之间,不同年龄组间的D-二聚体变化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可以作为恶性肿瘤临终患者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35例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浓度变化。结果: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3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及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所下降,高强度聚焦超声可明显降低临床Ⅳ期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可降低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与直肠癌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250例直肠癌患者和4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采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Clauss法测定。结果 250例直肠癌患者中,直肠癌初治组、难治转移组、治疗缓解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治疗缓解组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初治组及难治转移组有明显下降。结论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直肠癌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与直肠癌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取250例直肠癌患者和4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采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Clauss法测定。结果250例直肠癌患者中,直肠癌初治组、难治转移组、治疗缓解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治疗缓解组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初治组及难治转移组有明显下降。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直肠癌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作为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活化的标志物,D-二聚体可快速评估血栓形成活性,并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增加,因此,D-二聚体可以用作乳腺癌高凝状态的标志物。D-二聚体高表达反映了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但与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的关系有待研究。D-二聚体表达水平可以反映乳腺癌患者的身体机能状况,并可以指导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分层的风险评估模型。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会导致部分患者D-二聚体表达升高,在接受化疗前乳腺癌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升高与化疗相对剂量强度降低相关。D-二聚体是指导乳腺癌患者抗凝治疗、判断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凝血功能的检测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晚期恶性肿瘤组PT、TT、Fib、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T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情况恶性肿瘤患者PT、APTT、TT、D-二聚体及Fib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发生血栓、栓塞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及Fi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未发生血栓、栓塞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比较,仅D-二聚体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Fib及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对观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保健  张冉冉  朱竹 《癌症进展》2016,14(12):1243-1245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伴肝脏疾病的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55例合并肝硬化的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D-二聚体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55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8.2%,3年生存率为43.6%,5年生存率为18.2%。单因素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年龄、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分型、肿瘤大小、pTNM分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患者生存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D-二聚体水平、pTNM分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二聚体升高组与D-二聚体正常组比较,pTNM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对预测伴肝脏疾病的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预后指导意义。方法取87例肺癌患者和60例对照组健康查体人员的静脉血,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血浆D-M聚体。结果87例肺癌患者68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78.16%,对照组均呈阴性反应,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按TNM分期D-二聚体检测结果,Ⅲ期46例中41例呈阳性反应,Ⅳ期21例全部呈阳性反应,二者与Ⅱ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伴有转移者占73.56%,均呈阳性反应。结论肺癌患者具有凝血活性亢进和继发性纤溶亢进。按TNM分期,D-二聚体随病情加重而升高,与预后显著相关。该方法迅速、简便、敏感性高,可作为肺癌辅助诊断与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低分子肝素钠的干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测定晚期肿瘤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血浆D-二聚体。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的60例晚期肿瘤患者,用低分子肝素钠干预治疗1周以上,观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晚期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01),不同病期与部位的肿瘤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统计学差异,重症患者抗凝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过高的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能防治晚期肿瘤患者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临床获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
基因组中的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首次被提取于人膀胱移行癌细胞株的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抗原1(urothelial carcinoma associated 1,UCA1)在结直肠癌、食管鳞癌、胃癌等多种消化系统实体肿瘤组织中都呈现异常表达,其在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UCA1有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组学作为肿瘤研究的新平台,通过从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间的网络调控,对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在筛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特异性标记物中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组学作为肿瘤研究的新平台,通过从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间的网络调控,对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在筛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特异性标记物中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和108例消化系统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患者的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均高于肝硬化患者,胃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水平分别高于胃溃疡、胰腺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中,AFP对肝癌的诊断敏感度(78.5%)高于CEA和CA19-9(P<0.05);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敏感度(78.2%)高于AFP和CEA(P<0.05).对于肝癌、胃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血清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且不会降低特异度.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DNA(mt-DNA)是核外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近期研究结果显示,mt-DNA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且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因此进一步研究mt-DNA在消化系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对于筛选和鉴定肿瘤分子标志物用于抗肿瘤药物靶点、癌症诊断及预后分析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近年mt-DNA与消化系恶性肿瘤的潜在联系、临床应用及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福建省仙游县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Excel、SPSS软件对2014—2018年仙游县居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整理,采用死亡率、标化率(根据2000年中国普查人口数据计算)以及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仙...  相似文献   

17.
Many 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t tumor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Increasing evidence has revealed that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 is involved in cancer initiation and tumor progression.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 are a predominant constituent of the TM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regulation of various biological behaviors and influence the prognosis of digestive system cancer. TAMs can be mainly classified into the antitumor M1 phenotype and protumor M2 ph...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胰腺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术后5年生存率不超过5%。而且缺乏可靠的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因此,寻找胰腺癌特异性的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循环miRNA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循环miRNA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一直以来影响着人类健康,更有效的诊治策略可提升患者预后。近年来,肿瘤干细胞(CSCs)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是肿瘤复发、转移及放化疗抵抗的重要原因。CD44是一种可与多种配体结合的跨膜单链糖蛋白,已被证实是多种恶性肿瘤的CSCs标志物。经选择性剪切,CD44可产生标准型(CD44s)和变异型(CD44v)等多种亚型。CD44及其亚型可用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被广泛研究。现就CD44及其亚型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及靶向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唾液酸(sialicacid,SA)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10-01-2012-10-30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18例作为恶性肿瘤组,同时选取同期同院查体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以及同期同院确诊的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167例作为良性疾病组。采用BECKMANCOUL-TERUniCelDxC800全自动分析仪对各组患者的血清SA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各组患者的血清S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肿瘤Ⅰ~Ⅳ期患者血清SA分别为(623±89)、(719±122)、(782±176)和(913±235)mg/L。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S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4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血清SA浓度由术前的(685±98)mg/L降为术后的(605±90)mg/L。连续接受化疗的96例患者,病情好转或病情稳定的有72例,4次化疗后血清SA浓度明显降低为(624±95)mg/L。结论:血清唾液酸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等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