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侵入性操作对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9年4月-2010年3月404例入ICU住院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目标监测及调查,分析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4例入ICU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30例(占32.18%),患者日感染率为2.51%.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尿路、血液系统感染.404例患者中留置尿管患者357例,感染率为5.44%;中心静脉插管404例,感染率为2.48%;使用呼吸机患者319例,感染率为20.30%.结论 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尿路、血液系统感染;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ICU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为预防ICU发生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391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气管切开治疗、气管插管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住ICU时间大于10 d等相应的操作,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91例患者的ICU院内感染率为25.8%。多因素分析ICU院内感染,表明泌尿道插管治疗、气管插管治疗、住ICU时间大于10 d及机械通气时间大于5 d是ICU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避免院内感染,在加强防范意识、增强无菌观念的基础上,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等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冰 《中国现代医生》2011,(27):43-44,46
目的调查研究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ICU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9年2月~2011年5月在我院ICU住院的1092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率为26.28%,多因素结果显示,气管切开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住ICU时间〉10d、机械通气时间〉5d是ICU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气管切开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住ICU时间〉10d、机械通气时间〉5d是ICU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ICU内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72例,根据VAP发生情况分为VAP组31例和非VAP组41例,分析VAP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VAP发生率为43.06%。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生理评分(APACHE)Ⅱ评分、肺部原发病、机械通气时间、口腔护理(口护)方式、声门下吸引是VAP发病的相关因素(χ2=5.513~16.37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肺部原发病、机械通气时间、口护方式及声门下吸引均是V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48~16.371,P<0.05)。结论 ICU内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VAP发生。  相似文献   

5.
韩楠楠  李刚  蔡文伟  沈晔 《浙江医学》2015,37(19):1621-1623,1630
目的 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病原菌及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生素,制定有效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EICU近3年来中心静脉CRBSI患者的血培养、导管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总结其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61例中心静脉CRBSI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66株,其中G-菌33株(50.0%),G+菌27株(40.9%),真菌6株(9.1%)。常见菌株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7%),鲍曼不动杆菌(18.2%),肺炎克雷伯菌(12.1%),金黄色葡萄球菌(10.6%),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6.1%)。G-菌对碳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对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G-菌已成为EICUCRBSI患者的主要致病菌,CRBSI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性普遍偏高。【关键词】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中心静脉导管重症监护病房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分析神经外科ICU(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VAP)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统一标准下我院NICU 2005年10月—2014年6月间连续确诊的165例VAP病人下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结果 165例VAP病人共检出病原菌27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9株,革兰阳性球菌53株,真菌35株。检出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25.81%、18.18%和21.21%。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在30%以下。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均在80%以上。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7.41%。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8.70%和74.0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为62.16%。结论 NICU病人VAP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NICU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需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ICU留置导管患者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护理策略提供依据,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和分析2002-2006年本院ICU所有进行过气管插管、留置尿管、动静脉置管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留置导管患者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9.45%,单项插管者中医院感染率为15.78%,显著低于2项插管同时存在者感染率22.41%和3项插管同时存在者感染率45.07%(x^2别为5.801,65.780,P分别〈0.05,〈0.001)。气管插管患者在各类单项插管者中医院感染率最高为25.22%。检出病原菌16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0.66%(118株),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2株)及真菌(17株),分别占19.16%和10.18%。结论留置导管患者医院感染较高,且留置导管种类越多,医院感染率越高,必须加强对其的医疗护理。  相似文献   

8.
ICU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卢小芹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40-140,142
目的 了解ICU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设立对照组(115例)和干预组(1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应用是ICU院内感染的最重要危险因素;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ICU患者的院内感染率(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对预防ICU院内感染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治疗〉48h发生新的肺部感染。患者一旦发生VAP易造成脱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在我国VAP发生率为9%-70%,病死率达50%~69%。  相似文献   

10.
李春 《甘肃医药》2009,28(5):330-332
目的:了解近年来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相关因素、菌株分析及治疗现状。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RICU诊断的51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六年RICU共诊断51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均为临床诊断,其发病率显著高于同时期普通病房的发病率(11.78%比1.75%,P〈0.01)。COPD和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分别占33.3%和35.3%;43例(84.3%)患者具有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普通病房相比,RICU患者的曲霉菌感染所占比例更高(9.8%),但二者元显著差异(P〉0.05)。抗真菌治疗有效率为82.4%,氟康唑为最常见的抗真菌药物。与普通病房相比,RICU患者的死亡率升高为17.6%,但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ICU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因预后相对较差,应早期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发病情况,寻找医原性危险因素。方法以收治的200例次住院超过48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查确定其中52例次为医院感染,并进行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ICU院内感染发病率为26.00%,最常见的感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其次为尿路感染;危险因素为侵袭性医疗操作(如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保留导尿管、鼻饲)和药物治疗(如抗生素使用种类、使用时间、免疫抑制剂、制酸剂)。结论尽量减少或避免医原性危险因素的产生和损伤,是有效预防和控制ICU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王晓鸣 《当代医学》2013,(22):70-71
目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以及病原学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月-2012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临床患者病例50例,对其展开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检测,并总结分析诱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检出呼吸机相关肺炎阳性者17例,发生率34.00%;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发生率不断增加(P<0.05);经痰液病原菌检测共检出菌株3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9.38%,其次为革兰阳性杆菌和真菌,分别占31.25%和9.37%。结论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临床应给予注意;及时对患者展开痰液细菌培养,并针对培养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ICU病房院内感染的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革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161-161,164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个性质特殊的加强护理单位。ICU的患者往往患有严重的原发病或有多种疾病并存,常伴有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大量侵入性操作,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镇静剂等,因而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较其他科室患者高5~10倍,这样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控制和预防ICU医院获得性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本院ICU病区2008年前3个季度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426例ICU患者,依据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89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医院感染,337例),分析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26例ICU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89例,感染率为20.89%(89/426)。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泌尿道置管、血管内置管、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0 d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泌尿道置管、血管内置管、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0 d为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泌尿道置管、血管内置管、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0 d为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均升高,在综合性ICU尤其明显.院内感染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使患者病情恶化,死亡率增加.针对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综合性ICU制订了完善的制度,加强了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控制意识,投入了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人人重视、人人参与院内感染控制,使院内感染的发生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6.
徐世成  罗世林  李勇 《西部医学》2011,23(4):684-68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6例并发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根据药敏试验分析其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几乎均为多重耐药,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66.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形成多重耐药;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复合群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重点是加强预防,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本院2008 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VAP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对VAP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监测期间共发生VAP 22例次,呼吸机使用天数1 202 d,VAP日感染率为18.30‰.2008年、2009年和2010年VAP日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5).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患儿VA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VAP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共培养出病原菌9株,共检测到6例耐药菌.结论 根据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VAP感染发生的特点,开展目标性监测可以有效地降低VAP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内科ICU影响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3年8月~2006年8月入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2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相关危险因素自然分组,采用χ2检验比较VAP发病率.结果 22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有147例发生VAP,发病率为66.8%.机械通气≥5 d、仰卧位、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进行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0 g/L、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其相对比分别是2.73、1.82、2.45、5.67、2.76、3.49、2.06倍,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械通气≥5 d、仰卧位、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进行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0 g/L、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影响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及其特点。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ICU患者VAP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法(ASIS)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VAP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46.89‰,经ASIS法计算后,VAP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11.06‰;VAP患者死亡率为32.56%,带管时间与年龄在死亡和存活的VAP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原菌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为首。结论:ICU医院感染率高,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必须加强呼吸机相关物品的消毒灭菌与管理,重视对有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监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新建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以及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1年入住罗定市人民医院新建综合性ICU的727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确诊VAP患者的病原体进行鉴定和监测,并单因素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VAP共89例,发生率为12.24%,检出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69.47%),革兰阳性球菌20株(21.05%),真菌9株(9.47%);主要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6.84%、13.68%、10.53%、10.53%、6.32%;机械通气时间≥7d、昏迷、输血、留置胃管、气管导管气囊无定时测压、联用抗菌药、应用制酸药物均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综合ICU的VAP发生的高危因素甚多,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够及时对病原菌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VAP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